《非攻》教案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非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非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文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非攻》原文文本。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阅读和讨论问题。
写作和演讲的评价标准。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舒适,适合阅读和讨论。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对非攻的概念和墨子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战争的关系。
4.2 阅读与理解分组阅读《非攻》原文,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检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3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4.4 写作和表达学生进行口头演讲,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阅读问题,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逻辑清晰地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写作和表达: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理的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
5.2 评价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来进行评价。
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写作和表达: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一些与《非攻》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墨子著作、相关历史背景的书籍或者文章,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非攻》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能够分析并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内涵;(2)学会如何针对具体问题,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和谐的重要性;(2)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遵纪守法,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非攻》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2)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非攻》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并把握《非攻》中的道德观念;(2)如何将《非攻》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及作者墨子;(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核心观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非攻》,理解文章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非攻》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运用《非攻》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非攻》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非攻》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非攻》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正义行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非攻》的思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非正义行为案例,让学生运用《非攻》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非攻》教案5

《非攻》教案5二、非攻重点、难点1.讲授选文。
2.引导学生理解墨子之所以非攻的根据何在。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自译全文合作探究:1、阅读全文,墨子为什么说:天下之君子不辨“义与不义”?对于偷人家的桃子李子、偷人家的鸡狗猪、偷人家的牛马、杀死人家夺取人家的衣物等行为,天下君子都因为这些行为给人造成了损害,而肯定其不义和罪过。
然而攻打别人的国家给人造成的损害最多,因此也是最大的不义,天下之君子却不知道予以指责,反而跟着加以赞誉。
如此自相矛盾,怎能说是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呢?2、墨子在论证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说理?结合文本赏析。
层层逼近的论证思路和类比的方法。
其层层进逼的写法,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妙。
3、你怎么看待墨子的“非攻”思想?参考:评非攻之说墨子以“非攻”为教义之一种,其义从兼爱直接演出。
其时军国主义渐昌,说者或以为国际道德与个人道德不同,为国家利益起见,用任何恶辣手段皆无所不可。
墨子根本反对此说,其言曰:“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非攻上》)此论真足为近代偏狭的爱国主义当头一棒,其用严密论理层层剖释,益足以证明此种“畸形爱国论”为非理性的产物也。
附录:选文解读本文第一段由小的不义,一层层说到大的不义。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进入人家的园子去偷桃子或李子,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听说的事情。
人们指责这个小偷,执政者抓到这个小偷就要惩罚他,因为他的行为损人利己。
对作者这一认识,人们是不会有疑问的。
由这样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认识开始,进一步展开论说,就会比较轻松了。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这里进了一层。
比起偷桃子李子来,偷鸡狗猪对人家造成的损害无疑是更大的,所以他的不仁不义就超过了偷桃子和李子,他的罪过也就更重了(这里“不仁”与“不义”一致,墨子常混用“仁”“义”二者)。
高一语文《非攻》教案

三、文本研读:
非攻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这篇文章的锋直指不义战争。
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4、学生读文章,梳理文章思路:
非攻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课外作业
教学小结
等死,死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以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而)
5、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
从而誉之誉,赞美
②形容词作动词:
众闻那么非之非,非难
6、特殊句式
略句: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略介词〕上为政者得(之)那么罚之。〔略宾语〕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一语文非攻教案〔1〕
备课时间
2012年3月5日
上课时间
第周周月日
班级节次
课题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2、掌握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
2、掌握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及鼎尖教案
3、一词多义:
暮去胡来颜色故〔衰老〕
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是何故也(缘故)
1、结合学案理解作者信息:
(1)作者简介
(2)作者的学说思想
2、学生读字音:
墨子《非攻(节选)》教案研究

墨子《非攻(节选)》教案研究简介:墨子《非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所著的一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本文将对该篇文章进行教案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文献。
第一部分:引言在介绍墨子《非攻》这篇文章之前,首先对墨子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墨子,古代中国哲学家,提出了以“非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的非攻思想主张以和平、爱和亲善来解决冲突,强调将个人利益置于整体利益之上。
而《非攻》这篇文章正是墨子非攻思想的重要表述之一。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和方法2.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墨子《非攻》这篇文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及其核心要点;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论证线索和方法;3)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加深对古代文献的理解。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组合作,讨论和分析文章内容;3)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论证思路;4)开展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文章导读:简要介绍墨子和非攻思想的背景;2)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分析;3)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释;4)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
3.2 教学步骤(教师通过PPT展示墨子的肖像和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墨子的兴趣)1)引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你对于解决冲突有何看法?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代替暴力?”2)初步阅读:学生阅读墨子《非攻》的节选,了解整体内容。
3)文章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
4)重点词汇和句式解释:教师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和使用的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论证思路。
5)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就墨子的非攻思想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3)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倡导和谐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非攻》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2. 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非攻》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非攻》,引发对攻与非攻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阐述墨子的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5. 批判性思维训练:(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进行课堂辩论。
6. 实际应用:(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分享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全班交流。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墨子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墨子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写作练习。
非攻教案

非攻鲁迅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墨家思想及其精神风貌。
2.从“墨子”的形象中认识鲁迅从“立人”到“立国”的思想。
3.品味鲁迅在塑造“墨子”这一形象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作品中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认识分析“墨子”这一形象所体现的精神风貌。
难点认识鲁迅创作这一作品的思想动机。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一、关于墨子及《墨子·公输》:墨子(约前468一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曾为宋国大夫,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
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具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轲语)的精神。
他的著作有流传至今的《墨子》共五十三篇,其中大半是他的弟子所记述的。
上古时代,墨子与孔子享有同样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不亚于孔学。
借用冯友兰的话说: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则是战斗的传教士。
墨子是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他针对儒家的无鬼神、厚葬久丧、重礼乐、信天命等观点,提出明鬼、节葬、非乐、非命等主张。
同时,墨子也是一个极热心救世的人,他看到当时各国征战带来的惨祸,心中不忍,所以提倡非攻、兼爱,他不崇尚空谈,而是积极地用自己和弟子们的实践行动来推行自己的主张,于是有了墨子说服楚王和公输般放弃攻宋的故事。
墨家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有以下特征:第一,墨家不仅是一个学派,而且是一个注重实践、纪律严格的武装集团,故文献典籍中的墨者,都具有极高尚的理想,又能身体力行之。
第二,墨家虽具有某种宗教的意味,却充满如何通过“力事”来体现内在修养的教诲。
第三,墨家特别强调源于信仰的人的精神意志力量。
而这些思想和精神风貌在文中都有体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非攻》全文。
(2)了解《非攻》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含义和价值。
(3)分析并掌握《非攻》中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地表达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并背诵《非攻》。
(2)掌握《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3)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的古代礼仪、战争制度等背景知识的理解。
(2)对《非攻》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价值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2)分析《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2)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检验理解程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
2. 写一篇关于《非攻》的理解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非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非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攻》教案
汾阳二中张谦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翻译课文,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2)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加强诵读,整体感知,相互探究,把握主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
1、依据课文内容,掌握断句的技巧。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解读墨子“非攻”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断句,学习墨子散文善于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
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
3、树立和评意识,反对不义之战,反对侵略战争,更加热爱和平的世界。
三、介绍墨子及《墨子》:
1、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曾为宋国大夫。
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逐渐成了儒家的反对派。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
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
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
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
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
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2、儒墨思想比较:
(1)孔子对周代早期的传统典制、礼仪、艺术等抱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并从伦理上予以解释,论证它们的意义,他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理性化并加以合理化,他是位有修养的君子。
(2)墨子与孔子相反,质疑周代传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使之简化,而且照他看来更为适用。
墨子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
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游侠。
(3)孔子讲仁义,强调“仁爱”,对我们民族精神产生过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但又强调“爱有等差”,这是狭隘的,孟子讲仁政,均从道德出发,要求不求回报的付出。
儒家不信鬼神。
(4)墨子提倡“兼相爱”,主张无差别的爱。
从利害出发,我不爱人,人亦不爱我。
爱是求回报的投资。
墨家信鬼神。
(5)儒家主张繁文缛礼、厚葬久葬,而墨家主张节葬,节用。
(6).儒家重视音乐的作用,而墨家提出“非乐”,认为一切音乐都是有害的。
四、解题: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
五、具体研习:
1、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以断句形式)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小结:断句需要注意的方面
(1)、通读,凭语感断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2)、抓词语. ①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在句尾。
②对话、引文标志: 曰、言、云。
○3复音虚词:切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鼓、向使、纵使。
一般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在句首的词语:
人称代词:吾、余、予, 尔、汝(女)、公、卿、君, 彼、此
发语词:盖、夫(注意:是虚词还是实词)、若夫、且夫、殆
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已而、而(注意:连接的是短语还是分句)、且(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是故、
副词:岂、岂非、得无(毋)、无(毋)乃、何其、岂独、唯
动词:曰、故曰、或曰、云、言。
常常出现在句末的词语有: 乎、者、也、矣、焉、哉、耳(尔)、与(欤)、耶(邪)等等;
固定结构:⑴……者,…也(2)所以……者,……也。
⑶为……所…… ⑷何……之有?⑸孰与……?(与……孰……?)⑹无以……(有以……/何以……)⑺与其……孰若(不若)……
⑻不亦……乎?⑼如……何?⑽得无……乎?
(3)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
(4)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5)找出文段中的人名和其他指称人的名词,通过人名和人称代词读出文章的“故事”。
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2、学生朗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天下之君子如何看待“攻国”?(从原文找信息)
(2)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
生活现象评判原因
(1)窃人桃李不义亏人自利
(2)攘人犬豕更加不义亏人愈多
(3)取人马牛更加不义亏人愈多轻(程度)重
(4)杀不辜人更加不义亏人愈多
攻国最不义亏人最多
生活现象评判原因
1、杀一人不义一死罪
2、杀十人十重不义十死罪少(数量)多
3、杀百人百重不义百死罪
攻国无数重不义无数死罪
小结内容:
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小结写法:
1、说理上层层推进,逻辑性强,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妙。
2、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形象,增强说服力。
六、解读墨子“非攻”的现实意义:
学生列举不义战争,并分析其危害。
【学生活动】学生罗列历史中的不义战争(讨论2分钟)
教师总结:
危害: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争夺土地,真正受害的是两国人民。
1、我们赞扬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我们称其为和平的使者。
2、现实:例如,叙利亚、伊拉克等战争。
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我们真切地希望,“非攻”的思想主张能在天空上闪耀,让墨子的大爱陶冶和净化现代人的心灵。
3、树立和平意识,反对不义之战,反对侵略战争,更加热爱和平的世界,让和谐的春风吹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