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5.菩萨蛮(其二)[肖舒]【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一词,该词出自教材第四章《宋词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词的作者背景、词牌知识、词的意境和韵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及韵律美。

2. 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词中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特点、韵律分析以及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b. 邀请学生分享听音乐时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作者背景及词牌介绍a. 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3. 诗词解析a. 指导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韵律美。

b. 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山水、花草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c. 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离恨”、“相思”等,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宋词。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与《菩萨蛮》相关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a. 作者及背景b. 词牌特点c. 意象解析d. 情感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宋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菩萨蛮》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词本身,还应涉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情境以及词牌的历史渊源。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一、教案背景《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优秀诗歌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通过学习和解析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温庭筠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通过欣赏和解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3.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教材:《菩萨蛮》诗歌原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诗歌解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唐代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2.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诗歌背景介绍(15分钟)1.简要介绍《菩萨蛮》的作者温庭筠,以及他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贡献;2.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诗歌欣赏(20分钟)1.教师朗读《菩萨蛮》的诗歌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分段解读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和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四步:诗歌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3.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步:诗歌创作(25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菩萨蛮》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2.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也可以参考《菩萨蛮》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创作;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菩萨蛮》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菩萨蛮》的背景及意义。

1.1.2 分析《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1.1.3 解读《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对《菩萨蛮》的朗读、解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菩萨蛮》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3.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2.1.2 深入理解《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解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2 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菩萨蛮》的内涵。

3.1.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学习心得。

3.2 教学手段3.2.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3.2.2 播放《菩萨蛮》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词的意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菩萨蛮》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4.1.2 引导学生关注《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朗读《菩萨蛮》,感受其韵律美。

4.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菩萨蛮》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3 课堂讲解4.3.1 解析《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4.3.2 深入剖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4.4 课堂讨论4.4.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4.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5 总结拓展4.5.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4.5.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掌握词的基本词义和词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美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理解词人抒发的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 诗人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3. 词的词义和词牌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丰富内涵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词人情感的细腻把握。

3. 词牌的运用和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意象、词牌等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词。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学习心得。

4. 欣赏法:欣赏词的音乐美、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词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引起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词。

(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词牌特点。

3.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词的背景、意象、词牌等特点。

(2)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江南美景和思乡之情。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词的音乐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爱国情怀。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范围。

7. 板书设计《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江南美景思乡之情意象:江南水乡、荷花、翠柳、楼台、船舶等词牌特点:平仄韵律、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菩萨蛮》(其二)教案

《菩萨蛮》(其二)教案

《菩萨蛮》(其二)教案一、导入新课: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

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烟雨稠稠。

“人人尽说江南好”,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名篇——《菩萨蛮》(其二)(板书),领略诗人笔下极富诗意的江南生活,品味面对江南美景时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二、相关介绍:1、作者:韦庄(836一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五代时前蜀诗人、词人。

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吏部侍郎平章事。

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却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

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流派:“花间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这部词集收录了温庭筠、韦庄、欧阳炯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

词作内容多为花间月下的男女之情,少量的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

后来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去其香软浓艳之风,将词作的情思变得雅正含蓄,语言变得秀丽清新,是为“婉约派”。

3、背景:在黄巢起义之后,藩镇割据,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写于其避乱江南之时。

三、内容探究:学生齐读全词。

问1:词作的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怎么解释?明确:首二句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说江南这个地方好,寄居江南的人就应当在江南生活到老。

问2:江南到底好在哪里?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江南之美的?明确: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江南美景的,即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问3:这三个方面分别写了怎样的特点?明确:“风景美”写春水,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透碧,简直比天空的颜色还要碧绿;“生活美”写情趣,躺在画船中卧听潇潇的春雨声,渐渐进入梦乡,这是何等闲适惬意;“人物美”写女子,酒垆边卖酒的女子面容白皙,有如明月,光彩照人,手腕像凝聚的霜雪那样洁白如玉,突出的是肤白靓丽。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2. 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3.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典故等。

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分享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理解大意。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典故、结构和韵律特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5. 欣赏与感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

6. 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诗词。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的理解程度。

3. 诗歌欣赏:评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创作类似风格的诗词的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5菩萨蛮(其二)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5菩萨蛮(其二)第一课时 教案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1、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烟花三月》,朗诵《二胡·江南》
2、知人论世、走进作家作品
1、菩萨蛮词牌名的由来
2、作者简介和花间派(播放PPT)
三、吟咏诗韵,整体感知词文、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节次
1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菩萨蛮(其二)》
教学目标
1.领会韦庄词清新明朗的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愁苦思想。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江南之美
难点
感受词人思归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1、请个别学生朗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在朗诵中体味这首词渗透出来的美感
四、词文赏析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了解诗歌内容,设想情境画面。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这首词,找出词句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共同讨论。
“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
(1)好在景美
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2)好在生活美
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3)好在人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领会韦庄词“疏淡明丽,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词的语言。

②了解诗意江南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

③通过宋之问的《渡江汉》与韦庄的《菩萨蛮》进行比较,深入了解词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情感。

④背诵。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教学方法:读背、质疑探究、交流、师生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汤非的《乡愁不老》。

正如歌里所唱,不管是冰封万里雪飘半壁的塞北,还是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远在他乡的游子,千里万里总回首,最疼是乡愁。

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去感受如画江南和那颗游子之心。

ppt展示主题《江南好,乡愁不老》。

展示标题《菩萨蛮(其二)》,板书题目。

二、助读资料(韦庄与花间词),了解背景。

韦庄:善白描,词风清丽,其词名曰《花间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秦妇吟》反应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被称“秦妇吟秀才”。

花间派:•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温庭筠为鼻祖。

•成员:温庭筠、韦庄、薛绍蕴、毛文锡等。

•来源:赵崇祚集众作品,名《花间集》。

•内容:多歌咏男女相思离别、旅愁闺怨、合欢离恨。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词,强化朗读节奏。

四、以意逆志,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词中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你认为“江南好,好在哪里?”。

(学生)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老师)景美、人美、生活美。

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小结:这两句写景。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美丽的女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抓住意象,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江南情结,提高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必修教材的学习和渗透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对于诗歌中意向和意境也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但如何让学生置身到特定的诗歌的意境当中,根据诗歌呈现的特有景象,再造想象,深入其中,借诗人特设的身份,切身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得到更多审美享受,正是现阶段学生有待培养的,也是我们在研读必修教材中时常忽视的。

3重点难点
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情境导入
印象江南
龙艳如
江南是风里的云,水里的梦,
她是诗人的圣地,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她有六朝古都的繁华,亦有细雨绵绵的温柔。

江南是淅沥沥,点滴滴的雨迷蒙,是圈圈晕晕,天天年年的水缠绵,是
落花似雪的春夜,是蛙鸣蝉噪的夏天,是湿漉漉的青砖黛瓦的寂静,是
丁香姑娘手中的油纸伞,是画家笔下黛青的水墨纸鸢。

更是小桥流水,绿柳荫啼的闲适,物阜民丰,繁花似锦的市坊和雨落屋
檐望满月的相思,以及南朝四百八十寺,烟雨楼台的叹惋。

(ppt展示)
学生活动一: 合作朗读,教师读印象江南1、2、3段,学生读第4段,师
生齐读第5段。

过渡语:我想,凡是到过江南的人,谁也忘不了江南特有的黑白居,青石巷,还有那柳絮纷飞墨点香,想起江南,不少人都会沉醉于江南的烟花笑,雨朦胧,还有伊人持伞独自彳亍的意境。

可是,有一位词人,他眼中的江南却跳出了这些画面,今天我们就一
起走近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他眼中的另一番江南情致吧!
二、置身诗境,整体感知
1、提问
问题一、从词中挑选一他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 》所写的内容。

明确:江南好。

问题二、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放音乐营造意境)
具体分析:
“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

【点评:“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诗)】
板书: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风景美)
“画船听雨眠” 躺在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声悠悠入梦。

板书:从听觉角度写:描绘了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

(生活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听”有读出一种聆听雨声慢慢入眠的感觉。

“人似月”比喻把人比做皎洁月亮,一种缠绵,
“皓腕凝霜雪”。

比喻“完全沉醉于酒家女的柔美之中,读完了似乎还在回味江南女子的温柔美丽。

拓展:【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诗经》)俊俏的脸蛋笑得很美,眉眼转动得令人销魂。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李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人如月柔和、美丽,“皓腕”、“霜雪”极言其皮肤白皙、细腻,江南女子温柔美丽的特点跃然纸上。

板书:温柔、美丽(人物美)
学生活动二:
1、自由朗读后,学生抢答问题一。

2、思考5分钟之后,回答问题二根据提示分角度自主赏析,与同学分享赏析成果。

小结:填空
好在风景美
好在生活美江南好(板书设计)
好在人物美
过渡:江南风景美好无限,江南生活闲适自得,江南女子温婉美丽,我们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此美丽的江南美景,
2、提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想诗人是要寄寓怎样的情呢?明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解读: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ppt展示)
学生活动三:运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思考后回答
三、缘江南景,明心中情(ppt展示)
情境再现,(播放音乐,营造氛围)运用足够的意象,创设意境,写一段有关江南风情的文字。

假定身份:(ppt展示)
1、你是一个对江南有无限向往,又从未到过江南的游客。

(戴望舒《雨巷》,白居易《忆江南》
2、你是一个烟锁重楼的思妇。

(温庭筠《望江南》)
柳永《望海潮》)
3、你是一个落榜的失意文人。

(张继《枫桥夜泊》落榜之后所作)
4、你是一个亡国之君。

(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你是一个远离故土,客居江南的游子。

(韦庄《菩萨蛮》)
学生活动四:每个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到两个身份进行创作,诗词、散文化的文字皆可。

四、点评习作
学生活动五:
1、学生自主创作
2、小组商议,选出组员中最好的作品上交。

3、教师收集作品,师生共同品评。

学生作品展示:(ppt展示)
菩萨蛮
寒日萧萧上重楼,梧桐未见(展)霜枝头。

浅饮断肠酒,相思泪断(欲)流。

秋尽日犹长,思远更凄凉,雨润燕梳妆,东篱菊蕊黄。

------ 1211班人才组姜馨(烟锁重楼的思妇)
江南忆
风动帘,轻纱微遮眼,
香花散,落红有谁怜。

南飞雁,此去几重涧,
半( )玉,再见待何年。

断桥上,雨与(共)愁缠绵。

西湖边,离别多少怨。

江南景,曾几何时变,
三生定(缘),把酒明月前。

思不止,梦中执手牵。

痛难绝,欲梳(书)已无颜(言)。

----1211班BOMB组李慧(烟锁重楼的思妇或客居他乡的游子)
客京邑,金瓜羽扇四色旗,蜀铠锦衣执长戟。

侍左右须臾不曾离,戍邪?囿也。

梦还乡,夜起腾云秋风凉,且行且止至建康,闻秦淮嘤嘤低声语,歌邪?泣也。

忽归殿,忠骨四落玉街边,梧桐历截倒殿前,芙蓉残太液波光涟,泉邪?泪也。

游西湖,宫娥持练当空舞,俯身拔荷弄清浦,影流离恍惚何所睹,帝邪?奴也。

1211班国际组张莉君(亡国之君)
小结:江南是物阜民丰的温柔之乡,是思妇对征人的绵绵相思,是游子对故土的无限眷恋,是失意文人净化心灵的净土,也是亡国之君心中难以排遣的亡国之痛,更是古今文人们心中的一种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

江南已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们心中一个类似桃源一样值得向往的地方。

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名人的江南情结。

四、结束语:
绵延的长江,把中国分成了两半,一半是铁马秋风,一半是杏花春雨。

如果真的有前生和来世,我宁愿相信,自己的前生是躲在滴嗒作响的屋檐下听雨的女子,看一片烟雨散落处,闻几多丁香栀子花盛开,在如烟似雾的江南,在溜光异彩的水边,做我一生的江南烟雨梦。

今晚,但愿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有关于江南水乡的梦,梦里有一个清吟浅唱的女子,还有一个执扇相望的你。

五、课后作业:
1、梦醒时分,写一曲有关江南的歌词,送给我,也送给你自己。

2、整理有关江南的诗歌
六、播放江珊《梦里水乡》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