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望岳》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望岳》课件(共17张PPT)
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 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他鼓 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 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胜利。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有没有落地的哀愁之情?
我看到一个 自信满怀 的杜甫 文采风流 意气风发 英姿勃发
雄心勃勃 志在四方 无所不能
《春望》 ——杜甫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决眦”二字生动地体 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之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 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 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 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写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 大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一、我知道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 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 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 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 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现在,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看到一个 心系国事 的杜甫
老病穷愁 思家心切
满目凄凉 忧国忧民
这就是我们的杜甫。命运折磨了他,也升 华了他!时代蹂躏了他,也成全了他
布置作业
●背诵该诗 ●原文+翻译+注释原格式,写在作业本上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 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课件(共12张PPT)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课件(共12张PPT)
岳望
目录
朋友圈发布者 杜甫
目录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为诗歌点赞
第一部分
手法 关键词
情感
我为 因为
而赞,

高大、雄奇、 秀丽
不畏攀登 积极乐观
望岳
设问
连绵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目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虚 +实
泰山之美 人之美
第一部分
任务三:为诗圣评论
你的赤子之心照耀在 唐朝的盛衰之上,你的二 人诗篇铭记在我们每一个 人心中。即使失意也不忘 得意,你用万丈豪情勇攀 人生的高峰!
课后作业
老师对杜甫的情感是敬佩,是仰慕,是追随与学习。 同学们呢?课后大家再读一读杜甫的其他诗,把你 的感受写下来,字数不限。
1
任务一:为文案配图
4
2
5
目录
3
示例:
6
我认为
联诗句适合配第
幅图片,因为

5
3
目录
1
4
京兆杜氏(北方大士族) 祖父杜审言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23岁
落地而归
目录

《望岳》PPT课件

《望岳》PPT课件
-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
云海
- .
- .
-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 .
-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眦:
眼眶
这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云气蒸腾缭绕山峦, 令人心胸激荡开阔, 极目眺望眼眶欲裂, 蓝天飞鸟翩翩返巢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巍然峻拔的泰山呵 , 郁郁碧青的山色, 覆盖了辽阔的齐鲁大地。
- .
望 岳
简介: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开元后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 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我一定要登上那山颠, 俯视脚底下一座座低矮的群山。
-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望岳》ppt课件

《望岳》ppt课件
候课任务
大声诵读《望岳》这首诗,并读熟课下注释。
五岳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 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闻名世界,各有千秋。
东岳泰山(1532.7米),山东泰安; 西岳华山(2154.9米),陕西华阴; 北岳恒山(2016.1米),山西浑源; 中岳嵩山(1491.7米),河南登封; 南岳衡山(1300.2米),湖南衡阳。
任务一:找准节拍读五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疏通诗意读五律
指泰山
指山色 不 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指天地、大自然 聚集
古时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作者: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文题解读
• 望,指远远地看;岳,高大的山,这首诗特指东岳泰山; • 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
作者简介
诗人
晚年穷 困潦倒

译 文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
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
面昏暗。
同“层”
眼眶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终 当 , 终 要 登上
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 文
(望着)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终要
《登幽州歌》——抒悲情
(历史、天地、个人、怀才不遇)

《望岳》ppt课件

《望岳》ppt课件

4
返回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 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 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 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 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 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 调。
27.01.2024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7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
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
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
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
➢泰山北斗
➢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返回12
一、背诵默写全诗;
二、完成课后一(3)小题;
三、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13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14
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
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8
《望
岳》
——杜甫(736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望岳》【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望岳》【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 二 节
字 识 词
识字识词
识字识词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 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 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课文赏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 归鸟”两句,是写凝望。泰 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 腰间的层层云雾,“决眦” 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表现 了诗人在这缥缈的云雾中。 黄昏时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 隐入山谷之中。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内心的激荡和眼界 的空阔 。
课文赏析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 人在泰山顶峰俯望,再一 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 出了泰山高大挺拔的气势, 也表现出诗人的远大气魄。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 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凌云 的壮志,勃发的雄心。
课文赏析
白话文翻译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 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 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 渺小。当人登上山的绝顶,就会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反馈练习
思考:下列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D 】
A、首联诗人从远望泰山落笔,渲染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 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之情。

《望岳》ppt课件

《望岳》ppt课件

解读诗歌 读后二句,解读所“望”之志。
终当,终要 登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尾联化用典故,写想望之景,表现诗人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概。同时蕴含哲理:只有不畏艰险 奋进,才能俯视一切,勇攀人生高峰。
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勇攀高峰的精神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解读诗歌
诗歌的内容是围绕着 望 字展开的 诗人“望”的对象是 岳
解读诗歌
指泰山
Hale Waihona Puke 指山色 不尽“岱 宗 夫 如 何 ? 齐 鲁 青 未 了 。 ”
设问
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
解读诗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首联用问答的形式,写远望所见。借齐鲁 两地来烘托泰山那青翠无边、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形象。
这首诗写于736年,诗人到洛阳应进 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 (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 羁的漫游生活。此时诗人25岁,正是意 气风发之时。
朗读诗歌
望岳杜甫
dài fú
liǎo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WANG YUE
杜 甫
泰山,五岳之首,又有“天下名山第 一”的美誉。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 压南衡,驾中嵩(sōnɡ),轶(yì) 北恒,为五岳之长”。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sōnɡ) 山和恒山
何谓“岳”
泰山: 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古称 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 自古以来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其 中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 因此这首诗被刻于碑碣(jié),立于 山麓(lù)(山脚下)。

《望岳》ppt课件共24页

《望岳》ppt课件共24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望岳》ppt课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练习
思考:下列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D 】
A、首联诗人从远望泰山落笔,渲染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 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之情。
B、颔联写近观泰山,描绘了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色彩,突出泰山的神 奇阔大。
C、颈联通过动态画面进一步写泰山的高大秀美,写出了诗人长久凝望 泰山的神态,突出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 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 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 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 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 深奥。
课文赏析
作品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 二 节
字 识 词
识字识词
识字识词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 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 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 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 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 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作者介绍
代表作品
三吏
石新潼 壕安关 吏吏吏
三别
D、尾联写孔子的话,表达了诗人已经登顶泰山后的豪迈之情。
下 课 啦
是进通就 是友过是 很谊沏品 有,茶赏 益美、茶 的心赏的 一修茶美 种德、感 和,闻之 美学茶加 的习饮入 仪礼茶问 式法、道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0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
望 岳
是进通就 是友过是 很谊沏品 有,茶赏 益美、茶 的心赏的 一修茶美 种德、感 和,闻之 美学茶加 的习饮入 仪礼茶问 式法、道

目 录
壹 贰叁 肆
作 识课 反 者 字文 馈 介 识赏 练 绍 词析 习

第 一 节
者 介 绍
作者介绍
杜甫 (712~770)
课文赏析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 伟?走出齐鲁,远望那青 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 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 隔出清晨的黄昏。泰山卧 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 雄伟、宏阔的气势。
课文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 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 写活了,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 和灵秀都集中不如只写造物主 对泰山情有独钟,这也是诗人 的强烈感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三 节
文 赏 析
课文赏析
作品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课文赏析
这首诗是开篇以设问起句。全诗没有一个 “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 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 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 丽,抒发了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 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文赏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 归鸟”两句,是写凝望。泰 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 腰间的层层云雾,“决眦” 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表现 了诗人在这缥缈的云雾中。 黄昏时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 隐入山谷之中。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内心的激荡和眼界 的空阔 。
课文赏析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 人在泰山顶峰俯望,再一 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 出了泰山高大挺拔的气势, 也表现出诗人的远大气魄。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 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凌云 的壮志,勃发的雄心。

第 四 节
馈 练 习
反馈练习
讨论.探究
1.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远望中泰山的气势的句子是哪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诗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句子是哪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在诗中找出傍晚云气升腾,飞鸟归林之景的句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诗中表现诗人的壮志与抱负的句子是哪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新无垂 婚家老 别别别
律诗

登春 夜 高望 喜

写作背景
背景
杜甫年轻时曾游遍中国大江南北。《望岳》 这首诗中就是在他24岁时写的,这组诗共三首, 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 大抱负。
背景资料
课文赏析
白话文翻译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 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 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 渺小。当人登上山的绝顶,就会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 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 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 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识字识词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 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 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 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