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武阳中学)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军事上)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事上)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事上)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政治上)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济财政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课件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和研读课本内容,并结合历史史料,得出蒙古族的 生活特点和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和提取教材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活程 动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识别地图,培养学生提取教材有效 信息的能力和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定了小解,组且合通作过探影究视法剧、等读途图径对法成、吉情思境汗设的置故法事有一定的
了解,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对 对成吉思汗人生经历与历史贡献的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元 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缺乏理解,总体 上,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通过创设 情境、史料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一 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 一步思考问题。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 元朝统一,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
1.通过阅读教材,说 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
出蒙古族的兴起、成 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
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 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实;
3.通过阅读材料
结合材料,小组
01
合作探究元朝统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
蒙古灭西夏、灭金的 概况,观察地图指出
1.新课导入
视频 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设置问题启发并引 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激发了学习 兴趣。
2教.学新过程课教授
蒙 古 族 的 兴 起 与 元 朝 的 建 立
活动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活动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活动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活动四:课堂小结 活动五:达标检测
活动一:成吉思汗统一 论从史出,激思提升 蒙古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_精品课件1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_精品课件1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历史图片
成吉思汗像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忽必烈像
首页
末页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历史图片
元大都平面图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A.岳飞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B.卫青
C.文天祥
D.辛弃疾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过关训练
13.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
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元)许衡《鲁斋遗书》
首页
末页
拓展阅读
原文大意: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 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 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他不推行汉 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败亡。这种情况在史 书上详细记载,看得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 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于现在的 形势,不用汉法就很不合时宜了。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难点释疑
3.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是进步的,而文天祥抗 元又是正义的?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 安居乐业。因此是进步的。文天祥抗元是保护 南宋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符合南宋人民的 根本利益。因此是正义的。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难点释疑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元的统一是我国封建社会在结束大分裂之后的第几次大统一?
(春秋战国)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辽宋西夏金)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 建王朝
元朝建立历程
成吉 思汗 统一 蒙古
蒙古灭 西夏
蒙古 灭金
忽必烈继 承汗位
元朝 建立
攻入 临安 南宋 灭亡
元灭 南宋 全国 统一
1206年 1227年 1234年 1260年 1271年 1276年 1279年
七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导入新课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 活(马背上的民族)。
度河流域。在25年里,以总数不到20万的军队,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征服
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过千万人,征服各民族人口数6亿。一个地跨欧
亚的蒙古大汗国形成。
成吉思汗西征路线图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 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 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拿破仑
为统一大奠定基础。
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二)元朝灭南宋
事件:①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南宋灭亡; ②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统 一全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标内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

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

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

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标》用“并立”,这个概念既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又 没有表示继续分裂的意思。
单元认识二:如何看待社会的变化
1.国家版图:由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版图最大。 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3.经 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4.对外关系:中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
期。 5.文 化:重文轻武,科技发达,文学艺术异彩
本单元课标要求
课程结构与课标对应:严格遵守课标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了解辽、宋、西夏并立与北宋强化 中央集权和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 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体会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南宋的 偏安。
单元时空坐标


南金


宋灭


建北


立宋
960
1115
1127
蒙 古 灭 夏
1227
忽 必 烈 即 位
1260
元 灭 南 宋
1276
元 朝 灭 亡
1368
916
1038
1125
1206
1234
1271
1279



























时间跨度:起于960年宋朝建立,止于1368年元朝灭亡。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七年级历史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本课是统编初中历史七下第二单元,主要讲述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特别是第10课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疆域的空前辽阔,同时各民族之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本课设置了三个子目,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分别对课标的要求进行阐述。

3.本课以按时间顺序、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主线,再现了蒙古族的形成、建立政权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最后特别强调元朝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3.了解蒙古族的贡献,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认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教学重点:蒙古政权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 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用PPT展示几张标志性照片:①蒙古包;②马头琴;③那达慕大会;④草原赛马。

提问:观察这些图片,聆听背景音乐,思考这些与哪个民族有关?预设:学生回答“蒙古族”。

拓展: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引出今天学习内容——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培优训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培优训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2
人教全国 七年级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 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星题 基础巩固
1.[2023·济南期中]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地方逃避,
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
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 A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答案:事迹:在抗金斗争中,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 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后被宋高宗和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 将领,他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被俘后,表现出宁死 不屈的崇高气节。品质:岳飞的词体现了他不计个人名 利、不怕牺牲、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天祥 的诗体现了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A.1227年,蒙古军队灭掉西夏,接着与南宋南北夹击金朝 B.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C.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实现了统一 D.元统一全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12345
2星题 能力提升
1.[2023·珠海期中]有同学在搜集史料时发现,元朝统一后, 许多南方士人前往北方旅行考察,从河川到山岳,从城邑 到宫阙,他们走访孔子故里曲阜,汉唐故都长安、洛阳, 北宋故都开封等地。这段史料可以用于佐证( B ) A.南方缺少历史文化资源 B.元朝统一加强南北联系 C.国内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南方士人社会地位提高
12
2.[立德树人·民族精神]下面是七年级某班以“弘扬优秀民族 精神”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相关 题目。 【阅读文学典籍—弘扬优秀民族精神】 诗词反映社会生活。请分别简述下面诗词的作者的事 迹,并结合诗词内容,谈谈作者身上体现出的高尚品 质。(8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像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162—1227),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铁木真在征战过程中打敗周围各部,统一蒙古草原。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成吉思汗在整个蒙古高原普遍实行千户制,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

1227年在攻打西夏的战争中,成吉思汗病逝。

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元大都平面图
元大都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元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般都有大道相通。

注意识记图中的宫城、皇城、外城等名称。

忽必烈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出生地:漠北草原,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

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蒙古尊号"薛禅汗"。

在位时间(1260-1294)。

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

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

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

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元大都病逝,追谥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主要成就:
建立元朝,消灭南宋大理,统一全国
改革政体,首创行省制度
定都大都,开凿大运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