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运动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
AC双转台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的后置处理

AC双转台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的后置处理摘要: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高效地完成各种零部件的加工任务,并且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
AC双转台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加工任务,在加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置处理,以保证加工零件的质量和精度。
文章以AC双转台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后置处理的可行性,以期为多轴设备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字:双转台;五轴联动;后置处理前言在数控编程过程中,前置处理指的是刀位的轨迹计算过程。
基于相对运动这一原理,一般在工件坐标系当中来计算刀位的轨迹,无需将机床结构、指令的格式考虑进去,以使前置处理通用化,保证前后置处理能够各自负责相应的任务。
为了读取最终加工程序,就需要对前置处理得到的刀位数据进行转换,形成机床程序代码,这一过程就是后置处理。
在航空领域,AC双转台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的后置处理起着重要保障作用,本文主要以AC双转台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的后置处理展开探究。
1后置处理的概述1.1 概念后置处理属于数控加工和CAM系统间的桥梁,其主要任务就是对CAM软件生成的刀位轨迹进行转化,使其成为符合特定数控系统、机床结构的加工程序。
1.2 主要任务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的后置处理有着重要的任务,主要是结合机床的控制指令格式、运动结构等要求,对于前置处理所生成的刀位数据文件进行转变,使其成为机床各轴的运动数据,然后,依据控制指令的具体格式,将其进行转换,形成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程序。
具体而言,可以将后置处理的任务分为几下几点:①机床运动学转换五轴联动数控编程所生成的刀位数据,通常指的是刀具与工件坐标系相对的刀心具体位置、刀轴矢量数据。
在机床的运动转变下,其主要是依据实际运动结构,对刀位文件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转换,使其成为不同运动轴上的数据信息。
②非线性运动误差的校验非线性运动误差的校验是在CAM系统计算刀位数据时进行的,这个系统使用离散直线来近似工件轮廓。
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第07章--数控铣削加工及编程--后置)

ji + 1
k = jM +1
∏
N
[T ( n
k
,s k )] ⋅
∏
M −1
{R ( n
,s
i=1
ji + 1
) ⋅ P ( r ji +1 , ji ) ⋅
j1
k = ji + 1 j1 − 1
∏
ji + 1 − 1
[T ( n
k
, s k ) ]} ⋅
刀具回转/摆动型五坐标机床运动求解
B
Ym
A
Om Z m
Xm
rm
刀具
L
Zt Yt Ot Yw
工件
Xt Zw
rp
Xw Ow
刀具回转/摆动型五坐标机床的运动学模型:
⎡u x ⎤ ⎡ sin θ B cos θ A ⎤ ⎢u y ⎥ ⎢ − sin θ A ⎥ ⎢ u ⎥ = ⎢cos θ cos θ ⎥ B A ⎢ z⎥ ⎢ ⎥ 0 ⎦ ⎣0⎦ ⎣
任意运动结构的机床运动学建模与求解
9.3.1 运动结构的建模
1. 任意机床运动结构是指: 构成运动链的坐标轴数目不限。但其中联动轴数不 超过五个(三平动加两转动),其余轴则称为辅助轴 各平动轴的运动方向和转动轴的轴线可以不与机床标 准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各转动轴的轴线可相互不垂直 ; 对于定、动轴结构,两回转轴线可不相交于一点; 刀具轴线与作用在刀具上的转动轴轴线可不相交于 一点。
⎡ p x ⎤ ⎡ s x − L ⋅ cos θ A sin θ B ⎤ ⎢ py ⎥ ⎢ ⎥ s y + L ⋅ sin θ A ⎢ p ⎥ = ⎢ s + L − L ⋅ cos θ cos θ ⎥ A B⎥ ⎢ z⎥ ⎢ z 1 ⎣1⎦ ⎣ ⎦
数控加工程序后置处理

参数设置不合理、机床维护不当等。
03
解决方案
优化加工程序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操作;合理设置切削参数,提
高切削效率;定期对机床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06
后置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智能化后置处理技术
自动化识别加工需求
05
后置处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 决方案
机床无法正确识别刀具
总结词
刀具识别错误
详细描述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如果机床无法正确识别刀具,可能会导致加工失败或精度损失。这可能是由于刀具参数设置错误 、刀具库数据不匹配或刀具更换过程中出现问题。
解决方案
检查刀具参数设置,确保与机床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致;更新或重新导入刀具库数据;检查刀具更换流程, 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后置处理是数控加工流程中的重要环 节,它能够将刀位轨迹文件转换为机 床可执行的程序,实现工件的加工。
后置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控加工 的精度、效率和安全性,因此选择合 适的后置处理软件和参数设置对于提 高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02
后置处理流程
输入原始加工程序
原始加工程序
通常以文本格式存储,包含了加工零件所需的全部指令和参数。
冷却液参数
根据加工要求和机床冷却系统配置,合理设置冷却液压力、流量和 温度,以降低切削热和减小刀具磨损。
机床特性的模拟与仿真
机床运动学模型
建立机床的运动学模型,模拟机床的实际运动轨迹和动态特性,为加工过程的优化和控 制提供依据。
加工过程仿真
通过仿真软件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刀具路径、切削力和热量的分布,以及可能出 现的过切、欠切等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加工参数和优化刀具路径。
3-(2SPS)并联机床数控编程后置处理

D01:10.19344/ki.iw n l671-5276.2017.03.0293-(2SPS)并联机床数控编程后置处理李开华,李开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并联机床在进行运动控制时,必须通过位置反解模型,将刀具位姿及速度信息变换为伺服系统各杆杆长的控制指令,所以传统的数控代码不能直接应用在并联机床上。
并联机床后置处理器的功能是根据刀位数据文件和机床特性文件,得到机床数控系统能够接受的程序代码。
介绍了 一种三平动并联机构-3-(2SPS)并联铣床,基于此机构阐述其后置处理,并研究其后置处理过程的一些关键算法。
关键词:并联机床;数控编程;后置处理中图分类号:TG549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5276 (2017) 03-0103-03Post Processing for 3- (2SPS) Parallel Machine ToolLI Kaihua,LI Kaiming(School of M echanical E 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logy,Nanjing 210094, C hina)A bstract:In the motion control of parallel machine tool,the position inverse model must be used to transform the position and speed information of the tool into the rod length control instruction of the servo system,so the traditional NC code can not be directly applied in parallel machine tool.The program code accepted by the CNC system of the machine tool can be got by the post processor of the parallel machine tool according to the cutter location data file and the machine tool characteristic file.This paper introduces a3-DOF parallel mechanism-3 - (2SPS)parallel milling machine and discusses the post processing and some key algorithms. Keywords:parallel machine tool;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post processing0引言并联机床数控加工编程与传统机床有很大的不同,应 用CAD/C A M软件进行编程将事半功倍。
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技术

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技术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部分,可以精确地加工出复杂形状的零件,但是加工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后置处理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加工效果和使用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技术。
一、去毛刺加工完成的零件表面通常会存在一些毛刺,影响着零件的质量和外观,因此需要进行去毛刺处理。
目前比较普遍的方法是使用化学方法或者机械方法去除毛刺。
化学方法主要使用化学溶剂和电解液进行腐蚀去除,但是容易污染环境;机械方法包括打磨、抛光、喷砂等,效果好但是耗时和成本高。
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去毛刺。
二、打磨、抛光零件加工完成后,表面还会存在一些凹坑、毛刺和瑕疵,这时需要对其进行打磨或抛光。
打磨一般使用研磨机和砂带机,可以平整表面并去除粗糙度;抛光则是对打磨后的表面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通常使用磨盘和磨料等工具,可以让表面变得更光滑。
打磨和抛光处理可以提高零件的质量,使其更加光滑和美观。
三、喷漆一些零件需要表面进行涂漆处理,为了美观以及保护表面。
常用的喷涂方法有手动喷涂和自动喷涂两种方式。
手动喷漆需要涂漆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也比较大,自动喷漆则是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但是成本相对更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四、氧化处理氧化处理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具有防腐、防污、抗磨、美观等优点。
常见的氧化处理有硫酸氧化和硬质阳极氧化两种方式。
硫酸氧化工艺简单,可以获得均匀的氧化膜,并且氧化层较薄。
硬质阳极氧化能够形成较厚的氧化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但是工艺较为复杂,成本更高。
五、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改变零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增强零件的强度、硬度和抗腐蚀性。
热处理的方式有淬火、回火、退火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零件的性质和效果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六、镀层处理镀层处理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是在零件表面进行涂覆金属、非金属或合金材料的一种方式,常用的镀层有镀铬、镀锌、镀镍等。
并联运动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

并联运动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
陈建政;曹萃文
【期刊名称】《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在分析研究了并联机床的结构和坐标转换关系的基础上, 针对清华大学研制的6-PSS型并联机床,提出了刀位后处理计算方法,包括刀轴矢量与机床坐标夹角的计算和NC数据的计算;为编制并联机床数控后处理程序提供一条捷径.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陈建政;曹萃文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TG659
【相关文献】
1.新型并联机床曲面加工的运动控制与后置处理算法 [J], 张立新;黄玉美;韩旭炤;乔雁龙;王磊
2.斜摆头五坐标数控加工机床的后置处理算法研究 [J], 田荣鑫;任军学;孟晓贤;单晨伟
3.虚拟轴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 [J], 陈建政;曹萃文
4.新型并联机床曲面加工的运动控制与后置处理算法 [J], 张立新;黄玉美;韩旭炤;
乔雁龙;王磊
5.七轴并联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技术研究 [J], 陈辉;王知行;卓桂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8章-数控加工程序的后置处理

四.通用后置处理系统的原理及实现途径
1.通用后置处理
8.5 数控编程中的工艺策略
1、粗精加工的工艺选择 2、刀具的切入和切出引导 3、加工路线的确定及优化
1、粗精加工的工艺选择
刀具的选用
粗加工:是切除绝大部分多余材料,切削用量较大,刀具 负荷重,一般选用平底铣刀,刀具的直径尽可能选大。 精加工:是保证加工面精度要求,切削用量较小,刀具负 荷轻,根据加工表面形状可选择平底刀、球头刀或圆角铣 刀。应优先选用平底刀,应尽量选择圆角铣刀,而少用球 头刀。 在刀具直径选择上:先用大直径刀具完成大部分的曲面加 工,再用小直径刀具进行清角或局部加工。
加工路径的选择
粗加工:加工路径一般选择单向切削,可保证切削过程
稳定,可避免顺逆铣工作状态的变化。 精加工:切削力较小,对顺逆铣反映不敏感,加工路径 可采用双向切削,以减少空行程,提高切削效率。
进刀方式的选择
粗加工:主要考虑刀 具切削刃强度; 精加工:主要考虑被 加工表面质量。
铣刀端面刃切削能 力差,对于型腔加工 可采用斜角切入。
根据机床的脉冲当量值大小进行圆整, 有时还需换算成脉冲当数。
4).编排数控机床的指令格式。
N-G-X-Y-I-J-K-A-B-C等
8.3、后置处理算法简介
三.后置处理算法简介
1.带回转工作台的四坐标数控机床后置 处理算法原理 2. 五坐标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原理
三.后置处理算法简介
1. 带回转工作台的四坐标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
第8章 数控பைடு நூலகம்工程序的后置处理
8.1 基本概念
8.2 后置处理的一般过程
8.3 后置处理算法简介 8.4 通用后置处理系统的原理及实现途径 8.5 数控编程中的工艺策略
“虚拟轴机床”名称由来

《并联运动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陈建政、曹萃文,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年第6期)传统机床的工作轴线一般与三维直角坐标轴相对应,而并联机床的工作主轴轴线突破了传统的概念。
这种机床在运动过程中看不到普通机床所固有的三维坐标,传统意义的x、y、z轴是虚拟地存在于控制系统之中。
工件装在工作台上,刀具与工作主轴受六根可改变工作长度的杆控制工作位置,六根变长杆装在框架上,通过电机控制杆长的变化,刀具与工作主轴可以作六个自由度的运动。
这种机床没有传统机床的床身、立柱等支撑结构,也没有任何导轨和滑板,因而也被称为“虚拟轴机床”。
虚拟轴机床的运动学主要涉及机床工作装置和机床固定参数坐标系之间的运动几何学关系的分析研究。
由实轴空间到虚轴空间的变换,按并联机器人理论,是运动学的正解问题,对并联结构来说是没有唯一解。
由虚轴空间到实轴空间的变换是运动学逆解问题,对并联运动机构而言具有唯一解。
对并联运动机床的加工控制而言,涉及由虚轴空间到实轴空间的变换和实轴空间到伺服驱动机构空间的变换。
《虚拟轴机床——21世纪数控加工设备》(荣烈润,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2005年第3期)在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机床中,机床的工作轴线是与三维直角坐标轴相对应的,而虚拟轴机床突破了传统机床的工作轴线的概念。
这类机床通常由并联杆系构成,其典型结构是通过可以伸缩的6条“腿”连接定平台和动平台,每条“腿”各自单独驱动。
控制6条“腿”的长度就可以控制装有主轴头的动平台在空间中的位置及姿态,以满足刀具运动轨迹的要求,实现具有6个自由度运动的复杂曲面的加工。
虚拟轴机床中没有传统机床那样固定的三维坐标轴,传统意义的x、y、z轴是自由地、虚拟地设定于机床控制系统之中。
虚拟轴机床的名称即由此得来。
虚拟轴机床的特点:1.机床结构简单2.机床结构稳定、刚度高3.机床动态性能好在传统机床中,工作台、滑板等运动部件的质量较大,电机、导轨及传统系统往往也不得不放在运动着的部件上,这就增加了系统的惯性力,使动态性能恶化,在高速加工时尤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求保证 ) 轴的方向, 对于 ’ 轴和 ( 轴则没有要求。这便提供了 一个从作业基本要求来看是可以任意指定的自由度。在此将这 种完成基本作业要求不需要限制的自由度称为多余自由度。 多余自由度的存在是并联机床数控系统与传统数控系统的 重要区别。由于并联机床刀具的位置和姿势是耦合的, 多余自 由度的取值将直接影响刀具的工作空间及机床的运动性能。
& [ !, (!) %T ", #, !, #] ", 实轴空间是描述并联机床腿长变化的空间, 实轴空间向量
!
引言
并联机床结构原型是 ’ ( / ( / 型 *H<@8IH 平台机构, 具有承 载能力强、 刚度大、 结构简单、 重量轻等较多优点。如图 ! 所示, 并联机床由定平台框架结构、 六腿结构、 活动平台和动力头结构 等四部分组成, 在六个分支中, 每个分支的长度变化由滚珠丝杠 副实现, 当机床加工工件时, 动平台位姿的变化使得刀头能加工 复杂曲面工件如模具、 叶轮等。
!# 工作台 "# 刀具 /# 主轴 &# 变长杆 1# 框架
传统机床的工作轴线一般与三维直角坐标轴相对应, 而并 联机床的工作主轴轴线突破了传统的概念。这种机床在运动过 程中看不到普通机床所固有的三维坐标, 传统意义的 ! 、 "、 #轴 是虚拟地存在于控制系统之中。工件装在工作台上, 刀具与工 作主轴受六根可改变工作长度的杆控制工作位置, 六根变长杆 装在框架上, 通过电机控制杆长的变化, 刀具与工作主轴可以作 六个自由度的运动。这种机床没有传统机床的床身、 立柱等支 撑结构, 也没有任何导轨和滑板, 因而也被称为 “虚拟轴机床” 。
/
并联运动机床数控加工原理
基于 *H<@8IH 平台的并联机床与传统数控机床结构上有很
图!
并联机床结构
大的不同, 传统数控机床每一个自由度均有一套专用的伺服驱 动系统, 每个自由度之间的运动是分立的。而并联运动机床的 六个自由度是耦合在一起的,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运动都是基于 六个伺服腿的协调运动, 并不会因为运动要求的不同而改变。 因此, 并联运动机床的控制数据永远是六自由度的。而实际加 工中只需五个自由度即可保证。*H<@8IH 平台模型将五自由度的 刀位文件转化为六自由度的数控文件, 以控制六自由度的机床 去完成五自由度的作业要求。 并联机床的六自由度运动特性, 我们用 ) ( !"# 坐标系相对 于 * ( +,- 坐标系的欧拉角来描述刀具姿态, 即令 ) ( !"# 与 * 再 ( +,- 重合, ) ( !"# 首先绕 * ( +,- 坐标系的 - 轴旋转 ! 角, 绕旋转后的 ) ( !"# 坐标系的 ! 轴旋转" 角, 最后绕旋转后的 ) ( !"# 坐标系的 # 轴旋转# 角。其旋转矩阵为 ( -, ( !, ( #, % T% % % !) #) ") &.
(,) # ! !! * + 可以求出动平台各铰链点在加工坐标系 & # ’() 中的坐 标。 根据加工坐标系 & # ’() 中静平台和动平台的铰链点坐 标, 可得出并联机床的运动学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结
针对并联运动机床控制的特殊性, 本文提出了并联运动机
1 /* 2 0* * +
+
.*
(.)
床刀具运动轨迹的控制方法, 该方法可根据零件几何信息和加 工工艺信息, 直接生成刀具希望轨迹和虚轴运动指令, 并通过虚 实映射实现对实轴的联动控制, 从而有效保证刀具实际轨迹与 希望轨迹相一致, 为并联运动机床的高效控制开辟了一条新的 途径。所介绍的插补算法也是集我们近几年来从事并联运动机 床数控加工及编程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出来的, 希望更多的并联 机床数控加工编程人员能从中得到启发, 尽量避免或减少废品。 [参考文献] [+]>C 0DA)E =’$9 =8’"A$$’8 2AFAG’@HA)9 I’8 7 >(J 2A:8A$$ ’I K8AAL’H =787GGAG G()M 47"D()A N’’GE O)9 P 1LF 47)QI NA"D)’G,-**+,+6
4. &5 4/ &/ #+ ! 40 &0 * *
其中, 矩阵的前两列是刀具坐标系的 . 轴和 / 轴的方向矢 量在加工坐标系中的分量, 在此矩阵中可以任意选取, 而不影响 加工要求。矩阵 #+ 与式 ( ,) 中用欧拉角描述的传输矩阵 # 相 等, #+ ! # 比较两个矩阵的第 & 列 即 (5)
"
坐标变换
" $ $ / 年 第万方数据 ’期
根据并联运动机床的概念, 虚拟空间是描述加工过程中刀 具运动状态的空间。虚轴空间向量 $ 用刀具位姿表示, 包括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利用齐次变换
!!
,
加工刀具轨迹仿真
通过选取合适的插补算法, 对 . # =>> 并联机床运动过程进 行仿真, 在 . # =>> 并联加工机床上, 数控加工所需的是刀具运 动轴参数 . , 而直接可控的是机床上 . 个 /, 0, !, " 并不存在, #, 滑块的位移量 *" , 两者的转换用到上面的计算方法。传统的数 控算法直接用在 . # =>> 中, 但可借鉴其时间分割插补算法的思 想。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间隔 # (插补周期) 就进行一次插补计 算, 计算出笛卡儿坐标轴在一个插补周期内的进给量 !. , !/ , 并进一步计算出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0+ % + ! 0+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 中 的 ( .+ , 为 旧 插 补 点, ( .+ % + , + …, 4) /+ , 0+ , *, !+ , "+ ) #+ , 为新插补点; /+ % + ,0+ % + , 4 为插补点个数。然后 !+ % + , "+ % +) #+ % + , 通过逆运动学求取与新插补点对应的滑块位移。将轨迹中与所 有插补点对应的滑块位移做成一张表格, 在用 ?@A)BC 编写到运 动仿真软件中, 按顺序访问其中的数据, 以完成对运动过程的仿 真。通过仿真验证数学模型和插补算法的正确性, 并能直观地 看到不同的 . # =>> 机构加工不同形状零件时的过程, 为系统的 实际开发提供了依据。
[
$
%
]
( + ! +, …, (/) .) 从以上公式可看出, 并联机构的逆解具有唯一性, 只要我们 知道了刀具在空间中的位姿, 就可以唯一确定六条腿的长度。 在实际控制中就可以根据刀具的位姿来确定腿的伸缩长度, 通 过控制电机来保证腿长, 以实现刀具在空间中的六自由度位姿。 对机床实施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源于零件模型的刀位 文件, 计算出并联机床控制所需的刀位轨迹值。 标准 012 3 014 软件能够提供的刀位文件中关于刀具位置 姿势信息格式是: .* # /* # 0* # + # 1 # 2 。 .* # /* # 0* 表示刀心 位置, 即 3 # ./0 坐标系原点在加工坐标系 & # ’() 中的坐标。 + # 1 # 2 表示在 & # ’() 坐标系中刀具轴线矢量的方向余弦。 所以在给出的 . 个变量中, 实际上具有五个自由度。 从给出的 .* # /* # 0* # + # 1 # 2 值, 我们可以确定刀具坐 标系到加工坐标系的传输矩阵
2 ! "’$ # 最后得到
{
+ ! $() !$() # 1 ! # "’$ !$() # (6)
[-]王忠华 R 虚拟轴机床插补的姿态控制策略研究 R 制造技术 (.) 与机床, -*** [&]汪劲松 E S14N+T 虚拟轴机床 R 制造技术与机床,+<<6 (-) [,]TQ):0D’QR U7’ 2AFAG’@HA)9 ’I 7 "’GG7V’879(FA 012 3 014 $W$X 9AHR Y’V’9("$ 7)L 0’H@Q9A8 # O)9A8:879AL 47)QI7"9Q8():, +<<6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陈建政 ( +<.& # ) , 男 , 内蒙古丰镇人, 清华大学 硕士研究生。 (编辑 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