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分析

合集下载

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分析

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分析

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分析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储量的准确统计与科学分析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源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矿产资源储量的统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任务。

首先,需要明确统计的范围和对象。

这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矿产,如金属矿产(如铁、铜、铝等)、非金属矿产(如石灰石、石膏、石英等)以及能源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不同类型的矿产在地质特征、开采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分别进行统计。

在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是关键环节。

这些数据通常来自地质勘查单位、矿山企业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

地质勘查单位通过野外调查、地质钻探和样品分析等手段获取矿产的地质信息,包括矿体的形态、规模、品位等。

矿山企业则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开采量、损失量和剩余储量等实际数据。

政府部门则负责汇总和审核这些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数据收集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一些小型矿山企业可能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或管理不规范,导致数据记录不完整或不准确。

此外,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可能不一致,给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带来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数据提供者的培训和监督,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完成数据收集后,就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

按照矿产的类型、产地、品位等因素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特征。

然后,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以计算矿产的平均品位、储量规模等关键指标。

通过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一方面,能够了解国内矿产资源的总体状况,包括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等。

这有助于国家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政策,保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例如,如果发现某种重要矿产的储量有限,就可以加大勘查力度,寻找新的矿产地,或者采取措施限制其过度开采,加强资源保护。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全景图知识讲解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全景图知识讲解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全景图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全景图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甚至成为了“世界工厂”, 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导致需求剧增,需要大量的矿产品及相关的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

现在我国已成为矿产品第二消费大国和矿产品净进口大国。

我国每年消耗的矿石量达50多亿吨,供需矛盾日趋紧张。

我国已是铁矿石,锰,铜,铝,锌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铅的消费量则居世界第二位。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占全国所有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19%. 供需缺口不断加大,对外依赖程度逐步上升.美、日等国担心中国崛起,正以各种手法阻碍我国突破能源资源瓶颈,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保障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

而我国当前面临的矿产资源危机已经并不亚于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

上天对中国不厚,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近90%都是山脉、沙漠和荒原,只有百分之十几是耕地。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1/5,而人均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都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一。

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问题上,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已探明的矿藏储量的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堪称世界矿藏资源大国,但人均矿藏资源占有量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在世界上排到第80位以后。

而且我国的多数矿种,特别是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品,富矿少,贫矿多。

矿产资源分布很不平衡,不利于工业布局。

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大宗矿产与主要矿产资源除煤以外,不足问题已经很突出。

据新华网2005年5月26日报道:中国现在钢铁、10种有色金属等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398万吨,比上年净增170万吨,同比增长17.53%。

其中:铜206.14万吨,铝683.70万吨,铅181.19万吨,锌251.94万吨,镍7.54万吨,锡11.71万吨,锑12.49万吨,汞424吨,镁42.61万吨,海绵钛4964吨。

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自2002年超过美国后,连续3年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2、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更加严格的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政策,强化政 策执行力度,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好地参与到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中来。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对尾矿、废石等废弃 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4、推动企业合作。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享技术、设备等资源, 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2、资源利用水平提高。采用先进的选矿技术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的入选 品位和回收率,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
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矿山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利用尾矿生产水 泥、新型墙体材料等,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
三、问题
尽管我国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 题:
2、保护环境
采矿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可以减少采矿过程中 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3、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推动我国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的现 状分析
1、生产环节的节约利用
5、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各级干部和从业人员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教育培训,提高其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利用意识,推动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 合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 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合作和教育培训,全面提 升我国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矿产资源生产环节的节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大 型矿山企业在采矿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然而,仍有一些中小 型矿山企业缺乏有效的节约利用措施,导致资源浪费。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

国内矿产分布一、铁矿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

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二、锰矿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有:辽宁瓦房子锰矿;福建连城锰矿;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锰矿;广东有小带、新椿等锰矿;广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锰矿;四川高燕和轿顶山锰矿;贵州遵义锰矿。

三、铬铁矿有56处产地,主要是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内蒙古贺根山、甘肃大道尔吉等铬矿。

四、铜矿已探明矿区910处,主要为: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自治区乌奴格吐山、霍各气;辽宁省红透山;安徽省铜陵铜矿集中区;江西省德兴、城门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阳新铜矿集中区;广东省石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云南省东川、易门、大红山;西藏自治区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舍勒等铜矿。

五、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苏、宽草坪;河南省的曹窑、马行沟、贾沟、石寺、竹林沟、夹沟、支建;山东省的淄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那豆;贵州省的遵义(团溪)、林歹、小山坝等铝土矿区。

六、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Array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分析

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分析

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分析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储量的统计分析对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矿产资源储量。

简单来说,矿产资源储量就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勘查和评估所确定的矿产资源的数量。

这包括已经查明的、潜在的以及可开采的资源量。

准确的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勘查手段,以及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在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时,通常会根据资源的勘查程度和可利用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在我国,常见的分类有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推断储量等。

探明储量是指在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经过详细的勘查和研究,对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等有了较为准确的了解和掌握。

控制储量则是在勘查程度稍低的情况下,对矿产资源的大致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

推断储量则是基于有限的地质资料和分析,对矿产资源的存在做出的初步估计。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分析呢?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矿产资源是许多工业部门的重要原材料,其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布局。

通过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统计分析,政府可以了解国家的资源家底,从而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资源政策,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为矿业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生产计划提供参考。

矿业企业在进行投资和生产决策时,需要准确了解矿产资源的储量和质量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生产计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第三,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通过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为优化开采布局、提高资源回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发现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2023年矿产资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矿产资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矿产资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矿产资源行业是指挖掘和开采矿物、金属、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产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和行业内部两个方面分析当前矿产资源行业市场环境。

一、宏观环境分析1. 国际形势:全球矿产资源市场需求增长趋势明显,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印度、巴西、非洲国家等。

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壁垒也对矿产资源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2. 国内形势:中国是矿产资源的大国,但其矿产资源的自给率仍较低,需要大量进口。

此外,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方面的政策越加严格,如煤炭去产能等政策。

3. 经济形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矿产资源需求量可能不稳定,但受益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基础建设,未来需求预计会稳步增加。

二、行业内部环境分析1. 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龙头企业有先发优势,行业内企业之间互相抵制竞争,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但常常面临受制于政策及环保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竞争格局不稳定。

2. 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需求转变,矿产资源行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质量。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市场对矿产品的环保标准、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 技术创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行业内部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

尤其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各家企业都希望能够在行业内创造新的领先优势。

4. 政策影响:政策是矿产资源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们可能随时改变。

政府制定的采矿资源环保标准、矿业税收等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营策略。

总之,矿产资源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面临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行业。

行业内企业应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跟进市场需求变化,同时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依靠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实现稳健发展。

2024年矿产资源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矿产资源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矿产资源市场前景分析1. 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日益重要。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矿产资源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2.当前市场状况目前,矿产资源市场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全球资源的枯竭和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许多传统的矿产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国内外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市场供需关系的不平衡。

其次,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再者,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导致了矿产资源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增加。

3. 市场前景分析尽管当前面临众多挑战,但矿产资源市场仍有其广阔的前景。

首先,科技进步将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新的挖掘技术、矿产资源勘探技术的不断突破,将使得现有矿产资源更加易于开采和利用。

例如,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望成为未来的热点领域。

其次,清洁能源的崛起将对矿产资源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可再生能源领域对矿物质的需求也在增加,如锂、钴等。

这将为传统矿产资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全球经济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不会停止。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等方面,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长期存在。

最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矿产资源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得到提高,环境压力也将减小。

这将为矿产资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论尽管矿产资源市场面临着多重挑战,但其前景依然广阔。

科技进步、清洁能源的崛起、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都将为市场提供新的机遇和活力。

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适应市场需求,并积极响应环境保护的呼声,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矿产资源市场前景的分析,尽管篇幅有限,但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冶金行业)矿产资源分析

(冶金行业)矿产资源分析

(冶金行业)矿产资源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冶金行业在现代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矿产资源是冶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障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因此,进行矿产资源分析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地质环境、储量特征、开采难度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对矿产资源进行简要分析。

一、地质环境矿产资源的地质环境包括地质构造、成因类型、岩石类型、矿床及其形态、矿物组成等方面。

中国境内,矿产资源的包容岩体多为变质岩和火山岩,并发育了大量的脉状矿床和层状矿床。

其中,铁、锰、铅、锌、钨等金属矿床的分布格局较为明显,由此也反映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

二、储量特征储量特征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了矿产资源的总量和分布特征。

目前,中国矿产资源主要有黑色金属矿、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三类。

在黑色金属矿方面,我国铁矿石储量居世界第一,但是质量和含量不高;铅锌矿、钨矿、锡矿、金矿、银矿等也具备较高的储量,但是各种矿石的资源分布不均衡。

而在色金属矿方面,我国铜矿、铝土矿、镍矿、钴矿等资源储量也较为丰富,但均分布于不同地区。

非金属矿方面,我国石灰石、石膏、石墨、煤等也具备一定的储量特征。

三、开采难度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可以反映资源的开采成本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

在中国,由于矿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也较高。

例如,由于铁矿石的粘着性和硬度等特点,其的开采难度和成本也相对较高。

而在铜矿、锌矿开采方面,则需要采用更为高端的采矿技术,以保障成本和安全。

四、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也是矿产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中国,尤其是在现代工业化的大背景下,钢铁、建材、交通运输、航天、轻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其中铁、铜、铝、锌等金属的需求更是成倍增长。

非金属矿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对环保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例如水泥、玻璃、陶瓷等材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总体来说,对于矿产资源的分析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矿产资源分析报告一、我国矿产资源概况和特点(一)概况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71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0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其中,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第3位,铁矿居第4位,铜矿居第3位,铝土矿居第5位,铅锌、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居第1位,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11位,原煤、铁矿石、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滑石、萤石开采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2009年底我国主要矿种保有储量2010年我国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二)矿产资源地区分布我国地质发育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

以我国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为例:天山—阴山及秦岭构造带在历次造山运动中,均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以稀土、镍、铬、铜、钼、铅锌、金、铁等为主的多种金属矿带;南岭构造带则成为我国著名的钨、锑、锡、铅、锌、汞等有色金属矿带。

从主要矿种来看,目前我国煤炭北方17省区占89%,南方14省区只占11%。

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的70%以上,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则占南方煤炭总储量的88%。

全国1/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宁、河北、四川三省;铬矿则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

磷矿资源的79%集中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5省;铜矿主要集中在江西、西藏、云南、甘肃等地区。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广西、贵州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滇西、川滇、西秦岭、祁连山、内蒙古狼山和大兴安岭、南岭等五大成矿集中区;钨矿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地区,钼矿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吉林地区;锡锑矿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区,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江西、四川地区;陆上石油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河北、新疆等少数省区。

据统计,我国铁、锰、铜、铝、锌、钨等15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中,有37%分布在西部地区,38.8%分布在中部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拥有其中的24.2%。

青海省有37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首位的就有8种,其中,全国探明储量78%的锶和一半以上的盐矿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新疆则拥有全国99%的稀有金属铍和80%的石棉。

(三)、矿业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劣并存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我国已查明矿产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2%,其潜在价值居世界前三,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3%。

如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1%,天然气不足5%,化石资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为世界第53位,居于世界中档水平。

2、矿产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以上;锰矿平均品位22%,而世界平均品位为48%;铝土矿以一水硬铝石为主,三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较少;铜矿品位大于1%的储量仅35%,而大于2%的仅占6%左右,平均品位0.87%;磷矿平均品位仅16.95%,富矿少,且胶磷矿多,选矿难度大。

在矿床规模上,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较大,不利于规模开发。

矿床规模大的矿产仅有钨、锡、钼、锑、铅锌、镍、稀土、菱镁矿、石墨、北方煤炭等。

一些重要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如铁、铜、铝、硫铁、南方煤等,大型超大型矿少,单个矿区难以形成规模开发。

此外有些大中型矿床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开发利用难度极大,如西藏的铬矿等。

3、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分选冶炼困难,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成矿的叠加作用比较显著,很多矿床都是由多种矿物共生或伴生组成的综合性矿床,尤以内生金属矿床最为突出。

例如:我国的钒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但91%的钒分散在其它矿床之中,以钒为主的矿床仅占9%。

我国的银有2/3是铅锌矿的伴生矿,独立银矿极少,铜矿中单一铜矿只占27.1%,而综合型的共伴生铜矿占了72.8%,以共伴生矿形式生产出的汞、锑、钼的资源储量分别占到各自资源总资源储量的20%-33%。

二、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约10%的速度高速增长。

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矿产资源的巨大消耗,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少、禀赋差,大宗、支柱性矿产不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资源国情,决定了矿产资源大量快速消耗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1、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产量、消费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资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一,已成世界最大的钢和有色金属消费国。

2010年,因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我国钢材和有色金属消费量高于2009年。

2010年,钢材消费6亿吨,同比增长6.1%,精铜表观消费747万吨,同比增长3.78%,这是在2009年同比大幅增长39.85%的高基数下实现的,显示国内铜消费形势依然强劲;铝锭表观消费1602万吨,同比增长11.92%,显示国内铝锭消费形势依然稳健;铅表观消费414万吨,同比增长10.58%;锌表观消费543万吨,同比增长8.32%。

2010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10.7亿吨,比2001年2.2亿吨的产量增长了486%,消费量为16.9亿吨,进口量为6.2亿吨;铜精矿含量为127.7万吨,比2001年56.5万吨的产量增长126%,消费量为792万吨;铅精矿含量为219.3万吨,比2001年59.9万吨的产量增长266.1%;锌精矿含量为392.8万吨,比2001年157.2万吨的产量增长149.9%;锡精矿含量为7.6万吨,比2001年7.88万吨的产量下降3.6%;氧化铝为2893.9万吨,比2001年474.6万吨的产量增长509.8%。

2009年、201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产量2、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10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石6.2亿吨,比2001年9231万吨增长672%;铜矿砂及其精矿648万吨,比2001年增长186.7%;进口铝矿砂及其精矿3036万吨,比2001年增长9387.5%;进口锌矿砂及其精矿324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398.5%;进口铅矿砂及其精矿161万吨,比2001年增长302.5%。

2010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64.7%,铜矿74.6%,铝矿52.7%,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居高不下。

2010年重要矿产品进口量3、未来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将快速推进,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依然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住房建设(保障房和商品房)和汽车交通支柱产业的发展,对主要金属要求巨大,根据它们之间的需求关系,钢铁将是主要材料;铝在建筑住房市场中占37%,在汽车交运市场中占16%;铜在建筑住房市场中占到40%,在汽车交运市场中占到30%;而铅则主要用在汽车交运市场中,高达79%;锌是汽车交运市场中的主要金属之一,达50%。

金属的大规模需求将带动矿产资源市场需求强劲。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由于支柱型矿产储量少、人均矿产资源占有率低、资源消耗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几年,矿产资源紧缺、品位低下的局面将不会得到好转,甚至会进一步加剧。

根据我国《2008-2015年矿产资源规划》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2008-2020年累计需求超过430亿吨;石油5亿吨,累计需求超过60亿吨;铁矿石13亿吨,累计需求超过160亿吨;精炼铜730-760万吨,累计需求将近1亿吨;铝1300-1400万吨,累计需求超过1.6亿吨。

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镍、硫、铝、钾等)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在70%左右。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仍不乐观。

三、矿产业投资情况(一)国内矿业投资情况2009年我国矿业固定资产总投资为22350亿元,其中地质勘探业有关产业投资1066亿元,采矿业投资8093亿元,冶炼和加工业投资13191亿元。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业总体投资增势趋缓,增幅平稳下降,但投资结构发生了变化,改变前几年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倒金字塔结构,呈现增长速度上游高、下游低的新现象。

1、采矿业投资情况采矿业投资8093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降低13.2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30.1%的平均水平低11.9个百分点,从全年变化趋势来看,增速呈现逐渐减缓之势,从一季度的9%到上半年的24.4%,再到前三季度的17.3%。

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3021亿元,同比增长25.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793亿元,同比增长4.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841亿元,同比增长23.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792亿元,同比增长21.1%;其增速分别降低7.7、17.6、35.1和1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627亿元,同比增长49.5%,比上年加快4.1个百分点。

2、冶炼加工业在冶炼加工方面总投资13191亿元,其中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3206亿元,降低1.3%,出现负增长;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2202亿元,增长1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5948亿元,增长43.5%;石油加上、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1835亿元,增长0.4%。

3、地质勘查业地质勘查业有关产业(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投资1066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地质勘查业投资178亿元,增长101.0%。

但是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还很少,仅为采矿业的2.2%,冶炼加工业的1 .3%。

(二)境外矿业投资情况1.境外矿业投资概况截至2009年11月,我国企业境外矿产资源投资项目933例,投资方式主要是合资、合作、独资及购买股权等,涉及主体(企事业单位)300多个,项目地点分布在70多个国家,涉及金额831.3亿美元。

2.从项目数量上看海外投资的热门矿种在933例项目中,从项目数量上来看,可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数量位列前三位的铜、铁和黄金,项目数量分别都有上百例,远远高出其它矿种。

其次是铅锌矿、镍矿、铝土矿、铬铁矿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矿产,投资项目数量分别在50例左右。

第三等级是锰、铀、钾盐、锡、钨、锑、钽、钼、锆矿,项目数量分别在十几例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