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谁发现了X光?
约瑟夫海勒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X射线

约瑟夫海勒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X射线约瑟夫·海勒德: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X射线约瑟夫·海勒德(Joseph Haldane)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物理学家,他在19世纪末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X射线。
这一发现对于物理学和医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一、海勒德的背景与研究约瑟夫·海勒德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他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接受了杰出的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的指导,并在他的实验室中展开了研究。
二、X射线的发现与性质1. 海勒德的实验约瑟夫·海勒德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当通过电流较强的玻璃管时,他发现管壁后方的屏幕上出现了一种看不见的射线,这就是后来被称为X射线的发现。
2. X射线的性质与特点海勒德进一步研究了X射线的性质,并发现了它们具有穿透性、可以通过物体产生阴影、能使照片感光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得X射线在医学上具有了重要的应用前景。
三、X射线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1. 对原子和分子的研究海勒德的发现对物理学家们对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X射线通过物体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这使得科学家可以利用X射线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和分子构成。
2. 探索射线的特性通过研究X射线的性质,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射线的电离能力、穿透能力等特性。
这对于核物理、粒子物理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X射线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 诊断与影像学X射线在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拍摄患者的部位,医生可以获得体内阴影的图片,从而判断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2. 放射治疗除了诊断,X射线还被用于放射治疗。
通过照射患者的身体,可以杀死癌细胞,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治愈率。
五、X射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1. 电子射线的发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比X射线更高能量的电子射线,这为粒子物理学和加速器技术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论述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

论述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6c445423-7164-11ec-be0b-7cb59b590d7d叙述十九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的时间、人物和历史意义。
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日期:19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三大发现,即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
这些新发现猛烈地冲击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从而打开了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揭露了微观世界中更深层次的奥秘。
1895年11月8日至12月2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具有惊人穿透能力的X射线。
19世纪末,阴极射线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研究课题,许多物理实验室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
1984年11月8日,伦琴将阴极射线管放入一个黑色纸袋中,并关闭了实验室光源。
他发现,当放电线圈的电源打开时,涂有氰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
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插入一本厚书、2-3厘米的木头或几厘米的硬橡胶,你仍然可以看到荧光。
他还用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透明的”。
铜、银、金、铂和铝等金属也可以让这种射线通过,只要它们不太厚。
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从未被观察到的特殊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
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好几天,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彻底的研究上。
六周后,伦琴证实这确实是一种新的射线。
1895年12月22日,伦琴和他的妻子拍下了第一张X光照片。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与x射线的发现直接相关。
1895年末,伦琴发现x射线后,把他的论文的预印本和一些x射线照片分别寄给了欧洲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其中包括法国科学家庞加莱。
在1896年1月20日的法国科学院每周例会上,庞加莱展示了伦琴的论文和照这部电影立刻引起了贝克勒尔的极大兴趣。
贝克勒尔知道X射线是从管面对阴极的区域发射的,也就是玻璃管壁发射荧光的区域,他推测X射线和荧光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也可能同时发射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盐的实验中首次发现了铀核的天然放射性。
19、20世纪物理学三大发现

电子的发现
J·J·汤姆逊任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 ,汤姆逊于1897年4月30 日在英国皇家学院作了 “阴极射线”的报告,正式宣布发现了阴极射线 的本质。1899年,J·J·汤姆逊正式将其命名为 电子。
P3 D1
K A B
P1 D2 P2
y
阴极射线
阴极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J.普吕克尔在1858年利用 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 .从低压气 体放电管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形成的电子 流。阴极可以是冷的也可以是热的,电子通过外加 电场的场致发射、残存气体中正离子的轰击或热电 子发射过程从阴极射出。
电子的发现
1897年J.J.汤 姆逊根据放电管中 的阴极射线在电磁 场和磁场作用下的 轨迹确定阴极射线 中的粒子带负电, 并测出其荷质比, 这在一定意义上是 历史上第一次发现 电子,12年后R.A. 密立根用油滴实验 测出了电子的电荷。
电子发现的伟大意义
电子的发现具有伟大的意义,电子的发现打破了 原子不可分的经典的物质观,向人们宣告原子不是构成 物质的最小单元,电子的发现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崭 新研究领域,打开了通向原子物理学的大门 ,人们开 始研究原子的结构 。
三大发现的意义
从1895年到1897年,连续三年之内出现了三 大发现,这对物理学界和哲学界都具有深远的意 义。X射线、电子、放射性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 示了物质的微观图像,它为以后的粒子物理的研 究开创了新路。三大发现打破了几百年来形成的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原子不可分等传统观念, 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研 究由宏观步入了微观。
1898年,卢瑟福用强磁铁使铀射线偏转,发现射 线分为方向相反的两股,一股极易被吸收,他称 之为α射线;另一种具有较强的穿透力,称之为 β射线。 维拉德发现γ射线:法国人,1900年,维拉德将镭 放入一个铅管中,铅管一侧开一小口,放射性射 线可从此射出,射线经磁场后用底片记录。在底 片和射线口之间加一层铝箔,用于阻挡α射线而 让β射线通过,结果发现在正对发射口的方向有 暴光的痕迹,后来维拉德又加了一层铝箔,射线 仍能穿透。因此表明,这一射线肯定不是α射线, 而是一种不受磁场偏转的辐射能力更强的一种新 射线。与X射线非常类似,后来被卢瑟福称为γ射 线。
x射线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X射线的医学应用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却被誉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一声号角。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K.Rontgen)在偶然中发现了一种具有能够穿透某些固体物质特性的惊人的东西———X射线。
他好奇地用这种射线给自己的妻子拍摄了一张手指骨照片,照片清晰地显示出伦琴夫人手指骨和无名指上金戒指的轮廊。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人体X射线骨骼照片。
X射线一发现就立即开始为医学服务。
在外科领域中,它首先应用于骨骼系统的观察。
美国著名医学家坎农(W.C.Cannon)在1898年发现,用铋或钡配合X射线检查,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动物的食道。
以后,X射线普遍应用于人体各器官的检查,并成为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内容。
X射线自从发现以来,医学就成为其主要应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X射线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因素。
20世纪初,X射线的发现在医学领域引起了诊断技术的革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T、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使现代临床医学面目一新,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了1979年、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1常规透视和摄影由于人体不同组织或脏器对X射线的吸收效应不同,强度均匀的X射线透过人体不同部位后的强度是不同的,透过人体后的X 射线透射到荧光屏上,就可以显示出明暗不同的荧光像。
这种方法称为X射线透视术。
如果让透过人体的X射线投射到照相胶片上,显像后就可以在照片上观察到组织或脏器的影像,该技术称为X射线摄影。
X射线透视或摄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骨折的程度、肺结核病灶、体内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脏器形状以及断定体内异物的位置等。
X射线摄影的位置分辨能力和对比度分辨能力都比较好,照片还可以永久保存。
X射线透视时,荧光屏上的影像也可以用胶片记录下来,以保存和长时间观察,但分辨力不及直接摄影,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普查。
在X射线摄影时,由于X射线的贯穿本领大,致使胶片上乳胶吸收的射线量不足。
如果在胶片前后各放置一个紧贴着的荧光屏,就可以使摄影胶片上的感光量增加许多倍,这个屏称为增感屏。
X 射线

1895年10月
伦琴也发现了干板底片“跑光”现象
1895年11月8 日
伦琴用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做实验
1895年12月 28日
伦琴向德国维尔兹堡物理和医学学会递 交了第一篇研究通讯《一种新射线—— 初步报告》 (因为他当时无法确定这一新射线的本 质,故称此射线为x射线)
1895年12月22日,伦琴邀请夫人来到实验室, 用他夫人的手拍下了第一张人手X射线照片 (如图)。
X射线
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 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1. X射线的发展史 • 失之交臂
迈克尔.法拉第 1791-1867
发现稀薄气体放电时会产生一种绚 丽的辉光
(后来,物理Βιβλιοθήκη 家把这种辉光称 为“阴极射线”)威廉.克鲁克斯 1832-1919 发现通电的阴极射线管在放电时会 产生亮光;发现抽屉里保存在暗盒 里的胶卷莫名其妙地感光报废了
1897年
塞格纳克发现X射线照射到物质上时 会产生二次辐射比入射的X射线更容 易吸收。
1906年
巴克拉在塞格纳克的基础上做实验,他将X射线管发 出的X射线以45°角辐照在散射物A上,从A发出的二 次辐射又以45°角投向散射物B,再从垂直于二次辐 射的各个方向观察三次辐射,发现强度有很大变化, 沿着既垂直于入射射线又垂直于二次辐射的方向强 度最弱。由此巴克拉得出了X射线具有偏振性的结论。
瑞典物理学家卡尔.西格班继承和发 展了莫塞莱的研究,改进了真空泵的 设计,使测量波长的精确度比莫塞莱 提高了1000倍。
1916年
美籍荷兰物理学家、化学家德拜和瑞士物 理学家谢乐采用粉末状的晶体代替较难制 备的大块晶体,进一步发展了用X射线研 究晶体结构的方法。
第一届诺奖得主,X光的发现者——伦琴

第⼀届诺奖得主,X光的发现者——伦琴伦琴在此楼发现X光射线原载《欧洲新报》作者⾼关中(德国汉堡)不久前,我路过南德的维尔茨堡,在那⾥玩了⼀天。
维尔茨堡只有⼗⼏万居民,但它却是德国最美丽的城市之⼀。
诺贝尔⽂学奖得主赫尔曼·⿊塞曾写道:“如果可以选择出⽣的地⽅,那么我会考虑维尔茨堡”。
这座古城坐落在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之间的河⾕盆地⾥,四周冈峦起伏。
莱茵⽀流美因河缓缓流淌,穿城⽽过;中世纪的⼤⽯桥如长虹卧波,⽓势磅礴。
桥上竖⽴着⼀座座⾼⼤的雕像,令⼈想起布拉格的查理⼤⽯桥。
市区东有宏伟壮丽的主教宫,西有⾼耸于半⼭之上的古城堡。
房屋多为雅致的⼩楼,淡壁红顶,⾊彩明丽;建筑风格各异的教堂散处其间,遥相呼应。
其中圣基利安⼤教堂(Dom St Kilian)是德国第四⼤罗曼式⼤教堂,仅次于美因兹、斯派尔和沃尔姆斯三教堂。
城市绿化极好。
环城公园芳草茵茵,为市区系上⼀条绿⾊的飘带。
城周⼭坡上,种满了葡萄。
站在⼤⽯桥上四望,真是⼀幅美丽的⼭⽔画卷。
维尔茨堡我20多年前来过,这次不过是想补拍⼀些数码照⽚⽽已。
但在游览时却发现了⼀些过去未注意到的景点。
⽕车站前朝西的⼤街称为伦琴环路(R?ntgenring),看到路牌,想这可能与科学家伦琴有关,果然,这条街道8号坐落着伦琴纪念馆(R?ntgen Ged?chtnisst?tte),介绍X光的发现者、著名的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
其实伦琴并不是此地⼈,他1845年3⽉27⽇出⽣于北莱茵兰的伦内普(Lennep,今属雷姆沙伊德,伍珀塔尔以南不远),那⾥为这位科学家建⽴了伦琴博物馆(R?ntgen Museum)。
他是⼀个纺织商⼈的独⽣⼦,童年时代⼤部分是在他母亲的故乡荷兰度过的。
1868年,他毕业于瑞⼠苏黎世联邦⼯艺学校,成为机械⼯程师。
1869年获博⼠学位。
不久,伦琴来到维尔茨堡⼤学担任孔脱教授的助教,从事物理学研究。
1872年他去斯特拉斯堡⼤学,晋升为副教授。
X射线的发展历程

X射线的发展史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X射线的发现为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X射线的发现和研究,对2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失之交臂1836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左图)发现,在稀薄气体中放电时会产生一种绚丽的辉光。
后来,物理学家把这种辉光称为“阴极射线”,因为它是由阴极发出的。
186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1832-1919)(右图)发现通电的阴极射线管在放电时会产生亮光,于是就把它拍下来,可是显影后发现整张干版上什么也没照上,一片模糊。
他以为干版旧了,又用新干版连续照了三次,依然如此。
克鲁克斯的实验室非常简陋,他认为是干版有毛病,退给了厂家。
他也曾发现抽屉里保存在暗盒里的胶卷莫名其妙地感光报废了,他找到胶片厂商,指斥其产品低劣。
一个伟大的发现与他失之交臂,直到伦琴发现了X光,克鲁克斯才恍然大悟。
在伦琴发现X光的五年前,美国科学家古德斯柏德在实验室里偶然洗出了一张X射线的透视底片。
但他归因于照片的冲洗药水或冲洗技术,便把这一“偶然”弃之于垃圾堆中。
发现X射线1895年10月,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Konrad Rontgen,1854~1923)(左图)也发现了干板底片“跑光”现象,他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伦琴吃住在实验室,一连做了7个星期的秘密实验。
11月8日,伦琴用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做实验,他用黑纸把管严密地包起来,只留下一条窄缝。
他发现电流通过时,两米开外一个涂了亚铂氰化钡的小屏发出明亮的荧光。
如果用厚书、2-3厘米厚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
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透明的”,铜、银、金、铂、铝等金属也能让这种射线透过,只要它们不太厚。
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

各领风骚仅一年——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说:“19世纪已经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所大厦。
”但这种固步自封的思想很快被打破。
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5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研究由宏观进入到微观,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列宁曾谈到,现代物理学的临产诞生了辩证唯物主义。
一、1895年,妙手偶得之的“X”光1895年11月8日晚, 德国的维尔芝堡大学的伦琴用黑的厚纸板把阴极射线管子包起来,意外的发现1米以外的荧光屏在闪光,而这绝不是阴极射线,因阴极射线穿不透玻璃,只能行进几厘米远。
伦琴断定这是一种新射线,用它拍出了一张手掌照片,一时引起轰动。
由于X射线与原子中内层电子的跃迁有关,这说明了物理学还存在亟待搜索的未知领域。
X射线本身在医疗、研究物质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实用价值。
很多人都曾观察到过X射线的现象,但未深究而错过机会。
伦琴善于观察,精心分析,因此他发现了“X”光。
1901年,伦琴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奖,当之无愧。
二、1896年,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法国巴黎的贝克勒尔在一次阴雨绵绵的日子,将用黑纸包的感光底片与铀盐一起锁进了抽屉,结果底片仍旧被铀盐感光了,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某些元素自身也具有自发辐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原子核问题的关注。
贝克勒尔因此获1903 年诺贝尔奖。
原子核物理学起源于放射性的研究,1933年中子的发现,核物理学诞生。
核能的开发利用,大大促进了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发展,这其中居里夫妇功不可没。
居里夫人(1867-1934) 波兰中学毕业,获金质奖章,由于波兰当时女子不能上大学,做了8年家庭教师,筹了费用,于1891年到巴黎大学学习。
1893年获物理硕士学位。
1894年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恋。
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妇进行了艰苦的提炼工作,从铀矿渣中提炼出了钋,它比纯铀放射性强400倍!1898年7月,为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居里夫人宣布这种元素为“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故事之之十十九九
谁发现了X光?
一天,潜心于阴极射线研究的伦琴像往常一样,独自在伸手不见五指、充满噪杂放电声的实验室里工作,忽然发现一张纸上有微弱的亮光。
仔细一看,亮光是来自一个学生在纸上用荧光物质写的一个字母A。
由于阴极射线在空气中只能传播几公分的距离,这微弱的光线,一定是由比阴极射线更有穿透力的未知光线造成的。
做事严谨、细致的伦琴没有放过这一细节,他又用一张扑克牌测试,还是可以穿过。
然后,他找了一本很厚的书,发现可以在荧光幕上形成清晰的影子,显示这束光线也是直线行进。
除了铅块的影子之外,令他更惊讶的是,拿着铅块的手也在荧光幕上出现,而且可以清晰地见到骨头的形状。
他用磁铁改变阴极射线的行进方向,几分钟内就确定了这种光的来源是阴极高压线撞击管壁的位置。
同时,他也发现这种光和可见光一样,不受磁场的影响而偏向,所以不带电。
但是这种光与可见光还是有很大差异,底片感光,于是制造了三张照片。
就这样,伦琴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并因为这一发现而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
伦琴发现X光后,有许多人宣称他们早就发现了,也有许多人认为伦琴只是运气好。
事实上,一定有很多人见过X光的现象,只是没有深究罢了。
在伦琴发现X光的15年前,伦敦大学的克汝克士就发现阴极射线管旁的感光板常常有曝光现象,可是他只是向感光板供应商抱怨质量不好,而没有细究。
评语:做事细致不细致,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古语说“隔行如隔山”,这是从做事的技术层面而言的。
但我们更相信“隔行不隔理”。
凡事只要持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就会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