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1
初中美术素质测评指导手册

《初中美术素质测评指导手册》习题中国>欣赏·评述(七年级上)■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单选题1.“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是()代画家()为自己的画作《墨葡萄图》(右图)题的一首七绝诗。
A.明代徐熙B.五代黄荃C.明代徐渭D.明代徐渭2.清代画家恽寿平在作品中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这种画法被称为(下图)()。
A.没骨法B工笔法 C.写意法D淡彩法3.现代画家陈之佛的花鸟画既严谨规矩,又活泼自然,构思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下面()是他的代表作品。
A.《蟹篓图》B.《花卉册》C.《松龄鹤寿图》D.《双喜图》二、判断题1.宋徽宗时代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2.中国的花鸟画到了明代发展为以徐渭为代表的工笔画派,强调借物抒情。
()中国>欣赏·评述(七年级下)■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单选题1.唐代画家()的《历代帝王图》,记录了从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
A.张萱B.韩幹C.顾恺之D.阎立本2.南唐画家中所作的()用长卷记录了大臣在家大宴宾客、听乐观舞的场面,是一幅杰出的人物画作品。
A.《洛神赋图》B.《小庭婴戏图》C.《韩熙载夜宴图》D.《女史箴图》大红、碧监、金,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画家董希文在油画作品()中,借鉴了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画中大红、碧蓝、金黄,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女娲补天图》B.《开国大典》C.《江山如此多娇》D.《占领总统府》二、判断题1.《免胄图》是一张表现金戈铁马的大写意作品。
()2.徐悲鸿的《九方皋》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
()3.《洛神赋图》是西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人物画杰作。
()中国>欣赏·评述(八年级上)■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单选题1.北宋画家范宽所画的()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A.《溪山行旅图》 3.《容膝斋图》 C.《云峰树色图》 D.《早春图》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的作品,表现的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
9上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

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
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的精湛工艺,皇家的喜好与民间的品味,朝代的更迭,儒、释、道的兴衰,哲学思潮的传播,社会风尚和社会阶层的转变,民族文化的交汇,中外文化的碰撞……这些都直接反映在雕塑上。
中国雕塑体现了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
一、教学路径中国的雕塑艺术如同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一样,也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是偏重于再现对象的形状,具有本民族的美学特征。
在突出对象的神态和气质方面,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韵,而不像西方雕塑追求形象的逼真。
这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审美特征,也是教学中应向学生讲述、渗透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准确把握古代雕塑艺术的情致和意蕴。
二、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说唱俑》1. 基本信息:东汉,四川成都出土,高5 5 厘米。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第1课时教案-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苏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欣赏评述时间:9 月3日
课题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总第 1 课时
课标解读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雕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
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目标要求1.使学生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雕塑艺术的方法。
2.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3.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中国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
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
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2.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法学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评价法
评价任务说说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类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情景创设】
1、提问式导入:(提问贯穿整节课,问题解决,即是课的结束。
)
☆什么是雕塑?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作是雕塑?
☆你对中国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举些例子吗?。
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上册 1.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 课件 (共28张PPT)

敦煌49窟
敦煌194窟菩萨立像
云冈石窟雕塑: 石刻
中国现存最早最大 的石雕佛像群,云冈石 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 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 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 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 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 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龙门石窟:石刻 龙 门 石 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 南郊伊水河畔,是一个风 景秀丽的地方。
作者抓住说唱艺人 表演诙谐、嬉笑的特点, 着重刻画说唱艺人的那 种伸头、耸肩、眉开眼 笑、近乎手舞足蹈的神 态,把他那有声有色地 表演,刻画得惟妙惟肖, 极其传神。
以虚拟夸张的手 法,注重神态的描写, 通过观赏者的联想, 看到环境的描写。
比较一下,秦俑与汉的雕塑,你能说说有什 么不同之处吗?
汉代雕塑长于刻画注重于动态、神态,较之于秦代艺术 手法趋向简洁概括。
兵马俑 、 佛像等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个方面:
陵墓雕塑(陶俑、石雕) 宗教雕塑
什么是陶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
俑的特征有什么不同?
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它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 猪及建筑物等。而俑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的是秦汉和唐代。
秦始皇陵兵马俑 陕西西安临潼(1974年3月)
秦始皇陵兵马 俑以磅礴的气势、 雄浑的美,向后人 展示秦始皇气吞六 国、横扫八荒的惊 人气魄。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一匹 器宇轩昂、傲然卓立的战马象征 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 在地的典型情节,以马的庄严、 冷静和匈奴的恐惧、挣扎来赞颂 骠骑将军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 的奇功。马踏匈奴是思想性和艺 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 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宗教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占据重要 的地位,其中以佛教为主,也有少量道教或其 他宗教类的雕塑,主要保存于寺庙、石窟内或 开凿于山崖之上。
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2-苏少版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
中国雕塑体现了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
也是教学中应向学生讲述、渗透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准确把握古代雕塑艺术的情致和意蕴。
二、课时:本课根据内容设定为2~3课时。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秦汉时期中国雕塑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石雕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触摸、交流,使学生了解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不同风格,了解雕塑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能感受我国雕塑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雕塑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秦汉时期雕塑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了解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风格特点、汉代雕塑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4个兵马俑精仿雕塑作品。
学生准备:教材,通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四、过程与方法1、导入阶段:师:老师最近去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的艺术作品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拍了一些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
(多媒体出事图片:本地大台山风景区中的部分雕塑作品)生:异口同声的说出:大台山风景区师:那刚才老师提到的艺术作品是什么呢?生:雕塑师:雕塑作品在大台山风景区随处可见,你能说出还在那里见过雕塑作品吗?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生:思考并回答师:小节:雕塑是用各种可塑、可雕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
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九上美术知识点梳理

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知识点第一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1.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式的总称,它以各种可塑的、可雕可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2.《说唱俑》东汉四川成都出土高55厘米汉代人物俑的代表作3.《铜奔马》东汉甘肃威武出土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4.《秦始皇陵兵马俑》(陶俑)陕西临潼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等身高的陶俑群,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陵墓雕刻:●《立马》(也称“马踏匈奴”,霍去病墓前石刻)汉代石雕依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霍去病墓前石刻采用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成组石雕。
●《萧景墓辟邪》六朝南京六朝陵墓雕刻:帝王陵的石兽——天禄和麒麟王公贵族墓的石兽——辟邪●《萧景墓前神道石柱》六朝南京6.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①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唐),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②云冈石窟——释迦摩尼像(北魏),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西域佛像的艺术精华。
③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尚存洞窟735个,彩塑2000多身,犹如一个巨大的“沙漠画廊”。
④麦积山石窟6.现代雕塑:《艰苦岁月》潘鹤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滑田友、冯法祀《英勇就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唐大禧等《五月的风》——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作品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
《五羊雕像》尹积昌、陈本宗、孔繁伟(广州市的标志)第二课《灵动的生命》1.雕塑是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来表达情感,手捏、刀刻、粘贴等都是雕塑的表现手段,也是雕塑的基本语言。
2.《青铜立人像》古蜀国成都金沙遗址出土3.《舞蹈演员》(雕塑)1922 德加(法国)综合使用了多种实物材料4.《男子头像》1886罗丹(法国)5.《母与子》1956 亨利.摩尔(英国)夸张变形近乎于抽象的造型6.雕塑的制作方法7.材料的新生命:普通的日常用品,只要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就会成为一件艺术品,获得别样的生命。
第1课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中国雕塑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雕塑艺术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难点:掌握中国雕塑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雕塑作品,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基本认识,准备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0分钟)从商代青铜器到唐代石窟雕刻,介绍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
3. 雕塑的基本构成要素(20分钟)讲解雕塑的基本构成要素:形体、比例、姿态、表情等,让学生了解雕塑作品的组成结构和特色。
4. 中国雕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30分钟)介绍中国雕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包括正面、侧面、背面等不同角度的雕刻,以及刀法、捏法、切削法等不同雕刻方式。
5. 欣赏和表达(25分钟)以雕塑作品为例进行欣赏,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思维,创作一件自己的雕塑作品。
6.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回顾,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2.作业评估:设计一个雕塑作品并附文案。
五、拓展延伸1.参观当地的雕塑艺术馆或博物馆;2.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更多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雕塑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中国雕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等方面,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雕塑艺术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雕刻技法的理解速度较慢,需要更好的引导和练习。
以后可以加强相关技法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技能。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方法与过程: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感受,教师引导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美术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雕塑艺术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课程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和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中国雕塑艺术
导入:说起雕塑人们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大卫》、《维纳斯》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思想者》等等西方雕塑作品。
但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名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好在哪里,美国雕塑家为什么那么说?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
一、雕塑:是雕刻与塑造的总称,它是用可雕、可塑、可刻的各种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的能够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
可触摸的历史
——中国雕塑艺术
归 纳
雕塑是用各种可塑、可雕材料
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可视、
可触的艺术形象。
探 究
重重队列,庞大的军阵,无数的战士和车马,似乎将人带入 了一种古老而寂静的永恒,让人感受到秦国军队那逼人的气势。
比 较
高 级 军 吏 俑 驭 手 俑 武 士 佣 跪 射 俑
秦俑造型讲究整体性而不刻意追 求各局部的精确比例,突出神态。
分 析 秦俑人物特征
归 纳 秦俑人物特征
秦俑的面容完全不雷同, 因为不是模制,而是以模为 大型,再细致雕刻。 寓个性于统一,才形成 今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 艺术精品。
比 较
比较作品中马的造型特点
上 海 博 物 馆 馆 藏 兵 马 俑
立 马 汉 霍 去 病 陵 前 石 刻
思想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归 纳
这组石刻把 马的形象刻画得 坚实有力,姿态 威武,象征着当 时汉军实力的强 大。马腹下的匈 奴人,仰卧地上 作狼狈挣扎状, 是最具代表性的 纪念碑式作品。
立 马 汉 霍 去 病 陵 前 石 刻
探 究
伏虎石雕反映出汉代艺术家利用石材天然的面貌和对老虎的 习性、神态高度概括表现的艺术功底。几根单纯的阴刻线条生动 “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鲁迅 的表现出伏虎身上的斑纹和髭毛。虎尾巧妙的伸卷在脊背上,增 加了虎的野性和凶猛,并且使整个石雕浑然一体。
探 究
分析说唱俑的表现手法
说 唱 俑
东 汉
探 究
这件作品夸张了说书艺人伸头耸肩、击鼓挥棒、踢腿舞步 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将艺人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 从哪个角度都体现出喜剧的效果。
欣 赏
站 式 说 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
比 较
比较作品中舞女的造型特点
舞 蹈 俑 汉
舞 蹈 俑 唐
时代不同
审美标准不同
探 究
唐三彩
说一说
秦 朝 雕 塑
唐朝雕塑
汉朝雕塑
汉朝雕塑
总 结
雕塑具有三维空间的物质实体,通过它表 现了时代精神的内容。 一部中国雕塑史同时也是一部民族心灵史。
欣 赏
分 析
唐 彩 绘 侍 女 俑
盛唐的空前繁荣导致人们崇尚奢靡之 风,促使人俑的人物体态肥满丰腴,特别 是女俑,高髻长裙,面容富态,雍容大度, 反映着当时社会流行的审美风尚。
归 纳
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折射出盛唐对外开 放、政治经济的繁荣与民族强盛。
唐 胡 人 彩 绘 俑
归 纳
唐三彩
唐三彩的头部是不上釉 的,脸部进行画眉、点唇等 彩绘。
立 射 俑
百 戏 俑
骑 兵 佣
比 较
武士俑的整体形象特点是什么?
将 军 俑 中 级 军 吏 俑 军 吏 俑
观 察
兵马俑真实地再现了每个细节, 如发式、衣服、铠甲甲片有规律地重 叠相压,乳丁、缝缀线等,都予以一 丝不苟地刻画和质感表现,体现了秦 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探 究
秦俑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