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中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物理试卷(11月份)及答案

合集下载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5届高三物理11月联考试题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5届高三物理11月联考试题

物理试题考试时间:总分为: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9题,每题4分,共36分〕1.如下列图斜面,除AB 段粗糙外,其余局部都是光滑的,一个物体从顶端滑下,经过A 、C 两点时的速度相等,且AB=BC ,整个过程斜面体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如此物体在AB 段和BC 段运动过程中A .速度改变大小和方向均一样B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一样C .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样D .斜面体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均一样2.如图甲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与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3.如下列图,质量为m 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 ,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传送带分别以v 1、v 2的速度作逆时针转动时(v 1<v 2),稳定时细绳的拉力分别为F l 、F 2;假设剪断细绳后,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 l 、t 2,如此如下关于稳定时细绳的拉力和到达左端的时间的大小一定正确的答案是A .F l <F 2B .F 1=F 2C .t l >t 2D .t l <t 24.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bc 是固定在车上的一根水平杆,物块M 穿在杆上,M 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 ,m 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

现使小车如如下图分四次分别以1a ,2a ,3a ,4a 向右匀加速运动,四种情况下M 、m 均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图甲和图乙中细线仍处于竖直方向,8:4:2:1:::4321=a a a a ,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1f ,2f ,3f ,4f ,如此错误的答案是......〔〕A .2:1:21=f fB .3:2:21=f fC .2:1:43=f f D .tanα=2tanθ5.如下列图,把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块放在倾角α=60o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的顶端,整个装置处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地理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地理

湖南省湘中名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地理试题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2014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质B、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D、天体有很多类型,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2、“冰冻星球”所在区域比较寒冷,这最可能是由于该区域()A、距太阳比较遥远B、天体的体积过小C、天体绕太阳公转的速度过快D、被冰雪覆盖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在图示区域,⑦处无法观测到的点有()A、①②B、③④C、⑤⑥D、④⑥4、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该地区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B、②地到③地的实际距离约为1000米C、当地有大雨时,①处可能出现山洪D、⑤处梯田广布右图为某地区某年1月6日14时气压状况示意图,图中MN线上线速度相等,虚线为一锋面,该锋面以150千米/天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此时乙处吹偏北风。

读图,完成5-7题。

5、读图可知()A、该地区位于南半球B、该区域西部地区海拔高于东部地区C、图示锋面为暖锋D、图示山脉山麓植被为常绿阔叶林6、图中甲地6日20时的风向为()A、西北B、东南C、西南D、东部7、7日15时,甲地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阴雨连绵B、狂风暴雨C、晴空万里D、大风降温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米2)分布图,右图表示该地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8-10题。

8、右图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A、年降水量等值线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C、≥10o C积温等值线D、等高线9、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10、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拔C、年降水量D、年蒸发量11、某著名品牌矿泉水在广告中宣传:该矿泉水自海拔7000多米的高山冰雪融水下渗至冰川砂层而成地下水,自此进入地下水循环,历经砂砾石层的层层过滤,并在透水层处自然涌出。

2015高三物理11月联考试卷(有答案)

2015高三物理11月联考试卷(有答案)

2015高三物理11月联考试卷(有答案)2015届“江淮十校”十一月联考试卷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O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直线①和曲线②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乙两车的v-t图像,已知t1时刻两车在同一位置,则在t1到t2时间内(不包括t1、t2时刻)()A.乙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甲、乙两车的加速度总是不同C.乙车的速度始终小于甲车的速度D.甲车始终在乙车前方,且二者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2.如图所示,AD、BD、CD为三根光滑细直杆,固定在地面同一点D,AD竖直,∠B=∠C=900,现将一小环分别套在细杆的顶端A、B、C处由静止释放,到达D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和t3,则()A.t1B.t1>t2=t3C.t1>t2>t3D.t1=t2=t33.如图所示,物体B靠在水平天花板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则关于A与B受力的个数判断正确的是()A.A可能受3个力B.B可能受2个力C.A一定受4个力D.B一定受5个力4.如图所示,将粗糙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物块m放在斜面上,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若对物块m加如图所示的各方向推力:①沿斜面向下,②竖直向下,③垂直斜面向下,④斜向左下方,物块m均向下运动,且斜面体始终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①力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加②力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C.加③力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加④力时地面的对斜面体摩擦力方向向左5.一个物体受不为零的向上拉力作用下参与了下列三种运动: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不计空气阻力。

关于这个物体在这三种情况下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变,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B.匀速上升和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C.三种情况下,机械能均增加D.由于这个拉力和重力大小关系不明确,不能确定物体的机械能的增减情况6.如图所示,ABCD为竖直平面内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D水平,分别从A点和D点以速度V1、V2各平抛一个小球,两小球均能经过AC上的E点,且从D点抛出的小球经过E时的速度方向与AC垂直,不计空气阻力。

湖南省衡阳市五校2015届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2

湖南省衡阳市五校2015届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2

湖南省衡阳市五校2015届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衡南一中、衡阳县一中、祁东二中、岳云中学、衡阳市一中)物理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10分。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模拟试题,包含了高中物理的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主要包含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电场、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在考查问题上以基本定义、基本规律为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在试题上以高考为基本,是份非常好的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题文】1.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知识点】物理学史.P0【答案解析】D 解析: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故A正确;B、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因此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故B正确;C、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故C正确;D、万有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出的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史的了解情况,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熟悉的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等,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知道这些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要熟悉物理学史,了解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为科学的奉献精神.【题文】2. 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1:4:9 1:2:3 B.1:8:27 1:4:9C.1:2:3 1:1:1 D.1:3:5 1:2:3【思路点拨】要求连续的时间不等的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就要分别求出这三段时间内得位移,要求这三段位移,可以先求第一段的位移,再求前两段的位移,再求前三段的位移,前两段的位移减去第一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前三段的位移减去前两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就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题文】3.如图,固定斜面,CD 段光滑,DE 段粗糙,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 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 、B 保持相对静止,则( )A .在CD 段时,A 受三个力作用B .在DE 段时,A 可能受二个力作用C .在DE 段时,A 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D .整个下滑过程中,A 、B 均处于失重状态【知识点】 牛顿第二定律;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物体的弹性和弹力.B1 C2【答案解析】C 解析: A 、在CD 段,整体的加速度a=()sin sin A B A Bm m g g m m θθ+=+,隔离对A 分析,有:m A gsin θ+f A =m A a ,解得f A =0,可知A 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故A 错误.B 、设DE 段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DE 段,整体的加速度a=()sin ()cos sin cos A B A B A B m m g m m g g g m m θμθθμθ+-+=-+,隔离对A 分析,有:A gsin θ+f A =m Aa ,解得f A =-μm A g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上.若匀速运动,A 受到静摩擦力也是沿斜面向上,所以A 一定受三个力.故B 错误,C 正确.D 、整体下滑的过程中,CD 段加速度沿斜面向下,A 、B 均处于失重状态.在DE 段,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处于失重状态.故D 错误.故选:C .【思路点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隔离对A 分析,判断B 对A 是否有摩擦力.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A 、B 保持相对静止,之间有无摩擦力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本题通过整体隔离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题文】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 和6sB .4s 后甲在乙前面C .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1s 末D .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 ,随后向后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A5【答案解析】 A 解析:A 、t=2s 时乙的位移为x=12×2×4=4m,甲的位移为x′=2×2=4m,两者位移相同,又是从同一地面出发,故2s 末时二者相遇,同理可判断6s 末二者也是相遇,故A 正确;B 、4s 时甲的位移为x=4×2=8m,乙的位移为:x′=12×2×4+12×(2+4)×2=10m 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故甲在乙后面,B 错误;C 、1s 末两物体相距的距离等于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而4s 末两物体相距的距离等于2-4之间三角形的面积,明显4s 末二者的距离最大,故C 错误;D 、乙的运动方向始终未发生变化,故D 错误;故选:A .【思路点拨】v-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判断2s 和6s 内两物体位移是否相等即可判断是否相遇;图线上某点对应纵轴坐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v-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题文】5. 如图所示,轻弹簧两端拴接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拴接小球的细线固定在天花板,两球静止,两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30°,弹簧水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细线拉力大小为mgB.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g m 23 C. 剪断左侧细线瞬间,a 球加速度为21g D. 剪断左侧细线瞬间,b 球加速度为0【知识点】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胡克定律.B1 B3 C2【答案解析】D 解析: A 、B 对a 球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得,弹簧的弹力3m a g , 细绳的拉力为2mg .故A 、B 错误;C 、D 剪断左侧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小球a 所受的合力F 合=2m a 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2g . b 球受力不变,合力仍然为零,所以加速度为零,故选:D .【思路点拨】 根据共点力平衡分析两球质量的关系,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 球的瞬时加速度.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共点力平衡的基本运用,知道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题文】6.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6 m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7.29×10-5 rad/s ,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在地球表面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103 m/s ,第三宇宙速度为16.7×103 m/s ,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3.84×108 m .假设地球上有一棵苹果树长到了接近月球那么高,则当苹果脱离苹果树后,将( )A .落向地面B .成为地球的同步“苹果卫星”C .成为地球的“苹果月亮”D .飞向茫茫宇宙【知识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D5【答案解析】D 解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7.29×10-5 rad/s ,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3.84×108 m .地球上有一棵苹果树长到了接近月球那么高,根据v=r ω得苹果的线速度v=2.8×104 m/s ,第三宇宙速度为16.7×103 m/s ,由于苹果的线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所以苹果脱离苹果树后,将脱离太阳系的束缚,飞向茫茫宇宙.故选D .【思路点拨】根据v=r ω,可得出苹果的线速度.把苹果的线速度与第三宇宙速度比较求解.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同时知道宇宙速度的意义.【题文】7. 如图所示,离地面高h 处有甲、乙两个小球,甲以初速度0v 水平射出,同时乙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0v 沿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滑下,若甲、乙同时到达地面,则0v 的大小是( )AC .22ghD . 【知识点】 平抛运动;牛顿第二定律.C2 D2【答案解析】 A 解析:平抛运动的时间为:乙在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00sin 45sin 452mg g g m ==.0t+12at 2,代入数据得:v 0A 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 . 【思路点拨】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结合高度求出平抛运动的时间,根据斜面的长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抓住时间相等求出初速度的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初速度和时间相同决定水平位移,抓住平抛运动的时间和匀加速运动的时间相同,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题文】8.在地面附近,存在着一个有界电场,边界MN 将空间分成上下两个区域I 、II ,在区域II 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在区域I 中离边界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A ,如图甲所示,小球运动的v-t 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之比为3:5B .在t=5s 时,小球经过边界MNC .在小球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等于电场力做功D .在1 s ~4s 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知识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C5 E6【答案解析】 B 解析: B 、小球进入电场前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电场后受到电场力作用而做减速运动,由图可以看出,小球经过边界MN 的时刻是t=1s 时.故B 错误.A 、由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得小球进入电场前的加速度为:a 1=11111v v v t ==,进入电场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 2=111221.53v v v 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a 1…①F-mg=ma 2得电场力:F=mg+ma 2=53mv 1=53ma 1…② 由①②得重力mg 与电场力F 之比为3:5.故A 正确.C 、整个过程中,动能变化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电场力做的功大小相等.故C 正确.D 、整个过程中,由图可得,小球在0-2.5s 内向下运动,在2.5s-5s 内向上运动,在1s ~4s 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由于整个的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总和不变,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 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 小球进入电场前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电场后受到电场力作用而做减速运动,由图可以看出,小球经过边界MN 的时刻.分别求出小球进入电场前、后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重力与电场力之比.根据动能定理研究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电场力做的功大小关系.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总和不变.本题一要能正确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抓住斜率等于加速度是关键;二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分别研究小球的受力情况和外力做功关系.【题文】9. 如图所示,用恒力F 拉着质量为m 的物体沿水平面以某一速度匀速从A 运动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较大速度运动时比以较小速度运动时F 做的功多B .以较大速度运动时与以较小速度运动时F 做的功一样多C .以较大速度运动时比以较小速度运动时F 的功率大D .以较大速度运动时与以较小速度运动时F 的功率一样大【知识点】 功的计算.E1【答案解析】BC 解析: A 、用恒力F 拉着质量为m 的物体沿水平面从A 移到B 的过程中,拉力方向的位移为L ,故拉力的功为:W=FL ,与速度大小无关,A 错误B 正确;C 、功率是P=FV ,所以以较大速度运动时比以较小速度运动时F 的功率大,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思路点拨】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某个力的功等于这个力与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到其他力无关.【题文】10.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B ,用两根等长的轻绳连接。

湖南省湘潭一中、浏阳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10月联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湘潭一中、浏阳一中等2015届高三上10月联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浏阳市一中、宁乡县一中高三(上)联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9题为单选题,10-12题为多选题,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不给分)1.(4分)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D.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2.(4分)2014年9月26日,在仁川亚运会男子蹦床比赛中,中国选手董栋以62.480分的成绩夺冠,他的队友涂潇以60.435分的成绩获得银牌,为国争得了荣誉.如果董栋在比赛中,从高处自由落下,以v1=8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v2=10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t=1.2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15m/s2,竖直向下B.15m/s2,竖直向上C.1.67m/s2,竖直向上D.1.67m/s2,竖直向下3.(4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A恰能在倾角为a的斜面体上匀速下滑.若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大小为F的力推A,使A加速下滑,斜面体始终静止.下列关于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mg cosαsinαB.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mg cosαsinαC.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cos0D.大小为04.(4分)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物体质量m=30kg,B物体质量M=20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300N/m,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现有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B缓慢地向墙壁移动过程中(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某时刻B向左移动了0.3m 时,此时水平推力的大小为(g取10m/s2)()A.400 N B.190 N C.340 N D.250 N5.(4分)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由此进入外空探测“精英俱乐部”,成为具备火星轨道探测能力的国家.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A.35.2km/s B.5.0km/s C.3.5km/s D.17.7km/s6.(4分)如图所示,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的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飞机上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0依次从a、b、c水平抛出甲、乙、丙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均为T,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B、C三点,若AB=l1、AC=l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甲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甲<t乙<t丙B.飞机的加速度为a=C.物体乙刚离开飞机时飞机的速度为v=D.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时总在一条竖直线上7.(4分)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半圆形碗的光滑表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转数n转每秒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该平面离碗底的距离h为()A.R﹣B.C.D.+8.(4分)如图,某滑块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B. C.D.9.(4分)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 为图线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不变B.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减小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30ΩD.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10Ω10.(4分)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与横杆固定的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另外一小铁球,当小车做匀变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若θ<α,则下列哪一项说法正确的是()A.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沿着轻杆方向向上B.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C.小车可能以加速度gtanα向左做匀减速运动D.小车可能以加速度gtanθ向右做匀加速运动11.(4分)如图甲所示,物体以一定初速度从倾角α=37°的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0m.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机,随高度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10m/s2,sin37°=0.60,cos37°=0.80.则()A.物体的质量m=1kg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C.物体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2m/s2D.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E k=10J12.(4分)图中的虚线为某正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之间电势差相等.有两个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不同的速率,沿不同的方向,从A点飞入电场后,沿不同的径迹1和2运动(B、C、D、E均为运动轨迹与等势面的交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1带正电,粒子2带负电B.粒子1从A到B与从B到C电场力做的功相等C.粒子2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经过D、E两点时两粒子的速率可能相等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24分)13.(9分)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将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橡皮条长度为GE.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到O点,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1、F2和橡皮条的拉力F0,如图乙所示.(1)如图乙,此时要记录下拉力F1、F2的大小,并在白纸上作出,以及O点的位置.(2)实验中,不必要的是.A.选用轻质小圆环B.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校零C.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D.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3)图丙中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与F′中,方向一定沿GO方向的是.14.(15分)如图1为“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的实验.(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她想用沙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采取了以下的调整措施:使沙桶及沙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3)实验得到如图2甲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两点的间距x2和D、E两点的间距x4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2)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图线如图2乙所示,从图线可得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kg.(g取10m/s2)(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3)另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图象如图2丙所示,则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三、计算题:(共38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十一黄金周,在某一旅游景区,一名游客在玩山坡滑草运动,山坡可看成倾角θ=37°的斜面.他从坡顶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斜坡长25m.已知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1)游客滑到底端所需时间为多少;(2)滑下斜坡后,游客在水平草坪上滑动的最大距离.(假设从斜面到水平面,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16.(13分)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并在该星球表面做实验.用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定滑轮,一端拴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宇航员拉住,如图所示.宇航员的质量m1=65kg,吊椅的质量m2=15kg,当宇航员与吊椅以加速度a=1m/s2匀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对吊椅的压力为175N.(忽略定滑轮摩擦)(1)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0;(2)若该星球的半径为R0=6×106m,地球半径为R=6.4×106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17.(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4.0kg的平板车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其右侧某位置有一障碍物A,一质量为m=2.0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v0=10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平板车,同时对平板车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平板车向右做加速运动.当滑块运动到平板车的最右端时,二者恰好相对静止,此时撤去恒力F,小车在地面上继续运动一段距离L=4m后与障碍物A相碰.碰后,平板车立即停止运动,滑块水平飞离平板车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切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测得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86N.已知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平板车与地面间μ2=0.2,圆弧半径为R=1.0m,圆弧所对的圆心角∠BOD=θ=106°.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试求:(1)AB之间的距离;(2)作用在平板车上的恒力F大小及平板车的长度.2014-2015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浏阳市一中、宁乡县一中高三(上)联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9题为单选题,10-12题为多选题,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不给分)1.(4分)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D.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故A错误;B、开普勒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第谷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故B错误;C、伽利略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故C错误;D、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4分)2014年9月26日,在仁川亚运会男子蹦床比赛中,中国选手董栋以62.480分的成绩夺冠,他的队友涂潇以60.435分的成绩获得银牌,为国争得了荣誉.如果董栋在比赛中,从高处自由落下,以v1=8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v2=10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t=1.2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15m/s2,竖直向下B.15m/s2,竖直向上C.1.67m/s2,竖直向上D.1.67m/s2,竖直向下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解加速度,注意反弹过程中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解答:解:取运动员下落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运动员的初速度v0=8m/s,末速度v=﹣10m/s,作用时间△t=1.2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运动员的加速度a=,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速度变化是矢量,注意始末速度的方向.3.(4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A恰能在倾角为a的斜面体上匀速下滑.若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大小为F的力推A,使A加速下滑,斜面体始终静止.下列关于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mg cosαsinαB.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mg cosαsinαC.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cos0D.大小为0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对A匀速下滑时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判断物块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合力的方向,然后施加力F后重新判断A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合力的方向,据此判断斜面的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解答:解:对A匀速下滑时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应该与重力等大反向,即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当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大小为F的力推A,A所受斜面的支持力增大,摩擦力f=μN也增大,但是支持力N与摩擦力f仍然成比例的增大,其合力的方向仍然竖直向上,保持不变,则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的方向仍然竖直向下,只是数值上变大,故斜面没有运动的趋势,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知道A匀速下滑时:f=μN,即f与N的比例系数为μ,当F增加后,物块所受摩擦力与支持力仍然成比例的增大,故其合力方向始终没变.4.(4分)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物体质量m=30kg,B物体质量M=20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300N/m,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现有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B缓慢地向墙壁移动过程中(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某时刻B向左移动了0.3m 时,此时水平推力的大小为(g取10m/s2)()A.400 N B.190 N C.340 N D.250 N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胡克定律.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判断物体B上缓慢地向墙壁移动0.3m时,A物块有无滑动,然后根据对B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求出水平推力F的大小.解答:解:若A物块未滑动,则弹簧的压缩量为0.3m,则弹簧的弹力F1=kx=300×0.3N=90N <μmg=0.5×30×10=150N.假设成立.对B在竖直方向上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受推力F、A对B的静摩擦力、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平衡有:F=f1+f2=F1+μ(M+m)g=90+250N=340N.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平衡确定未知力.5.(4分)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由此进入外空探测“精英俱乐部”,成为具备火星轨道探测能力的国家.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A.35.2km/s B.5.0km/s C.3.5km/s D.17.7km/s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可列出含速率的方程;再研究近地的速度与地球质量的关系,联立即可求解.解答:解: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航①对于近地,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得:G=m近②由①②得:===又近地的速度约为v近=7.9km/s可得:航天器的速率为v航==km/s≈3.5km/s故选:C.点评:对于卫星类型,关键建立卫星运动的模型,理清其向心力万有引力,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进行解答.6.(4分)如图所示,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的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飞机上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0依次从a、b、c水平抛出甲、乙、丙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均为T,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B、C三点,若AB=l1、AC=l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甲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甲<t乙<t丙B.飞机的加速度为a=C.物体乙刚离开飞机时飞机的速度为v=D.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时总在一条竖直线上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分析求解.解答:解:A、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因为高度不变,则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与初速度无关.故A错误.B、根据△x=aT2得,a=.故B错误.C、b点的速度等于ac中间时刻的速度,则.故C正确.D、因为物体做平抛运动运动,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越来越大,可知三个物体不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知道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7.(4分)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半圆形碗的光滑表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转数n转每秒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该平面离碗底的距离h为()A.R﹣B.C.D.+考点:向心力.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小球在光滑碗内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和重力的关系求出小球与半球形碗球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根据几何关系求出平面离碗底的距离h.解答:解:小球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如图所示: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Rsinθ,根据力图可知:tanθ=而向心力:F向=mω2Rsinθ;解得:cosθ=.所以h=R﹣Rcosθ=R﹣R•=R﹣.故A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小球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几何关系进行求解.8.(4分)如图,某滑块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B. 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位移及下降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即可求的;解答:解:D、在下滑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mgsinθ﹣μmgcosθ=maa=gsinθ﹣μgcosθ,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故D错误;C、下滑过程中速度大小关系为v=v0+at=v0+(gsinθ﹣μgcosθ)t,速度与时间之间是线性关系,所以速度图线是一条直线.故C错误;A、B、物体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故下滑的位移为s=)t2,位移﹣时间关系的图象是向右弯曲的线.故B正确;同理,下降的高度为h=ssinθ,也是向右弯曲的线.故A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公式,关键是把s、h、v与时间的表达式表示出来即可;9.(4分)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 为图线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不变B.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减小C.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30ΩD.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10Ω考点:欧姆定律.专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根据电阻的定义R=,电阻等于图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斜率逐渐减小,电阻逐渐增大.对应P点,灯泡的电阻等于过P点的切线斜率的倒数.解答:解:A、B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电阻逐渐增大.故AB错误.C、D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10Ω.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中灯泡是非线性元件,图象中斜率为变化的,可以由任一点的坐标根据电阻的定义式R=求解电阻,但不能根据斜率求解.10.(4分)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与横杆固定的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下端连接一小铁球.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另外一小铁球,当小车做匀变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若θ<α,则下列哪一项说法正确的是()A.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沿着轻杆方向向上B.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C.小车可能以加速度gtanα向左做匀减速运动D.小车可能以加速度gtanθ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对细线吊的小球分析进行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对轻杆固定的小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得出轻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加速度方向求出,但速度可能有两种,运动方向有两种.解答:解:A、对细线吊的小球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α=ma,得到a=gtanα对轻杆固定的小球研究.设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β=m′a′因为a=a′,得到β=α>θ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故A错误,B正确.C、小车的加速度a=gtanα,方向向右,而运动方向可能加速向右,也可以减速向左.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绳子的模型与轻杆的模型不同:绳子的拉力一定沿绳子方向,而轻杆的弹力不一定沿轻杆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可根据牛顿定律确定.11.(4分)如图甲所示,物体以一定初速度从倾角α=37°的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0m.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机,随高度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10m/s2,sin37°=0.60,cos37°=0.80.则()A.物体的质量m=1kg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C.物体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2m/s2D.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E k=10J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机械能等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由重力势能计算公式可以求出物体质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量等于摩擦力做的功,由图象求出摩擦力的功,由功计算公式求出动摩擦因数;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上升过程的加速度;由动能定理求出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解答:解:A、物体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为:E=E P=mgh,由图知:E P=30J.得:m===1kg,故A正确;B、物体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的功,△E=﹣μmgcosα,即:30﹣50=﹣μ×1×10cos37°×,得:μ=0.5,故B正确;C、物体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μmgcosα=ma,得:a=gsinα+μgcosα=10×0.6+0.5×10×0.8=10m/s2,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物体上升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W=30﹣50=﹣20J,在整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E K﹣E K0=2W,则有:E K=E K0+2W=50+2×(﹣20)=10J,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重力做功不改变物体的机械能,摩擦力做功使物体机械能减少,由图象求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应用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动能定理即可正确解题.12.(4分)图中的虚线为某正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之间电势差相等.有两个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不同的速率,沿不同的方向,从A点飞入电场后,沿不同的径迹1和2运动(B、C、D、E均为运动轨迹与等势面的交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1带正电,粒子2带负电B.粒子1从A到B与从B到C电场力做的功相等C.粒子2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经过D、E两点时两粒子的速率可能相等考点:等势面.分析:根据轨迹判定电荷1受到中心电荷的斥力,而电荷2受到中心电荷的引力,可知两粒子在从A向D、E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情况.根据ADE三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可判定从A到D和从A到E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总功为0.解答:解:A、由图可知在某正点电荷电场中电荷1受到中心电荷的斥力,而电荷2受到中心电荷的引力,故粒子1带正电,粒子2带负电,故A正确.B、由于电场力做功:W=qU,相邻两等势面之间电势差相等,所以粒子1从A到B与从B到C电场力做的功相等.故B正确.C、电荷2受到中心电荷的引力,靠近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远离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故C正确.D、ADE三点在同一个等势面上,而粒子1从A到D、粒子2从A到E电场力做功均为零,则经过D、E两点两粒子的速率一定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BC.。

图说地理-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

图说地理-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

如何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在对其判读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分析:一、读数值1.读出图中最大值、最小值,求出差值大小。

如下图中最大值为①点,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为②点,介于3 000~3 500之间。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

如下图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变化趋势为: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二、看分布看等值线的走向、弯曲方向、闭合及疏密。

三、析成因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山脉走向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温馨提示]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典型例题】(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思维过程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1)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2)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阴影部分对应的日期有极夜现象。

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9科9套)湖南省湘中名校高

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9科9套)湖南省湘中名校高

2015届湘中名校11月联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3.H 1 ; O 16 ; N 14 ; S 32;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Ba 137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8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沟油和矿物油都属于酯类物质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C.在食品袋中放人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D.电解从海水中得到的氯化镁溶液可获得金属镁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漂白粉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⑥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3.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32-+2H2OH2CO3+2OH-B.电解MgCl2水溶液总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 H2↑+Cl2↑+2OH-C.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D.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两倍的水分子符号可能是:D218O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可以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CaCl2、MgCl2晶体都容易潮解,它们潮解的实质是晶体表面吸水形成溶液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推断冶炼金属时可能的方法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铁质船体上镶嵌锌块,可以减缓船体被海水腐蚀的速率B.粗铜精炼时,电镀液中的c(Cu2+)保持不变C.纯银在空气中久置变黑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D.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是将被保护的金属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6.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反应KClO4+8HCl=KCl+4Cl2↑+4H2O中,每生成4molCl2转移的电子数为8N AB.将标准状况下22.4LNO与11.2LO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1N AC.O2和O3的混合气体共6.4g,其中所含氧原子数一定为0.4N AD.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1L水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5N A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干燥pH试纸测定某新制氯水的pHB.用图1装置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C.用图2装置能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KMnO4溶液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MnO4- 、Al3+ 、C2H5OH 、SO42-B.K w/C(H+)=0.1mol/L的溶液:K+、Na+、SiO32-、NO3-C.0.1 mol/L AgNO3溶液:H+、K+、SO42-、I-D.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 、NH4+、Cl-、I-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 + Cu2+= Cu↓+ 2Na+B.NaHCO3与少量的Ca(OH)2溶液反应:Ca2++2OH-+2HCO3-= CaCO3↓+2H2O+CO32-C.用稀氢碘酸溶液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6H+ =2Fe3+ +3H2OD.10mL0.5mol/L的明矾溶液与20mL0.5mol/LBa(OH)2溶液混合反应:3Ba2+ + 6OH- +2Al3+ +3SO42- = 3BaSO4↓+2Al(OH)3↓10. 氮氧化铝(AlON)是一种透明高硬度防弹材料,可以由反应Al2O3+C+N2=2AlON+CO(高温)合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氮氧化铝中氮的化合价是-3B.反应中氮气作氧化剂C.反应中每生成5.7g AlON 同时生成1.12 L COD.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11.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已知:2H2(g)+O2(g)==2H2O(g) -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C.已知:500℃、30MPa下,N2(g)+3H2(g) 2NH3(g) -38.6kJ·mol-1;将1.5mol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kJD.已知:H2(g)+F2(g)== 2HF(g) -270kJ·mol-1,则相同条件下,2molHF气体的能量小于1mol 氢气和1mol氟气的能量之和12.关于下列各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电解CuCl2溶液装置电镀铜实验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原理示意图A.①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能产生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B.②中待镀铁制品应该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C.③中的b极是电子流出的极,发生氧化反应D.④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13.Na2O2、HCl、Al2O3三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Na+、H+、Cl-、OH-且溶液呈中性,则Na2O2、HCl、Al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A.3∶2∶1 B.2∶4∶1 C.2∶3∶1 D.4∶2∶114.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共6页.时量90分钟,总分为110分.第1卷选择题(共48分)【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开学模拟试题,包含了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主要包含匀变速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电场、磁场、恒定电流、电磁感应等内容,在考查问题上以根本定义、根本规律为主,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

注重常见方法和思想,表现根本要求,是份非常好的试卷。

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8~12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将选项填写在答题卷上)【题文】1.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C)A.1 s时甲和乙相遇B.0~6 s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1 mC.2~6 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4 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2 A5【答案解析】C 解析:A.由图象可知:在t=1s时,甲乙速度相等,位移不等,没有相遇,故A错误;B.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6s末甲乙相距最远,最远距离x=12×4×4=8m,故B错误;C.甲乙两个物体在2-6内图象的斜率一样,所以加速度一样,如此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乙物体在2-6内图象的斜率一样,所以加速度是一样的,没有反向,故D错误.应当选:C.【思路点拨】 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看物体是否改变运动方向就看速度图象是否从时间轴的上方到时间轴的下方.此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根底题.【题文】2.如下列图,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样,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如下图中v、a、Ff和x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它们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答案是(C)【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滑动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A5 B2 C2【答案解析】C 解析:A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出物体先是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水平面上之后,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的图象应该是倾斜的直线,不能是曲线,所以A 错误;B 、由于物体的运动先是匀加速运动,后是匀减速运动,在每一个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时不变的,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时间的图象应该是两段水平的直线,不能是倾斜的直线,所以B 错误;C 、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所以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变的,并且由于在斜面上时的压力比在水平面上时的压力小,所以滑动摩擦力也比在水平面上的小,所以C 正确;D 、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为x=12 at2,所以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应该是抛物线,不会是正比例的倾斜的直线,所以D 错误.应当选C .【思路点拨】 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在斜面上时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这些力的作用下物体沿着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水平面上之后,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由此可以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的物理量的关系.此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根底题.【题文】3.如下列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一样的小物块A 和B 紧挨着匀速下滑,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如此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A.23tan αB.23cot αC .tan α D .cot α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B3 B4【答案解析】 A 解析:设每个物体的质量为m ,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以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 2mgsinα=μAmgcosα+μBmgcosα=2μmgcosα+μmgcosα解得 μ=23 tanα应当选A .【思路点拨】 对AB 整体进展研究,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此题是力平衡问题,研究对象也可以采用隔离法研究,要注意斜面对两个物体的支持力相等.【题文】4.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如下列图,北斗导航系统中的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轨道半径均为r ,某时刻工作卫星1、2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个位置,假设两卫星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如下判断错误的答案是(D)A .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gR2r2B .卫星1由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所需的时间是πr 3R r gC .卫星1由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的过程中万有引力不做功D .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够追上卫星2【知识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与其应用.D5【答案解析】 D 解析:A 、根据F 合=ma 得,对卫星有2GMm r =ma ,可得a=2GMr ,取地面一物体由2GMm R =mg ,联立解得a=22gR r ,可见A 正确.B 、根据2GMm r =mr 22()T π得,234r GM π又GM=g 2R ②,t=16 T ③,联立①②③可解得3r r R g π故B 正确.C 、卫星1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B 的过程中,由于万有引力始终与速度垂直,故万有引力不做功,故C 正确;D 、假设卫星1向后喷气,如此其速度会增大,卫星1将做离心运动,所以卫星1不可能追上卫星2.故D 错误;应当选D .【思路点拨】 由2222()Mm v G m mr r r T π==,可得出r 一样如此速度v 大小相等,v 变大如此r 变大〔做离心运动〕,再结合 2GMmR =mg 即GM=g 2R 〔黄金代换〕,即可求解.关于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类问题,要灵活运用两个公式,注意卫星假设加速如此做离心运动,减速如此做向心运动.【题文】5.如下列图,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2L.现在C 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的力的最小值为(C) A .mg B.33mgC.12mg D.14mg 【知识点】 力的合成与应用.B3【答案解析】 C 解析:由图可知,要想CD 水平,如此A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结点C 受力平衡,如此受力分析如下列图,结点C 受到沿AC 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等于水平向右的拉力T ,即:T=FACcos60°=12FAC ,结点C 受到沿AC 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mg=FACsin60°=32 FAC ,∴T=33mg ;结点D 受力平衡,当拉力F 的方向与BD 垂直时,力臂最长、最省力,如下列图, 最小拉力F=F′=T′cos30°=Tcos30°=33mg×32=12mg .应当选C .【思路点拨】 由几何关系可知CD 段水平时各绳间的夹角;对结点C 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可求得CD 绳水平时绳的拉力;再对结点D 分析,由共点力平衡和力的合成可得出最小值.在共点力的平衡中要注意几何关系的应用,特别是求最小力时一定要通过几何图形进展分析.【题文】6.速度一样的一束粒子由左端射入质谱仪后分成甲、乙两束,其运动轨迹如下列图,其中S0A =23S0C ,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B)A .甲束粒子带正电,乙束粒子带负电B .甲束粒子的比荷大于乙束粒子的比荷C .能通过狭缝S0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 B2D .假设甲、乙两束粒子的电荷量相等,如此甲、乙两束粒子的质量比为3∶2【知识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C2 D4 K2【答案解析】B 解析: A 、由左手定如此可判定甲束粒子带负电,乙束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B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满足22v B qv m r =,由题意知r r <甲乙,所以甲束粒子的比荷大于乙束粒子的比荷蘑菇B 正确;C 、由1qE B qv =知能通过狭缝0S 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1E B ,故C 错误;D 、2q v m B r =,知2==3m r m r 甲甲乙乙,故D 错误,应当选B【思路点拨】 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确定带电粒子的正负.根据在速度选择器中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确定P1极板的带电情况.在磁场中,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求出粒子的轨道半径,即可知道轨迹半径与什么因素有关.解决此题的关键会根据左手定如此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以与知道在速度选择器中,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题文】7.甲图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竖直方向的电场线,A 、B 是这条电场线上的两点,假设将一带负电的小球从A 点自由释放,小球沿电场线从A 到B 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线如乙图,比拟A 、B 两点电势φ的上下和电场强度E 的大小,并比拟该小球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Ep 大小和电场力F 大小,可得(C)A .φA >φB B .EA <EBC .EpA >EpBD .FA <FB【知识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能.I1 I2【答案解析】C 解析:从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加速,该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从A 向B ,而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所以场强方向从B 向A ,故φA<φB 速度时间图象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说明加速度不断减小,电场力不断减小,场强也不断减小,故EA >EB ;应当选:C【思路点拨】 速度时间图象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负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沿着电场力方向,电势降低.此题关键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得到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情况,最后判断电势的上下.【题文】8.如下列图电路中,电源内电阻为r ,R1、R3、R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左滑动,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I 、ΔU ,如下结论正确的答案是(AD)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B .电阻R1被电流表短路C.ΔU ΔI>r D.ΔU ΔI<r 【知识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J2 J10【答案解析】 AD 解析:设电阻R1、R2、R3、R4的电流分别为I1、I2、I3、I4,电压分别为U1、U2、U3、U4,外电压为U . A 、当滑动触头P 向左滑动时,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外电路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I 总变大,外电压U=E-Ir ,故U 变小,U3变小.U 变小,I3变小,而由I 总=I3+I4,I 总变大,I4变大,U4变大,而U1+U4=U ,U 变小,U1变小,I1变小.又I 总=I1+I ,I 总变大,I1变小,如此I 变大,且变化的绝对值△I >△I 总,如此U U I I ∆∆<∆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I 总r ,绝对值U I ∆总=r ,如此U I ∆∆<r .故B 、C 错误,A 、D 正确.应当选AD【思路点拨】理想电流表内阻不计,当作导线处理.电压表测量外电压.弄清电路的结构:如此R1与R2并联后与R4串联,再与R4并联.当滑动触头P 向左滑动时,接入电路的减小电阻,可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题文】9.A 、D 分别是斜面的顶端、底端,B 、C 是斜面上的两个点,AB =BC =CD ,E 点在D 点的正上方,与A 等高.从E 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球1落在B 点,球2落在C 点,关于球1和球2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BC)A .球1和球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B .球1和球2动能增加量之比为1∶2C .球1和球2抛出时初速度之比为22∶1D .球1和球2运动时的加速度之比为1∶2【知识点】平抛运动.D2【答案解析】 BC 解析:A 、因为AC=2AB ,如此AC 的高度差是AB 高度差的2倍,根据h=12gt2得,2h g 解得运动的时间比为1:2.故A 错误;B 、根据动能定理得,mgh=△Ek ,知球1和球2动能增加量之比为1:2.故B 正确;C 、AC 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是AB 在水平方向位移的2倍,结合x=v0t ,解得初速度之比为2:1.故C 正确;D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g ,两球的加速度一样.故D 错误.应当选:BC .【思路点拨】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高度确定运动的时间,通过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之比.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动能的增加量之比.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进展求解.【题文】10.如下列图,以O 为圆心、MN 为直径的圆的左半局部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三个不计重力、质量一样、带电量一样的带正电粒子a 、b 和c 以一样的速率分别沿aO 、bO 和cO 方向垂直于磁场射入磁场区域,bO 垂直MN ,aO 、cO 和bO 的夹角都为30°,a 、b 、c 三个粒子从射入磁场到射出磁场所用时间分别为ta 、tb 、tc ,如此如下给出的时间关系可能正确的答案是(AD)A .ta<tb<tcB .ta>tb>tcC .ta =tb<tcD .ta =tb =tc【知识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D4 C2 K2【答案解析】 AD 解析:粒子带正电,偏转方向如下列图,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一样,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2θπT ,故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对应的圆心角越大,运动时间越长.假设粒子的运动半径r 和圆形区域半径R 满足r=R ,如此如图甲所示,ta <tb=tc ;当r >R 时,粒子a 对应的圆心角最小,c 对应的圆心角最大,ta>tb>tc ;当r≤13 R ,轨迹如图乙所示,ta=tb=tc ,同理,13R <r≤R 时,ta <tb=tc , 应当选AD【思路点拨】粒子垂直磁场方向射入,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画出运动轨迹,根据t=2θπT 求出粒子的运动时间.此题关键是明确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T 一样,画出轨迹后,根据公式t=2θπT 求出时间,作出粒子的运动轨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题文】1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1,原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电压,副线圈接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器未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0为定值电阻,R 为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CD)A .图乙中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B .电压表的示数为44 VC .R 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示数增大D .R 处出现火警时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增大【知识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M1 M2 M3【答案解析】 CD 解析:A 、设将此电流加在阻值为R 的电阻上,电压的最大值为Um ,电压的有效值为U .222()22m U T U T R R •=代入数据得图乙中电压的有效值为1102 V ,故A 错误;B 、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所以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之比是5:l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222v ,故B 错误;C 、R 处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副线圈电流增大,而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相等,所以原线圈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增大,故C 正确;D 、R 处出现火警时通过R0的电流增大,所以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增大,故D 正确;应当选CD .【思路点拨】 求有效值方法是将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热量与将恒定电流在一样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如此恒定电流的值就是交流电的有效值.由变压器原理可得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输入、输出功率之比,半导体热敏电阻是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电阻,R 处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根据负载电阻的变化,可知电流、电压变化.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求解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常见题型,要熟练掌握.根据图象准确找出量,是对学生认图的根本要求,准确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特点与电压、电流比与匝数比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题文】12.如下列图,一个电阻值为R 、匝数为n 的圆形金属线圈与阻值为2R 的电阻R1连接成闭合回路.线圈的半径为r1.在线圈中半径为r2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b)所示.图线与横、纵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t0和B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0至t1时间内,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BD)A .R1中电流的方向由a 到b 通过R1B .电流的大小为n πB0r223Rt0C .线圈两端的电压大小为n πB0r223t0D .通过电阻R1的电荷量n πB0r22t13Rt0【知识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J2 L2【答案解析】BD 解析:A 、由图象分析可知,0至t1时间内有:00B B t t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n B n s t t ∆Φ∆=∆∆面积为:s=π22r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1=1E R R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通过电阻R1上的电流大小为:I1=n πB0r223Rt0由楞次定律可判断通过电阻R1上的电流方向为从b 到a ,故A 错误,B 正确;C 、线圈两端的电压为路端电压,为1R 上的电压,故20211103Rt n B r U I R R π==故C 错误;D 、通过电阻R1上的电量为:q=I1t1=n πB0r223Rt0t1 ,故D 正确;应当选:BD .【思路点拨】 线圈平面垂直处于匀强磁场中,当磁感应强度随着时间均匀变化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出现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可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求出感应电动势大小.而产生的热量如此是由焦耳定律求出.考查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求出感应电动势大小.还可求出电路的电流大小,与电阻消耗的功率.同时磁通量变化的线圈相当于电源. 第2卷 非选择题(共62分)二、实验题(此题共2小题,共15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题文】13.(9分)“用DIS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用所挂钩码的重量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屡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和所受拉力F 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 -F 图线,如图(b)所示.(1)图线__①(3分)__(选填“①〞或“②〞) 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2)在轨道水平时,小车运动的阻力Ff =__0.5(3分)__N ;(3)(单项选择)图(b)中,拉力F 较大时,a -F 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为防止此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C(3分)__.A .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 .在增加钩码数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C .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钩码的重力D .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展上述实验【知识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C4【答案解析】〔1〕①; 〔2〕0.5N ; 〔3〕C ; 解析:1〕由图象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2〕图线②是在轨道水平时做的实验,由图象可知:当拉力等于0.5N 时,加速度恰好为零,即刚好拉动小车,此时f=F=0.5N 〔3〕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 〕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而我们把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所以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应该测量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即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得到力F 的数值,在作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和力传感器读数F 的关系图象,应当选C .【思路点拨】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根据a-F 图象的特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以与须知事项,知道实验误差的来源.对于实验我们要明确实验原理、具体实验操作以与数据处理等,同时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只有掌握好了根本知识和根本方法才能顺利解决实验题目,所以要重视根本知识和根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题文】14. (6分)有一电流表A ,量程为1 mA ,内阻r1约为100 Ω,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器材有:电阻箱R1,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 k 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 k 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6 V ,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假设干.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下列图,实验步骤如下:①断开S1和S2,将R 调到最大;②合上S1,调节R 使A 表满偏;③保持R 不变,合上S2,调节R1使A 表半偏,此时可以认为A 表的内阻r1=R1.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 应该选择__甲(3分)__(选填“甲〞或“乙〞);认为内阻r1=R1,此结果与r1的真实值相比__偏小(3分)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知识点】半偏法测电阻 J5【答案解析】甲 偏小 解析:〔1〕闭合2S 后,电路中总电阻发生变化,要减小实验误差,R 应选滑动变阻器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上)联考物理试卷(11月份)一、单项选择题(共9题,每题4分,共36分)1.(4分)如图所示斜面,除AB段粗糙外,其余部分都是光滑的,一个物体从顶端滑下,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相等,且AB=BC,整个过程斜面体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物体在AB段和BC段运动过程中()A.速度改变大小和方向均相同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D.斜面体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均相同2.(4分)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A.B.C.D.3.(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栓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若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F1<F2B.F1=F2C.t1>t2D.t1<t24.(4分)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车上的一根水平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如图分四次分别以a1,a2,a3,a4向右匀加速运动,四种情况下M、m均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图甲和图乙中细线仍处于竖直方向,已知以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1,f2,f3,f4,则错误的是()A.f1:f2=1:2 B.f1:f2=2:3 C.f3:f4=1:2 D.tanα=2tanθ5.(4分)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块放在倾角α=60°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的顶端,整个装置处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已知电场强度大小,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斜面高为H,则释放物块后()A.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大小是B.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大小是C.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成30°D.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成60°6.(4分)探月热方兴未艾,我国研制的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均已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预计在2013年发射升空.假设“嫦娥三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G2;地球与月球均视为球体,其半径分别为R1、R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B.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C.月球卫星与地球卫星分别绕月球表面附近与地球表面附近运行的速度之比为D.“嫦娥三号”环绕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7.(4分)如图所示,AB为半圆环ACB的水平直径,C为环上的最低点,环半径为R.一个小球从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要使小球掉到环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小球应该落在BC之间B.即使v0取值不同,小球掉到环上时的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也相同C.若v0取值适当,可以使小球垂直撞击半圆环D.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圆环8.(4分)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两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P、Q,在木板的左端各有一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a和b,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a 和b分别施加水平恒力F1和F2,使它们向右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P、Q的速度分别为v1、v2,物块a、b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s1、s2.已知两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F1=F2、m1>m2,则v1>v2、s1=s2B.若F1=F2、m1<m2,则v1>v2、s1=s2C.若F1<F2、m1=m2,则v1>v2、s1>s2D.若F1>F2、m1=m2,则v1<v2、s1>s29.(4分)有一竖直放置的“T”形架,表面光滑,滑块A、B分别套在水平杆与竖直杆上,A、B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B质量相等,且可看做质点,如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B静止.由静止释放B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沿着竖直杆下滑的速度为v,则连接A、B的绳长为()A.B.C.D.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多选不得分,少选得2分)10.(4分)空间某区域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带正电小球(质量为m,电荷量为q)在A点速度为v1,方向水平向右,至B点速度为v2,v2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α,A、B间高度差为H,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B两点间电势差U=B.小球由A至B,电势能的减少量为mv﹣m﹣mgHC.小球由A至B,电场力做功为mv﹣mD.小球重力在B点的瞬时功率为mgv2sin α11.(4分)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MN、PQ的板长和板间距离相等,板间存在如图乙所示的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电场方向与两板垂直,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沿板间中线垂直电场方向源源不断地射入电场,粒子射入电场时的初动能均为E k0.已知t=0时刻射入电场的粒子刚好沿上板右边缘垂直电场方向射出电场.则()A.所有粒子最终都垂直电场方向射出电场B.t=0之后射入电场的粒子有可能会打到极板上C.所有粒子在经过电场过程中最大动能都不可能超过2E k0D.若入射速度加倍成2v0,则粒子从电场出射时的侧向位移与v0相比必定减半12.(4分)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如图所示,飞船首先沿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Ⅱ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轨道半径可近似当做R)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在轨道I上的运行速率为B.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πC.飞船在A点点火变轨的瞬间,速度减小D.飞船在A点的线速度大于在B点的线速度13.(4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轨道,其中AB是长为R的粗糙水平直轨道,BCD是圆心为O、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两轨道相切于B点.在推力作用下,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即撤去推力,AB=R,小滑块恰好能沿圆轨道经过最高点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AB所在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则小滑块()A.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为2.5gB.经B点时加速度为零C.在C点时合外力的瞬时功率为mgD.上滑时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直径DD′上方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14.(4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①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中标示,该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平衡摩擦力后,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15.(12分)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1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b,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读出b=mm;(2)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3)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E k=,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Ep=,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E k=△E 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4)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B间的距离,作出的v2﹣d图象如图3所示,并测得M=m,则重力加速度g=m/s2.四、计算题(共3题,16题10分,17题12分,18题12分;共计34分)16.(10分)一滑块经水平轨道AB,进入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已知滑块的质量m=0.6kg,在A点的速度v A=8m/s,AB长x=5m,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圆弧轨道的半径R=2m,滑块离开C点后竖直上升h=0.2m,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滑块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2)滑块冲到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3)滑块在圆弧轨道BC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17.(10分)如图所示,AB段为一半径R=0.2m的光滑圆弧轨道,EF为一倾角是37°的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上有一质量为0.1kg的薄木板CD,开始时木板被锁定.一质量也为0.1kg的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B点后水平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后恰好以平行于木板的方向滑上木板,在物块滑上木板的同时,木板解除锁定,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物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物块到达B点时对圆弧轨道压力的大小;(2)物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3)若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则这个速度为多大?(木板足够长)18.(12分)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8cm,两板间距离d=8cm,A板比B板电势高300V,一带正电的粒子电荷量q=10﹣10C,质量m=10﹣20kg,沿电场中心线RO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υ0=2×106m/s,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为12cm,D是中心线RO与界面PS的交点,O点在中心线上,距离界面PS为9cm,粒子穿过界面PS作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bc上.(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粒子的重力不计)(1)求粒子穿过界面MN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多远?到达PS界面时离D点多远?(2)在图上粗略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3)确定点电荷Q的电性并求其电荷量的大小.2014-2015学年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上)联考物理试卷(1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9题,每题4分,共36分)1.(4分)如图所示斜面,除AB段粗糙外,其余部分都是光滑的,一个物体从顶端滑下,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相等,且AB=BC,整个过程斜面体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物体在AB段和BC段运动过程中()A.速度改变大小和方向均相同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D.斜面体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物体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相等,说明物体在AB段做匀减速运动,在BC段做匀加速运动.由△v=v﹣v0研究速度的变化量关系.由平均速度和位移关系研究两段时间关系,物体在AB段和BC段重力做功相等,根据平均功率的公式比较平均功率的大小.根据平衡,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根据超重、失重判断整体的受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支持力大小.解答:解:A、物体在AB段速度的变化量为△v1=v B﹣v A,在BC段速度的变化量△v2=v C﹣v B,由题,v A=v C,则△v1=﹣△v2.知速度该变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B、由x AB=,,v A=v C可知,时间t AB=t BC,在AB段和BC段重力做功相等,则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故B正确.C、在AB段,物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故超重,对地面的压力大于重力,在BC段,物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故失重,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斜面体受到地面支持力的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D、在AB段,物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以斜面和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整体有水平向右的合外力,则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在BC段,物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以斜面和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整体有水平向左的合外力,则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又合力相等,故水平分力相等,斜面体受到地面静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中要注意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只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加速度或速度变化量才相同.以及知道对于不同加速度的物体,也可以通过整体法进行分析.2.(4分)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判断出木板和木块在达到速度相等前后的加速度,根据加速度大小来判断图象即可;解答:解:设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2,在未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μ1mg﹣μ2•2mg=ma1a1=﹣(μ1+2μ2)g达到相同速度之后,二者共同的加速度为﹣μ2•2mg=2ma2a2=﹣μ2g由加速度可知,图象A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块和木板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在v﹣t图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3.(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栓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若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F1<F2B.F1=F2C.t1>t2D.t1<t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传送带专题.分析:两种情况下木块均保持静止状态,对木快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列式分析出绳子拉力大小关系;绳子断开后,对木块运动情况分析,可比较出运动时间.解答:解:A、B、对木块受力分析,受重力G、支持力N、拉力T、滑动摩擦力f,如图由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速度无关,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完全相同,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必然有:F1=F2故A错误、B正确.C、D、绳子断开后,木块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合力等于摩擦力,水平向左加速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a=μg故木块可能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相同,然后一起匀速运动;由于v1<v2,故①若两种情况下木块都是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 l等于t2②若传送带速度为v1时,木块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相同,然后一起匀速运动;传送带速度为v2时,木块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1>t2③两种情况下木块都是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相同,然后一起匀速运动,则t1>t2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皮带上木块的运动要分情况讨论.4.(4分)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车上的一根水平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如图分四次分别以a1,a2,a3,a4向右匀加速运动,四种情况下M、m均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图甲和图乙中细线仍处于竖直方向,已知以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1,f2,f3,f4,则错误的是()A.f1:f2=1:2 B. f1:f2=2:3 C.f3:f4=1:2 D.t anα=2tanθ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前两图中,M是由静摩擦力提供加速度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求解f1和f2的关系;后两图中对小球和滑块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通过对m隔离分析可判断图中角的关系.解答:解:A、B、甲乙两图中,M水平方向只受静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1f2=Ma2而a1:a2=1:2,则f1:f2=1:2,故A正确,B错误;C、丙丁两图中,对m和M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M+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所以f3:f4=a3:a4=4:8=1:2,故C正确,D、对物体m隔离受力分析,可得tanθ=,tanα=,而a3:a4=4:8,所以tanα=2tanθ,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对滑块、滑块与小球整体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难度适中.5.(4分)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块放在倾角α=60°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的顶端,整个装置处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已知电场强度大小,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斜面高为H,则释放物块后()A.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大小是B.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大小是C.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成30°D.物块落地时候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成60°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找出物块的运动轨迹.运用动能定理或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解答:解: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和水平向左的电场力.电场力F=重力和水平向左的电场力合力与水平方向夹角β=3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用动能定理研究从开始到落地过程,mgH+F•﹣0解得v=.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块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本题容易误认为物体沿斜面下滑,结合动能定理求解.6.(4分)探月热方兴未艾,我国研制的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均已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预计在2013年发射升空.假设“嫦娥三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G2;地球与月球均视为球体,其半径分别为R1、R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B.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C.月球卫星与地球卫星分别绕月球表面附近与地球表面附近运行的速度之比为D.“嫦娥三号”环绕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抓住物体的质量不变,结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结合重力加速度和半径关系求出月球和地球质量的关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线速度大小关系,以及周期的大小.解答:解:A、“嫦娥三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1,则嫦娥三号的质量为,则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A错误.B、根据,则中心天体的质量M=,因为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半径之比为,则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故B正确.C、根据得,v=,因为月球和地球的质量之比为,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则月球卫星与地球卫星分别绕月球表面附近与地球表面附近运行的速度之比为.故C错误.D、根据,又.代入解得T=2π.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两个理论,1、万有引力通过向心力,2、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并能灵活运用.7.(4分)如图所示,AB为半圆环ACB的水平直径,C为环上的最低点,环半径为R.一个小球从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要使小球掉到环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小球应该落在BC之间B.即使v0取值不同,小球掉到环上时的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也相同C.若v0取值适当,可以使小球垂直撞击半圆环D.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圆环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答题.解答:解:A、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竖直方向上:v y2=2gh,v y=,由此可知,竖直分位移h越大,小球的竖直分速度越大,小球落在最低点C时的竖直分位移最大,此时的竖直分速度最大,故A错误;B、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不同,小球落在环上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不同,故B错误;C、假设小球与BC段垂直撞击,设此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知撞击点与圆心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连接抛出点与撞击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根据几何关系知,θ=2β.因为平抛运动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即tanα=2tanβ.与θ=2β相矛盾.则不可能与半圆弧垂直相撞,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平抛运动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两倍.8.(4分)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两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P、Q,在木板的左端各有一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a和b,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a 和b分别施加水平恒力F1和F2,使它们向右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P、Q的速度分别为v1、v2,物块a、b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s1、s2.已知两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F1=F2、m1>m2,则v1>v2、s1=s2B.若F1=F2、m1<m2,则v1>v2、s1=s2C.若F1<F2、m1=m2,则v1>v2、s1>s2D.若F1>F2、m1=m2,则v1<v2、s1>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本题中涉及到两个物体,所以就要考虑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但题中研究的是两物体的相对滑动,所以应该用隔离法.板和物体都做匀变速运动,牛顿定律加运动学公式和动能定理都能用,但题中“当物体与板分离时”隐含着在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比板的位移多一个板长,也就是隐含着时间因素,所以不方便用动能定理解了,就要用牛顿定律加运动公式解.解答:解:A、首先看F1=F2时情况:由题很容易得到a、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相等的,因此a、b 加速度相同,我们设a、b 加速度大小为a,对于P、Q,滑动摩擦力即为它们的合力,设P(m1)的加速度大小为a1,Q(m2)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1=,a2=,其中m为物块a和b的质量.设板的长度为L,它们向右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a与P 的相对位移为:L=at12﹣a1t12b与Q 的相对位移为:L=at22﹣a2t22若m1>m2,a1<a2所以得:t1<t2P的速度为:v1=a1t1,Q的速度为:v2=a2t2物块a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s1=at12物块b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s2=at22则v1<v2,s1<s2,故A、B错误.C、若F1>F2、m1=m2,根据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则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即a a>a b由于m1=m2,所以P、Q加速度相同,设P、Q加速度为a.它们向右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a与P 的相对位移为:L=a a t12﹣at12b与Q 的相对位移为:L=a b t22﹣at22由于a a>a b所以得:t1<t2则v1<v2,s1<s2,故C正确.D、根据C选项分析得:若F1<F2、m1=m2,a a<a b则v1>v2、S1>S2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要去比较一个物理量两种情况下的大小关系,我们应该通过物理规律先把这个物理量表示出来.要把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应用.9.(4分)有一竖直放置的“T”形架,表面光滑,滑块A、B分别套在水平杆与竖直杆上,A、B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B质量相等,且可看做质点,如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B静止.由静止释放B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沿着竖直杆下滑的速度为v,则连接A、B的绳长为()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