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断与手法治疗

合集下载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

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

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

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

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干预和辅导服务提供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计划。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健康活动,如瑜伽、冥想等,以促进身心放松和恢复。
家庭护理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家庭护理指 导,包括正确的睡姿、坐姿、 站姿等,以减轻颈椎负担。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颈椎锻炼 ,如颈椎操、按摩等,以缓解 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如避 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 、定期休息等,以预防颈椎病 的发生和加重。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冷敷、电 疗等,有助于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
03
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装置,对颈 椎施加牵拉力,以减 轻颈椎压力,缓解疼 痛。
04
手法治疗
如推拿、按摩等,可 以缓解肌肉紧张,改 善颈椎活动度。
手术治疗方法
前路手术
通过前路切口,切除病变 的椎间盘和骨赘,以解除 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03 04
肌松药
如盐酸乙哌立松等,可用于缓解 肌肉僵硬和痉挛。
中药制剂
如颈复康颗粒、根痛平颗粒等, 具有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功效 。
药物选择原则
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药 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
阶梯化原则
安全性原则
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避 免使用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的药物。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Chapter
常见并发症类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 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 ,引起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明 张璐《张氏医通》:“肾气不循故道,气逆 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奕久坐致脊背 痛”。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 变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椎间盘 退变后,椎体间松动而失稳,椎体缘或小关 节产生骨赘,或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 脊髓和椎动脉而引起各种症状。此为主要原 因。
外伤
约5~10%的病人有急性外伤史,多为诱因。
慢性劳损
长期的低头工作,姿势不良,不当的枕头和 睡姿可造成颈部劳损,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促使小关节的增生和退变,从而导致颈椎病 的发生。
外邪侵袭,先天性 畸形(椎管狭窄)
西医分型 中医分型
局部型(颈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混合型 脊髓型 痹痛型 眩晕型 瘫痪型
1、颈项强痛,或颈部不适。
手握力减退或肌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椎间孔挤压试 验阳性。
X线检查:正位显示钩椎关节或椎间关节 变窄;侧位显示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 有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显示椎间孔变 窄。
CT:可显示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椎间 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
椎动脉型 占(15%)
脑供血、供氧不良的表现:头痛、眩晕 或猝倒,且多因转颈、颈后伸或侧弯而 加重。
眩晕型: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
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痰瘀交阻:温胆汤
气血两虚:归脾汤
痿软证:补阳还五汤
痛点封闭:适于颈型、神经根型 椎管内封闭(硬膜外封闭):适于各型颈椎病
适应症:1、经系统长期的非手术疗法确实无效者;2 、 (脊髓型)有脊髓压迫症状且进行性加重者;3 、严重影响 病人生活的,已确诊的颈椎病。
交感神经受压征象:耳鸣、耳聋,视物 不清、记忆力或智力下降,头部昏沉、 头脑不清感。
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颈椎病诊疗常规

颈椎病诊疗常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诊疗常规病名概念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

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依据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

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1)风寒湿痹型主症: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温经通络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麻黄5 葛根15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 6g bid。

中风回春丸 1.8g tid。

(2)气滞血瘀型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

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红花10川芎12赤芍15当归10生地15桔梗10甘草5枳壳12柴胡15牛膝10走马胎20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

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方药:二陈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陈皮10枳实10茯苓20甘草5制南星10白芍10郁金12生姜10苏梗12 橘红10 白术10中成药针剂使用:葛根素粉针0.5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颈椎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颈椎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颈椎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颈椎病(cervialspondylopath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病变,约30%出现颈椎病症状,发病率仅次于脑血管病变。

颈椎间盘软骨退行性病变所造成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及其所产生的自由基使局部渗出水肿,与骨质增生互为因果;加之椎间盘逐渐失去弹性和韧性,软骨丧失了保护垫和缓冲作用,更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和加重损伤。

自由基、水肿和骨质增生等因素刺激和压迫神经、血管与脊髓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诊断提示】(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脑力工作者和长期低头工作者(如电脑、文秘、编辑人员等)。

(2)因水肿、骨质增生和椎间盘软骨病变压迫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有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肩颈痛,上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多为单侧),重者可有远端运动和感觉障碍,步态不稳及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心动过速,心前区压痛等。

(3)一般无病理反射和瘫痪表现。

(4)椎-基底动脉狭窄时,可有颈性眩晕。

(5)颈椎正侧位片、CT和MRI检查可发现椎间盘间隙变小及骨质增生改变,颈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

(6)可伴有或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需注意鉴别。

【治疗措施】1.预防从青少年开始就应注意不要低头读书或低头工作时间过长(每次少于30min)。

经常做颈部旋转、前后运动和颈部肌肉按摩。

补充胶原蛋白、钙剂及微量元素。

具体预防方法,参阅本书第78章之颈椎病。

2.中医药治疗(1)可选用颈痛颗粒、颈复康胶囊及中药活血化瘀方剂。

(2)外用活血化瘀贴剂,如痛瘀消膏、消痛贴、骨质增生一贴灵、东方活血膏等。

(3)可选用针灸、推拿、耳针、刮痧及离子透入、磁疗和药疗枕等。

3.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及抗自由基治疗可选用地巴唑、曲克芦丁、尼莫地平、维生素B₁、维生素B12、维生素E、维生素C,必要时20%甘露醇250ml,1~2次/d静滴。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发病机理涉及生物学、力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多个领域,复杂且多样。

传统手法治疗作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并对传统手法治疗在颈椎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价。

通过对颈椎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的本质,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的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颈椎病治疗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和力学过程,其核心在于颈椎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由于慢性劳损、急性损伤、退行性变、先天性畸形或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等多种原因引发。

慢性劳损和急性损伤是导致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颈椎或遭受外力冲击,都可能导致颈椎间盘、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进而引发颈椎结构的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包括颈椎间盘的退变、韧带的松弛和肌肉的疲劳等,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退行性变也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的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易发生退行性变。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颈椎间盘的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进而引发颈椎的不稳定和运动功能障碍。

颈椎的退行性变还可能涉及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过程,进一步加剧颈椎结构的异常变化。

先天性畸形和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也是颈椎病发病的机理之一。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导致颈椎结构的异常应力分布和不稳定,从而增加颈椎损伤和退变的风险。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多因素、多过程的结果。

这些机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和叠加效应,共同导致颈椎结构的异常变化和功能障碍。

深入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基础传统手法治疗颈椎病,其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中医的经络学说、脏腑理论以及气血运行理论。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点:常见疾病之颈椎病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点:常见疾病之颈椎病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点:常见疾病之颈椎病颈椎病是中医病证中的内容,下面整理了颈椎病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助大家顺利通过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其相关症状散见于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方面的论述。

【诊断要点】1.神经根型颈椎病(1)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2)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5~6椎间病变时,刺激颈6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6~7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3)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2.脊髓型颈椎病(1)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

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2)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3)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

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 对颈椎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
体征、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 有颈椎退变而无症状者,不应诊断 为颈椎病。相反,临床症状、体征
典型而影像学无改变者应考虑颈椎
病。 • 总之颈椎病的诊断应强调临床症状 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
04 颈椎病手法治疗
手法分类
1、基本手法
2、复合手法
亦可双手同时操作。根据拇指与其它手指配合数量的
多寡,而有三指拿法、五指拿法等称谓。
拿法
用手拇指与余四指 罗纹面夹住施术处, 并相对用力挤压,同
时提拽,然后掌指撤
力,如此连绵不断的
捏提。
摇法
• 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称摇法。包括颈项部、腰部
和全身四肢关节摇法。
颈项部摇法
患者坐位,术者站于一 侧,一手按在头枕部,另一 手托住其下颏部,以肩、肘 关节为双支点,手臂主动施 力,两手反方向用力使颈椎 做左右环转摇动。
颈椎病为何越来越多?
(3)抽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导致小血管痉挛,造成颈椎椎体及间盘血液供 应降低;同时可促进骨质吸收,矿质化程度降低,使骨质疏松加快,促进软骨终 板钙化;血管内皮损伤、血中氧分压减低,椎间盘的有氧供应下降;血粘度过高, 血流缓慢,造成代谢产物积聚,最终使椎间盘发生退变,引起椎间盘突出,同时 可以使颈肌有氧血供减少,产生痉挛疼痛,以及椎间盘退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炎 症介质等物质刺激周围组织,从而加重颈椎病。
3、复式操作手法
手法的技术要求
1.持久
2、有力 3、均匀 4、柔和 5、渗透
操作时间、动作和力量
力度;非暴力、因人而异 动作的幅度、频率和手法的压力 稳柔灵活 感应和疗效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 2、促进气血运行 3、调整脏腑机能 4、滑利关节 5、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常用推拿手法
一、摆动类手法 二、摩擦类手法 三、振颤类手法 四、挤压类手法 五、叩击类手法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七、复合类手法
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就极易引发颈椎疾病。
03 颈椎病检查
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
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 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 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
椎间孔压缩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 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
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
3、晨起项强,易于疲
劳 4、肩胛肩区酸痛沉重, 遇劳加重 5、“落枕”样体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肩部痛、颈部活动受限 2 、受压神经走行方向灼烧样 或刀割样痛 3 、上肢放射痛、麻、沉、冷、 无力 4 、颈椎僵硬,活动受限,头
后仰压颈试验阳性及椎间孔压
缩试验阳性。部分患者臂丛牵 拉试验阳性,头后仰时在病变
异常结果:一侧霍夫曼征阳性,表示该侧腱反射亢进,提示可能有锥体束损害, 多见于脊髓病变。两侧阳性,如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存在时,则无定位意义,亦 不能说明是两侧锥体束病变。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1)正位片能看到椎体、 椎间隙、双侧钩突、棘突 等结构。异常主要可以看 到钩椎关节变尖,椎体融 合、半椎体畸形,颈肋, 棘突不居中等。 ( 2 )侧位片可以看到颈椎 曲线改变,椎间隙改变 (椎体 前缘椎间隙平均 间 距 3.8±0.5mm 后 缘 间 距 1.9±0.28mm),骨赘,项韧 带钙化及后纵韧带钙化。
起静力失衡,加速椎间盘、小关节、韧带的退行性变,引发颈椎病。
颈椎病为何越来越多?
2.生活习惯
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内著名颈椎病专家任赖,曾在
学术会议上介绍,在他接诊的颈椎病人当中,40岁以下患者人数过半。有报道显
示,我国青少年的发病率已达10%甚至更高,甚至有部分少年儿童也开始出现颈 椎病的症状。 (1)手机、PAD等一系列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致使了一个新的种族的出现—
颈椎病为何越来越多?
(4)其他不良习惯
对 97 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 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62.9%的 患者有颈部慢性劳损,36.1%的 患者长时间操作电脑,44.2%的 患者有长期仰卧阅读的习 惯,25.8%的患者习惯高枕。
颈椎病为何越来越多?
3.缺乏锻炼
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不重视锻炼,颈椎肌肉长期得不到舒展和加强。
一、摆动类手法 一指禅推法
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呈半握拳状,拇 指盖住拳眼,用拇指端罗纹面或拇指桡侧 着力于施术处。
沉肩、垂肘、悬腕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着力
摆动类手法
一指禅推法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左右摆动,带 动腕关节和拇指节律性地摆动。
腕部向内摆动
腕部向外摆动
动作要领
1. 沉肩: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耸肩用 力,以腋下空松能容一拳为宜; 2. 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 3. 悬腕: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 尽可能屈腕90°; 4. 指实掌虚:拇指端自然着实吸定于一点; 5. 紧推慢移:是指一指禅推法在体表移动操作同时前 臂维持较快的摆动频率,即每分钟120-160次,但 拇指端或罗纹面移动速度要慢。
㨰法
滚法是用手背近小指侧及部分小鱼际着力,通 过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摆动,在体表 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反复往返滚动的一种手法。 1、小鱼际(侧掌)㨰法 2、掌指关节㨰法 3、指间关节㨰法 4、握拳㨰法 5、前臂㨰法 6、㨰弹法
侧掌㨰法
拇指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屈曲,使手背部尺侧第 五掌指关节处着力于施术处。
能出现椎管狭窄,CT、MRI可以明确诊
断。
椎动脉型颈椎病
1、持续性、位置性眩晕、恶心、 耳鸣
2、记忆力减退、偏头疼、视物
模糊、精神萎靡、失眠、嗜睡 3、伴颈痛,交感神经刺激症状
4 、眩晕与体位有关,多在起床、
卧倒、翻身、转头时突然发生, 持续时间短者数秒至数十秒,长 者可达几小时到一、二天,可反 复发作。有时可引起呕吐、猝倒、 持物落地等症状。
相应节段的项韧带可触及囊性
变。
脊髓型颈椎病
(1)早期表现肢体沉重乏力,行走不 稳,活动不灵,有时自己感觉下肢有烧 灼感、麻木。同时,常伴有排便困难, 约30%患者伴有眩晕;晚期出现单瘫、 偏瘫、截瘫、四肢瘫;大小便失禁,性 功能障碍。
(2)病变平面以下肢体肌张力增加,
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感觉减退。 出现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反射。 (3)X线片多见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
交感神经性颈椎病
1、后枕部痛、头沉伴耳鸣 2、心率加快,心前区闷痛、心悸 不适 3、肢体发凉,肤温增高或降低 4 、症状多种多样,常有头晕 ( 与 体位无关,往往上午轻,下午重), 眼皮睁不动,眼球发胀、视物模 糊、耳鸣、咽感异常,颈项不适
易疲劳、失眠多梦、易出汗、情
绪易激动、心慌胸闷。如表现在 上肢,手臂肿胀发凉、麻木、肩 臂痛、活动受限。
02
颈椎病为什么越来越多?
颈椎病病因
内因:椎间盘退变
外因:各种急慢性颈部损伤,感受风 寒湿邪侵袭
颈椎病为何越来越多?
• 1.职业习惯
2008国际骨科学术研讨会上介绍,长期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几率是非低 头工作人群的4到6倍,而且年轻患者正以每年约10%的比例迅速攀升。 人体颈部的解剖学特点使我们的头部具有很大的活动范围,但与之伴随的就是 较大的损伤机会,过度的负荷会导致颈部组织受到动力性损伤 ,低头会使颈部后侧 肌群处于拉伸状态,长期如此就会造成肌肉组织的劳损 ,导致颈部动力失衡进而引
拇指拨法
拇指伸直用力下压至一定 的深度,余四指置放于相应的 位置以助力,待拇指得气后, 作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成垂 直方向的单方向或来回拨动。
05 手法辩证治疗
颈型颈椎病
处方:常规手法。
重点:按揉肌肉痉挛处 和穴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处方:常规手法。 加按揉天宗穴、点按上肢 穴位、滚上肢、搓抖上肢。
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 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 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 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 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 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
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 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 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 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 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 强试验。
01
颈椎病概述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变窄、
椎间失稳、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 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
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累及椎动脉
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线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是中老 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
侧掌滾法着力部位
侧掌㨰法
肘关节微屈, 以肘部为支点,前 臂主动旋前运动, 带动腕关节做屈腕 的运动,使手背偏 尺侧处在施术处上 进行连续不断的均 匀的滚动。
屈腕前臂旋前
拿法
•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称为 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拿法是临床常 用手法之一,具有十分舒适的特点。拿法可单手操作,
脊髓型颈椎病
处方:常规手法减颈椎
扳法和摇法,加滚拿四
肢、颈部拔伸。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处方:常规手法减摇颈椎,
加开天门、推坎宫、揉眼眶、
按太阳、运耳轮、扫散法、
拿五经。
交感神经性颈椎病
处方:常规手法减摇颈椎,
加开天门、推坎宫、揉眼 眶、按太阳、运耳轮、扫 散法、擦背部、按揉背俞、 擦胸肋、推桥弓。
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
霍夫曼征 (Hoffmann) :检查时,检查者用 左手轻握被检者腕部,以右手食指及中指 轻夹病人中指末端指节,并使腕关节略背 屈,各手指轻度屈曲。以拇指迅速向下弹 刮被检者中指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拇 指内收,其余手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