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腕关节功能康复

合集下载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骨折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对比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骨折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对比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骨折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对比
罗旭坤;麦锦祥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35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采用锁定加压钢板( LCP )法及桡骨远端解剖型( T型)钢板法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组, A组行锁定加压钢板( LCP)法治疗,B组行
桡骨远端解剖型( T型)钢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恢复情况及术后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100%,B组治疗优良率为70.0%,A 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LCP是保证复位满意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并发症
较少,值得推广运用。

【总页数】2页(P5356-5357)
【作者】罗旭坤;麦锦祥
【作者单位】523843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手足外科;523843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手足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术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综合疗效对比 [J], 穆臣会
2.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J], 马永刚;王坤正;王伟
3.开放复位和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对比 [J], 顾晓娟
4.不同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J], 林学扬;朱智奇;刘振华;王德桂;杨建华;饶海军;高梁斌
5.不同术式“个体化”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J], 茹江英;殷磊;胡玉华;王长峰;胡传亮;兰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临床观察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临床观察

2 治疗 方法
2 1 手术方法 . 臂 丛神经 阻滞麻醉 下 , 上充气止 血带 , 常规 消毒铺 巾, 用掌 侧入 路 , 选 在桡 骨远 端 的掌侧 做纵 形皮 肤切
口, 始于桡骨干 , 止于远侧腕横纹 , 保护正 中神经 , 潜行切开腕 横韧带。在掌 长肌腱深 面、 指浅肌腱 和正 中神经之 间深 入 屈
解剖, 向桡侧牵开正 中神经 , 断旋前方 肌的桡侧 , 切 显露 桡骨
面的稳定性 , 止复位 2 丢失 , 防 次 稳定整 复后 的骨折 端 , 阻止
了远端骨折块的侧方 移位。③L P固定时 , 钉头上 的 凸螺 C 螺
纹与接骨板螺钉孔上 的凹螺纹 紧密咬合 , 呈锁定 状态 , 形成 牢
临 床 研 究
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特别是 骨质疏松严重者 ,
M Bie c r 评分和纽 约 骨科 医院腕 关节 评 估标 准评 分L , 2 d 】优 5 J
例 , 6 , 1 , 良率达 9 .7 良 例 可 例 优 68 %。
单纯的石 膏外 固定很 难做 到关节 面 良好 的对位 和稳定 的固

远端, 呈严重粉碎性 , 横行切 开关节囊 , 则 直视 下整 复桡 骨关
节面。复位骨折 , 恢复桡骨的长度 、 角 、 掌倾 尺偏 角 , 用克 氏针 临时固定。背侧骨块 复位 困难 者 , 前臂 背侧 相应部 位做切 在 口辅助复位 , 用拉力螺钉 固定 ; 复位后 干骺端遗 有骨缺损 者 , 行同种异体骨填充, 关节 内骨折片在直视下 复位 并保 持平整。 选择长度适 当的斜 T形 L P 置 于桡骨 掌侧 , c, 先在近端 1 枚普 通皮质骨螺钉固定 , 不进行加压 , 然后在定位 器引导下 用 3 枚 锁定螺钉 固定远端骨折 片 , 骨折近端 用普 通螺钉配 合锁定螺 钉 固定 。骨折严重粉碎及骨 质疏松特 别明显者 , 用克 氏针 加 固定。给予石膏外固定 。 22 术后处理 .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 素 4—7天 , 对症 处理 . 同 时注意运用 中医辨证施治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 。早期指导患 者进行指间关节和掌 指关 节的功 能锻炼 。2周 后去除石膏外 固定 , 指导患者行腕关节 功能锻炼 , 以舒筋散 ( 州中医药 予 广

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评估

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评估

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评估蒋广达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北京 102200)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桡骨掌侧入路(Henry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钢板(LCP)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LCP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Henry 入路,观察组采取改良Henry入路。

比较两组优良率、治疗时间、正中神经刺激率、旋前方肌修复率及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

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端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正中神经刺激率低于对照组,旋前方肌修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功能、握力、旋转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Henry入路后置入LCP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促进患者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避免正中神经刺激,利于旋前方肌修复。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改良桡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钢板;腕关节功能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属于四肢长干骨常见的骨折类型[1]。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采取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钢板(LCP)治疗,但对于入路方式尚存在争议,传统采取桡骨掌侧入路(Henry入路),经腕屈肌腱间进入,延长骨折暴露时间,骨折复位和固定的难度较高[2]。

依据桡骨远端解剖特征改良Henry入路,经桡侧弯曲肌肌腱和桡动脉之间进入进行治疗,可提高正中神经的保护作用,降低手术风险,但是否可提高治疗效果需深入研究[3]。

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桡骨掌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摘要】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予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以“t”形成斜“t”桡骨远端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

结果:19例得到6-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

根据gartland 和werleg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4.7%。

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能有效地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适应早期功能锻炼需要,疗效满意。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骨折内固定;锁定钢板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其中对中远期疗效影响较大的是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我院自2006年8月-2010年12月使用薄型t形或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lcp)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7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其中50岁以上有14例,平均年龄54岁,左侧11例,右侧18例,16例为新鲜骨折,其中12例局麻下行闭合复位,复查骨有复位不满意,改为手术治疗,3例为陈旧性骨折,均为闭合复位外固定失败;致伤原因:滑倒12例,高处坠落2例,车祸5例,根据ao桡骨远端骨折分型,b2型4例,b3型9例,c1型6例。

1.2 治疗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根部上气囊止血带。

采用桡骨远端掌侧切口:自远侧掌横纹,沿桡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向近侧延伸5-8cm,切断腕横韧带,将桡侧腕屈肌腱及拇长屈肌腱牵向尺侧,桡动脉牵向桡侧,前臂旋后,于桡骨止点处切断旋前方肌,并适当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断端,直视下复位至桡骨远端关节面及下尺桡关节解剖复位,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于关节面下2mm钻入2-3根,ф1.0mm克氏针临时固定,其中1根克氏针横向钻入尺骨远端,以维持桡骨长度及下尺桡关节的复位,选择合适长度的小t形或斜t形薄型锁定钢板,置于桡骨远端掌侧面(使用斜t形钢板时,须左右侧互换,并适当塑形);近端先以1枚普通螺钉固定,其余螺孔均在导向器引导下以锁定螺钉双层皮质锁定固定,骨折断端有明显骨缺损时植入人造松质骨粒。

LCP板在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LCP板在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 结 果
本组 3 4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 7 ~1 个月 , 平均 98 .
个月。 术后无病例发生骨折再移位 , 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
腕关节掌倾角 0 5, 。 。 ~l 平均 1.。 06; 尺偏角 9~2。 。 5, 1。 平均 4;
8例桡骨轴向短缩小于2 m。 m 根据改良的Mcr e bi 腕关节功 d
其理论依据是:) a 桡骨远端掌侧受拉伸应力骨折时, 随着骨 折移位的发生 , 掌侧软组织完整性遭到破坏, 而背侧软组织
存在合页作用, 因为背侧有较好的软组织连续性, 牵引后骨
如骨折复位欠佳 , 骨折端易形成短缩、 关节面不平、 掌倾角及
折块较容易复位, 利用软组织合页作用, 掌侧内固定能达到
J u n f r ta O toad s o.7N .,e.01 o r堡 0 Pa i l r pei 11 , o9Sp 21 cc h cV
— —
Ra mmet S, c n i e sW , c i o e H ,ta . rma y l S h ed r S hk r e 1P i r
联, 而治疗的选择与骨折稳定性直接相关。骨折原始移位存
在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 2。 5, O ~2。横向移位超过 1c 骨 m; 折端背侧缘粉碎的范围超过掌背侧距离的s %; o 原始骨折短 缩 5m 或更 多; m 关节 内粉碎性骨折, 关节面移位大于 2 mm, 多提示骨折不稳定[ 。 5 桡骨不稳定在纵向牵引下骨折块 ] 复位困难, 骨折端的骨皮质支撑不满意 , 有时可能在骨折端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之一, 多数骨折可通过
严重者加行 C T检查, 可更为清晰地显示关节内移位、 压缩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8例体会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8例体会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8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8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经掌侧或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lcp内固定,其中3例给予自体骨移植,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根据gartland werley评分系统评分,优18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达92.85%,疗效明显。

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桡骨骨折锁定加压钢板骨折固定术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28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中老年两个年龄段。

一般认为桡骨远端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就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即使不能得到良好的复位,通过锻炼,也能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

目前,一方面随着患者对外观要求及生活质量要求普遍提高,另一方面近年来骨科诊疗技术及内固定材料技术飞速发展,使手术治疗成为较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2007年2月~2010年4月使用锁定钢板治疗的2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随访,总结手术经验及疗效。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18~69岁,平均47岁。

均为闭合性骨折。

根据ao分型,b2型6例、b3型9例,c1型4例,c2型6例,c3型3例。

6例伴尺骨远端骨折。

术前无神经及血管损伤表现。

入选标准:无法对关节面进行良好复位或经手法复位后关节面仍不平整,且放射学表现为任何平面成角>15°,关节内台阶>2mm或桡骨远端短缩>2mm的桡骨远端经关节面骨折。

排除标准: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背侧barton骨折;合并关节面严重粉碎的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骨折块超过5块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线延伸至近端1/3桡骨的桡骨干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四肢骨折的手术技术。

与传统的钢板治疗方法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该技术可用于治疗肢体各种部位的骨折,包括股骨、胫骨、尺骨、桡骨等。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作用是固定骨折部位,防止骨折移位和断端错位。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锁定加压钢板具有以下优点:
1. 较小的手术创伤:锁定加压钢板的手术切口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2. 更稳定的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可将断骨的断端牢固地固定在一起,避免断端错位或移位,有助于骨折愈合。

3. 术后恢复快:锁定加压钢板的术后康复期较短,可以快速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4. 减少并发症:传统的骨折治疗可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等,而锁定加压钢板的并发症风险较低。

总的来说,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较新型的治疗四肢骨折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促进愈合,术后恢复快。

该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治疗肢体骨折的重要手段。

LCP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LCP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意, 固定 坚 固 , 可早 期 功 能 锻 炼 , 节 功 能恢 复优 良等 优 点 。 关
痛药. 术后第 i , 天 即行腕关节被 动活动 , 同时进行指间关节、 掌指关节等的主动活动 , 包括 拇指 的屈伸 活动。术后 l周开 始腕关节的主动活 动, 并逐 渐增加锻炼强度。
2 结 果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手法复位石膏 、 夹板 固定就很难恢复关
节面平整 、 桡骨远端高度 、 掌倾角和尺偏角 。维持复位的前提 下, 不能早期加强手腕 关节功 能锻炼 , 而造成 畸形愈合 、 创伤 性关节炎 、 关节 活动障 碍, 肌腱 磨损 、 梢神 经炎 等并 发症 。 末
本 院于 20 06年 8月 ~ 09年 8月 采 用 锁 定 加 压 钢 板 ( C ) 20 L P 内 固定 治疗 桡 骨 远 端 粉 碎 性 骨 折 1 4例 , 得 良好 的 效 果 , 获 现 报 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 料 . 本 组 1 均 为 桡 骨 远 端 粉 碎 性 骨 折 , 1 4例 男 0
锻 炼 , 关 节 活动 度 正 常 。 腕
4 讨 论
例 , 4例 ; 龄 2 女 年 8~6 , 8岁 平均 4 . 5 7岁. 意外跌 伤 6例 , 高 处坠落伤 3例 , 交通事故伤 5例 。所有骨折中右侧 9例 , 左侧 5例。1 4例骨折按 A O分型 : 1型 3例 , 2型 4例 , 3型 7 c c c 例, 均为闭合型骨折 。受 伤至 手术 时 间为 2~ , 8d 平均 5 d 。 原始损伤 : 掌倾角 一 0 2 。平 均 一8 1 ; 4 。~ 6 , . 。尺偏 角 0 ~2 。 。 8, 平均 1. 。桡骨短缩 l , 52 ; 2例 短缩范围 2~ 0mm, 2 平均 6m m; 骨折远端 向掌侧移位 4例 ,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 。 0例 12 手术方法 . 所有病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 醉, 在止血 带下行掌侧 H ny er 入路 。患者 取仰卧位 , 患肢外 展于手术 台 上, 前臂旋后。切 口始于距远侧腕横纹 , 近端 6c 沿桡侧 腕 m, 屈肌向远端延长至大鱼 际肌 基底部。显露桡动脉 , 将其及 肱 桡肌肌腱牵向桡侧 , 桡侧腕 屈肌及拇长屈肌 牵向尺侧 。显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腕关节
功能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此方法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资料完整病例21例。

男13例,女8例。

年龄16~68岁,平均41.5岁。

单侧损伤18例,双侧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 h~15 d,平均6.5 d。

结果所有病例均经3~26个月,平均13.5个月地随访,依据改良Dienst功能评分标准[1],优良率90.48%。

结论此方法具有手术安全,固定牢固,且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骨折,粉碎性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以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为基础的早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物是治疗关键。

自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笔者采用掌侧入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此类
骨折2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桡骨远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

年龄16~68岁,平均41.5岁。

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伤7例,直接重物砸伤3例。

单侧损伤18例,双侧3例。

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7例。

按AO/ASIF分型,B1型2例,B2型1例,B3型2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1例。

合并正中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 h~15 d,平均6.5 d,采用臂丛麻醉15例,气管插管全麻6例,术中植骨12例。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麻醉生效后,上止血带。

自桡骨茎突近侧约5~7 cm沿肱桡肌内侧缘作切口,保护桡动静脉和正中神经。

切断部分旋前方肌,保留桡骨骨膜上的部分肌纤维,以便术后缝合。

作骨膜下剥离。

牵引复位,尽量保持骨皮质的完整性,以保证桡骨原有长度。

纠正丢失的掌倾角和尺偏角。

缺损的骨松质取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骨,避免术后关节面的塌陷和角度的丢失。

通过掌侧入路无法复位的向背侧移位的骨折,在背侧作小切口进行撬拨复位。

骨折粉碎较重时,配合克式针临时固定或保留于皮外。

依据骨折情况选用直“T”或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骨折远端保证三枚螺钉。

骨折固定后均探查正中神经,本组正中神经损伤2例均为骨块压迫所致,骨折块复位后压迫解除。

常规石膏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

2.2 术后处理抬高患肢,术后次日起进行手指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主动和被动屈伸功能锻炼,以避免关节间粘连,并有利于消肿。

密切观察手指末梢血液循环和皮肤感觉情况。

一般2~4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腕关节的锻炼,并配合手法以促进腕关节各方向活动的功能恢复。

2.3 腕关节功能康复方法⑴以腕关节松动术为主,根据关节的解剖结构和运动受限方向,先做被动附属运动,再做被动生理运动,每次15~20 min。

①对腕桡关节的松动,通过纵向挤压、牵拉做一般松解,以缓解疼痛。

通过向背侧、掌侧滑动近排腕骨,以增加腕关节的伸腕和屈腕能力。

通过水平方向的尺侧和桡侧滑动,以增加其尺偏和桡偏的活动范围;②对下尺桡关节的松动,通过交替将尺骨和桡骨远端作前后/后前活动,改善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③通过对腕关节的前后/后前的滑动以改善腕骨间的屈腕和伸腕功能。

⑵软组织按摩,在关节松动的基础上,在其前后做关节周围软组织按摩,以缓解肌肉的肿胀和疼痛。

⑶加强关节的主动活动,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不宜过渡。

⑷电疗,置于腕关节两侧对称位置,通过电疗的热效应和磁效应,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软化瘢痕。

3 治疗结果
本组21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13例,功能复位8例。

桡腕关节对合关系正常,内固定物位置良好。

切口均一期愈合。

平均随访13.5个月,骨折均愈合。

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的丢失情况(患侧与健侧相比,双侧骨折者取正常值的平均数):掌屈或背伸减少0°~15°13例,15°~30°6例,30°~50° 1例,大于50°者1例。

疗效按Dienst[1]功能评价标准(表1)进行评价,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

优良率90.48%。

4 讨论
4.1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特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多为高能量创伤所致的不稳定骨折,贡小英[2]等综合了Cooney和Knirk等关于不稳定骨折的特点:①桡骨远端背(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大于2 mm;②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20°~25°;③桡骨短缩大于5 mm;④复位后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

近关节面的骨折若不能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常引发Madlon畸形,Sudeck骨萎缩,肩肘综合征,腕管综合征[3]。

经关节面的骨折,且有明显关节面移位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4]。

4.2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优点姜保国等[5]指出,对于桡骨远端骨块可拧入松质骨螺钉并可维持骨质完整的病例,应尽量采用“T”形钛板固定,目的是在
稳定内固定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应用LCP内固定系统可有效的预防此并发症,防止复位后二次丢失;其抗拔出力强和成角稳定的特点,对老年有骨折疏松的患者尤为适合;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保证骨折端的稳定和关节面的完整,维持正常的掌倾角和尺偏角。

对桡骨远端提供有效的支撑,为植骨提供了稳定的植骨床。

4.3 手术入路的选择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入路通常有桡背侧入路、掌侧入路和桡骨远端外侧入路3个途径。

本组21例全部采用掌侧入路,其优点如下:①掌侧入路的解剖较为清晰,对周围组织创伤较小。

此入路可清晰的暴露腕管,能较为方便的行腕管减压;②骨折表面有旋前方肌覆盖,可以缝合此肌层覆盖钢板,避免钢板与肌腱直接接触以引起肌腱的断裂;③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掌侧的骨皮质因受牵张力而不至于受压缩或缺损,复位时能准确判定桡骨远端的长度;④掌侧入路能直接观察到桡腕关节面,能确保关节面的准确复位,能准确纠正丢失的掌倾角和尺偏角。

掌侧的桡骨表面形态较背侧规则平坦,易于放置内固定物,固定后骨折较为稳定。

4.4 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处理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附着于尺骨茎突基底部,对尺骨茎突撕脱骨折涉及基底部,分离明显且骨块较大时,Goldfarb[6]主张固定。

本组用克式针固定1例,可吸收螺钉固定2例。

对于骨质缺损严重或合并骨质疏松,不能维持复位后关节面的平整,影响到骨折的稳定性或影响愈合时,取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

本组植骨12例,术后均一期达到骨性愈合。

4.5 腕关节进行功能康复的意义以腕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或关节内纤维软骨无血管区的营养,促进软骨再生,减缓软骨退变。

并且可延长关节周围活动较少的软组织,松解粘连,增加腕关节的活动范围。

对神经肌肉进行电刺激与肌肉等长收缩锻炼,能缓解肌肉萎缩,克服骨折端的分离趋势,改善静脉淋巴淤滞,减轻了由于损伤造成的反应性水肿或肢体体位造成的坠积性水肿,进一步防止关节肌肉粘连。

参考文献
[1]Dienst M,Wozasek GE,Seligson D.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Clin Orthop,1997,(338):160-171.
[2]贡小英,荣国威,安贵生,等.T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的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20-123.
[3]Bruske J,Niedzwiedz Z,Bednarski M,et al.Acu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fte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long-term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decompression and external fixator application.Chir Narzadow Ruchu Ortop Pol,2002,67:47-53.
[4]Knirk JL,Jupiter JB.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in young adults.J Bone Joint Surg(Am),1986,68:647-659.
[5]姜保国,张殿英,傅中国,等.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45-648.
[6]Goldfarb CA.Case controversy:distal radius opinion:Arthroscopically assisted fracture fixation.J of Orthop Trauma,2004,18:251-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