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疗效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钢板内固定术与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观察

钢板内固定术与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观察

钢板内固定术与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观察桡骨远端骨折分多种类型,对于不稳定骨折的呈粉碎性的骨折,骨折累及到桡骨的关节面或者同时有下尺桡关节的分离,或陈旧性的桡骨远端骨折,这些骨折情况的闭合复位是很难达到良好复位的要求的。

而且闭合复位后也容易出现腕关节的活动受限情况,伴随着无力与疼痛,即畸形愈合,对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起到了不好的影响。

而以切开复位方式采取的钢板内固定,创伤大,固定后仍需复诊再开刀来取出钢板,也给患者造成了不小的痛苦。

笔者就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 1 月,入骨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60 患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分析1.1 基本资料。

自2012 年1 月~2014 年1 月,入骨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60 例,患侧共72 侧。

其中内固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28 例,外固定(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共32 例。

男患者37 例,女患者23 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44岁。

根据国际内固定学会的骨折AO分型,其中B2型(桡骨远端背侧缘的骨折)的有14侧,B3型(桡骨远端掌侧缘的骨折)的有19 侧,C1 型(关节内简单的骨折,没有干骺端的粉碎)的有18侧,C2型(关节内简单的骨折,存在干骺端的粉碎)的有13侧,C3型(关节内有粉碎的骨折块附带有尺骨的损伤)的有8 侧。

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以及骨折类型、骨折的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有粉碎严重的,或者有明显的背侧移位的骨折情况有5 侧,用锁定式加压钢板来内固定。

在内固定之后对固定的稳定性还不满意的情况有 1 侧,即采用背侧石膏托来固定,使腕关节在屈腕的尺偏位固定3周左右。

外固定治疗的41侧,其中B2型的有7侧,B3型的有14侧,C1型的有5侧,C2型的有8侧,C3型的有7侧。

这41侧患肢在C 型臂的X线下进行牵引以及复位,其中有13侧患侧在复位后,固定的稳定性还不满意,则在骨质内保留了克氏针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余征;万小明【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取钢板内固定术与支架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9例,分为两组,其中外固定组28例,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内固定组41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通过术后随访,再采用影像学测量参数及腕关节背伸、掌曲以及Dienst腕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定,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时间1~3年,平均为2年。

在腕关节的背伸、掌曲、影像学评估及Dienst功能评分方面,内固定组比外固定组疗效更优。

结论: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

因为它能够较好的恢复桡骨高度,做到解剖复位,并且对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方面也比较有利,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之优效的固定方式。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6【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支架外固定【作者】余征;万小明【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11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约为急诊骨折的17%[1],有些患者可采取手法整复的方法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随着临床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治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如伴有关节面塌陷、桡骨短缩)患者,人们主张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为优选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特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两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9例资料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其中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1例,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术治疗28例,现将两种手术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年龄24~65岁、平均46岁患者69例,其中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43例,均为新鲜闭合型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疗效的比较

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疗效的比较

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疗效的比较作者:郑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0期【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的临床疗效,从而选择最佳的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复位质量、腕关节功能评分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并向背侧移位的骨折。

这种骨折在1814年被Abaham Colles详细的描述过,因此又称Colles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1]。

目前临床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即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

本次研究选取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MRI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1~85岁,平均年龄(62.3±13.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22 d,平均12.6 d;放置背侧钢板19例,放置掌侧钢板11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6~85岁,平均年龄(65.1±16.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26 d,平均15.4 d;放置背侧钢板17例,放置掌侧钢板13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①观察组:麻醉选择臂丛麻醉,手术在C臂X线机的监视下进行,在骨折近端处和第二掌骨上拧入外固定螺钉,安装外固定架,同时调整长度以复位骨折,复位满意后,将固定架螺钉锁紧。

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的疗效比较

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的疗效比较

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9例涉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石膏外固定法治疗。

结果给予全部患者3个月~1年回访,平均回访时间(6.1±1.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行早期功能恢复时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44-02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20%。

近几年,高能量损伤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涉关节面的复杂性桡骨骨折类型也呈上升趋势。

我院通过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探讨内固定法与外固定法在治疗上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9例涉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7.5±7.6)岁;患者致伤原因中因车祸伤19例,高空坠落伤13例,其他伤7例;患者受到至入院手术时间为1~7d,平均时间(3.2±0.9)d,其中4例为开放性损伤,其余均为闭合性损伤。

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情况等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疗效对比研究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疗效对比研究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i n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a n d e x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f o r c o m mi n u t e d d i s t a l r a d i u s
f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3) 1 0 — 1 6 5 — 0 2
Co m pa r i s o n o f e i c f a c y of i n t e r n a l f i xa t i o n a n d e xt e r na l ixa f t i o n f o r c o mmi nu t e d di s t a l r a d i u s f r a c t u r e s
2 0 1 3 年5 月第 3 卷第1 0 期

临床研 究 ・
桡 骨远 端粉碎性骨 折 内固定与 外 固定 的疗效对 比研究
周 彬 பைடு நூலகம்
深圳市光 明新区人民医院手外科 , 广东深圳 5 1 8 1 0 6 【 摘要 】 目的 比较 内 固定 和外 固定 治疗 桡骨远 端粉碎性 骨折 的疗 效差异 , 探讨 不 同类 型的桡骨远 端粉碎性 骨折的 合适 治疗方法 。 方法 需手 术治疗 的桡 骨远端粉 碎性骨折患者 1 0 5 例中, 行 内固定 术 5 5 例, 外 固定架 固定 5 0 例。 结 果 内固定患 者愈合时 间显 著短于外 固定 患者 ,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 术后 1 2 个月、 J a k i m分 型 I 、 Ⅱ、 Ⅲ型骨 折两组 G a r t l a n d — We l f e y 评 分相 比 , 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P> O . 0 5 ) ; I V 、 V型骨折两组评分相 比, 差异 有统计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夹板外固定的疗效对比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夹板外固定的疗效对比
专 题研 究
2 . 2 无形成果 通过改善前后无形效果 确认 调查表得知 ,品管 圈活动提升 了圈员们Q C C 手法运 用 、 增 强 了团队协作精神 , 使得 护理人员更爱工作 、 爱品质 1 2 . 3 标准化 标准化是品管圈改善历程 的重 要步骤 ,可使对策 效果能长期稳定的维持 。 3 讨 论 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的, 找 出不足 之处 , 才能更上 个台阶。按P D C A 循 环,品质需要持续改善 ,所 以每完成一次
参考文献: [ 1 ] 王惠琴. 品质管理 中的护理 文化Ⅱ ] . 中华护理杂志, 2 0 1 0 , 4 5 ( 9 ) : 3 . 作者简介 : 殷 云, 扬 州市 苏; I E A. 民医院神经 内科护师。
桡 骨远 端骨 折切 开 复位钢 板 内固定 与夹板 外 固定 的疗效 对 比
方 面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o 消退后未到 医院及时就诊 复位 , 且患者事后拒绝再次接受手术 治 1 . 2 方法 疗; 观察组中出现2 例评价为中者 , 就其原 因主要是在关节 锻炼期 1 . 2 . 1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采取T 形钢板 内固定治疗 。具体方 间无法忍受疼痛导致 的 , 而且 在整个随访期 间, 所有 患者均未 出 法包括 : ( 1 ) 对 患者 臂 丛 神 经 阻滞 麻 醉 后 进 行 骨 折 切 口复 位 T 形 钢 现骨筋膜 氏综合征 、 以及合并神经 、 切 口感染等情况 。 板螺 钉内固定 。( 2 ) 掌侧人路 , 将骨折 断端 显示出来后行 骨折复 在进行闭合复位 且复位效果较满意 时 , 患者可进行前后夹板 位 。( 3 ) 复位后 , 选择 r 形 钢板进行 固定并将钢板放置在掌侧 。( 4 ) 外 固定 , 在治疗期 间需要密切 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 , 待 肿 胀 消 退 若干骺端无骨支撑时 , 将异体人工骨植入后进行T 形 钢板 内固定 。 后再次调整夹板外固定松 紧度 , 否则容易出现 已复位 的骨折再次 ( 5 ) 在不缝合腕横韧带 的基础上 , 必须时刻保护桡 动静脉 。( 6 ) 术 出现移位 , 发生对照组 中出现的情况。 在进行骨折切开复位 I 形 钢 后3 天起进行适度功能锻炼 , 出院后定期 门诊复诊 , 术后1 年 视骨 板 内固定时 , 由于采用掌侧切 口固定、 钢板和桡骨远端骨面贴敷 , 折愈合后 , 可将内固定材料取出。 因此具有疼痛低 , 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另外 I . 形钢板 内固定 , 能够 1 . 2 . 2 对照组 对对照组 患者采取夹板外 固定治疗。 具体操作方 稳 定 骨 折 断 端 , 恢 复桡 骨 远 端 的 正 常 解 剖 关 系 , 因此 有 利 于 早 期 法包括 : ( 1 ) 在臂丛 神经 阻滞麻 醉后进行骨折 闭合复位( 电视x光 功能锻炼 、 降低腕关节发生功能障动方向 , 来进行背伸拉固定 ( 掌 综上所述 , 对于桡骨远端不稳 定性 骨折 , 可行 骨折切开复位T 侧移位者 ) 和掌屈位夹板外固定 ( 背侧移位者 ) 。 ( 3 ) 在夹板 固定的 形 钢板 内固定 , 这样 能恢复桡骨 的长度 , 有利 于关节 功能的恢复 基础上进行手指功能和肩肘关节锻炼。( 4 ) P F 固定7 天后需进行 x 和康复时问的缩 短 ; 对于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 , 可行夹板外 固定 , 片照射检查 , 以检查骨折是否发生移位 , 若移 位则必须再次进行 不仅住院时间短 , 费用低 , 而且康复时间短。 复 位 。( 5 ) g b 固定 4 — 6 周 后 行 X片 照 射 检 查 , 视 骨 折 愈 合 情 况 将 夹 参 考 文 献 : 板拆除后 , 可辅助 中药熏洗治疗 。 [ 1 】 荣 国威, 翟桂 华, 刘沂, 等译. 骨科 内固定f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 第1 版) , 1 9 9 5 , 9 6 - 9 7 . 1 . 3 随访 对上述参 与研究对 象进行3 ~ 1 2 个月不 定期 随访 , 随 社 ( 访 内容包括 : 夹板拆除时间 、 感染情况 、 复位情况等 。 [ 2 ] Z l o wo d z k i M, Wi l l i a m. s o n S , Co l e P, e t a 1 . B i o me c h a n i c l a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l e s s i n va s i v e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a n g l e d b l a d e 1 . 4 疗效判 断 依据患者腕部 疼痛 、 手指灵 活性 、 运动能 力 、 关 e p l a t e a n d r e t r o g r a d e i n t r a me d u l l a r y n a i l f o r t h e i n t e ma l i f a i f o n o f d i s t a l 节活动强度等方面进行S H E A 评分 。 f e mu r f r a c t u r e s . Or t h o p T r a u ma , 2 0 0 4 , 1 8 ( 8 ) : 4 9 4 . I . 5 统 计 学 分 析 在 统 计 方 法 上 使 用 S P S S 1 1 . 0( S t a t i s t i c a l 【 3 】 贡 小英, 荣国威 , 安贵 生, 等. 桡 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掌侧或 背侧 P r o d u c t a n d S e r v i c e S o l u t i o n ) 统计 软件 , 数 据用 x s 表示 , P O . 0 5 内固定的选择 口 1 . 中��

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手术内固定。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手术内固定在恢复期间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更好地恢复骨折处的稳定性,并减少术后关节僵硬的风险。

但与此手术内固定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权衡利弊。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传统手法、石膏外固定、手术内固定、疗效比较、并发症、功能恢复、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

这种骨折通常由于摔倒或受伤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手动复位骨折块,然后用石膏外固定固定骨折部位,促使骨折愈合。

另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是手术内固定,即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正确定位,然后使用内部固定物(如金属钢板或螺钉)固定骨折,以加速愈合过程。

虽然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目前关于它们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比较仍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具有简便、费用低廉的优势,而手术内固定则被认为有利于恢复关节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进一步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两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比较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手术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评估其在疼痛缓解、骨骼愈合时间、功能恢复等方面的表现差异。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13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7例)和对照组(70例)。

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復位外固定方式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愈时间及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治疗优良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2.3±1.7)d、骨愈时间(83.7±14.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4.6±1.9)d和(92.9±16.3)d(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掌倾角(7.23±0.31)°,尺偏角(26.34±1.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7±0.28)°和(27.08±1.92)°(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8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6%(P<0.05)。

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加快骨折愈合,具有较高的治疗优良率。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切开复位;疗效桡骨远端2~3 cm范围发生的骨折称为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占骨折10%左右,多由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导致[1,2]。

桡骨远端骨折分为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以及巴尔通骨折[3]。

腕关节结构最复杂,活动频率高,桡骨远端骨折如治疗方法不当,复位不理想,易造成不良愈合或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4,5]。

本院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7例)和对照组(7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的疗效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比较内固定和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
疗效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合适治疗方法。

方法需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5例中,行内固定术55例,外固定架固定50例。

结果内固定患者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外固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型骨折两组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外固定组患者仰卧位,局麻,在在x光c臂机的引导下,进行手法复位,以克氏针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 d,调整腕关节功能复位,拔除克氏针;术后4周,适当松懈外支固定架,活动腕关节;术后8周,拆除外固定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1.2.2 内固定组患者仰卧位,局麻,桡骨远端背侧做纵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韧带等,直至关节囊;并直视下复位骨块,检查桡骨腕关节面是否平整,复位满意后,以克氏针2~3枚固定,植入微创加压内固定钢板,留置引流条;术后1 d,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主动活动;术后1周,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1.3 随访
所有患者均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问为7~22个月,平均12个月。

随访时,对两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分,进行康复评定,计算各组愈合的优良率,并比较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恢复情况
55例内固定患者骨折区全部ⅰ期愈合,ⅰ期愈合率为100.0%;愈合时间6~13周,平均(8.4±1.3)周。

50例外固定患者骨折区3例发生延迟愈合,ⅰ期愈合率为94.0%;愈合时间7~32周,平均(13.9±3.7)周。

并发症考察结果显示,内固定组无严重感染、肌腱磨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外固定组发生感染2例,延迟愈合3例。

2.2 腕关节功能评定
两组术后腕关节gartland-werly评分情况见表1,优良率比较见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ⅰ、ⅱ、ⅲ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外固定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ⅳ、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外固定组腕关节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ⅰ、ⅱ、ⅲ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外固定组术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ⅳ、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外固定组术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特点和治疗要点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很不规则,骨折常呈严重粉碎性,累及关节面或者干骺端。

正常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以及尺侧
倾斜,掌倾角为10°~15°,尺偏角为20°~25°。

研究结果显示,恢复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的解剖结构为维持腕关节功能的关键,在解剖复位的同时,需综合考虑桡骨长度,远端关节面完整性,及其毗邻关节的相对关系。

复杂的损伤机制和病理改变使该骨折的治疗极为困难,目前虽然有较多治疗手段,但很多患者仍遗留腕关节功能障碍。

对于闭合复位有较大困难,或者闭合复位失败者可采取手术切开内固定,以更好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2-3]。

3.2 外固定架固定的特点
几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多种类型的外固定器治疗该骨折,成就斐然。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和防止骨折端再次移位的能力,更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

经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中,无一例需再次复位。

虽然外固定架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并且能够进行早期腕关节功能锻炼,但它有如针孔感染等的并发症,严格执行各种操作技术和术后护理。

应该强调,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应用股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原理以及关
节韧带整复固定术原理,在适当牵引力下和牢固固定下维持已复位的骨折端直至愈合,防止畸形的发生。

复位的好坏是影响预后的至关重要因素。

因此,绝不能靠外固定来矫正畸形,更不能用来替代手法复位[5]。

3.3 内固定术的特点及选用适应证
内固定术是ao学派的支柱理论,其最大优点是精确固定,解剖
复位。

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的外形和功能。

尤其是对于复杂的粉碎性骨折(jakim分型ⅳ、ⅴ型),只要操作规范得当,可达到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内固定术具有如下优势:(1)最大限度的恢复骨折区的解剖复位,减少了骨块间摩擦性损伤,有效降低了感染、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骨折端的早期愈合;(2)无需长时间制动,术后可行早期腕关节功能锻炼,有效缓解了长时间固定所造成的血运不畅,利于患者骨折端的功能恢复。

但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毕竟创伤大,技术要求高,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骨不连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我们认为,对于复杂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有一定优势,可以优先选用,但对于较轻的粉碎性骨折,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可选用风险较小的外固定架固定,以达到术程、费用、恢复情况等的最优化[6]。

总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选择相应手术方法,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宁志杰,贾连顺,孙磊,等.骨科临床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157-182.
[2 ] 侯树勋,王继芳,张伯勋,等.现代创伤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157-383.
[3] 张世民,李海丰,黄轶刚,等.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91-199.
[4] 莫建强,杨惠林,陈康武,等. 钢板内固定术与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09,46(49):60-61.
[5] 王成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微创穿针外固定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3):65-66.
[6] 贡小强,张亚俊,徐东来,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3(1):70-71.
(收稿日期:2013-04-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