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60例(63侧)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并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总恢复时间等。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用改良后的Mcbride评分对腕关节功能恢复远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骨折块旋转完全矫正,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0.7)周,平均康复时间(3.5±0.5)个月。只有1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炎,并发症发生率为 1.7%。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级,优秀40侧,良好17侧,尚可6侧,远期优良率9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促进桡骨远端结构的恢复,其固定可靠,近远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上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本文就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0例(63侧)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X线摄片等方式检查确诊。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5.1±7.3)岁。患者的致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高处坠落、跌伤、压伤、重物锤击伤以及运动伤等,分别有23、12、10、7、3、5例。患者从受伤到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1 h~7 d,平均时间(

2.5±1.3)d。患者损伤的位置位于左侧、右侧和双侧的分别有30、27、3例;属于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分别有53例和7例。按照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1]可见,A3 型、B2型、B3型、C1 型、C2型、C3型的患者分别有10、12、14、8、11、5例。

患者损伤后的掌倾角在-55°~-20°,平均掌倾角(-8.3± 1.5)°,尺偏角0~25°,平均尺偏角(13.1±2.1)°,关节面移位或者塌陷的程度1~12 mm,平均(4.6±1.3)mm,桡骨缩短在1~18 mm,平均缩短(6.2±1.3)mm。

患者均符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指征[2]:合并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合并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皮质严重粉碎;合并关节内或者关节外骨折且有明显移位的情况;桡骨短缩程度>5 mm的情况;背侧成角>20°的情况;合并关节边缘损伤的情况。

1. 2 方法患者仰卧位,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将患肢外展,选择取

桡背侧或桡掌侧作切口。经掌侧入路的患者,将桡骨远端骨折部分完全暴露在操作视野下,并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将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茎突的长度等依次进行恢复,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之后,选择角度和长度均合适的“T”形钢板(或者锁定加压接骨板)置于患者的桡骨远端掌侧(与关节缘之间的距离为2~3 mm),明确骨折复位的情况之后,序列打入螺钉,置管引流。经背侧入路的患者(合并背侧移位),将桡骨远端背侧关节面及骨折断端完全暴露之后,直视下复位,做好掌倾角和尺偏及桡骨长度的恢复,选择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或者Mini型钛板进行骨折复位,在桡骨背侧与关节缘距离在2~3 mm的位置进行接骨板固定,序列打入螺钉,引流。其中14例伴明显骨缺损的患者给予内固定治疗的同时植入人工骨或者自体骨。手术结束之后,即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活动,最大程度降低水肿的发生率,术后第2天可将引流管/条拔除,术后1周可开始做腕关节屈伸、桡偏、尺偏以及前臂旋转等功能恢复锻炼,并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量。

1. 3 观察指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并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塌陷、移位矫正情况,桡骨短缩矫正情况及骨折块旋转矫正情况等)、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总恢复时间等。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用改良后的Mcbride评分[3]对腕关节功能恢复远期效果进行评价。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可见掌倾角平均(8.1± 1.2)°,尺偏角平均(19.1±2.3)°,关节面塌陷和移位均矫正≤2 mm,桡骨短缩例中矫正<2 mm的患者58例(61侧),矫正在2~3 mm的患者2例(2侧),骨折块旋转完全矫正,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0.7)周,平均康复时间(3.5±0.5)个月。只有1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7%。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级,优秀40侧,良好17侧,尚可6侧,远期优良率9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骨折类型,骨折的患者中,其发病率占1/14~1/10。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时候选择保守治疗(常用石膏或者夹板外固定的方法)即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部分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保守治疗的方法因无法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而容易造成骨折愈合畸形的情况,进而引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顽固性腕关节疼痛、畸形、桡腕及桡尺关节骨关节炎、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障碍以及正中神经卡压等。

本文60例(63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选择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且骨折复位效果好,伤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恢复的优良率更是在90%以上。桡骨远端骨折可根据骨折远端移位的情况采用桡背侧切口或者掌侧切口入路的方式,实现准确复位,促进桡骨远端结构的恢复。特别是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背侧切口入路的方式,不会对血管及神经造成很大的损伤,而且能有效阻挡骨折复位后再移位的情况,固定可靠,近远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段强民,王宝鹏,刘亮,等.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0):877-879.

[2] 安贵生,宋冬,高志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山东医药,2010,50(44):32-34.

[3] 韩立新,李风新,侯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4):408-4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