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P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进展论文
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评估

改良Henry入路结合LCP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评估蒋广达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北京 102200)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桡骨掌侧入路(Henry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钢板(LCP)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LCP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Henry 入路,观察组采取改良Henry入路。
比较两组优良率、治疗时间、正中神经刺激率、旋前方肌修复率及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
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端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正中神经刺激率低于对照组,旋前方肌修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功能、握力、旋转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Henry入路后置入LCP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促进患者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避免正中神经刺激,利于旋前方肌修复。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改良桡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钢板;腕关节功能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属于四肢长干骨常见的骨折类型[1]。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采取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钢板(LCP)治疗,但对于入路方式尚存在争议,传统采取桡骨掌侧入路(Henry入路),经腕屈肌腱间进入,延长骨折暴露时间,骨折复位和固定的难度较高[2]。
依据桡骨远端解剖特征改良Henry入路,经桡侧弯曲肌肌腱和桡动脉之间进入进行治疗,可提高正中神经的保护作用,降低手术风险,但是否可提高治疗效果需深入研究[3]。
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桡骨掌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的LCP治疗现状

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的LCP治疗现状在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常见,在其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则综述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的LCP治疗现状。
标签: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LCP治疗急诊骨折患者中,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约占到总人数的17%,因此其在临床非常常见。
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和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数量也有显著上升。
其中LCP是其临床治疗中的一种主要方式。
本文则对其在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分析。
一、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生,其中青壮年患者通常骨折损伤比较严重[1]。
腕关节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活动率,并且对其功能恢复具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一旦治疗不当,则会导致患者发生腕关节畸形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2]。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桡骨远端骨折则通常实施手法复位保守治疗,但是对于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在临床上则属于是一个难点,即使对其实施手术治疗也无法有效保证其临床手术效果。
其中在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中,其治疗热点则集中在外固定支架上,外固定支架在其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王伯尧等[3]在临床研究中对40例老年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0%,效果远远优于实施石膏固定治疗优良率65%。
竺纬等[4]则是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分别实施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同定治疗,最终前两者手术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两者效果均显著优于第三者,可以看出外固定支架治疗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虽然在临床应用中外固定技术具有较多优点,但是却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固定技术则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其中常见的是AO板钉固定、T型钢板固定以及LCP板钉内固定。
LCP板在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本组 3 4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 7 ~1 个月 , 平均 98 .
个月。 术后无病例发生骨折再移位 , 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
腕关节掌倾角 0 5, 。 。 ~l 平均 1.。 06; 尺偏角 9~2。 。 5, 1。 平均 4;
8例桡骨轴向短缩小于2 m。 m 根据改良的Mcr e bi 腕关节功 d
其理论依据是:) a 桡骨远端掌侧受拉伸应力骨折时, 随着骨 折移位的发生 , 掌侧软组织完整性遭到破坏, 而背侧软组织
存在合页作用, 因为背侧有较好的软组织连续性, 牵引后骨
如骨折复位欠佳 , 骨折端易形成短缩、 关节面不平、 掌倾角及
折块较容易复位, 利用软组织合页作用, 掌侧内固定能达到
J u n f r ta O toad s o.7N .,e.01 o r堡 0 Pa i l r pei 11 , o9Sp 21 cc h cV
— —
Ra mmet S, c n i e sW , c i o e H ,ta . rma y l S h ed r S hk r e 1P i r
联, 而治疗的选择与骨折稳定性直接相关。骨折原始移位存
在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 2。 5, O ~2。横向移位超过 1c 骨 m; 折端背侧缘粉碎的范围超过掌背侧距离的s %; o 原始骨折短 缩 5m 或更 多; m 关节 内粉碎性骨折, 关节面移位大于 2 mm, 多提示骨折不稳定[ 。 5 桡骨不稳定在纵向牵引下骨折块 ] 复位困难, 骨折端的骨皮质支撑不满意 , 有时可能在骨折端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之一, 多数骨折可通过
严重者加行 C T检查, 可更为清晰地显示关节内移位、 压缩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

3 讨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医疗水平的改善, 人们对于分娩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分娩时因受子宫收缩、胎头下降压迫盆底等因素的影响, 产妇通常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 而过度的疼痛感往往会给机体带来应激问题, 致使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及儿茶酚胺类物质明显上升, 从而极易对子宫收缩产生抑制, 阻碍分娩进程, 严重时甚至可引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后果[3]。
此外, 产妇在进入产房后, 处于对分娩疼痛的恐惧, 极易造成负面情绪加重, 从而影响其生理状态, 致使分娩受到极大影响。
全程陪伴分娩是一种新型的辅助分娩方式, 即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助产士在产妇产前、产中及产后进行全程一对一陪伴与指导的方式。
在陪伴过程中, 助产士根据产妇情况, 予以产妇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分娩指导等, 促使产妇获得有效的精神安慰, 从而尽可能的缓解其不良情绪。
而有效的分娩指导则可及时为产妇提供专业的解释、支持与帮助, 这对提高产妇分娩信心有重要意义, 促使产妇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操作, 缩短产程。
但单纯予以产妇全程陪伴分娩在改善产妇疼痛感中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4]。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无痛分娩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娩方式逐渐在产科得到开展与应用。
无痛分娩主要是利用麻醉药物对产妇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进行阻滞分离, 从而达到减轻产妇宫缩疼痛的效果[5]。
而宫缩疼痛的减轻还可预防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加, 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产妇循环系统、改善产妇情绪状态, 对促进产妇更加积极准确的配合助产士的指导、正确用力屏气有重要作用, 从而可达到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选用硬膜外阻滞麻醉, 该麻醉方式具有操作方便、用药简单、镇痛效果理想等特点, 用药后可维持产妇处于清醒状态, 不会影响母婴健康[6-8]。
且麻醉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罗哌卡因具有毒性低、局部麻醉效果好等特点, 其不会对子宫胎盘血流造成较大影响, 能够有效的对感觉及运动神经进行阻滞分离;配合芬太尼可发挥协同功效, 发挥较好的麻醉阻滞作用, 对降低患者疼痛感有重要价值。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体会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1例,术中切开腕管5例,植骨7例,术后加用石膏外固定4例。
结果41例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
骨折均愈合,时间6~16个月。
按照Shea 功能评估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4例,良9例,可6例,差1例。
切口浅表感染2例。
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不稳定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1例中女17例,男24例,年龄19~76岁。
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
摔伤23例,交通事故10例,根据AO骨折分型[2]:A3型6例,B3型10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11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等合并伤。
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平均6 d。
12 手术方法仰卧位,臂丛麻醉。
采用掌侧纵形切口,如骨折波及关节面,切开关节囊以充分暴露骨折面,恢复桡骨的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将骨折进行复位,纠正掌倾角和尺偏角。
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维持骨折稳定,对于桡骨干骺端有骨缺损者,予以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填充植骨,骨折粉碎严重者,为防止骨折移位保留克氏针维持固定或术后予以石膏外固定。
4例C3型骨折因内固定欠牢靠术后加用石膏外固定。
选择合适的斜T型锁定钢板置于桡骨掌侧,在两端予以锁定螺钉固定,术毕拔出克氏针;7例术中因骨缺损较多予以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植骨。
术中切开腕管5例,术毕缝合切口后均放置皮片引流。
术后所有患者均不加石膏外固定。
术后1周开始腕关节的主动活动,并逐渐增加锻炼幅度。
术后2 d拔除引流管后即行腕关节被动活动同时进行指问关节、掌指关节等的主动活动,包括拇指的屈伸活动。
2 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32个月。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案均为闭合复位,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的骨折,单纯的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易导致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1】,正中神经嵌压,腕部关节疼痛等并发症。
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T型或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5-76岁,平均55岁。
左侧9例,右侧17例。
按AO分型:B型20例,C型6例。
均于伤后3-7d手术。
1.2手术方法患侧臂丛麻醉下,常规驱血,于上臂近端上气囊止血带。
均采用掌侧入路:于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桡侧作切口,远端不超过腕掌侧远端横纹,向近端延长约5.0cm,切开皮肤、皮下和深筋膜后,于桡侧屈腕肌腱桡侧和桡动脉间钝性分离,暴露旋前方肌,于桡骨外侧边缘切断此肌,将之翻向尺侧,即暴露骨折端,一般将关节囊横行切开约1-2cm长,以便术中了解复位情况,直视下复位关节面骨折,用克氏针维持固定,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用T型或斜T型LCP钢板固定。
2结果26例术后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5-10°平均10.5°,尺偏角18-25°平均22.3°,桡骨轴向无短缩,随访期间无螺钉板松动及骨折再移位现象。
按照张殿英【2】等腕关节综合功能评定法进行评价(优:无痛,伸屈活动范围和握力在健侧的80%以上;良:无痛,伸屈活动范围和握力为健侧的60-80%;差:疼痛,伸屈活动范围和握力低于健侧的60%以下),综合评分优17例(65.4%),良7例(26.9%),优良率达92.3%。
3讨论桡骨远端骨折的外科治疗有:(1)对简单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及部分关节内骨折,通过手法整复可以达到较好的复位,一般采用传统的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2)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法整复不能达到较好复位及关节面骨折无法进行手法整复,但切开复位后采用板钉系统内固定可以得到很稳定的固定的这一组病例,治疗上适用于掌侧或背侧的板钉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康复训练;(3)对严重粉碎的关节内骨折,这一部分病例即使切开复位可以征服骨折的移位,但板钉系统难以维持其术后的稳定性,对于这一组病例应采用切开复位后的外固定架支撑或闭合穿着加外固定架固定【3】。
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型 9例 , 2型 4例 , 3型 2 。伤 后 至 手 术 时 间 l 3d C C 例 ~ 。术
前 试 行 手 法 复 位 , 置 欠佳 。 位
托 外 固 定 的 治 疗 效 果 不 佳 , 采 用 L P性 。
12 治 疗 方 法 .
端松质骨区 L HS螺 钉 固定 , 后 行 近 端 骨 干 的 动 力 加 压 孔 的 最
统 。 该 系 统整 合 了 不 同 的 内 固 法 和 指 征 , 同时 可 以满 足 锁 定 、
加 压 或 两 者结 合 的 内 固 定 方 式 , 而 为 接 骨 板 固定 创 伤 骨 折 从 ( 别 是 邻 近 关 节 的 干 骺 端 骨 折 和 骨 质 疏 松 的患 者 ) 特 提供 了较 为 理 想 的 临 床 解 决 方 法 。L P 内 固 定 系 统 的 主 要 特 征 是 : C 带 有 凸 螺 纹 的 螺 钉 头 和 接 骨板 上 预 制 的 凹 螺 纹 在 螺 钉 拧 紧 时呈 锁定 状 态 , 定 的 螺 钉 与 接 骨 板 可 以作 为 一 个 完 整 的 力 学 支 锁 架体 系 ; 合 使 用 了 动 力 加 压 孔 和 圆锥 型 螺 纹 孔 , 可 以被 用 联 既 作 接 骨板 产 生 轴 向 压 力 , 可 被 用 作 锁 定 的 内 固 定 支 架 [ 也 3 ] L u g等 表 明 L P比普 通 的 T形 钢 板 具 较强 的抗 轴 向 应 力 , en C 尤其 是 在 伴 有 骨质 疏 松 的状 况下 , L P有 固有 的 掌 倾 角 , T— C 与 掌倾 骨 面 的 表 面 解 剖 一 致 , 合 应 用 掌 侧 内 固定 。 同 时 其 适 锁 定结 构 允许 钢板 离 开 骨 面 固定 , 避 免 钢 板 下 骨 坏 死 [ 。 可 4 ] 33 桡 骨 远 端 骨 折 的 力 学特 点 . 桡 骨 远 端 骨 折 的 治 疗 , 求 应 恢 复 其 原 有 的解 剖 关 系 。正 常解 剖 , 骨 远 端 关 节 面 的 掌 倾 桡 角 为 1 ~ 1 。尺 偏 角 为 2 ~ 2 。桡 骨 远 端 的 长 度 为 1 ~ 1 2, 2 3, 1 1 2mm。 些 认 为 桡 骨 远 端 骨 折 即 使 畸 形 愈 合 也 不 影 响 腕 关 那 节功 能 的传 统 观念 是 不 可 取 的 。正 常 情 况 下 , 骨 远 端 承 受 桡 约 8 % 的轴 向载 荷 , 三 角 软 骨 和 尺 骨 小 头 仅 承 受 2 的载 O 而 0
掌侧T型LCP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2o 7. — 2 o 41 41 . 1
腕 关节 是 人体 关 节 中结 构 最 复 杂 的关 节 , 不 稳 定 桡 骨 远 【 王满 宜, 庆铝 , 对 2 ] 杨 曾炳 芳, . 治 疗的 A 译 骨折 O原 则 . 北京 : 华夏 出版 端骨 折 常累 及腕关 节 面 , 评 价 指标 H 其 主要 有 : 桡 骨远 端 掌背 侧 社 .00 .6 72 ① 2 63 7—3 . 皮 质粉 碎 , 节 面移 位 > m ② 掌倾 角 向背 侧 倾 斜 > 0 ; 桡 骨 【 胥 少 汀, 宝丰 , 印 坎 . 用 骨 科 学. 京 : 民 军 医 出版 社 . 关 2 m; 20 ③ 3 ] 葛 徐 实 北 人 短缩 5 m; 涉及 关 节面 的粉 碎骨 折 。手 术恢 复 掌倾 角 , 偏 角 , 2 0 45 . m ④ 尺 0 5. 2 f 王满 宜, 庆铝 , 4 ] 杨 曾炳芳 , . 治 疗的 A 译 骨折 O原 则. : 北京 华夏 出版 宁夏 石嘴 山市第 一人 民医 院骨科 (5 20 7 30 )
21 0 0年 1 月 1
掌侧 T型 L CP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 骨折 的临床疗效
陈 海 军 柏 玲
摘 要: 目的 : 结使 用 掌# T 总 I型锁 定 加 压钢 板 ( ok嘴 cm rs o l eL P 治 疗不 稳 定桡 骨 远 端骨 折 的疗 效及 术后 功 能评 定 。方 L ci o pes npa ,C ) i t 法 : 3 不稳 定桡 骨远 端 骨折 进行 手 术 治疗 和 随访 , 用腕 关节 掌侧入 路 , 离部 分 旋前 方肌 , 对2例 采 剥 复位 , 恢复 掌倾 角, 尺偏 角, 关节 面的 平整 度及 高度 , 分病例 植 骨 , 部 塑形 固 定 ; 术后 早期 功 能锻 炼。结 果 : 本组病 例 随访 时 间6 2 个 月 , 均 1. 。 有 骨折均 愈合 。 据 ~4 平 O月 所 2 根 M y1 a41 -  ̄分标 准 , 功能 评 分 : 1例 , :例 , 1 。 良率 达9 . %。 优 7 良 5 可 例 优 5 5 结论 : 6 掌侧T C 对不 稳 定桡 骨远 端 骨折提 供 有效 固定 , 利于 型L P 有 术后 关 节功 能恢复 . 临床 疗 效 满意 。 关键 词 : 掌侧T C ; 型L P 不稳 定 ; 骨远 端 ; 桡 骨折 ; 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5期分泌与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轻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依赖[6]。
临床上COPD 以老年患者多见,肾阻渐衰,痰浊瘀阻于肺咳,痰喘反复发作,肺肾亏虚渐进加重所致[7]。
淫羊藿和巴戟天是一类具有明显免疫调节活性的天然药物,作为一种天然免疫增强剂,在本病例观察中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2]廖慧丽,孙维广.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3):77-78.[3]陈弘群,余荣环,黄运平.喘可治注射液改善COPD 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62-1163.[4]蔡斌,周霖,单铮铮,等.喘可治注射液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试验研究[J].上海医学,2003,26(1):62-63.[5]张玲娟,沈自尹,蔡定芳,等.淫羊藿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6,37(10):620.[6]俞正霞,李俊,朱旭婷.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 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80-1281.[7]陈弘群,余荣环,黄运平.喘可治注射液改善COPD 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62-1163.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27-02LCP 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的研究进展周锦涛*张曦**伏治国**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LCP ;内固定;综述*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025150)**江苏常州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院(213003)2012年1月25日收稿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1],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2]。
而且随着交通和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交通伤、坠落伤导致的严重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性腕关节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腕关节活动频率高、功能要求较高,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不当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腕和手的功能。
因此良好的骨折复位是恢复腕、手功能的关键[3]。
1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在桡骨远端骨折中,不稳定性骨折是对临床疗效影响最大的类型,而能否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对每一个骨科医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即便是手术治疗也无法确保术后的疗效。
1814年Colles A [4]报告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即使没有良好的复位、遗留畸形,也可以得到远期无痛和良好的功能,由于受到Colles A 报告的影响,很长时期内桡骨远端骨折主要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的非手术治疗。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构确实与功能相关,晚期的关节功能结果与遗留畸形有直接关系[5]。
普通的外固定难以维持良好的对位对线,因为背侧的骨缺损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从而导致腕骨排列错乱和桡骨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整等和下尺桡关节对合不佳,继发疼痛、关节活动限制甚至退变性关节炎。
超过半数的桡骨远端骨折累及下尺桡关节及腕关节,对于这些骨折采用非手术方法不能够恢复桡骨远端形态和腕关节的解剖关系。
统计表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接近40%[3]。
关节面移位超过2mm ,局部应力将增加27%-51%,同时应力中心一部分将转移到尺骨,产生腕关节的位置和运动变化。
近年来,三角软骨复合体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事实上,三角软骨复合体需要在一定的张力下才能发挥作用。
这使得恢复桡骨长度显得更加重要。
因此,尽可能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和力学结构,特别是关节面的完整性与桡骨的长度,是恢复腕关节的功能的保证。
因此,桡骨远端骨折作为关节周围骨折和关节内骨折,理应按照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即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允许早期的功能活动[6]。
1986年Knirk JL 等[7]提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标准:①桡骨短缩超过5mm,②侧方倾斜丢失超过20°,③关节面台阶超过2mm ,④粉碎超过骨干的中轴线。
该类骨折一般为AO 分型的C 型,部分B 型和A 型。
治疗原则是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平滑,避免进一步损伤组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使关节面不平整<2mm ,桡骨短缩<5mm ,残余背倾<10°[8],尽力做到稳定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恢复尺桡、桡腕关节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护腕关节的功能。
2治疗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取决于骨折类型、移位方向和软组织情况。
对于剪切力引起的掌侧关节面塌陷(反Barton 骨折)、不稳定的屈曲型骨折(关节面向掌侧移位、倾斜或干骺端掌侧粉碎)采取掌侧入路、T 形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固定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对于桡骨远端背侧关节面塌陷(Barton 骨折)和不稳定的伸直型骨折(关节面向背侧移位、倾斜或干骺端背侧粉碎)目前大多数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手法复位难以完全恢复关节面的局部或中央塌陷、关节面裂隙,使得腕关节解剖结构改变;粉碎的干骺端缺损未能进行植骨支撑,可能造成远期短缩。
外固定支架往往需要固定6~12周,限制了腕关节能的早期锻炼,增加了肌腱粘连、痛性肌萎缩和关节功能丢失的风险。
桡骨远端背侧面有特殊的解剖结构。
首先是两个相互成50~70°的骨面,其次是骨突—Lister 结节,最后,伸肌腱与桡骨之间狭窄的间隙。
少数报道采用常规3.5mm T 形或Π形钢板都因为因为钢板厚度和受到Lister 结节的干扰,以及不能解决对肌腱特别是拇长伸肌腱的激惹,有时需要切除Lister 结节和将拇长伸肌腱移位,导致疼痛、拇伸肌无力和肌腱炎等并发症而被“淘汰”。
1996年Rikli DA [6]提出了腕关节的三柱理论,将腕关节分为三柱,①桡侧柱:包括桡骨茎突与舟骨窝,起骨性支撑作用;②中间柱:包括桡骨尺侧、月骨窝与乙状切迹,起着最重要的力学传导作用;③27内蒙古中医药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是前臂及腕关节旋转的中轴,起到次要力学传导作用。
桡骨远端是外侧柱和中间柱的重要组成结构。
该作者认为桡骨远端不稳定的伸直型骨折必须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桡骨外侧柱和中间柱,才能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最大程度恢复桡骨远端和腕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针对桡骨远端背侧的特殊结构特点,作者采用了2.0mm 的双钢板,其中一块直LCP 放置于桡骨的桡背侧,另一T 形钢板放置在Lister 结节尺侧的中间柱,解决了Lister 结节对桡骨背侧钢板的使用限制;由于钢板薄,放置于骨膜下,对伸肌腱的影响减小,尤其是不干扰拇长伸肌腱的走行。
Rikli DA 和Jakob M[6,9]等采用背侧双钢板分别治疗20例和76例桡骨远端骨折,按照Stewart 的评分标准,90%的患者腕关节解剖结构为优;75%~80%的病例关节无疼痛,重返伤前工作;80%的关节活动度接近对侧正常关节;术后6月~12月,90%的病例患侧手的握力恢复到正常。
Peine R 等[10]在尸体桡骨远端骨折模型上对3.5mm T 形钢板、Π形钢板和2.0mm 双钢板进行了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双钢板的抗弯曲强度明显优于T 形钢板和Π形钢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钢板的变形程度和骨折骨折部位缝隙的形成小于后两者。
国内高伟等在第四届COA 大会上报告了应用腕关节三柱理论治疗11例桡骨远端AO 分型C3.2和C3.3骨折,在桡骨的外侧柱和中间柱使用LCP 固定,根据Sarniebto 改良的Garland &Werley 评分方法,结果优8例,良2例,可1例,差0例,认为背侧双LCP 使得桡骨远端得到了最满意的复位和固定。
现在已经有2.4mm 的桡骨远端背侧解剖型双LCP 投放于临床,克服了背侧入路原来的缺点,不受骨面不平整的制约,不影响Lister 结节,不影响肌腱的活动。
其中一块直LCP 应用于外侧柱,另一块┐或┌形钢板固定中间柱。
LCP 用于桡骨远端有以下优点:1、钢板预塑形,并符合骨折块大小;2、可任选锁定螺钉或普通螺钉;3、对骨质疏松骨有更强的固定;4、需要植骨或骨替代物的概率下降;5、肌腱激惹少,钢板二期取出概率小。
3结语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入路的改进,以及新的内固定材料的使用,使骨科医生对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获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稳妥固定及良好手术效果的预期得以实现[11]。
采用腕背侧入路和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使用双LCP 钢板恢复和固定外侧柱和中间柱,通过可靠恢复关节解剖关系,牢固固定,稳定关节结构,使桡骨远端三柱结构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大大降低了关节僵硬、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Hanel DP,JonesMD,Trumble TE.Treatment of Comp lex frac -tures wrist fractures [J].Orthopedic Clinies of North America.2002,33(1):35-38.[2]徐林,蔡锦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8:1416-1417.[3]JIANG Baoguo,ZHANG Dianyin,FU Zhongguo,et al.Open reduc -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 ex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comminuted and intra2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J].J Chin Orthop,2002,22:80-83.[4]Colles,A.On the fracture of the carpal extremity of the radius.JEdinb Med Surg,1814,10:182-186.[5]McQueen M,Caspers J.Colles ’fracture:does the anatomical re -sult affect the final function?J Bone Joint Surg [Br]1988,70-B:649-651.[6]Rikli DA,Regazzoni P.Fractures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and early function.A preliminary report of 20cases.J Bone Joint Surg Br.1996;78(4):588-92[7]Knirk J L ,Jupiter J B .Intra —art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in Young Adults.J Bone Joint Surg [Am],1986,68:647-659.[8]Ladd A L,Pliam N B.The role of bone graft and alternatives in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 treatment [J].Orthop Chin North Am,2001,32(2):337-351.[9]Jakob M,Rikli DA,Regazzoni P.Fracture of the distal radiu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and early function.J Bone Joint Surg [Br]2000,82-B,(3):340-344.[10]Peine R,Rikli DA,Hoffmann 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plating techniques for the dorsum of the distal radius:a biomechani -cal study.J Hand Surg,2000,25(1):29-33.[11]Musgrave DS,Idler RS.Volar fixation of dorsally displaced dis -tal radius fractures using the 2.4-mm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J Hand Surg(Am),2005,30:743-750.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28-02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慢乙肝疗效观察冯学明*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柴胡疏肝散;疗效观察*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235000)2012年2月12日收稿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感染导致的肝脏慢性炎症,临床上以肝功能反复异常为主要表现,较易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我们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