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4.4 诫子书基础闯关全练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 淫慢则不能励精(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2)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6)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诫子书》选自《_____》,作者是____时蜀汉____家、_____家。

曾隐居_____,后来任蜀汉_____。

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表示“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1)—(3)题。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6.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第15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第15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shěng)羁绊(jī)蓦然(mù)船橹(lǔ)B.行辈(háng)斡旋(wò)闭塞(sè)恬静(tián)C.撺掇(duō)亢奋(kàng)晦暗(huì)糜子(mǐ)D.凫水(fú)连翘(qiào)褶皱(zhě)幽悄(qiāo)2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淤滩(yū)恣睢(suī)诘难(jié)锲而不舍(qì)B.干涸(ɡé)腻烦(nì) 炽热(chì)强聒不舍(ɡuō)C.牡蛎(mǔ)狡黠(xiá)颓唐(túi)面面相觑(qù)D.执拗(niù)拮据(jū) 挑衅(xìn)一抔黄土(póu)3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B.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D.《敬业与乐业》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无中生有造出来的。

5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翻来复去匠心独运B.各得其所人迹罕致人声鼎沸油然而声C.不求甚解美不胜收众目睽睽戳然不同D.畏罪潜逃自以为是废寝忘食恍然大悟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单元 第15课《诫子书》 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单元 第15课《诫子书》 同步练习

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殉.职(xùn)狭隘.(ài)热忱.(chén)B.坍.塌(dān)废墟.(xū)戳.破(chuō)C.参.差(cēn)哄.笑(hōng)晕眩.(xuàn)D.淫.慢(yín)微薄.(bó)纯粹.(cuì)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

B.淫慢则不能厉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年与时弛,意与日去。

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很多人喜欢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家训,请欣赏如图这幅书法作品,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娟秀飘逸,点画遒美,使人百看不厌。

B.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C.字形扁方,有明显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D.烟云缭绕,龙蛇飞动,极其彰显个性。

4.下列词语都是动词的一组是()A.教师热爱跳舞允许B.讨厌上去是帮忙C.支持爱护悠闲憎恶D.扩大思念激动哪里5.下列词语的意义,不完全相反的一项是()A.冗长﹣﹣简短安谧﹣﹣喧嚣孤陋寡闻﹣﹣见多识广B.参差﹣﹣整齐瘦瘪﹣﹣丰腴韬光养晦﹣﹣展现才能C.忸怩﹣﹣大方咫尺﹣﹣天涯比比皆是﹣﹣寥寥无几D.盛馔﹣﹣简餐奢侈﹣﹣节俭销声匿迹﹣﹣崭露头角二.填空题(共2小题)6.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①:勿傲、勿暴、勿怠。

②:宜和、宜静、宜庄。

”学生出入,知所儆戒。

A.颜色B.气象。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2)淫慢则不能励.精(3)年与时驰.(4)将复何及.(5)意.与日去(6)悲守穷庐.三.作文(共1小题)8.微作文。

诸葛亮几千年前对儿子说的话,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意义吗?请结合《诫子书》一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语文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语文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语文试卷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语文试卷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4)淫慢那么不能励精(5)年与时驰2、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今义:(2)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古义:今义:(3)淫慢那么不能励精古义:今义: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句话。

3、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找出以下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非学无以广才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展了论述?又是展开论述的`?3.请摘录一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对偶句:理由:。

4.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诚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5.诫子书A组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 淫.慢( ) 遂.成枯落(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那么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4.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写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小孩儿的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忆你的成长历程,写一那么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7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组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16《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12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3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语文培养语感很关键语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

平时对一种说法或一个句子的表达有没有问题做出判断的时候,我们主要靠的是语感,而不是对语法的分析。

高效学习经验——注重培养对语文的感觉4中考状元XX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语文学习,培养语感。

语文,处处皆在。

它可能是生活中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可能是偶然间看到的一景,也可能是我们学习中听见的一首诗。

当我们的所见所感传到我们的大脑中时,我们就有了一定的反应,这样,语感就形成了。

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里能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形象生动的立体画面;再比如,当我们朗诵古诗时,可以通过字、词、句的各种组合,感受到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这也是一种语感。

在我看来,语感有了,我们学起语文来就会纲举目张、游刃有余。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语感呢?方法有很多,比如:1.多看多记。

多看,既看生活,又看书本。

多记,中外名篇、文学常识、成语、典故,都要记。

观察和积累是培养语感的第一步。

2.诵读。

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的过程。

在诵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的变化等。

《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淫.慢()夫.()诫.子书()遂.成枯落()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非宁静无以致.远⑵非学无以广才..⑶淫.慢则不能励精⑷年与时驰.3.默写: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 ,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 ,。

4.划分节奏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语句乐园5. 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6.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为什么?7.开放探究班上准备进行以“走进唐诗宋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⑴为了使这一主题探究更为具体,请你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⑵这一主题探究活动结束时,班上要开一个成果交流汇报会。

请你为主持人设计几句开场白。

⑶.成果交流汇报会上,需要贴一个对子,可惜少了一半,请你补齐。

读唐诗宋词开眼界,精段研读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0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1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拓展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淡泊(bó) 险躁(zào)B. 致远(zhì) 枯落(kū)C. 淫慢(yíng) 穷庐(lú)D. 励精(lì) 治性(zhì)【答案】C【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C项的注音有误,“淫”应读“yí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非淡薄无以明志B. 非宁静无以至远C. 淫慢则不能厉精D. 险躁则不能治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薄-泊;B.至-致; C.厉-励。

故选D。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5)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_(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7)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8)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品德高尚的人。

(2).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 (3)放纵懈怠。

(4). (4)修养。

(5).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 (6)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7). (7)增长才干。

(8). (8)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的意思是“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淫慢”的意思是“放纵懈怠”;“非学无以广才”的意思是“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学”的意思是“增长才干”。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非学/无以广才B. 非淡泊/无以明志C. 夫学/须静也D. 淫慢/则不能励精【答案】C【解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C项的停顿有误,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夫/学/须静也。

5. 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2)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地集中精神学习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4)放纵懈怠便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便不能修养性情。

【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静”“俭”“致远”“淫慢”“险躁” 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6.填空。

(1)《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字____,被称为“___”,___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_____。

(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____,___”来劝勉他们。

【答案】 (1)诸葛亮孔明卧龙三国 忠武侯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解析】(1)“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诫子书》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他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古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这两句话符合题干的要求,作答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理解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韩婴《周公诫子》)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2)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____(4)又相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9.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乙文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

10. 甲文中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结合原句表述,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11. 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答案】7. (1). 增长。

(2). 陋室。

(3). 因为。

(4). 辅佐。

8. (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成为没有用处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9. (1). 要立德、修身 (2).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10. 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感悟示例:要内心宁静,俭朴节约,立志高远,珍惜时间去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11. 示例: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7.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注意“博闻”“广”“庐”“慎”的意思,注意积累。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中要注意“驰”“去”“接”“庐”“及”“谦德”等的含意。

同时,注意第一句中的被动句和第二句的判断句的翻译。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中心。

甲文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明诸葛亮要儿子立德、修身;乙文中“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表明周公希望儿子伯禽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失去谦德,就怠慢轻视人才。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中的相关句子。

结合文中的“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等句子可知,诸葛亮认为一个人的成材,必须内心平静,不仅要有志向,爱学习,还要珍惜时间。

在谈自己的感悟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强调立志和惜时的重要性。

1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在平时要注意归纳总结。

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有很多,任选两句作答即可。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