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体验化学探究 导学案(无答案)
《体验化学探究》 导学案

《体验化学探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理解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亲身参与化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感受化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化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并制定可行的实验计划。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反思与评价。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化学探究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共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亲身参与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比如,铁为什么会生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学探究来寻找答案。
那么,什么是化学探究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化学探究的魅力吧!(二)知识讲解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化学探究的起点。
问题可以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对实验现象的疑惑等。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
例如:为什么打开雪碧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2、猜想与假设在提出问题后,我们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凭空想象。
比如,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猜想:可能是雪碧中溶解了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产生气泡。
3、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为了保证探究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计划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为例,实验计划可以这样制定:实验目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用品:铁钉、蒸馏水、植物油、干燥的氯化钙、试管等实验步骤:(1)将铁钉放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使铁钉一半浸没在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鲁教版九上化学 1.2体验化学探究 教案

基本信息
名称
体验化学探究
执教者
课时
2课时
所属教材版本、目录
鲁教版(九三制)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
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和学习内容,在第一单元中用一节内容让学生体验化学探究,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引领和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的意识,由此踏上化学学习的的旅程。二是在学生已有其他学科的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凸显化学探究的特色。三是对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要素进行学习,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四是体验化学探究的乐趣。
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中选取简单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
1、蜡烛硬吗?
2、蜡烛与水的密度相比,谁大?
3、蜡烛燃烧时火焰颜色不均,温度有差别吗?
4、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
5、固体石蜡是直接就能燃烧吗?
(提示;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判断:一般情况是可燃物的组成元素(除氧外)与空气中氧气结合生成新物质。如碳与三思的意识。
作业设计
1、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2、尝试设计一次与蜡烛燃烧有关的探究实验。
巩固新知,养成行后三思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虽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实践和体验了科学探究的的学习方式,但是教材例举的很多“化学之谜”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因而对化学探究任然充满期望。即便是蜡烛燃烧这样这样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化学变化,仍有着数不清的值得探究的奥秘。学生在亲自动手探究过程中,肯定会深深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实验现象:a、现象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b、根据实验事实用准确的专业术语系统化、条理化描述,不编造,不把没进行的实验描述进去。
1.2体验化学探究学案获奖导学案3

1.2 体验化学研究【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研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省”的学习方法【教课重、难点】1.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省”的学习方法。
2.体验化学科学研究的乐趣。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2 体验化学研究》(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如何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 P9-13的内容,思虑以下问题:1.如何研究蜡烛的密度、质地、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2.如何研究蜡烛焚烧后的产物?3.学习化学要注意关注物质的哪些方面?4.化学学科的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5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敦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舞学生怀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蜡烛____溶于水,质地较____,能____在水面上。
2.火焰分层;____焰、____焰、焰____。
____焰最光亮,____最暗。
3.在蜡烛的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与烧杯壁接触感觉发____,出现____,蜡烛焚烧放出____,有____生成。
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气体____。
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后教:(一)先互换练习本,而后改正请同学认真看这 2 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改正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尖子生改正)(二)议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改正或增补)评检测题:为何这样填写?(三)同学互改,互换改正。
五、当堂训练:(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体验化学探究》导学案

2
C 因与本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 ( 4 分)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
、
、
、
、表达与交流等。
6、 ( 2 分)氢气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许多科学家认为 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至少提出两个问题)
21 世纪将是氢能源的世纪。
问题一:
问题二:
⑴自行车在刚买时崭新,但过一段时间就生锈了。
⑵木柴在空气中容易点燃,但在水中不能点燃。
⑶金刚石和铅笔芯都是碳组成,但价格和用途不同。
⑷ 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化学问题?请把你的问题说出来,与同学门共享
小结:( 1)问题来源于
。
( 2)要想及时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须做到:
。 学习任务三 :阅读课本 P11-12 页的内容,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1、阅读课本 P11《实验探究》,分析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各环节并填写在课本上
),对于“尝一尝”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 问题 B. 假 设 C. 实验 D. 结论
4 、某同学取一块食盐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如下问题,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B 、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D 、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5 、将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导
2、学习撰写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 【学习重点】
初步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 12-13 页知识可知,本节课主要学习
学习任务二: 认真阅读课本 P11《实验探究》,仿造完成“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实验的实 验报告。
1.2体验化学探究导学案(无答案)

1.2 体验化学研究导教案(无答案)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化学研究【学习目标】1.明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知道科学研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认识科学研究的环节。
3.经过研究蜡烛焚烧的神秘,增进对科学研究各环节的理解,体验研究的乐趣。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从问题开始1.科学始于 ________,假如没有了 ________,科学发展就走到了终点。
化学科学就是在不停________和 __________ 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2.察看蜡烛焚烧并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1) 取一支蜡烛,点燃,认真察看刚点燃时、焚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 1 分钟后的现象。
刚点燃时火焰较小,烛芯四周的白腊由固体变成______ ,烛芯上吸有融化的石蜡,火焰渐渐变 ______焚烧过程中放出 ______,火焰呈黄白色,分为 _______层; ______层最亮,内层最暗,液态的白腊顺着蜡烛流下并凝结,蜡烛渐渐变短熄灭时产生 ______,同时闻到特别气味熄灭 1烛芯四周的液体变成______分钟后(2) 取一根火柴梗,将其快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约 1 秒后拿出,发现火柴梗________部分最初变黑。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________;再将烧杯快速倒置,向此中加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察看到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4)经过实验,能够提出的问题有 (提出三条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经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1. 有了问题,就要想法找寻答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鲁教版

1.2 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通过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增进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理解,初步学习实验设计,反思表达的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知识点(含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难点:从探究实例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要素理解。
实验准备:
多媒体;澄清石灰水;烧杯,蜡烛,火柴,尖嘴玻璃管,坩埚钳,秒表等。
学习过程:
链接地址:
或者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活动天地1-4
视角与方法,使学生更加明如实验方案不科学、不够环保、不简洁的,获得实验数。
1.2体验化学探究学历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一)课时课题第一章/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体验化学探究(二)课程标准建立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三)学习目标1. 观察蜡烛,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 进行蜡烛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 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阅读课本P9—10,完成学习任务一,填写1-3及实验报告,做练习1,达成目标12.分组做实验,完成学习任务二,完成实验一到三及填空,做练习2,达成目标2.3(五)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从问题开始1.观察一只蜡烛,并填写下列有关内容:颜色,状态,硬度,溶于水,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可分为部分,最亮,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蜡烛燃烧属于变化,因为。
讨论:体验科学始于问题,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①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3.按课本步骤,完成下列实验报告1.点燃前2.燃烧时3.熄灭时学习任务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完成填空:1. 提出问题。
2. 。
3. 。
4.获得结论。
5.反思与评价。
6.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1.发现和提出问题——设置探究主题;2.作出猜想和假设;3.收集资料——包括查阅文献、上网、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等;4.整理资料——包括处理实验数据并形成实验结论等;5.交流与反思——包括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等的反思。
一、对蜡烛火焰的实验探究: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l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选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_________.②蜡烛火焰分层,最明亮,温度最高,与氧气接触最充分。
二、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有哪些?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容器体积小的比体积大的先灭两支高矮火焰大小相同的蜡烛用体积不同的两个烧杯罩上观察容器小的比容器大的先熄灭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与容器的体积有关矮的比高的先灭两支火焰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蜡烛同时罩在同一烧杯中观察先灭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与有关三、做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后,知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着的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冒出,进一步探究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提出问题: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分析结论1吹灭,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2 吹灭,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3 吹灭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不要接触烛芯)反思与评价:。
1.2 体验化学探究 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难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____________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____________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基本环节。
3.科学探究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交流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A.动手实验B.提出问题C.调查研究D.总结归纳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水或二氧化碳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糖水4.下列疑问中你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定道理的是()A.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山峰B.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住在海边的人为什么还说缺饮用水C动物呼吸,煤、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但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越来越少。
D在饮用上为什么矿泉水要比纯净水好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小花说“可以尝一尝”。
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作出结论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一:从问题开始1.你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何认识?2.同学们看了“体验化学探究”有什么感想?3.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后回答4.你有什么问题或谜团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目标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蜡烛燃烧的探究【交流讨论】1.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还是液态的或气态的呢?2.石蜡燃烧过程中,有石蜡液化和汽化现象吗?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4.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达标检测】1. 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教学目的】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例题讲解与练习,增进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理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难点】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当堂测试】
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 B )A.动手实验B.提出问题C.调查研究D.总结归纳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C )
A.水 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水或二氧化碳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C )
A.水 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糖水
4.下列疑问中你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定道理的是( A )
A.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山峰
B.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住在海边的人为什么还说缺饮用水
C 动物呼吸,煤.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但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越来越少
D在饮用上为什么矿泉水要比纯净水好
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小花说“可以尝一尝”。
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收集证据
C .实验 D.得出结论
6.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的是( E )
A .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B .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
C .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
D .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
E .实验所需用仪器的产地
【体验化学探究习题精选】
【例1】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
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
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
“a ”、“b ”或“c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外焰 内焰 焰心
a b c
⑷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例2】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
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
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①;②。
实验反思:
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
点) 。
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
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
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4.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以下假设不合理的
是()A、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颜色、质地有关
B、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颜色有关
C、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所扣的烧杯的粗细、高矮有关
D、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粗细、高矮有关
5、一元硬币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了确定该硬币是否为铁质,有同
学拿磁铁来吸引,该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推理
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
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7、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其目的是为了
验证假设,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说明
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
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课堂小结】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
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
在现象描述时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