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科学预习展示教案-小水滴的旅行|青岛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3【2020年最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3【2020年最新】

《小水滴的旅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

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学生已掌握的“蒸发”、“沸腾”、“凝结”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开始探索搜集有关水不同形态的图片欣赏水的形态美。

观察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一个片青翠欲滴的叶子上有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滴在滚动。

背景音乐是《小水滴的旅行》。

学生欣赏。

[学生欣赏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一种美的形态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水滴变化的奥秘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活动。

1活动一: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化莫测它会变成什么呢? 师: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成什么呢?学生猜想。

`猜想后,让学生充分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水的不同形态图片。

教师播放课件《小水滴的变化》: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雨、雪、霜、露等形态存在着。

学生观看。

[学生欣赏水不同形态的美其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回顾使学生意识到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状态旅行着。

]修改[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这样更能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2活动二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中出现呢?谈话:我们知道了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形态的存在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讨论、猜想。

师:我们用什么方式检验猜想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尽量让学生充分说出看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来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我们一起来先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先设计一下研究雨和雪的方案。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习惯、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体验等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使学生的探究途径更广。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从学生已掌握的“蒸发”、“沸腾”、“凝结”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开始探索,搜集有关水不同形态的图片,欣赏水的形态美。

观察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

【案例背景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最后一课。

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以学生对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小水滴的不同变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科书展示“露和霜”、“雾和云”、“雨和雪”三个专题研究方案,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

在选择研究专题上给学生一个指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自行确立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

每个研究专题既是整个课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我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探究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化莫测,它会变成什么。

二是实验模拟降雨过程。

三是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旅行活动。

四是水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节约淡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举办一期主题为“小水滴的循环旅行”班报。

【教学过程描述】一、情境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水的故事。

学生欣赏视频。

师解说:你猜水会到自然界哪些地方旅游去了呢?引导学生猜想:小水滴在自然界可能变成了……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水的不同形态的图片。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小水滴的旅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小水滴的旅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小水滴的旅游)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选择自己埚的研究方法,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拟,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球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情愿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通过探究云、雾、雨、露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打算:云、雾、雨、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游吗?怎么旅游?依据学生的答复导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提出问题:小水滴在自然界会变成什么:2、学生商量交流。

活动二: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1〕提出问题: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猜测雾和云形成过程。

〔3〕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2、研究雾和云的〔1〕提出探究问题: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猜测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3〕模拟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3、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1〕提出探究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猜测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3〕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活动三: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1、学生商量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变化。

2、描述小水滴循环的路线并画出示意图。

3、介绍资料卡: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活动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学生讲座交流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认识人工降雨。

3、理解节约用水的道理。

四、拓展活动:依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写一篇小文章材料。

小学科学教案8小水滴的旅行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8小水滴的旅行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8小水滴的旅行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小水滴的旅行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探索小水滴的旅行,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过程。

【导入】1.引入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注意到水是无处不在的?水可以变成水蒸气、雨滴、河流等形态。

那么,你们了解水的旅行过程吗?2.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们回忆一下,上课中我们学到的有关水的知识,并结合自己对水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展示或讲述与水相关的故事。

【实践探究】1.实验一:水的存在形态目的:观察和描述水的三种存在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材料:烧杯、冰块、水壶、蒸发皿、温度计。

操作步骤:①将一些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状物质的外观、触感和状态。

②采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冰块的温度,记录。

③将加热后的水壶里的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水的外观、触感和状态。

④将放有水的烧杯放置在蒸发皿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蒸发皿中的水滴情况。

结果与总结: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了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并能够描述它们的外观、触感和状态。

液体水可以倒入容器中,流动性强;固体水则是冰块状,摸起来凉凉的,不易变形;气体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蒸发皿观察到。

2.实验二:水的变化过程目的:观察和记录水的变化过程,了解水的蒸发和凝结。

材料:水、盖子、容器、温度计、干净的擦布。

操作步骤:①在一个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盖上盖子,放在教室中一个显眼的位置。

②每天记录一次水的变化情况,包括水位的变化、盖子内外的水滴情况以及温度的变化。

③水全部蒸发后,用干净的擦布擦拭容器,观察是否有水滴凝结于容器壁上。

结果与总结:通过实验,学生们观察到了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水逐渐蒸发后,水位逐渐下降;水蒸气在冷凝的环境下,会凝结成水滴。

同时,也需帮助学生了解蒸发和凝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们讨论并总结水的特性和变化过程,以及蒸发和凝结的关系。

2019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doc

2019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doc

《小水滴的旅行》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二、【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学生已掌握的“蒸发”、“沸腾”、“凝结”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开始探索,搜集有关水不同形态的图片,欣赏水的形态美。

观察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

三、【案例背景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最后一课。

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以学生对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小水滴的不同变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科书展示“露和霜”、“雾和云”、“雨和雪”三个专题研究方案,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

在选择研究专题上给学生一个指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自行确立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

每个研究专题既是整个课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我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探究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化莫测,它会变成什么、二是实验模拟降雨过程、三是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旅行活动、四是水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节约淡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拓展活动中,我为学生举办一期主题为“小水滴的循环旅行”班报。

四、【教学过程描述】情景导入:教师播放视频:一个片青翠欲滴的叶子上,有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滴在滚动,背景音乐是《小水滴的旅行》。

学生欣赏。

[学生欣赏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一种美的形态,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水滴变化的奥秘,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小水滴的旅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小水滴的旅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小水滴的旅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重要性及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并养成节水习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水的重要性及作用。

2.水的循环过程。

3.节水知识与方法。

4.小水滴的旅行故事。

三、教学重点:1.水的循环过程和作用。

2.节水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教学难点:1.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2.转化节水观念为实际行动。

五、教学准备:1.教材:《小水滴的旅行》故事绘本。

2.教具:PPT、图片、水循环模型等。

3.实验器材:玻璃杯、水、蓝色食用色素等。

4.其他准备:节水宣传标语、节水实践小贴士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关于水资源与节水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2.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大家对水的认识和看法。

二、讲授1.呈现水的重要性及水的循环过程的PPT,详细介绍水的来源、循环和利用等知识点。

2.讲解节水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节水习惯。

三、活动1.展示水循环模型,让学生自行操纵模型演示水的循环过程。

2.进行水的实验,通过加入蓝色食用色素的水,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

四、阶段性总结1.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强调水是生命之源,号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七、作业布置:1.完成《小水滴的旅行》故事阅读,并撰写读后感。

2.设计水资源保护海报或标语,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整理家庭用水情况,制订节水计划并切实落实。

4.制作水循环卡片,展示给家人或同学。

八、作业要求:1.文章格式规范,语言通俗易懂。

2.海报或标语设计清晰明了,突出主题。

3.节水计划具体可行,能够执行。

4.水循环卡片内容准确,形式美观。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水的重要性和循环过程,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完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完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从学生已掌握的“蒸发”、“沸腾”、“凝结”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开始探索,搜集有关水不同形态的图片,欣赏水的形态美。

观察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

【案例背景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最后一课。

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以学生对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小水滴的不同变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科书展示“露和霜”、“雾和云”、“雨和雪”三个专题研究方案,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

在选择研究专题上给学生一个指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自行确立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

每个研究专题既是整个课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我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探究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化莫测,它会变成什么。

二是实验模拟降雨过程。

三是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旅行活动。

四是水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节约淡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举办一期主题为“小水滴的循环旅行”班报。

【教学过程描述】一、情境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水的故事。

学生欣赏视频。

师解说:你猜水会到自然界哪些地方旅游去了呢?引导学生猜想:小水滴在自然界可能变成了……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水的不同形态的图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8《小水滴的旅行》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8《小水滴的旅行》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8《小水滴的旅行》青岛版【小水滴的旅行】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8引言:本节课将介绍一则关于水循环的故事,通过讲述小水滴的旅行,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循环过程,认识水的重要性,培养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的重要性;2. 认识水的来源,增强对水资源的珍惜与保护意识;3. 学会通过实地观察和描述来掌握知识;4. 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循环过程,水的来源与分类;2. 教学难点:通过实地观察和描述来掌握水的循环过程。

三、教具准备1. 五年级科学教材;2. 图片、卡片、幻灯片等教具;3. 实验器材:喷壶、玻璃烧杯、盆、温度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兴趣):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大自然中各种水的形态和场景,引发学生对水的好奇和思考:“大自然中的水从哪里来?又去哪里了呢?”2. 学习(探究与实践):◆小组合作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通过实地观察,描述小水滴的源头和旅行路线。

提示问题:小水滴源头是什么?它从哪里开始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最后又回到了哪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水的升华和凝结实验,观察水分子的形态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步骤:取一只玻璃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在水的表面放一个散热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观察水的表面现象,记录水温的变化。

◆基础知识梳理: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的讨论,总结水的循环过程。

3. 拓展(知识运用):◆小组合作调查活动:请同学们分组到周边环境中进行水资源的调查,例如:水龙头、河流、湖泊等地点。

通过调查,了解水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并记录下来。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给出一些现实案例,让学生讨论与总结:水资源的浪费问题,造成了什么后果?我们应该如何节约水资源?提示问题:你身边是否存在对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你能想到哪些节约水资源的办法?◆课堂游戏:设置一个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水的循环过程,并通过游戏体验来巩固对水循环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小水滴的旅行》预习展示教案
学习目标1、探究:能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情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识: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教学措施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
小水滴能旅行吗?它是怎么旅行
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水滴的旅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幻莫测,它会变成什么呢?
让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主题一:
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提出问题:你认为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和雪的形成。

小组交流,可自由汇报。

学生猜想
5组、6组1号汇报。

学生观看视频,7组、8组2号汇
学生汇报时教师追问: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有什么不同?
小结:
(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2)温度低的情况下,水蒸气遇冷直接凝结成冰晶,聚集落下形成雪花。

雪的形状多样,但都是六面体或有六个分叉。

主题二:
研究雾和云的形成。

提出问题: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多媒体播放视频:雾和云的形成。

小结:
(1)雾: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组成的水汽凝结物。

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

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2)云: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

生成在大气的较报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小组讨论。

1组、12组1号汇报。

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观看视频,3组、11组3号汇报雾和云的形成原因。

高层。

主题三:
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提出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多媒体播放视频:露和霜的形成。

模拟露和霜的形成。

提出问题:露和霜的形成条件有什么不同?
小结:
(1)露: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想地表或地物上凝结而成的水滴。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逐渐冷却,从而使贴近地面和地物的空气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会有露滴生成。

由于露滴是液态水滴,因而在露滴生成时,贴地或贴近地物表面的气温仍高于0摄氏度。

(2)霜: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化而成的冰晶,白色,有疏松的晶体结构。

形成原因和露相似,只是空气的温小组讨论。

4组、10组1号汇报。

学生观看视频。

2组、9组1号汇报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

学生思考。

度必须低于0摄氏度,这是形成霜
和露的主要区别。

研究小水滴的旅行。

谈话: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了,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
三、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结: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利也有弊。

正确认识水循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认识人工降雨。

提出问题: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问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小结:尽管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节约用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小组交流并画出小水滴的旅行图。

汇报讲解。

观察课本P6869图片,讲解。

阅读P69资料卡
学生思考,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