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吴)教案
课文母鸡教案(优质12篇)

课文母鸡教案(优质12篇)《母鸡》教案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3、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师:引导教学法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一、导入课题师宣布课题,板书课题,导入一分钟记忆训练。
二、一分钟记忆训练1、师出示一分钟记忆训练内容母爱是一缕阳光,温暖如春;母爱是一幅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悦耳动听。
2、一分钟后检测三、学习课文(一)出示自学导航1、自由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用横线画出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相关句子。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用波浪线画出母鸡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二)自学检测1、检查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小结。
3、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课文《母鸡》教案设计1、初步理解歌词,并学习用欢快而活泼的声音歌唱。
2、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初步学习歌表演。
3、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老母鸡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经验准备:制作ppt课件、《老母鸡》钢琴伴奏、创设草地情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活动。
1、教师带幼儿随音乐进场。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草地上玩一玩吧!(幼儿在草地上自由活动。
)刚刚在草地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动物喜欢吃虫子呢?(幼儿讲述。
)2、出示ppt,引出主题。
教师:今天还来了一只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虫子,请小朋友看,这是谁?(老母鸡)对了,这是老母鸡,老母鸡非常能干,那你知道老母鸡有什么本领呢?老母鸡有这么大的本领,我们送给它一个大拇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母鸡》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由讨厌到敬佩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方案一】引语:同学们,上周吴老师已经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了架子十足的白鹅、见识了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还到过老舍家观看了他那一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去看看老舍家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16、母鸡)【方案二:观看动画,激趣导入】引语:从刚才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母鸡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怎样的呢?(眼睛小、咯咯叫、会下蛋、爱炫耀、会孵小鸡……)同学们印象中的母鸡是xxx的,那么作家老舍印象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母鸡》,看看老舍是怎样描写母鸡的。
(播放视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出示母鸡图片,板书:16、母鸡)二、初读比较,感知内容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词。
请全班同学先来读一下。
如怨(yuàn)如诉、反抗(kàng)、欺侮(wǔ)、成绩(jì)、凄(qī)惨、慈(cí)爱、辛(xīn)苦、可恶(wù)、一撮(zuǒ)毛(1)“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谁可以用它造句呢?(如怨如诉——这篇文章像旋律优美如怨如诉的小夜曲,感动了许多人。
(2)抗kàng(反抗)吭háng(引吭高歌)(3)“欺侮”是什么意思?(欺凌侮辱)侮wǔ(欺侮)诲huì(教诲)(4)“凄惨”的“凄”字是什么部首?(冫两点水)看看“妻”字的写法。
《母鸡》第一、二课时教案

《母鸡》第一、二课时教案《母鸡》第一、二课时教案《母鸡》第一、二课时教案1[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突破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突破方法:从描写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法与学法]师:引导教学法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今天我们学的是哪一篇课文?(没举手的后悔了吧!)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谁写的?(你举手真快!)(老舍)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还有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快打开67页看看吧。
二、学习课文(一)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1、请同学们不发出声音,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找出两句表示老舍对母鸡情感态度的话来。
一向讨厌学生汇报,板书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这两句话?同学们齐读一次。
不敢再讨厌请你们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2、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要分到第二大段,有什么理由?这一段是两种不同情感的过渡,叫过渡段,起着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所以分在第二大段。
3、第一句话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一直以来)“一向”说明作者讨厌母鸡的时间长,读时要重读。
课文《母鸡》教案(10篇)

课文《母鸡》优秀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本文范文整理的10篇《课文《母鸡》优秀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母鸡》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无论是老舍的语言,还是这篇选材,都充满生活的气息,至高的语言与爱,在老舍的笔下细水无痕。
如何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而又能还原一个真情的老舍及其笔下的母鸡,我觉得是当下这个时代,语文要给予孩子的哺育。
那么,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是走进文学的一扇大门。
教材解析《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通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们,给我们生命的感动,那就是爱,尤其是母爱。
母爱,伟大;母爱,就在身边,一点也不遥远。
教学重点难点(1)从母鸡的行为中,感受母性的爱,并感悟母爱的厚重。
(2)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播放课前录制好的班级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录像。
)提问:1、游戏中有几种角色。
2、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同桌相互谈谈自己当时心里最期望的是什么?3、点名发言,并探讨母鸡、小鸡和老鹰和观众(看客)这几种角色当时最大的期望。
【从孩子们参与过的游戏出发,通过录像的回放,激活身体和脑海中的激动,为角色的体验反馈与交流作准备,同时也为深入理解作为母鸡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而铺垫,让孩子们带着感觉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将你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清楚的语句写到笔记本上。
2、将你读课文的理解和疑惑写在行间空白处。
3、将你觉得精美的语句或者段落画上横线。
【读书,并将有效的思考,呈现成文字,才能从散乱的思维灵光中找到进入文本的路径。
】三、精读课文(一)概括课文: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皆可。
1、从你自己的角度,来概括课文,你读到一只怎样的母鸡?2、从小鸡的角度,来概括课文,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3、从老舍的角度,来概括课文,我写了一只怎样的母鸡?【在角色体验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多角度走进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立体的"母鸡'来。
《母鸡》教案(精选8篇

《母鸡》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具体章节为《母鸡》。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语言表达训练,情感教育与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阅读理解的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讨论母爱的伟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母鸡》2. 生字词:若干3. 课文结构:分段讲解4. 例题:阅读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鸡的作文。
母鸡母鸡是一种伟大的动物,它们用自己的身躯温暖着小鸡,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它们。
课文中,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我们的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
正如课文中所说:“世界上无论哪一个角落,都有母爱的身影。
”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母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闪耀。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母爱的伟大,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感恩。
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故事,进行分享,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同时,鼓励学生关爱身边的动物,传递爱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2. 阅读理解的训练3. 情感教育的引导4.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写作指导一、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根据课文内容,挑选出学生可能不熟悉或易混淆的字词,进行重点讲解。
《母鸡》(吴)教案

如怨如诉颤颤巍巍趁其不备欺侮凄惨警戒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
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
3.凄凉悲惨。( )
三、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一选,填一填。
a.比喻b.拟人c.夸张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自主学习8
PPT出示:
1、 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研讨展示阶段16
质疑点拨10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总结反馈阶段15
总结归纳5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小组研讨6
PPT出示:
⑴勾画出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
⑵ 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⑶ 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⑷ 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5)《母鸡》和《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母鸡》教案设计(通用12篇)

《母鸡》教案设计(通用12篇)《母鸡》设计篇1【教材内容】《母鸡》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教材分析】《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学情分析】《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教学理念】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喜爱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2、难点:读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情感经历,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1、制作。
2、学生收集有关母鸡的资料,收集动物感人的故事,收集有关母爱的古诗、名句、作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2、板书课题:《母鸡》3、读题。
二、导读、梳理要点1、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3、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三、默读课文,抓住情感1、把握态度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作者对母鸡感情态度的词语、句子。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师:同学们,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母鸡》。
2、板书并读题。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学习之前,请大家先看阅读提示,请大家翻开课本74页。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师:谁来说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指名说)师:请大家看屏幕。
(出示阅读要求)2、自由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有两个要求:①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②边读边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3、交流汇报。
①读词语。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相信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词语,谁愿意来试一试。
(指名读,齐读。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慈爱鸡雏啼叫颤颤巍巍②师:认识了这些词语,相信大家读课文就没问题了。
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③师: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生:我一向讨厌母鸡。
(板书)师:从哪些语段看出来?生:1-3自然段。
师:那后来呢?生: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爱()勇敢()必定()辛苦()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渺小()尊敬()
3、将“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换个说法,只要不改变意思就可以。
4.“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句话与开头“”这句话相照应。
板书设计
16*母鸡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崇敬)
无病呻吟负责慈爱
欺软怕硬
拼命炫耀勇敢辛苦
(孵小雏鸡前)(孵出小雏鸡后)
教学反思
在这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很明确,整个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为了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在前一课《猫》的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并总结了写作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利用PPT出示《猫》一课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把两课的写作特点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比较出相同点,只需要在不同点上点拨一下就达到了要求。“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这个学习目标很顺利地完成了。不足之处是:“小组研讨”这个环节,教师给的时间不够充分,分工不明确,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如诉颤颤巍巍趁其不备欺侮凄惨警戒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
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
3.凄凉悲惨。()
三、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一选,填一填。
a.比喻b.拟人c.夸张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2.( )我以前讨厌母鸡,( ),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爱那孵出一群小鸡雏的母鸡。
3.它伟大,( )它是鸡母亲。
4.(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 )召唤儿女们吃。
五、阅读下面两个自然段,做一做练习。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
3.结果,每一次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 )
四、选择关联词填空。
a.因为b.不论……总是……c.虽然……但是……
d.如果……就……e.因为……所以……
1.( )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 )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学法设想
自学法、朗读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三
段
六
步
导与学的过程
自主学习阶段
9
明确目标1
PPT出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6*《母鸡》
单元
第四单元
课时
1课时
教师
教材分析与构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自主学习8
PPT出示:
1、 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研讨展示阶段16
检测反馈10
PPT出示:
1.我会填:
母鸡它负责,()、()、(),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是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
2.用自己的话写出词语的意思:
如怨如诉:
趁其不备:
练习设计
PPT出示: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可恶(èwù)鸡雏( chóu chú)成绩( jījì)
聋子(lónɡlǒnɡ)疙瘩(ɡèɡē)
质疑点拨10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总结反馈阶段15
总结归纳5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小组研讨6
PPT出示:
⑴勾画出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
⑵ 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⑶ 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⑷ 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5)《母鸡》和《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