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

合集下载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苏东剧变) (一)东欧剧变
1、原因 (1)历史因素: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 影响,造成了政治经济上的严重困难。 (2)现实因素: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造 成思想混乱,形势动荡。 2、概况(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 (1)波兰:1989年,第一个发生巨变的国家。 (2)德国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 模式。 (四)苏联解体的影响 1、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局势 (一)多极化趋势加强 1、欧盟的成立 (1)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①时间: ②地点:
③目的: (2)欧盟正式成立 ①时间:1993年 ②意义:实力增强;地位提高 2、日本企图跻身政治大国
②危害: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 (三)总体局势的概况 1、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多极化只是一个趋势,多极化的格局尚未真正形 成。
(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的策 略 2、概况
(1)1990年,苏共中央宣布放弃在国家中的领导地 位,实行多党制。 (2)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失败。 (3)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三) 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尚不成熟。
2、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 社会主义。
(1)经济实力大增。
(2)政治上极力争取“入常”。
3、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 位,但经济陷入困境。 (2)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3)随着经济形势日益好转,国际地位大为改善。 4、和平崛起中的中国 (1)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2)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变化2. 1989,波兰剧变,1990年,德国统一3.1990年,苏联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1999年,北约借科索沃危机,向南斯拉夫发动袭击3.2001年,911事件,此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多极化2.1992年,欧共体各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3.其他势力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取代苏联,拥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致力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5.目前,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前言:冷战期间,美苏展开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国力,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总结: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2.“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有哪些新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谈谈对世界多极化的看法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尽管实力强大,但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受到其他国际力量的制约 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俄罗斯军事实力雄厚,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以上决定了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 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 的是( )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 约瑟夫· 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 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 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 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 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 事实力并未削弱 •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 异常明显的优势 •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 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 格局已接近形成
•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 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 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 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 B.多元并存的世界 • C.欧洲协作的世界 • D.欧俄均衡的世界
势的发展。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国际形势:
⑴特点:
◆总趋势缓和;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
◆但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时有发生,
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⑵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 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
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
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 ②美国施行强权政治,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 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 增加。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历史必修一 第 27 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历史必修一 第 27 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3、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 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执政党丧失政权但社会制度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界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4.东欧剧变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C.自身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 D.民主法制受破坏,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
2、最终德国被分裂,主要原因是什么?
东西方冷战(或者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为什么德国能够统一? 4、历史上德国有过两次统一,其原因有 何共同之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德国统一的原因:
1、德意志民族的向心力:东西德人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 系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是促成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 2、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使两德统一的重要动力: 3、国际局势的变化,是促成两德统一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北 约 轰 炸 南 社 会 党 总 部 大 楼
贝 尔 格 莱 德 遭 导 弹 袭 击
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 道主义干涉”的幌子,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持续 78天的轰炸。 南联盟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
三、影响
1、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 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3、有利于缓和大国关系 4、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又面临挑战 5、是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5.东欧剧变的最主要教训 A.社会主义道路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和平与动荡并存 1、和平: 2、动荡:
(1)原因: (2)表现:
①地区冲突、民族冲突不断:南斯拉夫内战等
②美国肆意发动战争:科索沃战争
③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001年9.11事件
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政治格局的含义:
是指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大国或国家 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 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
(4)关注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6)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 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8)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 反对强权政治。
【问题探究】 如何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 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 义遭受重大挫折。 ②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波兰(1989年) 东德并入西德,两德统一(1990年)
(4)原因:
(4)原因:
①内因:照搬苏联模式,阻碍了经济发 展,导致社会动荡。 ——根本原因
②外因: A、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 响; 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 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 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 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各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1989年波兰统一
工人党下台,1990 年波兰团结工会主 席瓦文萨当选波兰 总统
1989年—— 开放柏林墙,民 主德国的人大量 涌入西柏林。
1990年9月—— 签订德国统一条约, 两德合并。
问题1:材料一表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结果如何?
材所料谓一“:新戈思尔维巴”乔夫改上革台的后最进终行目了1标98、5年实进质行分经别济改是革什,么19?88有年何转 而影进响行?政治改革。
图一 1945年两人分离,无法握手
图二 1965年两人对立,各帮其主
A.图一表明“冷战”开始
B.图二促进了多极化趋势出现
C.图三表明苏联解体后德国实现了统一
D.图三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图三 1989年墙倒以后,两人拥抱
【例题分析】本题利用漫画考查德国历史的演变。“冷战”开始于 1947年,A项错误。B项正是柏林墙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对峙 的反映,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正确。 【答案】 D
【参考答案】 (1)结果:经济困难重重,失败。最终目标是用“全人 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 学社会主义。实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 影响: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东欧、苏联局势动 荡。 (2)东欧剧变。波兰是第一个剧变国家。方式:和平方 式为主(波兰)、并入方式(民主德国)、流血方式 (罗马尼亚)等。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
• 问题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有何启示?
•苏45①.【成西.解联启答 的放方示案 联解思世:提 合想体示体,界。】实产的事11.9生苏求9观1联是年的点,由底从影一是苏本个联错响国主解国误权体:情国的。出家发。解,体走为中1国1个特色主的权社国会家主组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教学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世纪,人们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饱受战争的创伤。

21世纪到来了,我们在新世纪里能消弭战争,实现和平吗?我们不妨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共同来了解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二战后一种微妙的政治格局形成了。

在这一格局里,有两个国家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这就是美国和苏联。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了。

这种对抗的方式很奇特,我们叫它“Cold War”,也就是冷战。

既然叫冷战,说明两大阵营间并没有爆发直接的、激烈的或者是大规模的战争冲突。

然而世界局势依旧紧张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是美国1954年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上进行的核试验,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000倍,其结果是爆炸中心及附近的三个岛屿在瞬间化为乌有,爆炸中心形成了一个直径约2公里,深约80米的大坑。

然而这样的核试验并不是唯一一次。

为了在冷战中居于优势,美、苏两国不断研制新型武器。

到1987年底,美、苏共有4.8万个核弹头,相当于TNT爆炸当量的119.66亿吨。

全世界可以人均分摊1.8吨。

整个地球好像处在一个大炸药桶上。

人教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

人教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

人教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人教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东欧剧变的原因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经济与政治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提髙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独立思考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把中国建设成国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
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
“一超多强”;欧洲联盟;俄罗斯的复苏;中国的崛起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东欧剧变
1. 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
2. 东欧剧变的原因
二、苏联解体
1. 戈尔巴乔夫改革
2. "八一九"事件
3. 阿拉木图宣言
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
1. “一超多强”
2. 欧洲联盟
3. 多极化趋势
重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多极化趋势难点:东欧为何剧变、苏联为何解体
【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走入误区 民族矛盾和民族分裂 活动愈演愈烈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 解体
4.原因:
(1)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 力的发展。
(2)外部因素: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3)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走入误区
4、影响:
(1)从世界格局来看: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他们利用 新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 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 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 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 内政,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动 势力。 • 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 群众不满情绪。这些手段致使东欧国家 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
Hale Waihona Puke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1.含义: 执政党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范围: 波兰、东德、捷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3.原因: 历史因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 展,经济停滞陷入危机。 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教训: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典型?)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三、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
1、特征: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趋势:趋于缓和
2.紧张动荡的表现:
(1)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 (2)2001年,911事件 恐怖主义盛行
(二)、苏联解体
1. 标志: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俄罗斯等11国签署 《阿拉木图宣言》。 2.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
3. 过程:
时间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1991年底
事件
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
影响
打不开局面
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内容) 苏联实行多党制 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
3.原因:
(1)“冷战”结束后,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 教、领土矛盾相继爆发(动荡) (2)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强权政治 (动荡) (3)多方力量的制约(和平) (4)当前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 界 格 局
两极格局瓦解,暂 时“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 界 形 势
总趋势:走向缓和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 并存
知识整合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 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 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的 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 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 应有的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 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 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2)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看: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注意:不 是国际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二.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欧盟
一 超 多




二.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1. 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但多极化趋势 加强。
2. 特点:旧的两极格局解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3.表 现:出现五个中心力量(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 日本、俄罗斯、中国实力不断增强,制约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4.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