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教程之任督二脉及经外奇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外奇穴PPT

经外奇穴PPT

经外奇穴的临床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结词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广泛,其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详细描述
近年来,经外奇穴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治疗各种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等方面。同 时,针对经外奇穴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学和严谨。未来,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将更加广 泛,其治疗范围和效果也将更加显著。
经外奇穴在十二经脉的分布较少,多分布在奇经八脉和十五 络脉中,尤其是任督二脉和带脉。
经外奇穴在全身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01
经外奇穴在全身的分布特点与经络系统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 。
02
经外奇穴多分布在头面部、腰背部和下肢部,这些部位的穴位多具有醒脑开窍 、安神定志、舒筋通络等作用,可缓解和治疗相应疾病。
经外奇穴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经外奇穴的艺术美
经外奇穴的分布和组合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如形象美观、穴位命 名富有诗意等。
经外奇穴与中医美学的关联
经外奇穴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美学有着密切的 关联,体现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经外奇穴的审美价值及应用
经外奇穴的审美价值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 时也能为养生保健提供参考。
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
总结词
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越来越显著。
详细描述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的普及和发展,经外奇穴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多个国家已经将经 外奇穴纳入了其卫生体系,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同时,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加 强,推动着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不断扩大。
经外奇穴的功效和作用范围
1 2
缓解疼痛
经外奇穴对于各种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如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任脉督脉[PPT课件]

任脉督脉[PPT课件]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 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 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 ,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 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 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 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 系。
主治:消渴嗜饮, 口疮臭秽
龈交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 不灸,可针,可放血,不留
谢谢!
巨阙 胸剑联合下两寸 心之募穴 主治:胸痛、妇人怀孕时气
冲上头导致晕厥
鸠尾 巨阙上一寸,胸剑联合 下一寸 不可灸、可针华盖、璇玑、紫宫 主治:玉堂、中庭辅助膻中
的治疗作用。
膻中 玉堂下一寸半 主治: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妇人乳汁变
少 气会膻中 禁针,可灸
神庭 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主治:调控神经系统治疗精神类疾病 一般不针,常灸
素髎 鼻尖正中 主治:酒糟鼻、鼻炎、鼻息肉 多点刺放血
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2/3交点处 主治: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船)、
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主消渴,饮水无度
兑端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 的移行部
哑门 风府后半寸 督脉阳维之会 主治:音哑 一般不灸,注意针刺方向
风府 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 足太阳督脉阳维脉之会 主治:中风、头项强痛。是中风的大穴 一般不灸,可以针。
脑户 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督脉足太阳之会 主治:头重,头痛,眩晕 音哑,项强 不灸,灸后可至音哑
强间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 强痛,癫狂痫证,烦心, 失眠。 可针,平刺

任脉督脉PPT课件

任脉督脉PPT课件
.
BREAD PPT D1E1SIGN
按语
• 中极是膀胱的募穴,临床多以治疗泌尿 系统疾病为主,常与三阴交、肾俞、膀 胱俞交替配用,有很好的疗效;其内应 胞宫、精室,故善治疗男女生殖系统疾 病,针刺时使针感向外阴部放射治疗效 果更佳。
.
BREAD PPT D1E2SIGN
关元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下3寸
指衣襟前面两幅交界的中缝,与任脉的循 行相一致。
.
BREAD PPT DE9SIGN
四、腧穴
本经共有24个腧穴:会阴、曲骨、中 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 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 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 玑、天突、廉泉、承浆。
.
BREAD PPT D1E0SIGN
• 【刺法】:先直刺0.2~0.3寸, 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 后方刺入1~1.5寸。本穴必须 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以防刺伤肺和血管。
.
BREAD PPT D2E0SIGN
.
BREAD PPT D2E1SIGN
廉泉
• 【定位】:在颈部,当前 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 骨上缘凹陷处
• 【作用】:清热化痰,开 窍利喉舌。
• 【类别】:心包募穴,八 会穴(气会)
• 【刺法】:平刺0.3~0.5 寸。
.
BREAD PPT D1E9SIGN
天突
•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 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 【作用】:宽胸理气,化痰利 咽。
•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 痛。②咽喉肿痛,暴暗,瘿气。 ③梅核气,噎膈。
• 【类别】:任脉、阴维脉交会 穴
调,痛经。 • 中焦病: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胃脘痛,呕吐,

中医培训教程之任督二脉及经外奇穴

中医培训教程之任督二脉及经外奇穴

阴阳互济
任督二脉在人体内呈环状,任脉主阴, 督脉主阳,二者相互衔接,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具有阴阳互济的 作用。
调节气血
相互影响
任督二脉的功能相互影响,任脉的功 能状态会影响督脉,反之亦然。
任督二脉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经外奇穴介绍
03
经外奇穴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经外奇穴是指那些不在十四经脉上,但具有固定名称和位置,能够治疗某些特 定疾病的穴位。
缓解症状
对于一些慢性病或长期疼 痛的患者,通过刺激经外 奇穴可以缓解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
常见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
太阳穴
印堂穴
鱼际穴
膝眼穴
位于颞部,主治头痛、 偏头痛、眩晕等。
位于两眉连线中点,主 治头痛、失眠、鼻炎等。
位于手拇指本节后凹陷 处,主治咳嗽、咽痛、
失音等。
位于膝关节屈侧凹陷处, 主治膝关节疼痛、活动
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词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而五行则可以解 释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了解阴阳五行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 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针刺后的护理与调养
休息与活动
针刺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饮食调理
适当调整饮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 性食品。
保暖措施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邪侵袭。
观察病情变化
在针刺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 情况,及时就医处理。
THANKS.
不利等。
任督二脉及经外奇穴

第十五章任督二脉ppt课件

第十五章任督二脉ppt课件
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吞咽困难
口歪齿痛
2
阴挺
虚劳 虚脱
癫狂
噎嗝
治喉疾要穴
特殊性
偏于治疗脑病之喑哑失偏于治疗舌病之喑哑失功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穴名 部位
中极 下腹 关元 下腹 气海 下腹 下脘 上腹 中脘 上腹 膻中 胸 天突 颈 廉泉 颈 承浆 颏
主治
1
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 遗尿尿闭泄泻阳痿月经不调
腹痛泄泻遗尿崩漏 腹痛泄泻呕吐 胃痛呕吐腹胀泄泻 气喘胸痛心悸呕吐 咳嗽气喘暴喑咽喉肿痛
学习公约
课程要求
手机调整
全情投入
随时互动
任 脉
15.1 督脉
一、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 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 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 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 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 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 肾。 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 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 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 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
穴位主治鉴别表
穴位
气海

关元
中极
阴陵泉
共性
特殊性
元气要穴有培补元气之功,用于元气不
阳气要穴温补元阳,用于真阳不足 水气要穴,摄利小便,多用于通摄水道 湿气要穴功能运化水湿,用于脾虚湿困
功用:温胃散寒,理气散结
功用:健脾和胃,温中化湿
穴位
下脘 中脘
穴位主治鉴别表
共性 治胃疾
特殊性
散而祛之,通肠腑 和而消之,理中气
二、基本功能 任,担任,妊养,故又通“妊”。 (1) 调 节 阴 经 气 血 , 为 “ 阴 脉 之
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
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 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 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 养之本,故“任主胞胎”。

《经外奇穴》课件

《经外奇穴》课件

探讨经外奇穴的渊源
针灸
经外奇穴最奇穴也 有治疗作用。
艾灸
经外奇穴在进行艾灸治疗的时 候也需要注意。
经外奇穴对症治疗
1 失眠
2 肩颈痛
3 月经不调
按摩厉害穴、睡意穴、 迎香穴等经外奇穴有助 于改善失眠问题。
刺激灵台穴、会宗穴、 肩井穴等经外奇穴可以 减轻肩颈疼痛。
《经外奇穴》PPT课件
探索中医的奥妙:经外奇穴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这份PPT课件 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经外奇穴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经外奇穴?
又称奇经八脉
是在人体经脉经络以外、 别具特殊的穴位。
疗效神奇
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症状, 且疗效明显。
常被忽视
因为这些穴位位置比较特 殊,很多人往往没有关注 到。
按压三阴交穴、归来穴 等经外奇穴,有助于调 节经期。
常用的针灸经外奇穴
1
内关穴
2
有减轻疼痛、缓解焦虑、帮助睡眠等
作用。
3
少海穴
4
能够缓解胸闷、乳腺炎、便秘、不寐 等症状。
迎香穴
可以治疗鼻塞、头痛等症状。
刺瘤穴
适用于治疗肝硬化、腰肌劳损、月经 不调等。
艾灸与经外奇穴
艾灸操作
1. 挑选好艾草 2. 准备灸具、火源等 3. 开始灸疗
养生保健
按摩经外奇穴还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疗效显著
经外奇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且疗效显著。
多元维护
采用经外奇穴治疗,可以多元维护身体健康。
常用穴位
• 关元穴 • 气海穴 • 三阴交穴 • 足三里穴
什么人不适合按摩经外奇穴?
孕妇
在孕期按摩经外奇穴要慎重, 以免对胎儿产生影响。

任督二脉和经外奇穴ppt课件

任督二脉和经外奇穴ppt课件
2、遗精、阳痿、不育 3、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 不孕、产后恶露不绝、带下 4、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针前需空尿液
关元
定位: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 卧取穴。
主治: 生殖泌尿 全身衰弱(灸)
应用: 中风脱证配神阙隔盐灸; 虚劳配足三里、脾俞; 月经不调配三阴交、血海;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灸。
上肢疼痛; 3 、荨麻疹。 刺灸:直刺或向内斜刺 0.5~0.8寸;可灸。
外劳宫(落枕)
定位:在手背,第二、三 掌骨之间,掌指关 节后0.5寸。
主治:1、落枕; 2、手背肿痛,手指 麻木,五指屈伸不利。
刺灸:直刺0.5~0.8寸; 可灸。
四缝
定位:第二至第五指掌 侧,近指关节的中央。 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刺灸:直刺0.1~0.2寸,
凹陷中。 【功效】补肾壮阳,舒筋活络。 【主治】1. 虚损腰痛,头晕,耳鸣。
2. 遗精,阳痿,早泄,带下,不孕,月经 不调。 3. 遗尿,尿频,五更泄。 4. 癫痫,惊恐。 【操作】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5~1寸;宜灸。
至阳 DU9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功效】利胆退黄,宽胸理气。 【主治】1. 黄疸,胸胁胀痛,身热。
廉泉
定位:在颈部,结喉上方, 舌骨上缘凹陷处。
应用:舌下肿痛配中冲; 舌强不语配金津、玉
液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
寸。
经外奇穴
四神聪
定位: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头脑部疾患
正常人可以变聪明
印堂
定位:正坐仰靠或仰卧,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对准鼻 尖处取穴。
主治:镇静——头痛,眩晕, 失眠,小儿惊风。
一、任脉

最新[]经外奇穴幻灯片课件

最新[]经外奇穴幻灯片课件

- 8、十宣 定位:手十指尖端,距指
甲0.1寸。 主治:急救:昏迷,癫痫,
高热,咽喉肿痛。 刺灸:浅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
(五)下肢部穴
- 1、髋骨 定位:当梁丘两旁各1.5寸,
一侧二穴,共四穴。 主治:下肢疾患,如腿痛,下
肢瘫痪等。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 2、百虫窝 定位:血海穴上1寸。 主治:风疹,皮肤瘙痒,蛔虫
刺灸:向上平刺1~1.5寸;可 灸。
(四)上肢部穴
- 1、二白
定位:腕横纹上4寸,桡
侧腕屈肌腱两侧,一
二白
手两穴。
主治:痔疮,脱肛。
刺灸:直刺0.5~1寸, 可灸。
- 2、中泉 定位:当指总伸肌腱
桡侧的凹陷处
主治:胸闷,胃痛, 吐血。
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 3、中魁 定位:手背,中指近端指
上肢疼痛不举。 刺灸:直刺0.5~0.8寸。
- 2、夹脊(华佗夹脊) 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
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主治范围广,其中上胸
部穴位治疗心肺疾病,上肢 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 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 腹及下肢疾病。 刺灸:斜刺0.5~1寸;可灸。
- 3、胃脘(管)下俞 定位:第八胸椎棘突下旁
二、常用奇穴
(一)头颈部穴
- 1、四神聪 定位: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 健忘,
癫狂痫。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按:本穴与督脉Leabharlann 膀胱经密切相关- 2、当阳 定位:正坐位,瞳孔直
上,前发际上1寸。 主治:偏正头痛,头昏
目眩,目赤肿痛,鼻 塞。
刺灸:平刺0.5~0.8寸; 可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7

上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内为肝下缘及胃幽 门部) 【作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理气化湿,宁神定志。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②癫痫。 巨阙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作用】:和中降逆,宽胸化痰,宁心安神。 【主治】:①心胸痛,心悸。②癫狂痫。③胃痛,呕吐。 鸠尾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寸 【作用】:和中降逆,清心化痰,宽胸宁神。 【主治】:①癫狂痫。②胸痛,心悸,腹胀。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5

阴交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作用】:温肾益精,调理冲任。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疝气腹痛。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 阴痒,产生出血。 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①中风脱证,四肢厥冷。②泄泻,偏身出汗。③水肿。 水分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作用】: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通。②腹痛,泄泻,翻胃吐食。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8

中庭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五肋间,即胸剑结合处 【作用】:宽胸理气,降逆理中。 【主治】:①胸胁胀满,心痛。②呕吐,小儿吐乳。 膻中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主治】:①气喘,胸前,胸闷。②心痛,心悸。③乳汁少,呃逆,噎 膈。 玉堂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胸痛,乳痈。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6

下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胃脘痛,腹胀泄泻,呕吐,呃逆。 建里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①胃痛,呕吐。②食欲不振。③腹胀肠鸣。 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理气止痛。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呃逆,吞酸。②腹胀,泄泻,饮食不化。 ③咳喘痰多。④黄疸。⑤失眠。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9

紫宫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 【作用】:宽胸理气,清肺利咽。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 华盖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 【作用】:宽胸理气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 璇玑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利咽。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胸痛,咽喉肿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4

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作用】:温肾益精,回阳补气,调理冲任,理气除寒。 【主治】:①阳痿,遗精,遗溺,小便频数,小便不通。②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痛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出血。③中风脱症,虚劳 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④泄泻,脱肛,完谷不化。 石门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作用】:温肾益精,调经止带。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疝气,腹痛,泄泻。③经闭,带下, 崩漏。 气海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作用】: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二小节 督脉-1

督脉图: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二小节 督脉-2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 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 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 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 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 穴。
中医基础与实用知识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1

任脉图: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2

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督、冲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 阴”,称为“一源三岐”。任脉出会阴后,向上前行至阴毛 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 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任脉与六阴经都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 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并有调节月经, 妊养胎儿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 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和可治疗神志病。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10

天突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作用】:宽胸理气,化痰利咽。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咽喉肿痛,暴暗,瘿气。③梅核气, 噎膈。 廉泉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作用】:清热化痰,开窍利喉舌。 【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舌强不语,暴暗,吞咽困难。 承浆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作用】:祛风通络,疏调任督。 【主治】:①口眼歪斜,牙龈肿痛,流涎。②癫狂。③遗溺。


第九节 奇经八脉
——第一小节 任脉-3

会阴 【定位】: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中 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作用】:调经补肾,清利湿热 【主治】:①二便不利或失禁,痔疾,脱肛。②遗精,阳痿,阴部痒。 ②溺水窒息,昏迷,癫狂。 曲骨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作用】:利肾培元,调经止带,清利湿热。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溺。②遗精,阴痿。③月经不调,带下。 中极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作用】:补肾培元,通利膀胱,清利湿热,调经止带。 【主治】:①遗溺、小便不利。②遗精,阳痿。③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