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交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例7)ppt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例7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课件PPT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 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
×1 2 50
250 300
答:右边的竖式在计算过程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 =25×(10+2) =25×10+25×2 =250+50 =300
二、填一填
(10+7)×6= 10 ×6+ 7 ×6 8×(125+9)=8×125 +8× 9 7×48+7×52=7×( 48 + 52 ) a×72+a×28= a ×(72 + 28)
② 25×(4+9)= □×□+□×□
③ 27×12+43×12=( □27+ □43)× □12 同学们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一、火眼金睛。
56×(19+28)=56×19+28 (× ) 56×28
(25+7)×4=25×4+7×4 (√ )
32×(7×+ 3)=32×7+32×3 (×) 64×64+36×64=(64+36)×64 (√ )
解决问题我最棒!
同学们为了绿化校园,要在操场四周种树, 在此之前同学们要先了解操场的一圈的长度 ,你能帮助他们吗?(用两种方法计算)
24米
36米
36 ×2+24 ×2 =72+48 =120(米)
(36 + 24)×2 =60 ×2 =120(米)
答:操场一圈长120米。
小组合作、开动脑筋填一填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8-2)×25
8×25-2×25
= 25 ×(8-2)
课件PPT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 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5
×1 2 50
250 300
答:右边的竖式在计算过程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 =25×(10+2) =25×10+25×2 =250+50 =300
二、填一填
(10+7)×6= 10 ×6+ 7 ×6 8×(125+9)=8×125 +8× 9 7×48+7×52=7×( 48 + 52 ) a×72+a×28= a ×(72 + 28)
② 25×(4+9)= □×□+□×□
③ 27×12+43×12=( □27+ □43)× □12 同学们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一、火眼金睛。
56×(19+28)=56×19+28 (× ) 56×28
(25+7)×4=25×4+7×4 (√ )
32×(7×+ 3)=32×7+32×3 (×) 64×64+36×64=(64+36)×64 (√ )
解决问题我最棒!
同学们为了绿化校园,要在操场四周种树, 在此之前同学们要先了解操场的一圈的长度 ,你能帮助他们吗?(用两种方法计算)
24米
36米
36 ×2+24 ×2 =72+48 =120(米)
(36 + 24)×2 =60 ×2 =120(米)
答:操场一圈长120米。
小组合作、开动脑筋填一填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8-2)×25
8×25-2×25
= 25 ×(8-2)
第十单元 第1课时 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达标练习
practice
5. 8个大人带15个小朋友去公园骑自行车,价格如下,怎样租车最 省钱?
8+15=23(人) 23÷3=7(辆)……2(人) 2÷2=1(辆) 租7辆三人自行车,1辆两人自行车最省钱。
知识总结
summary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
则 运
(2)根据第②个算式,先说说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 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 乘除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 已知一个因数与积,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 已知除数和商,求被除数,用乘法计算。
乘法算式:125×3=375或3×125=375 除法算式:375÷125=3或375÷3=125
①②③综合算式:(316+59)÷3×16=2000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三)四则混合运算
◎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没有括号,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 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总复习
第1课时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 其关系、运算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RJ
01. 学习目标 Leaning objectives
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算式各部分间的 1 关系,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会灵活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经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归纳整理和练习过 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有关0的运算
算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租船问题 探究最省钱的方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35×5×20 =35×(5×20) =35×100 =3500
25×(4+8) =25×4+25×8 =100+200 =300
51
典型例题
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9+22+78=29+100 35×16=35×2×8 123-68+32=123-(68+32) 102×56=100×56+2 12×97+3=12×100
35
小试牛刀
2.填一填。(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里填上适
当的运算符号)
25
×
42
50
1 00
1 050
观察左边的竖式: 先算25× 2 =50 , 再算25× 40 = 1000 , 最后算 50 + 1000 = 1050,
即25×42=25×( 40 + 2 )=25× 40 + 25× 2
探究点
乘法分配律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用到哪些条件?
根据题意,你能列式 解答吗?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8
探索新知
方法一: (4+2)×25
方法二: 4×25+2×25
=6×25
=100+50
=150
=150
1.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至少写出4组。
40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41
目录
01 课前导入 03 学以致用
02 新课精讲 04 课堂小结
42
课前导入
43
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 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来 探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44
新课精讲
45
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
a×b=b×a
(a×b)×c=a×(b×c)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复习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在应用环节,我通过口算竞赛、对比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使一些什么特征的乘法题计算简便,并引导学生将具有这种特征的乘法算式进行了归纳。学生在情感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真正的发展。本堂课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时间的把握;课前是否引入情境还值得探讨;当学生没有达到我的预设时的应变机智;课中如何激发学生互相评价促进互动等等。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不断改善的问题。
教案
课 题
乘法运算定律
学时数
1个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
第34、35页,例1、例2
执教者
杨瑞
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我们正式概括出任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这个术语。
①、33×15×2
②、25×50×8
③、25×7×4×3
④、2×25×50×4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真棒,我们现在回忆下我们这节课讲了些什么?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和我们以前学的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一比,你们有发现什么吗?
a×b=b×a
(a×b)×c=a×(b×c)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复习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在应用环节,我通过口算竞赛、对比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使一些什么特征的乘法题计算简便,并引导学生将具有这种特征的乘法算式进行了归纳。学生在情感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真正的发展。本堂课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时间的把握;课前是否引入情境还值得探讨;当学生没有达到我的预设时的应变机智;课中如何激发学生互相评价促进互动等等。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不断改善的问题。
教案
课 题
乘法运算定律
学时数
1个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
第34、35页,例1、例2
执教者
杨瑞
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我们正式概括出任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这个术语。
①、33×15×2
②、25×50×8
③、25×7×4×3
④、2×25×50×4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真棒,我们现在回忆下我们这节课讲了些什么?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和我们以前学的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一比,你们有发现什么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如果小明一家和姑姑一家总共4名孩子、6名 大人一起去玩,他们拿出300元买门票够吗? 应该怎样买?
读完题,同桌同 检学验互一相下说!一你说的知 答道案了合哪适些吗信?息。
分开购票:20×4+40×6=80+240=320(元) 够团体票:30×(4+6)=30×10=300(元) 300元<320元 答:他们应该买团体票,这样300元就够了。
六
单 的计算法则
元
:
小
数 小数加、减混
的 加
合运算的运算
法 顺序
和
减 法
小数加、减法
的简便运算
具体内容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给小
数化简。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有 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42+58)+(914+86) =200+1000 =1200
(2)35×125×8
=35×(125×8) =35×1000 =35000
(3)356-127-73
=356-(127+73) =356-200 =156
(4)75×101
=75×(100+1) =75×100+75×1 =7500+75 =7575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二、基础练习
1.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或文字。 (1)3.46读作( 三点四)六,其中“3”在( )位个上,表示3个( ); 一
小数的近似数
要点提示
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课件

(2)545 – 167 – 145 =545-145-167 =400-167 =233
(3)487 – 187 – 139-61 (4)169-25-25-50
= (487 – 187) – (139+61) =169-(25+25+50)
=300-200
=169-100
=100
=69
四 巩 固 练 习 教材P22T3
六拓展练习
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 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101×50 =505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运 算 定 律
第3课时 连减的简便计算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 第一组(男生做) 136-65-35 362-87-113 545-149-251
二探索新知
234-66-34 =168-34 =134(页)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二探索新知
小结: (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
去这几个减数的和。即a-b-c=a-(b+c)
66+113+87+34
= (66+34) +(113+87)
=100+200
答:一共花了300元钱。
=300
四巩固练习
教材P22T1 优翼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2)——乘法分配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7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3)—— 乘法分配律
R·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 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推进新课
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4+2)×25 (2) 4×25+2×25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 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相加,结果不变。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能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或a×(b+c)=a×b+a×c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28+36×28= (64+36) × 28
( √)
2.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
25 ×1 2
50 250
300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25×2+25×10
随堂练习
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 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4×25+2×25:先算挖坑种 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 人,再算总人数。
(4+2)×25:先计算每 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7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3)—— 乘法分配律
R·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 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推进新课
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4+2)×25 (2) 4×25+2×25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 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相加,结果不变。
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能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或a×(b+c)=a×b+a×c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28+36×28= (64+36) × 28
( √)
2.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
25 ×1 2
50 250
300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25×2+25×10
随堂练习
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 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4×25+2×25:先算挖坑种 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 人,再算总人数。
(4+2)×25:先计算每 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ppt

• • • •
⑥12×25 =12×5×5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300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会 读 、 写 小 数 , 会 比 较 小 数 的 大 小 。 2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 化 的 规 律 。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 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的小数。 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感悟
• 1、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 2、规范作图。 • 3、回答问题要完整。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领 域
•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 教学内容: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两端 都不栽的情况 ,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 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 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 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 重点: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 难点: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单元 运
算
2单元 1单元
位
四则 运 算
4单元
小数意义 和性质
定 便 律与 计 简 算
方 置与
向
5单元
三角形
折 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3. 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75+45)×60 =120×60 =7200(元)
75和45可以凑整,计算比较简便。
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4.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 什么运算定律。 2 5 × 1 2 5 0 2 5 0 3 0 0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25×2+25×10
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5.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 20×55 =20×(50+5) =20×50+20×5 =1000+100 =1100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作业
作业:第28页练习七,第7题。
( × 32×(7×3)=32×7+32×3 ×( 64×64+36×64=(64+36)×64 √ ( 56×(19+28)=56×19+28
)
) )
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117×(3+7)
4×a+a×5 =(4+5)×a 24×(5+12)=24×17 36×(4×6)=36×6×4
(4+2)×25= 4×25+ 2×2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试一试:
(5+12)×24= 4×25+12×24 117× (5+12)= 117×5+117×12
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 误的 画“×”。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a-b-c= a-(b+c)
a-b-c= a-c-b
428-72-128可以怎么做?
例7
一共有多少名同 学参加了这次植 树活动?
(4+2) ×25 =6×25 =150 4×25+2×25 =100+50 =150
(4+2)×25= 4×25+2×25
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
复习
什么叫加法交换律?
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什么叫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什么叫乘法交换律?
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什么叫乘法结合律?
(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