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

合集下载

20条吃饭的黄金标准

20条吃饭的黄金标准

20條吃飯的黃金標準1.吃飯時挺直腰背。

人們吃飯時身體處於放鬆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

殊不知,這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

此外,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以及蹲著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迴圈,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

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2.特別餓時喝點粥。

人在極度饑餓時食欲特別強,看到什麼都想吃。

其實,此刻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滯。

特別餓時,應少量進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線,然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

尤其注意,特別餓時別進食牛奶、豆漿、優酪乳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3.兩餐間隔4—6小時。

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欲和消化。

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裏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6小時比較合適。

4.先吃愛吃的食物。

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愛的和不喜歡的,此時該先吃哪個?專家提示,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這會讓你在情緒上獲得滿足。

愉快的心情能較快地產生飽脹感,避免吃得太多。

5.飯後別馬上用腦。

飯後,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

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

因此,一定要在飯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工作狀態。

聽聽音樂、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6.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

吃飯時說話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減少、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則指出,就餐時談討論複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談論一些簡單愉快的話題。

7.早飯吃熱的。

清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於收縮狀態,此時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

中醫認為,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

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麵包等幹主食。

健康饮食黄金法则十七条

健康饮食黄金法则十七条

健康饮食黄金法则十七条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见致病的原因,饮食占了极重要的一部份。

想要健康,日常要注意饮食习惯。

黄帝内经曰“入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可见五谷、水果、蔬菜等食品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帮助。

但是要怎么吃,才能使身体健康呢?跟据前贤的经验,今天归类以下几点重点,以供参考:一、不要偏食,饮食要多样化。

二、要去三白:即白米、白面、白糖。

三、三餐以五谷米加黄豆为主食。

四、多吃三高二低的食品。

三高是:(高蛋白:如牛奶、豆类、蛋类等;高纤维素如: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如:胡萝卜等。

)二低:一是:低脂肪如植物油等;二是:低糖如:糙米、麦片等。

五、要清淡,太油腻、太甜、太咸、太辣的食品少吃。

因为太油腻不易消化,会增加血酯肪和胆固醇,使人发胖;太辛辣会使血压上升,影响心脏功能;太甜会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太咸会增加肾脏功能的负担。

六、三餐要适量,不可饥饱无度,或暴饮暴食。

七、常吃深绿色的蔬菜,可预防老化以及恶性肿瘤。

八、饮食要自然,不可强迫自己不喜欢吃的食品。

九、营养素要平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五大营养,不可缺乏。

十、热量要平衡,例如吃的太多的热量时,要多做运动,以消耗多余的热量。

十一、酸碱度要平衡。

酸性的食品如:一切肉类、蛋类、米、面、等谷类、花生、核桃、坚果类等。

中性食品如:植物油类、淀粉、蔗糖等。

碱性食品如:各种蔬菜、水果、干、鲜豆类,牛奶、杏仁、栗子、椰子、硬果等。

十二、食品宜选新鲜的为主。

十三、凡长霉菌、发酵、腐烂的食物不可吃。

十四、烹调方法谨量以蒸、煮、焖、烩、炖、煨等方法烹制,一旦烧焦了,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十五、宜多喝优酪乳,可以帮助食物分解,而且能够帮助将不良的细菌消化掉。

十六、孔子最重视饮食卫生,他提出五种避而不食的养生饮食守则,内容如下:1、品发霉变质不食。

2、物腐烂不食。

3、物变质不食。

4、味不正不食。

5、调不当不食。

健康饮食的十条黄金规则

健康饮食的十条黄金规则

健康饮食的十条黄金规则黄金规则一:多吃五谷杂粮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和维生素,是健康饮食的基础。

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选择大米、玉米、面粉等杂粮,同时适量添加豆类食品,如豆腐、豆浆和豆类制品,实现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

黄金规则二:合理搭配蔬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搭配各类蔬果,既可以增加营养摄入,又可以使口感多样化,如橙色蔬果(胡萝卜、南瓜)提供丰富β胡萝卜素,绿色蔬果(菠菜、青椒)提供维生素C,紫色蔬果(紫甘蓝、黑莓)提供花青素等。

黄金规则三: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蛋白质是人体合成组织和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适量摄入质量好的蛋白质,如瘦肉、禽蛋、鱼虾等,可以提供必需氨基酸,并减少脂肪的摄入。

黄金规则四:均衡脂肪摄入脂肪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能量来源,但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应该选择植物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控制动物油和糕点、零食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黄金规则五:少食多餐少食多餐是保持血糖稳定、减少脂肪积累的重要方式。

一日三餐的主食分配要合理,早餐要营养丰富,午餐要适度,晚餐要轻食,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两餐之间的小食,如水果、坚果等。

黄金规则六: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健康的天敌。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伤害,而过量饮酒则会引发多种慢性病。

为了维护健康,应该坚决戒烟限酒。

黄金规则七:适度盐摄入适量的盐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摄入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合理食盐摄入应该控制每天不超过6克,避免过量。

黄金规则八:饮水有节饮水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环节,但过量饮水会增加肾脏负担。

一般情况下,每天饮水量不应超过2000毫升,具体量视个人情况、气候等因素而定。

黄金规则九:保持食物的新鲜食物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其营养价值。

应该选择新鲜食材,并妥善储存,避免食物变质或过期带来的健康风险。

黄金规则十:坚持适量运动健康的饮食需与适量的运动相结合。

揭秘20条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1

揭秘20条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1

揭秘20条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
*导读:养生专家指出,别小看吃饭的学问,下面这20条中若能达到12条,就算得上达标;若在5条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时纠正。

吃饭时挺直腰背。

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

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

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

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特别饿时喝点粥。

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

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

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尤其注意,特别饿时别进食牛奶、豆浆、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问题。

健康法则

健康法则

健康法则1、吃饭七成饱,穿戴适当少,耐点饥和寒,益寿又延年。

这就应验了,千古之名言:“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2、有的人活着为了吃饭(贪图享受,贪图好吃),有的人吃饭为了活着(即好吃味鲜,又要注意营养保健。

健康长寿,多给祖国做贡献。

)3、早饭好而少,午饭厚而饱(八九分饱),晚饭淡而少。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肠饱胀。

4、细粮四、粗粮六;主食四、副食六;动物四、植物六;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5、学习深钻细研,学识博大精湛。

吃饭细嚼慢咽,身心健康平安;学习马虎粗心,知识真伪不分。

吃饭虎咽狼吞,肠胃撑胀伤身。

6、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7、保健主食:“黄金作物”老玉米,营养保健数第一。

“营养之花”大黄豆,抗癌蛋白最优秀。

小米镇静又安眠,除湿健脾肠胃安。

晚上睡个安稳觉,大便不稀又不干。

荞麦、燕麦有三降:降压、降脂、降血糖。

山药土豆红白薯,它们都有四吸收:吸收血糖与血脂,吸收水分与毒素。

防糖尿病护肠胃,通便不得胃下垂。

8、保健饮品:绿茶豆汁葡萄酒(红),抗癌健身命长久。

酸奶蘑菇骨头汤,延年益寿保健康。

9、保健肉鱼,应该知道:小比大好,野比养好,瘦比肥好,肥中之瘦更好;虾比鱼好,鱼比肉好,肉比蛋好。

水里比地上好,小鱼小虾最好,连头带尾全吃挺好(鱼虾软化血管,保健长寿)。

多条腿比两条腿好,两条腿比四条腿好,高原野生蚂蚁最好(野生红黑蚂蚁,保健防治多种疾病)10、保健菜类,三好三美誉:三好:植物花粉很好,西红柿非常好,黑木耳特别好。

(花粉:植物精子,美容健肾,维持肠道秩序;西红柿:营养丰富,熟吃抗多种癌症;黑木耳:稀释净化血液,降低血粘稠度,溶化血栓,防治心梗脑梗)。

三美誉:红萝卜称“小人参”;大蒜称“抗癌之王”;洋葱称“蔬菜皇后”、(均能抗癌、降压、降脂、防冠心病。

红萝卜养颜、明目、防感冒;把生蒜瓣切薄片,15分钟后再吃,才能抗癌)。

11、提前生病,提前肥胖,提前衰老,提前死亡。

二十条健康饮食的“金标准” 你达标了吗

二十条健康饮食的“金标准” 你达标了吗

二十条健康饮食的“金标准” 你达标了吗专家指出,这20条中若能达到12条,就算得上达标;若在5条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时纠正。

1.吃饭时挺直腰背。

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

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

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

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2.特别饿时喝点粥。

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

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

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尤其注意,特别饿时别进食牛奶、豆浆、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问题。

3.两餐间隔4—6小时。

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4.先吃爱吃的食物。

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爱的和不喜欢的,此时该先吃哪个?专家提示,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

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5.饭后别马上用脑。

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

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

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6.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谈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7.早饭吃热的。

清晨,人体内的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生痉挛。

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

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

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
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均衡饮食:摄取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饭菜中要包含主食、蛋白质来源(如鱼、肉、蛋、豆类)、蔬菜和水果。

2. 多样化食物:尽量摄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确保获得多种营养物质。

避免单一的食物组合。

3. 适量控制食量:不吃过多或过少,控制饮食摄入量。

依据个人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每餐的分量。

4. 合理选食:选择新鲜、未加工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添加剂、防腐剂和人工色素等。

5. 减少盐和糖的摄入:多食用低盐低糖食物,减少调料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6. 正确烹饪方法:偏向蒸、煮、烤、炖等健康烹饪方式,避免过度炸煮,减少油脂的摄取。

7. 喝足够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每天喝足够的水有助于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8. 注意饮食习惯:避免吃太多油炸食品、垃圾食品和高糖饮料。

每天定时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9. 健康饮食结合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与健康饮食结合,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体重控制。

10. 个人身体适应调整: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年龄、性别、活动水平等,适当调整食物摄取量和种类。

吃饭的20个金标准

吃饭的20个金标准

吃饭的20个金标准,你具有几个?每个人每天都在吃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科学地吃饭。

为此,众多专家一起总结出20条健康饮食的“金标准”。

专家指出,这20条中若能达到12条,就算得上达标;若在5条以下,就需引起注意。

1.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

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

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

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2.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

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

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一些半流食,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尤其注意,特别饿时别进食牛奶、豆浆、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问题。

3.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会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至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至6小时比较合适。

4.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爱的和不喜欢的,此时该先吃哪个?专家提示,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

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5.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

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开始工作。

饭后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6.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7.清晨,人体内的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生痉挛。

中医认为,早餐应该吃热食,保护胃气。

建议早餐选择热稀饭、热麦片、热豆浆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主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条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
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新等几位专家,一起总结出20条健康饮食的"金标准"。

专家指出,这20条中若能达到12条,就算得上达标;若在5条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时纠正。

1、吃饭时挺直腰背。

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

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

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

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2、特别饿时喝点粥。

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

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

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尤其注意,特别饿时别进食牛奶、豆浆、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问题。

3、两餐间隔4—6小时。

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4、先吃爱吃的食物。

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爱的和不喜欢的,此时该先吃哪个?专家提示,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

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5、饭后别马上用脑。

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

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

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6、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谈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7、早饭吃热的。

清晨,人体内的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生痉挛。

中医认为,早餐应该吃热食,保护胃气。

建议早餐选择热稀饭、热麦片、热豆浆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干主食。

8、饭后半小时再喝茶。

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

同时,茶中的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产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

饭后半小时再喝茶,能促进消化吸收,起到杀菌消毒和护齿的作用。

9、晚上别吃冷饮。

晚上7点后,人体体液代谢下降,此时吃凉的食物,尤其是冷饮,不易消除疲劳还会影响睡眠。

10、饭后甜点要少吃。

正餐已获得了足够的糖分,如果再吃甜点,人体会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

吃过油腻的东西后尤其不要吃甜点。

11、多吃深色蔬菜。

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应该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以上,其维生素C含量比浅色的高一倍。

举例来说,深紫色茄子与浅绿色茄子,紫色洋葱与白色洋葱,紫甘蓝与卷心菜,紫薯与红薯、白薯,前者的营养价值都显著高于后者。

12。

动、植物油混着吃。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

而动物油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

专家提醒,用1份动物油、2份植物油制成混合油,可以取长补短。

13、吃饭环境要安静。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显示,随着噪声增大,受试者感受食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

研究还表明,嘈杂的就餐环境会使人的味觉变迟钝。

专家建议吃饭时不要选择环境嘈杂的餐馆,有轻柔音乐做背景可以让人吃得更香。

14、别一个人吃饭。

单独进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饮食单调,会造成营养失衡。

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饭,心情舒畅,胃液的分泌也相对旺盛,可使食物尽快地消化和吸收。

此外多人一起吃饭,食品种类也多,每种吃一点容易达到营养平衡。

15、骨头汤加点醋。

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鸡蛋、骨汤、鱼虾、黄豆等。

胃肠道的酸度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

因此,烹调食物时适当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钙转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钙。

16、每天吃一次纤维食品。

人体摄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质,与大肠杆菌作用,会变成有害的腐败物。

纤维质可把它们包围并排泄掉。

因此,每天最好吃一点粗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薏米、红薯、玉米等。

17、多嚼硬的食物。

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等。

这是因为较硬的食物要费劲去嚼,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活化了大脑皮层,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18、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专家建议,每吃一口饭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细细地咀嚼30次以上。

19、少吃盐。

新版美国饮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所摄入的食盐量应减少至2300毫克(约一茶匙)以内。

而那些年龄超过51岁以及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摄入食盐量应减少至1500毫克以内。

20、调味品别滥用。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调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黄樟素,它可引起肝癌。

多吃不仅会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还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和胃胀气。

因此,在烹制食物时不要过度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