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自】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我便
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
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
A.彻底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38
4.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
,“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
为此,他强调“
”,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
的现实危险。 资本主义复辟。
13
民主与法制
,社会和生产
。
春夏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 、康生、
趁机煽动“
”和“
闹革命”。
等组成的
1975 18
一 , 后 被 判 处 有 期 徒 刑
江 青 、 林 彪 反 革 命 集 团 的
: 毛 泽 东 的 秘 书
年 。
主 犯 之
36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该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 ,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
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 A.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彻底清算“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
37
3.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
15
4 20
一 , 林 成彪 员、: ,江做 后青过 被反中 判革央 处命委 有集员 期团, 徒案“ 刑主四 犯人 年。帮 。,” 四成 人员 帮之
林
彪
、 江: 青毛 是泽 反东 期革的 徒命第
刑 。
集 团 的 首 要 分 子 。 无
任 妻 子 , 中 央 委 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采取整风的办法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2.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
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给中国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T1—多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其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不一样的。
下列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代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B.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新民主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T2—多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农民退社的情况。
同时,国际上出现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各级领导干部缺乏思想准备,习惯把一些闹事问题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必须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 https:///brighten-easy-builder/ 澳大利亚买地建房贷款
;
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几乎支撑了他全部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11.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4分) 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他调整 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前文已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3分) 答: 1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应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 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代谢:11.(4分)①“他”是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工:为了改变生活条件,辛苦劳动,努力挣钱.②“他”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好父亲:为了儿子娶媳妇,勇担父亲责任,挣钱翻盖房子;③“他” 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劳动者:一碗红烧牛肉面,对“他”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享受。(任选2点作答即可,只概括不分析酌情给分,意思相同即可) 12.(4分)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回答动作和神态描写也行,只回答神态描写给1分)。(2分)这些词表明“他”吃牛肉时慎重的态度及对 食物的尊重,(1分)同时说明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来之不易。(1分)(意思相同即可) 13.(3分)①碗里有好几块牛肉,其中有一块特别大,有点异常;②师傅打饭时手没有抖,将大块牛肉放在了他的碗里,暗示师傅可能知道那是块姜;③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暗示姜被佐料 染色后和牛肉相似;④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暗示这可能不是牛肉。(任选三处作答,意思相同即可) 14.(5分)(1)我认同第一个观点。(1分)小说中写他为了能吃上一碗红烧牛肉面跑着奔向食堂,去看的工资还没领到手,一块牛肉在他的心中分量竟然如此重 等,都写出了打工者生活的艰辛。(2分)现实中有的农民工辛苦一年却拿不到工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有的农民工吃住条件差,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生活很艰辛。 (2)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小说中的他从小就有把好东西留在最后吃的好习惯,第一双回力鞋舍不得穿,吃牛 肉面时把好吃的牛肉放在最后等说明了先苦后甜,生活有奔头.虽然初三的学习生活又苦又累,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上理想的学校是令人高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2分)(扣住文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2017贵州六盘水)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7分)我的 妈妈是老虎 ?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 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 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 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 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他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 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⑾ 在非洲草原上, 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⑿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 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⒀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1.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4分) ⑴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 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⑵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4分) 2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4.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4分) 代谢:20.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⑵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21.⑴“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逼迫我成长, 独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2.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23.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扬后抑)的手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 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 24. (2017广西贵港)10. 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①千年的原始森林连绵数千里,古木参天,荆棘布道,偶尔的狼嚎猿啼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②张郎执枪佩刀,带着干粮,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穿行。 ③入林的第五天,张郎就见到了一副白森森的人骨,张 郎有些迟疑,怎样遇害的呢?旁边有刀也有枪,而且从刀的重量来估,其人也是个习武之人,狼?虎?或狮?张郎不得究竟,自顾上路,一路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④偏偏不几天,张郎又遇白骨,还是人体,而且是两具。从过医的张郎蹲下身细细察看,两具骨骼都是男人,还留着 拼命搏斗过的痕迹。张郎就更觉得奇怪了,什么深仇大恨让人追到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动了杀心?功与名,财与利? ⑤继续前行。 ⑥怪事再度发生。这天,张郎刚吃完一只烤熟的山雀,正准备起身上路,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一团蓝光炫着他的眼。张郎揉揉眼睛再看,绿幽幽的,张郎抑制不 住自己的兴奋,立马想到老人家常说的天然翡翠。 ⑦张郎一步一停地上前,他怕是什么特大动物的眼睛,近了,果然是两人合抱大的玉石,而且,玉石下面还有一个人,用绳附着,看衣服和肉体颜色,刚才死去才不久的样子。 ⑧张郎在旁边捡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认为是翡翠的玉石上 砸,玉石丝毫没损,凑近看,暗纹都没一丝,再凑近些看,整块石头里一点气泡也找不着。张郎兴奋得快要窒息,确认这是翡翠不说,而且是上等的翡翠。张郎眯上眼,感觉华室在招手,山珍野味已压桌,骑马坐辔,穿金戴银,妻妾成群,成为郡主富甲一方。 ⑨张郎睁开眼,将死者身 上的荆条解下,将玉石系往自己身上。好沉啊,张郎每走一步腿都在打颤,但背上是一座城池,越重城越大,再重也心甘。 ⑩脚起泡背流血,张郎感到体力不支,准备歇下给肚进食时,张郎听到有人的声音朝他这边传来,立马用树枝和深草将玉做了掩饰,自己也藏在蔽处,两手紧紧握 住枪。 ?声音近了,更近了,看得明白,是人。张郎的心一软,刚放下枪,突觉玉石易主、华室崩塌、妻妾逃逸、丰餐消隐,于是一咬牙,重新端起枪。 ?就在食指穿进扳机孔的一瞬间,张郎明白了前面遇到的三具白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第一具会武功的人是背着这玉累死的,第二具和 第三具是为争抢这玉而搏死的,第四具也是累死的…… ?张郎放下枪,打了个哈哈,从丛里露出来,亲切地说:“乡亲﹣﹣恭喜你啊﹣﹣” ?张郎说,路遇横财,见者有份哟。张郎把藏好的翡翠指给对方看。 ?对方姓李,李郎说,张兄,你先见,归你。 ?三说二说,两人就抱成了一团, 割指为血,插枝为香,结为兄弟。 ?砍一棵拳头粗的树,两人抬着玉石在森林里穿行。 ?行途中,张郎病了,俩人就歇下来,李郎去找草代谢,打野禽诚心诚意地伺候着张郎;李郎病了,张郎就去找草代谢,打野禽诚心诚信地伺候李郎。 ?日复一日缓慢穿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磨难, 俩人终于走出了千年的原始森林进去村庄。 ?“哇﹣﹣啧啧﹣﹣” (21)“啧啧﹣﹣哇﹣﹣” (22)村人的眼睛个个像灯泡,惊羡,狡诡还有贪婪…… (23)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绕石走了三圈,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24)玉石旁边高出众人一个头的族 长捋捋将垂至前胸的白胡子,歪头看了眼李郎,再歪头看了眼张郎,更为高声地说:“不,是两颗﹣﹣”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第八段划线句子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18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张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族长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作用。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写张郎穿行千年的原始森林,捡拾到一块巨大的上等翡翠玉石,他背负着翡翠玉石艰难前行;第二部分(10~19),写张郎在艰难的前行中遇 到李郎,与他一起同心协力,将玉石抬出了原始森林;第三部分(20~24),写人们啧啧赞叹二人的好运,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则认为他们拥有两颗价值连城的玉石.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微思考1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 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 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 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我国各领域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诸 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 业布局
科学 技术
农业 发展
文教 卫生 骨干 培养
核心归纳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 特点及启示 (1)重要史实。 ①开辟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析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提示:历史影响: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 了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特点及启示
2.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这些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提 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整风运动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运动结束时,全国共有 55万多人被划为“右派分 子”,绝大多数被错划。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鼓足干劲:调动群众积极性 力争上游: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多:增加数量 快:加快速度 好:提高质量 省:节约成本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项目 工业
概况
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 基础工业项目
成就
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
提高国防能力,改弹、中远程导
国防 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提高国防能力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
培育推广良种、科学种田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崇尚劳动 敬业守信 敢于创新 ……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曲折发展 对错交织 成就巨大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 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 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 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 卫生
教育医疗蓬勃发展
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骨干力量
外交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 关系正常化
建交高潮,新局面
三、伟大建设成就 ➢ 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
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时期)》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 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 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 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 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 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 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 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
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其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
制定:(1)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基本矛盾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专政的方法解决、后者只能说服、教育、“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解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0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 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主要论点。会议还决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顾问 康生 副组长 江 青
组长 陈伯 达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刘少奇在八大的政治报 告中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 务进行了正确分析。
3、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
经济建设上 既反保 守又反冒进 即在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 进的方针;
政治建设上 扩大社会 主义民主、健 全社会主义法 制,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政党建设上 健全党内 民主集中制, 坚持集体领导 制度,反对个 人崇拜。
(二)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 2
1958.11-12 武昌会议: 着重纠正向 全民所有制 和向共产主 义过渡的倾 向;
3
1959.2第二 次郑州会议: 提出队为基 础、分级管 理、三级核 算、按劳分 配、承认差 别的方针;
4
1959.3-4上 海会议:制 定了《关于 人民公社的 18个问题》, 开始调整钢 产量的过高 指标。
2、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 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 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8年1月和3月, 毛泽东先后在南宁和成 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 议,错误地改变了中共 八大确定的既反保守又 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前进的方针,严厉 批判反冒进。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六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7·浙江4月学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D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故D项符合“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
2.下表是1956年,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此可见,三大改造使( )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解析:B 根据材料“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故B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一定的比例,故A项说法错误;C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是指“一五”计划,排除。
3.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B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①错误。
②③④是中共八大内容,故选择B。
4.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47【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 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 建立的标志?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 工商业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经济
探究二:为什么说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 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 十年?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空山吃坐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专题三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 “一五”计划建设、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 教训。 3.认识实事求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ຫໍສະໝຸດ 史)发展线索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 2、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为何发动?
①客观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 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 乏深刻认识 ②主观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片面强 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大跃进时代的口号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 济发展造成极其严 重的破坏。中国拉 大了与发达国家的 差距,从而失去了 一次极其宝贵的发 展机遇。
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 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66年
A
73年
75年
年代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发展?
曲折?
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的正确 决策
1、大跃进 2、人民公社 会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
(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 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 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谁胜的问题, 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 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的建立反 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 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 ”的发动,反映了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 济建设的速度。
三年经济困难(59-61)
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制定依据? (2)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1957年
(3)基本任务?
(4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 )有何成就?
础; 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 ( 5 )有何意义?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成。②四大标志工程: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 主义改造。 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果: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 的发展机遇。 后果:
◆合作探究:50-70年代中共在经济建
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 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④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何谓过渡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49
1956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 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时期。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制定依据? (2)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1957年
1971: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
经济建设大混乱
知识链接: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
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 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 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图片所反映的 社会状况对国 民经济的发展 造成了什么影 响?
“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 “踏翻地球顶破天。”(群众)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 上太阳吸袋烟。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纠正局部错误(调整)
——八字方针:1960年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 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 得的经济成果……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 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大跃进” 失误: 1958 启示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探究三:“十年动乱”时期,国民经济 陷入何种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 了哪些整顿措施?效果如何?
1、局面: 2、整顿:
下列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项是 虚假的?当时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图二:北京妇女将自家铁具送去炼钢
出现“大跃进”运动,“左”倾思想严重 泛滥
图一:1958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
观视频,并结合教材回答P48-49页: 1、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什么运动?为什么会发动这场运动?2、 有何特点?3、这样的运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荣毅仁(左一)等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农民报名参加合作社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
改造前:
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
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改造后:
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集体所有制) 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全民所有制) 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 2、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为何发动?
(2)主要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有何影响?
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经济困难。
3、十年建设成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成功试验第一 颗原子弹 兰新铁路 包头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大庆油田
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素岛
武汉钢铁基地
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
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 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 中共八大 正确: 《论十大关 系》1956 195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4、进行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
①内容:三大改造 农业--参加合作社(形式) 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 75.6万个农业生产合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形式 作社,入社农户达1.1 亿,占农户总数的96.3%。但 ) 资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形式) 是……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 ,一部分干部滋长了 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 ②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 ③结果:社义制度建立; 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出现破坏农具的现象。 进入社义初级阶段;社义革命完成 ④评价 意义: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存在问题:后期…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 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
概况: (1)1966:动乱全面开始——经济建设大混乱 (2)1971: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 工作出现起色 (3)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
( 全曲 面折 建发 设展 十十 年年 )
1956
转折
新时期—— 十 年 文 革
过 渡 时 期
两 年 徘 徊
1976 1978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 (改革开放 步入新阶段)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