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革基布污水处理综述
制革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制革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制革工业是一种以动物皮革为原料进行加工的行业,废水处理是制革工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于制革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制革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非常关键。
制革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处理过程。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
预处理主要是对废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去除,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负担。
预处理通常包括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等工艺。
粗格栅可以去除较大的固体杂质,细格栅则可以进一步去除较小的固体杂质。
沉砂池是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将废水中的沉积物沉入池底,从而进一步净化废水。
通过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杂质,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接下来是生化处理阶段。
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将其转化为较为稳定的无机物。
生化处理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或厌氧消化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废水与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进行接触,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
厌氧消化法则是在无氧环境下,利用厌氧菌将有机物进行降解。
生化处理可以显著减少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等指标。
最后是深度处理阶段。
深度处理主要是对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深度处理工艺有吸附、氧化、膜分离等。
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氧化是利用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进一步降解有机物。
膜分离则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生物分离出来。
通过深度处理,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进一步降低,使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制革工业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
预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杂质,生化处理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深度处理则进一步净化废水以达到排放标准。
皮革废水处理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皮革废水处理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6e1032ea98271fe900ef937.png)
文献综述皮革废水处理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一、前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制革行业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行业队伍,企业经济类型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国有企业在逐步退出制革行业,民营、三资企业将成为制革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虽然目前80%以上的制革企业已经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处理模式和投入不同,承接设计和施工单位也存在不规范之处,凸现的问题很多,制革废水处理的达标率很低。
制革工业是一个污染严重的产业,主要是因为制革废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染料、油脂、硫化物、铬盐以及毛渣等生化耗氧量高的有机和无机的可溶物及悬浮物,以及有潜在毒性的金属盐类。
此外,在制革过程中,硫化氢、氨水和其它一些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固体废料分解都会产生有毒气体或不良气味。
虽然环境恶化与高浓度氨氮和铬对人体及生物种群的危害目前尚无数量化,但是可以肯定高浓度的氨氮和铬将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在"十二五"时期,水环境保护仍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决定在经济条件、水域条件和管理条件相对适宜的重点区域开展总氮总磷控制试点。
因此当务之急[1],必须尽快制定制革废水设计规范和行业排放标准,推行制革企业区域集中,污染物集中治理和集中管理、加快技术进步和治理力度,才能实现制革废水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的目标。
二、主题部分2.1 制革业简述制革生产过程中只有20%原料转化成皮革,80%转化成副产品和废物。
制革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
颜色是由染料和鞣剂造成的,臭味是由硫化钠和蛋白质分解引起的。
毒性主要是硫化物或及三价铬引起的[2]。
2.2制革工艺表一:制革工艺及其产物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废水主要来源主要污染物准备工段浸水、去肉、脱脂、浸灰脱毛膨胀浸水、脱毛、去肉及洗涤水蛋白质、油脂含料高,显碱性,含易产生泡沫的洗剂鞣制工段脱灰、软化、浸酸、鞣制、水洗、中和、染色、加脂脱灰、浸酸、铬鞣、染色加脂及洗水脱灰水显碱性,硫化钠、石灰、蛋白质含量高;浸酸、铬鞣水显酸性,含有铬;染色加脂水显酸性,含染料,色度高整饰工段干燥、整理、和涂饰,使皮革定型和美观主要为干操作,废水量极少污染较轻2.3 制革废水的来源、种类及性质制革业是产生大量污水的行业,制革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化工材料,如酸、碱、盐、硫化钠、石灰、表面活性剂、铬鞣剂、加脂剂、染料、及一些有机助剂的,其中部分进入废水造成污染。
PU革基布废水处理工艺实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PU革基布废水处理工艺实例
在聚氨酯等高聚物(PU)革基布生产工艺过程中,退浆、漂白、卷染和清洗等工段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水,此外车间地面还有一定量的冲洗水。
目前在中文文献中尚无革基布废水处理方法的介绍,我们在实践中得知,革基布废水和印染废水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目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化学混凝法、化学氧化还原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吸附(气浮)法、膜分离技术、超声波气振技术)、生物法。
我们认为,对革基布生产工艺产生的染整废水采用化学混凝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1 废水处理工艺方案
印染企业排放的废水成分比较复杂,废水中含有难生化降解的物质,如
各种染料、化学浆料和大分子量的化学助剂等,又含有易生化的物质,如淀粉等。
废水的色度和pH值较高,在废水处理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
革基布染整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与一般印染废水又有所区别。
由于革基布生产工艺以及使用的染色剂、助剂等用量大、种类多,因此革基布染整废水的污染物的浓度比一般印染废水要高;其次,革基布在整理染色过程中,会掉落很多细小绒毛纤维,废水中悬浮物很高,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多道格栅及多次沉淀,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另外,由于革基布坯布大部分是经过化学浆或淀粉浆处理过的,经蒸煮退浆后,大部分浆料要转移到废水中,使得革基布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量大粘性强,污泥脱水干化也成为一大难题。
我们采用化学混凝结合两级生化法即生物吸附一兼氧水解一好氧生化为主体的改良型AB生化法,较好地解决了革基布生产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PU合成革废水治理分析

PU合成革废水治理分析聚氨酯(PU)合成革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发展于20世纪的九十年代。
传统的PU合成革生产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溶剂型树脂生产。
中国现拥有大大小小合成革生产企业近2000家。
溶剂型聚氨酯树脂中含有70%~80%的二甲基甲酰胺、甲苯等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
在合成革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水,会造成严重的地表水污染。
据估计,全国合成革行业每年排放的废水在800万吨以上。
1合成革生产工艺1.1合成革生产原理和主要生产工艺简介合成革生产工艺(工序、流程)种类较多。
根据要求,一种产品往往需要多种生产工艺进行组合生产。
通常以一种材料为基材。
在上面涂覆一层或多层合成树脂(包括各种添加剂)制成的一种外观似皮革的产品。
所用的基材有各类织布、合成纤维无纺布、皮革等,也有无基材的产品。
涂覆的合成树脂主要为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据资料介绍还有聚酰胺(PA)和聚烯烃(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
生产工艺根据污染产生情况,可分为干法、湿法、直接成型等工艺、后处理工艺以及超纤生产的特殊工艺。
1.1.1干法生产工艺干法生产工艺用于PU、PVC及聚烯烃等合成革的生产,包括直接涂覆法和间接涂覆法(离型纸法、钢带法等)“。
其主要工艺流程是将涂层物质涂覆(直接涂覆或间接涂覆再贴合)并烘干的过程,其中最常见的为离型纸法。
离型纸干法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
1.1.2湿法生产工艺湿法生产工艺主要是聚氨酯(PU)合成革生产工艺,生产的结果一般还是半成品(称为“贝斯”),一般再经干法工艺或其它后处理后才成为成品。
湿法工艺包括浸渍(含浸)、涂覆工艺或两种工艺组合。
一般湿法工艺流程见图2。
1.1.3直接成型法直接法指涂层剂在涂覆贴合以及固化中没有采用烘箱加热方式,直接固化成型。
适用于聚氯乙烯(PVC)及聚烯烃等合成革的生产,如挤出热熔法、复合法等生产工艺。
1.1.4后处理工艺后处理工艺是合成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后处理工艺种类繁多并不断地有所更新,大多采用同皮革后处理和纺织品有关加工处理相似的工艺。
制革废水处理方法

制革废水制革废水是制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
目前制革工业生产一般包括脱脂、浸灰脱毛、软化、鞣制、染色加工、干燥、整饰等几个工段,加工过程中需要添加多种化学品[2],从而使得废水中含有油脂、胶原蛋白、动植物纤维、有机无机固形物、硫化物、铬、盐类、表面活性剂、染料等多种污染物质和有毒物质主要污染物为:a:有机废物包括污血、泥浆、蛋白质、油脂等;b:无机废物包括盐、硫化物、石灰、碳酸钠、NH3-N 、烧碱;c:有机化合物包括表面活性剂、脱脂剂等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沉淀池、气浮池等处理设施。
制革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和悬浮固体浓度高,预处理系统就是用来调节水量、水质;去除SS、悬浮物;削减部分污染负荷,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
生物处理系统制革废水的ρ(CODcr)一般为3000—4000 mg/L,ρ(BOD5)为1000—200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m(BOD5)/m(CODcr)值为0.3—0.6,适宜于进行生物处理。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氧化沟、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较少的是射流曝气法、间歇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流化床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物化处理目前国内用于处理制革废水的物化处理法有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内电解等技术。
用混凝剂物化处理,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并适合于间歇操作。
内电解法对废水的处理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和电池反应产物的絮凝及新生絮体的吸附等的协同作用。
典型的工艺组合SBR的工艺流程: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池-SBR-二沉池-出水。
接触氧化法工艺流程:格栅-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气浮-活性炭滤池-出水。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格栅-调节池-一级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二沉池-出水。
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制革废水是指由制革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酸性、高浊度等特点,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大。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存健康,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中之重。
当前,制革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发展了多种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即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具体来说,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生物降解和溶解气浮等技术;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法、中和沉淀法和电化学处理法等;生物方法主要包括好氧法和厌氧法等。
不同的处理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研究和应用中,物理方法相对简单易行,但处理效果较慢,难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而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化学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但处理成本高,难以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生物方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但对工艺操作要求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现代制革废水处理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中,应用高效的生物菌种、光催化、电化学氧化等新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同时,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品和能源的回收利用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有利于实现废水净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废为宝”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治理污水和水资源再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更需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同时,制革企业也应加强自我监管和技术革新,采用更环保、节能、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责任落实到位,为推动我国制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思想和动作的准备。
总之,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在未来,更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将助力制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达到“生产无废”的目标。
制革废水文献综述

皮革废水生化处理工艺研究进展摘要:皮革生产伴随而来的除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严重水污染问题。
从国内外治理皮革废水技术的进展来看,可归结为有机(生化处理)治理和无机(物化治理)治理两大类。
本文综述了现今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中对于皮革废水的处理技术和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制革废水生化处理氧化沟 SBR 物化处理1 制革废水的组成与特点制革生产流程一般由浸水去肉、脱毛浸灰、脱灰软化、浸酸鞣制、复鞣、中和、染色、加脂等工序组成。
制革生产应用大量化工原料进行化学处理,这些材料包括各种助剂、鞣剂以及加脂剂,涂饰剂等,其中脱毛所用硫化钠和硫氢化钠,鞣剂所用铬盐等均属有毒有害物质[1],对环境污染严重。
据统计,制革行业每年排放废水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0.3%。
其特点是碱性大、色度浓,耗氧量高、悬浮物高,并含有较多的硫化物等有毒物质。
皮革废水的主要特点及污染物是[2]:①水质水量波动大;②可生化性好;③悬浮物浓度高,易腐败,产生污染量大;④废水含S2-和铬等有毒化合物有机污染物(BOD5,CODCr)、SS和Cr3+、S2-等。
○5由于重金属累积、高浓度有机物的冲击负荷等作用,可能对受纳水体的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重金属铬和有机物废水的治理是整个治理工程的重点。
2 制革废水生化处理工艺现状较合理的是“原液单独处理、综合废水统一处理”[3]工艺路线,将脱脂废水、浸灰脱毛废水、铬鞣废水分别进行处理并回收有价值的资源,然后与其他废水混合统一处理。
但对于小型制革厂采用这种方法,工艺流程长、费用高,仍可进行集中处理。
2.1 单项处理技术2.1.1 脱脂废水脱脂废液中的油脂含量、CODcr和BOD5等污染指标很高。
处理方法有酸提取法、离心分离法或溶剂萃取法。
广泛使用的是酸提取法,加H2SO4调pH值至3~4进行破乳,通人蒸汽加盐搅拌,并在40~60 t下静置2—3 h,油脂逐渐上浮形成油脂层。
回收油脂可达95%,去除CODcr90%以上。
聚氨酯(PU)合成革废水及处理工艺研究

聚氨酯(PU)合成革废水及处理工艺研究作者:王琼琳,傅杰能,吕宏铭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07期摘要:通过分析聚氨酯(PU)合成革工艺及其废水水质特点,探讨废水中的污染因子和危害,重点提出了生物法、物化法+生化法、化学法、膜生物反应器(MBR)四种处理工艺,并提出处理合成革废水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聚氨酯;合成革;废水处理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7-0032-03Polyurethane (PU) of wastewater and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synthetic leatherWang Qionglin,Fu Jieneng,Lv Hongming(Zhejiang Dong Tianho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Zhejiang 310012)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olyurethane (PU) process and waste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ynthetic leather, explore the factors and harm of pollution in wastewater, the biological method, chemical method and biochemical method, chemical method,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four kinds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f wastewater from synthetic leather.Key words: Polyurethane; Synthetic leather; Wastewater treatment概述2012年1-12月全国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产量累计达314.2万吨,同比增长了1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对PU革基布污水微生物处理的研究进展
1引言
聚氨酯因其薄膜富有弹性、柔软且拉伸强度高, 耐磨性、耐溶剂性、透明性好, 在应用于合成革后, 合成革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1]。
由于人们对皮革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及皮革海外出口创汇值逐年升高,皮革工业已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轻工业行业之一。
我们在为皮革工业创造了辉煌业绩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皮革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最近我国宣布改变污水排放收费的办法,由原来的只对污水超标排放部分收费,变为对污水排放总量收费。
这无疑加重了皮革厂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利润。
上述问题使皮革厂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要治污就会进一步加大成本,使获利更微;不治污, 工厂就不能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
因而为了实现皮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顺利实现二次创业, 对皮革工业废水治理进行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2 制革废水的水质状况
2.1 水质
据统计, 每加工生产1t原料皮,要消耗掉的有害化工材料有: 硫化钠49kg, 红矾50kg,所产生的废水约为50-150t。
每年制革工业要向环境排放废水达8000万t以上, 约占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0.3%[2]。
皮革工业万元产值的排污量在轻工行业居第3位, 仅次于造纸和酿造行业。
众所周知, 皮革的生产要经过浸水、浸灰脱毛、脱灰、浸酸、鞣制、中和、加脂、染色等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使用了大量的化工材料, 如酸、碱、盐、硫化钠、石灰、表面活性剂、铬鞣剂、加脂剂、染料、有机助剂等, 除一部分被吸收外, 很大一部分进入废水中造成污染。
比如在PU革基布的生产中广泛使用硫化黑染料, 由于硫化黑染料上染率低, 产生的染色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强、色度高等特点[3]。
此外,革基布在整理、染色的过程中会掉落很多纱线和短绒纤维,使废水中悬浮物浓度很高且不易降解;由于革基布的坯布大部分是经过化学浆和淀粉浆处理过的,经蒸煮退浆后大部分浆料要转移到废
水中,使得产生的废水污泥量大,粘性强[4]。
综上所述,PU革基布废水具有以下特点:革基布废水的水质复杂,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另一类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化学助剂等。
分析其废水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水量大;
(2)水质复杂且变化大。
废水中含有残余染料(染色加工过程中的10%~20%染料排入废水)、浆料、助剂、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
染料结构中硝基和胺基化合物及铜、铬、锌、砷等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大的生物毒性,因为不同纤维原料需用不同的染料、助剂和染色方法,加上染料上色率的高低,染液浓度的不同,染色设备和规模的不同,所以废水水质变化很大;
(3)革基布染色废水有机物含量高,通常经调节后COD1500-2500 mg/L,COD的组成有残余染料、助剂、浆料等;
(4)可生化性较差,废水BOD/COD值很低,一般在0.2~O.3之间,因此需采取措施,提高BOD/COD值,以便于生化处理;
(5)通常革基布废水的碱性较大,尤其是退浆废水,pH可高达12以上;
(6)废水色度高,有的废水色度可高达4000倍以上[5]。
1.2 废水排放要求
制革工业废水排放要求指标见表1[6]
表1 废水水质及排放要求
项目 COD BOD5 SS S2-色度/倍
废水 1500~1800 500~700 1200 300 170
排放要求 <300 <100 <200 <1.0 <80
注:除色度外,其他各项单位均为mg/L。
2 废水处理工艺
2.1预处理工艺的选择
预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尽可能多的SS、油类、铬离子和硫化物,降低有机物和有毒物质浓度, 以确保后续生物处理的高效稳定运行。
混凝沉淀和气浮是皮革废水常用的预处理方法。
混凝沉淀,主要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NaOH、硫酸亚铁、PAC等药剂,使水中的硫化物和铬离子沉淀而去除;而气浮,主要是通过向水中投加破乳剂和絮凝剂,并通过微小气泡的上浮和粘附作用,使水中的油类物质和SS得到有效去除。
2.2综合废水处理技术
制革废水中污染物组成复杂,综合废水的处理方法也很多,有生化工艺和物化等方法。
国内制革工业通常采用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此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能够稳定达标排放。
2.2.1 生化处理工艺
①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沉淀池、气浮池等处理设施。
制革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和悬浮固体浓度高,预处理系统就是用来调节水量、水质;去除SS、悬浮物;削减部分污染负荷,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
制革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柔软剂、渗透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高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比较难以生物降解。
P.A.Balakrishnan 等研究在生物处理前,用臭氧来氧化废水,将这些高分子有机物转变成低分子形式,甚至是容易消化的简单的生物机体,从而提高生物的可降解性。
试验证明经过臭氧处理,制革废水的BOD5,COD和色度都有明显的降低。
田刚红在生物处理前先进行水解酸化,将废水的m(BOD5)/m(COD)的值由0.2提高到0.4以上,极大的提高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为好氧生化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这两项技术与传统物化预处理技术相比,除能够提高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还能够解决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泡沫问题,且产泥量少,为解决制革废水处理中产生的大量污泥提供了一条途径。
还可以投加混凝剂、絮凝剂去除制革废水中不易生化降解的化工辅料。
一般用硫酸亚铁或碱式氯化铝,投加量为0.03%-0.05%,可去除CODcr与BOD5约50%,S2-70%以上,SS与色度80%以上。
②生物处理系统:制革废水的ρ(COD)一般为3000—4000 mg/L,ρ(BOD5)为1000—200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m(BOD5)/m(COD)值为0.3—0.6,适宜于进行生物处理。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氧化沟、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较少的是射流曝气法、间歇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流化床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要选用哪种生物处理工艺,除了考虑水质特点,还要兼顾处理水量、处理要求和场地面积等因素。
目前用于处理制革废水的比较成熟的工艺是氧化沟、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其技术参数比较全面。
制革废水水量水质波动大,含有较高浓度的Cl-和SO42-,以及微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及铬和硫化物带来的毒性问题,因此生物处理工艺必须具备耐冲击负荷,且能适应高盐度对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又能在较长时间内使难降解有机物得到降解和无机化。
氧化沟的运行负荷非常低,处理效果好,且停留时间长、稀释能力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故氧化沟是符合上述条件的最佳首选技术。
但对于中、小型制革厂,因生产无一定规律或无足够场地,采用氧化沟工艺并非最佳选择,而SBR工艺是间歇运行,具有理想推流的
特点,且流程短;生物接触氧化法对于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有很强的耐冲击能力,故制革废水相对集中排放、水质多变及负荷变化大的适合用SBR工艺和生物接触氧化法。
射流曝气法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采用射流曝气器进行充氧,提高了氧的利用率;SBBR是将SBR 和生物膜技术结合起来,兼具两者特点;流化床和UASB工艺的负荷高,这些技术都有适合处理制革废水的一方面,但应用少,技术参数不全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2.2.2 物化处理工艺
目前国内用于处理制革废水的物化处理法有投加混凝剂、内电解等技术。
用混凝剂物化处理,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并适合于间歇操作。
此法的显著特点是混凝沉降速度快,污泥体积小,处理废水费用低。
内电解法对废水的处理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和电池反应产物的絮凝及新生絮体的吸附等的协同作用。
河南省夏邑县某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日排放量100—120m3,采用以内电解为主的工艺,内电解塔为固定床,阳极的铁屑填料经特殊处理后,既增加填料的活性,又防止铁屑结块,使运行效果更加稳定,运行中对pH值要求非常严格。
经过1年的运行,效果良好,COD,BOD5,SS总的去除率分别为88%,89%和95%。
此工艺特别适合间歇生产的中小型制革企业,操作简便,运行稳定,脱色效果好,投资低,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3 结束语
上述的各种处理方法,如混凝沉淀法、微生物降解法、内电解法等对特定的废水污染物都有良好的处理方法。
除了考虑废水处理效果之外,在企业实际进行废水处理的过程中,各企业还需考虑处理设施占地面积、设施的建造及维护成本、投入原料的成本、日处理污水量、废水中重金属回收利用率等。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各企业可考虑排放污水的特点,采取最适的污水处理方法,达到合格的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1]孙世国. 论PU革基布[J]. 聚氨酯工业,1997,12(4):28
[2]李晓星,俞从正,马兴元.制革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革,2003,32(19):26
[3]吴育立.PU 革基布废水的处理实践[J].能源与环境,2008,(1):89
[4]张东曙,邱立俊,张凯,等.聚氨酯合成革基布生产废水处理工程改造与实践[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6)
[5]王安.革基布废水处理工艺优化及回用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7
[6]韦帮森,王勇,文志刚,等.制革废水的治理[J].工业水处理,2003,23(12):66-67
[7]/view/b4162afa770bf78a6529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