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悬镜

合集下载

处世悬镜——精选推荐

处世悬镜——精选推荐

處世懸鏡目录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 (1)度心术唐李义府 (5)守弱学西晋杜预 (8)解厄学北宋晏殊 (11)势胜学[北宋] 薛居正 (12)仕赢学[五代] 冯道 (14)予学东汉许劭 (23)权谋残卷明张居正 (26)韬晦术明杨慎 (29)挺经曾国藩著 (31)处世悬镜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识之卷一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炎炎之火,灭期近矣。

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贱,自强者成。

不矜细行,终毁大德。

夫用人之道,疑则生怨,信则共举。

有胆无识,匹夫之勇;有识无胆,述而无功;有胆有识,大业可成。

柔舌存而坚齿亡,何也?以柔胜刚。

见一落叶,而知秋临;睹洼中之冰,而晓天寒。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岁寒乃见松柏本色,事险方显朋友伪贤。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草木春秋,亦枯亦荣。

智莫难于知人,痛莫苦于去私。

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胆劲心方,虽弱亦强。

以势友者,势倾则断;以利友者,利穷则散。

谄谀逢迎之辈,君子鄙之。

何以货利而少舛chuǎn?上之需也。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行之卷二欲成事必先自信,欲胜人必先胜己。

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时者,机遇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非知之实难;惟行之,艰也。

令行生威,威而有信,信则服众。

蓄不久则着不盛,积不深则发不茂。

学贵有恒,勤能补拙。

宁忍胯下之辱,不失丈夫之志。

当断不断,必有祸乱;当断则断,不留祸患。

精于理者,其言易而名,粗于事者,其言浮而狂。

故,言浮者亲行之,其形可见矣。

五岳之外,尚有山尊;至上之人,亦有圣人。

----止之卷三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处世悬镜》全文-古籍

《处世悬镜》全文-古籍

处世悬镜《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古书。

作者为南北朝傅昭。

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

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南北朝傅昭撰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咸七世孙也。

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

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坐诛。

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

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史袁顗见而奇之。

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

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固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

时愿宗人通之在坐,并当时名流。

通之贻昭诗曰:“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

”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

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粲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齐永明中,累迁尚书仪曹郎。

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齐武帝,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

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而已,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祸。

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

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

”累迁尚书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着作,兼御史中丞。

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

四年即真。

历位左户尚书,安成内史。

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

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

”乃腾虚而去。

有顷风雨总至,飘郡听事入隍中,自是郡遂无患,咸以昭贞正所致。

郡溪无鱼,或有暑月荐昭鱼者,昭既不纳,又不欲拒,遂餧于门侧。

郡多猛兽为害,常设槛阱,昭曰:“人不害猛兽,猛兽亦不害人。

”乃命去槛阱,猛兽竟不为害。

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
我们都被空里梦里的情情爱爱是是非非迷了眼,真的应该好好看看这些书。 《处世悬镜》,是一本警世的处世佳作,关于修身和处世具有代表性的古书。 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虽然我们从小便获悉各类道理,但真正能学以致用的人还是少数,可以言为:好马 配好鞍,宝剑赠英雄。 智慧万千,莫过于止。
目录分析
0 1
识之卷一
0 2
行之卷二
0 3
止之卷三
0 4
藏之卷四
0 6
信之卷六
0 5
忍之卷五
曲之卷七 厚之卷八
舍之卷九 附录
作者介绍

这是《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谭小窗
学杜
国学
现代
张居正
社会
附录
经典
幽记
字字珠玑 心术
李义府
中华
权谋
韬晦术
残卷
文中子度
信 六曲
内容摘要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为人处世的古代经典,字字珠玑,对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父亲 因大案被株杀时,作者傅昭才刚刚六岁,内心震动不已,从而一生钻研处世保身之法,总结为“识”、“行”、 “止”、“藏”、“忍”、“信”、“曲”、“厚”、“舍”的九字真言,每一字均有深远意味,世人称能做到 大半便可心想事成,并非浪得虚名。全书短小精悍却蕴含人生百态,成为《菜根谭》、《小窗幽记》等处世哲学 著作的开先河之作。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摘要:1.介绍《处世悬镜》及其中10 句格言2.分析每句格言的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3.总结这些格言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正文:《处世悬镜》是一部古老的智慧书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在这本书中,有10 句格言字字珠玑,能够给我们带来终身的受益。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格言,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的启示。

1.“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遇到冲突时要学会忍耐,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长久的烦恼。

2.“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这句格言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一个人,不要因为一点小缺点就忽视他们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一点小恩怨就忘记他们曾经对我们的帮助。

3.“道听途说,不加分辨,害人害己。

”这句格言告诫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轻信谣言,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4.“量大福大,心宽屋宽。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和宽敞的生活空间。

5.“福祸无门,唯人自招。

”这句格言强调了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用自然景观来比喻人生的智慧,告诉我们应该像水一样适应环境,像山一样坚定信念。

7.“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这句格言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对别人的帮助要铭记在心,同时,在帮助别人时不要期待回报。

8.“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

9.“交友须胜己,似我者生,学我者死。

”这句话讲述了交朋友的原则,要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伙伴,以便相互学习和进步。

10.“做事要赶早,学艺要趁小。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和成长。

总之,《处世悬镜》中的这10 句格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国学经8

国学经8

国学经典:《处世悬镜》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做君子《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做君子的经典古书。

作者为南北朝傅昭。

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

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原文】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译文】君子生活在这世间,做的是他们可以做的那些合法正直的事情,不做那些不可做的违法乱纪、邪门歪道的事情。

【原文】金玉满堂,久而不知其贵;兰蕙满庭,久而不闻其香。

故,鲜生喜,熟生厌也,君子戒之。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译文】金石美玉布满华堂,看久了也就不觉得有多么珍贵了;兰花蕙草长满庭院,处久了也就闻不到花香幽雅了。

所以说啊,这新鲜有趣的东西能讨人喜欢,一旦熟稔了也就难免感到厌弃,君子应该以之为诫。

【原文】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译文】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总是以谦恭好礼、守法合矩的态度自处;那些骄傲自夸、好独断专行的态度,都是会给行事带来灾祸和不测的啊。

【原文】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出处】:《处世悬镜》行之卷二【译文】君子是可以接纳他人的劝谏的人,这让他们更加聪明和富于智慧。

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凡事一意孤行、骄傲蛮横的人,祸患就是从这里来的。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出处】:《处世悬镜》行之卷二【译文】孔子说:“君子求同存异,小人外和而内不和。

”所以,君子收获大道,而小人求得利益。

【原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不显。

《处世悬镜》藏之卷四【译文】精于做买卖的商人会把最好的东西藏起来不让人轻易看见,君子有着深厚的德行却不向外显露。

【原文】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亏己,勿使我亏人。

此君子之为也。

【出处】:《处世悬镜》忍之卷五【译文】宁可主动礼让他人,不要让别人主动对自己礼让;宁可主动包容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包容自己;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亏欠他人。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处世悬镜》及格言的含义和价值2.《处世悬镜》的背景和作者3.分析 10 句格言的意义和启示4.结论:格言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影响正文《处世悬镜》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处世哲学书籍,书中收录了许多富含哲理的格言,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里,我们选取了其中的 10 句格言,希望通过对它们的解读,让更多的人受益终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处世悬镜》的背景和作者。

《处世悬镜》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处世哲学书,书中收录了刘义庆及其同时期文人墨客的格言警句,旨在教导人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处世待人。

接下来,我们分析这 10 句格言的意义和启示:1.“君子之道,淡如水,贤哉回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君子应该像水一样清淡,不尚虚华,学习颜回的贤良品质。

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句话强调了友谊的可贵,人生中只要有一个知己就足够了,应该珍惜友谊,以诚相待。

3.“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这句话教导我们在贫穷时不要抱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富有时也不要骄傲,保持谦逊。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行动之前要三思而后行,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6.“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强调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不同的道路难以达成共识,要选择与自己志向相符的人共事。

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要遵循规律,才能成就大事。

8.“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能停止不前。

9.“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诫我们,花言巧语、伪善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君子。

10.“是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处世悬镜原文及译文

处世悬镜原文及译文

自高者处危,自大者势孤,自满者必溢。

【译文】自视甚高的人处境危险,自我膨胀的人势单力孤,自满骄傲的人肯定会显露出来,自招败绩。

【感悟】《弟子箴言》说:“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处;有一分矜张,便有一分挫折来。


一个人倘若乖张自满,便会处处受挫,给自己招来祸端。

三国时期有位名士祢衡,一向自恃才高,看不起任何人。

有一次,江夏太守黄祖大宴宾客,问他:“天下有哪些人,算得上人物?”祢衡轻蔑一笑,说:“除了我、孔融和杨修,其他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


黄祖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又问他:“你看我怎样?”
本以为祢衡会恭维几句,没想到他一扔筷子,不屑地说:
“你就像庙里泥塑的菩萨,中看不中用。


此话一出,黄祖大怒,一气之下下令将祢衡杀了。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了自己。


眼高于顶,就会看不到脚下的路;妄自尊大,不知天外有天,迟早会被现实狠狠教训。

所以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一傲字。


戒掉傲气,藏锋守拙,才能不断拔高自己的人生。

《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 撰

《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 撰

《处世悬镜》 [南北朝]傅昭撰傅昭[公元四五四年至五二八年]字茂远,北地灵州人。

生于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卒于梁武帝大通二年,年七十五岁。

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

幼时,为袁颛所称。

丹阳尹袁粲辟为郡主簿。

仕齐至尚书左丞。

入梁,累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莅官以清静为政,居朝无所请谒。

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

博极古今,尤善人物,世称为“学府”。

卒,谥贞。

昭著有文集四卷,(《两唐书志》)行于世。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咸七世孙也。

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

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坐诛。

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

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史袁顗见而奇之。

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

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固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

时愿宗人通之在坐,并当时名流。

通之贻昭诗曰:“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

”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

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粲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齐永明中,累迁尚书仪曹郎。

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齐武帝,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

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而已,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祸。

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

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

”累迁尚书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着作,兼御史中丞。

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

四年即真。

历位左户尚书,安成内史。

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

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

”乃腾虚而去。

有顷风雨总至,飘郡听事入隍中,自是郡遂无患,咸以昭贞正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世悬镜》欣赏——陈敏昭《处世悬镜》是一本以传统观念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书籍。

作者是大动乱的南北朝时期的傅昭。

傅昭(公元454-528年),字茂远,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县)人,生于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卒于梁武帝大通二年,享年七十五岁。

年6岁时,父亲因受它案牵连而被杀,使其深受震动,对他养成内敛谦谨的性格和预知祸福的洞察力产生了极大影响。

他一生潜心研究为人处世之法,使其身处纷繁乱世而保有地位与名声。

他的传奇经历与留下的处世“九字箴言”(识、行、止、藏、忍、信、曲、厚、舍)常常使后来者由衷地叹服不已。

识为先,行为上;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

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有人评价说,这“九字箴言”每一字均意蕴深远,博大精深。

如能修炼成其中十之二三,可保逢凶化吉、平安康泰;如能做到其中十之六七,可保心想事成、富贵荣华。

傅昭幼时十分聪敏练达,为世人所称道。

十岁时在街头卖字画日历,赚一点生活费用,被雍州刺史袁颛看见,非常称奇。

刺史亲自到他的寓所看望他,傅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

刺史袁颛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成年以后,司徒建安王休仁非常欣赏傅昭,力请傅昭到他那里去做官。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后来太原的王延秀推荐昭于丹阳尹袁粲(can),袁粲也非常欣赏傅昭的为人和学识,于是征召他担任郡主簿(相当于今天地市级秘书长),并让自己的几个儿子拜傅昭为师,从昭受学。

傅昭仕齐至尚书左丞。

入梁,累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莅官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

居朝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

博极古今,尤善人物,世称“学府”。

卒,谥曰贞。

傅昭著有文集四卷流行于世。

傅昭有个比他少三岁的弟弟傅映,字徽远,兄弟友睦,修身励行,非礼不动。

始昭之守临海,陆倕饯之,宾主俱欢,日暮不反。

映以昭年高,不可连夜极乐,乃自往候接,同乘而归。

兄弟并已斑白,时人美而服焉。

及昭卒,映丧之如父,年逾七十,哀戚过礼,服制虽除,每言辄恸。

天监中,位乌程令,卒于太中大夫。

傅昭的长子傅谞,位尚书郎,湘东王外兵参军。

谞子准有文才,梁宣帝时,位度支尚书。

傅昭一门兄弟子孙具贤达,应该归功于傅昭的品行教养。

《处世悬镜》就像一位慈祥而又睿智的老者,在一点一滴地向我们讲授着人生的甘苦、做人的学问、处世的真经。

其声音之浑厚中听,有如小桥流水、重山回声;其人生体验之独到,令人心悦诚服、茅塞顿开。

在今天我们这个还没有完全摆脱专制的半商业化半狼性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关系微妙,既合作又竞争,官场中更是是非多多,甚至无事生非。

如何处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应该是最佳选择,《处世悬镜》正是这样一部给我们提供帮助的经验谈。

全书共分为九卷:识之卷一;行之卷二;止之卷三;藏之卷四;忍之卷五;信之卷六;曲之卷七;厚之卷八;舍之卷九。

虽为古文,但是浅显易懂,有些词句就似当时的俗言俚语,非常简洁平易明了。

或许有人会说,《处世悬镜》里面有太多的消极东西,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潜规则,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宣讲。

什么是积极?什么是消极?有些看似积极的东西,其实是有悖于正道,比如阶级斗争论;有些看似消极的东西,却于己有益,于人有利,顺应社会的健康发展。

《处世悬镜》就是这样的东东。

当然,我们还是应该客观地看待它,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毛泽东主席当年也很喜欢阅读《处世悬镜》,将其中的部分词句变通使用,如“纲举目张”,“穷则思变”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事实上,《处世悬镜》中有许多东西是在教人弃恶从善、追求人性的完善,如“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廉莫善于止贪”、“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改过宜勇,迁善宜速”等。

还是那句话:“识为先,行为上;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

”识之卷一(知大理,识大体)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

(天地之间自有其生存法则,即为道。

按照大自然的规则行事,则可成万事、立声命;违背大自然的规则行事,则必会自取灭亡。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炎炎之火,灭期近矣。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物极必反、盛极则衰的内在规律。

看似熊熊燃烧着的烈焰,其实离熄灭之期已经近了。

)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贱,自强者成。

(能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人,是聪明人;能在看到自己弱点的同时改正并战胜这个弱点的人,是真勇士;自暴自弃,怀疑自己的潜能的人,是将长期卑下的精神和灵魂;相信自己,自强不息的人,终将获得胜利和无比的成功。

)不矜细行,终毁大德。

(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应该保持警醒,谨慎小心处理每一件小事,否则会因那些处理不周的小细节而贬损了自身原有的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良好声望,毁坏了优良品行。

)夫用人之道,疑则生怨,信则共举。

(在使用人才这个大问题上,千万不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在怀疑他的忠诚、能力或其他种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你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然决定用他,就相信他会给你带来业绩和成果。

用人,却怀疑对方,这将招致对方的怨恨与不满,这样的合作不仅不长久,还会让双方的事业和心情经历一番痛苦的波折。

只有完全信赖对方,才能共同创造事业的辉煌。

)有胆无识,匹夫之勇;有识无胆,述而无功;有胆有识,大业可成。

(谋定而后动。

有些人有胆量做事却没有远见卓识,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只是惩一时匹夫之勇,也许能成功一两次,可是最终还是失利的时候多;还有一些人他们很有见识,可是对他们自己所认识到的事情却心生胆怯、无从发挥见识,于是,这些人也顶多是说说而已,到头来没有任何作为;那些看准了好时机,有了清醒的认识和稳固的意志,然后经过精心筹划,脚踏实地、徐图成事的人最终可成就大业。

)柔舌存而坚齿亡,何也?以柔胜刚。

(那些看似坚硬可靠的牙齿在我们老年的时候一一脱落,而看似柔弱的舌头却一直能够保存下来,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柔弱、柔软、柔顺的事物比那些看似坚强刚健的事物更有持续力和生命的韧性。

)见一落叶,而知秋临;睹洼中之冰,而晓天寒。

(人和事物将来的好坏成败都有其外示毫末征兆。

如同看到一片叶子的飘落,就可以推知秋天的来临;看到低洼地里的水冻结成冰,就明白数九寒天到了。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而对于领导者来说,擅于凝聚人心和人力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一个明智的用人者,应该尽量让人才处在适合他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而避免让其处在不合适的地方;在教育他人的方式上,肯定对方的长处,发展对方最有优势的环节,让人才脱颖而出成就事业,利于其克服自身原有的弱点,而不是抓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

)岁寒乃见松柏本色,事险方显朋友伪贤。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天气曝寒,才能看到松柏不惧严寒、刚毅坚强的个性;行事危险境地之时,才能显现出朋友中间哪些是真心朋友,哪些只是酒肉朋友。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草木春秋,亦枯亦荣。

(上苍赋予万物生命之机,有出生就必有死亡;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一枯一荣之间反映的是万物交替,恒久不变的还是世间的大道规常。

)智莫难于知人,痛莫苦于去私。

(人的种种智慧中,没有一种能够比识人、懂人的能力更困难的;人的痛苦也没有大过远离偏私之心的。

)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君子生活在这世间,做的是他们可以做的那些合法正直的事情,不做那些不可做的违法乱纪、邪门歪道的事情。

)胆劲心方,虽弱亦强。

(胆色过人,且心志上刚正无阿,即便眼下情势偏弱,也可在不远的将来成功转化为强势有力的局面。

)以势友者,势倾则断;以利友者,利穷则散。

(因为对方有势力而极力巴结的人,一旦对方失势,交情也就说断就断了;因为对方有财帛利益而去结交的人,一旦对方利益散去,所谓朋友间的情谊也随风而散了。

)谄(chan)谀逢迎之辈,君子鄙之。

何以货利而少舛(chuan)?上之需也。

(那些阿谀谄媚,喜好逢迎巴结权贵的人,都是君子所看不起的。

但为什么就是这些所谓的被君子看不起的人会处处得到利益好处、左右逢源而很少发生意外和不测呢?那是因为有偏私的领导喜欢他们,需要他们。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抓住提网的总绳撒网,网眼自然而然就打开了,抓住事物的根本,那些细枝末节的也就自然会跟着顺从了。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亦为取。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从他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得”,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给予他人东西也是一种“取得”。

)金玉满堂,久而不知其贵;兰蕙满庭,久而不闻其香。

故,鲜生喜,熟生厌也,君子戒之。

(金石美玉布满华堂,看久了也就不觉得有多么珍贵了;兰花蕙草长满庭院,处久了也就闻不到花香幽雅了。

所以说,新鲜有趣的东西能讨人喜欢,一旦熟稔了也就难免感到厌弃,君子应该以之为诫。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总是以谦恭好礼、守法合矩的态度自处;那些骄傲自夸、好独断专行的态度,都是会给行事带来灾祸和不测的啊。

)一贵一贱,乃知世态;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朝富贵一朝贫贱,都经历过的人才能真真切切知道什么叫做世态炎凉;死生一线之间都经历过的人,更能确切知晓亲友间的交情深浅。

)纵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放纵自己的各种欲望,是世间罪恶产生的根本;无欲无求或者少欲少求的,才是世间善念的基础。

)行之卷二(知易行难,行动为上)欲成事必先自信,欲胜人必先胜己。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首要的是做到足够的自信,想要战胜他人必定先要战胜自己。

)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君子是可以接纳他人的劝谏的人,这让他们更加聪明和富于智慧。

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凡事一意孤行、骄傲蛮横的人,祸患就是从这里来的。

)孟子曰:“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时者,机遇也。

(孟老先生说:“人有智慧,自不待言,但不如借力打力来的好;手里虽然有良好的锄头,也得等农时到来才可开始耕作。

”时的意思,就是机遇二字。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孔老先生说:“君子求同存异,小人外和而内不和。

”所以,君子收获大道,而小人求得利益。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老先生说:“富贵不能让他迷失方向,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志向,威武不能曲其节,这就是大丈夫。

”)非知之实难;惟行之,艰也。

(知易行难。

读书、聆听教诲,学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并不难;可是真要跟着做,那就显得艰难了,能真正做到的人也没有想像中的多。

)令行生威,威而有信,信则服众。

(严格执行法令制度,这样才能产生威信,有了威信才能有公信力,有了公信力,则大家都会跟着服从。

这对当下社会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何产生公信力是个拷问)蓄不久则着不盛,积不深则发不茂。

(厚积薄发。

积蓄的时间不够长久,则储存的东西必不够丰盛;积累的力量不够深厚,则将来的发展终究不会太强大和旺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