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茎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可修改版ppt]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1b81dabb68a98270fefabd.png)
藤
大血藤: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 ,习称“红藤”。
鸡血藤:
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
鸡 血
藤
【性状鉴别】
大血藤
鸡血藤
1、 圆柱形
扁圆柱形
2、表面灰棕色,粗糙,易呈 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后
片状剥落
光滑,呈红褐色
3、断面皮部红棕色,有六处 断面红褐色韧皮部与淡红
凹入黄白色的木质部中 色木质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
4、 有车轮纹
髓偏向一侧
5、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行血补血,活血通络,强筋骨
【成分】
大血藤:含鞣质7.7%;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 。
鸡血藤:含鞣质;多种异黄酮(如芒柄花素)、二
氢黄酮、查耳酮;三萜类和甾醇类成分。
【附注】 鸡血藤的地方用药
木通科大血藤的茎藤。东北西北中南各省混作鸡血藤用 豆科山鸡血藤(香花崖豆藤)的茎藤。主产于中南、西
【成分】
含巴西苏木素(brasilin)约2%,在空气中易氧化 成巴西苏木色素,即为苏木的红色色素成分;
挥发油:d-α-菲兰烃、罗勒烯,为苏木的香气成 分。
巴西苏木素 【O】 (黄色)
巴西苏木色素 (红色)
取碎片投于热水,水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 碱液,仍变成红色。(区别于市场上染色的伪制苏 木)。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关木通
川木通
大血藤
鸡血藤
忍冬藤
忍冬藤
桂枝
桑 枝
钩藤
钩藤
灯心草
灯心草
灯心草
通草
通 脱 木 的 茎 髓
皂 角 刺
鬼 箭 羽
鬼 箭 羽
鬼 箭 羽
木类中药:
第六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茎的形态特征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
茎端和叶腋内的芽活动生长,形成分枝。
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
第一节茎的形态特征一、茎的发生茎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早于根发展起来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结构之一。
在植物(尤其是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茎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
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进程中,植物的茎沿着从草本到木本、从木本到草木本共荣的方向发展。
最初植物的茎是多细胞束状聚集的、无组织分化、由外而内不能分清结构层次的“假茎”;随着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组织进化和发展起来;于是,不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使真正意义上的茎得以进化形成,植物便能更好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保护和繁衍自身。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应地应运而生、进化出现。
由于木本植物的茎可塑性小,适应力差,生活周期长,结实率相对较低,所以,古生代的鳞木、封印木等高大的乔木,到二叠纪全部灭亡。
现存的木本植物的数量远少于草本植物的数量。
草本植物的进化,从多年生到一年生。
因为,草本植物的茎生活周期短,生殖阶段发生早,仅用极少限量的物质消耗在营养器官的构建上,而种子的繁殖却达到了最大限度。
种子繁衍代数多,变异几率大,在地质年代的气候变迁和冰川袭击中,草本植物则适应而生,显示了更强的适应性。
因此,茎的出现是植物进化、繁荣过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
茎的发育,使植株上的芽、叶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茎中形成的维管组织可以长距离地输送水分和养分,更加促进了茎的生长和发育,形成发达的茎枝系统,于是更多的芽、叶甚至被子植物的花等器官孕育产生。
多样性生存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植物的茎更是千姿百态。
植株上数目繁多的叶在一定的空间呈镶嵌分布,充分地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同时,茎枝系统又支持着大量的花和果实,使它们更适合发育生长,更有利于传粉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传播,繁殖后代。
解剖学基础-第六章 生殖系统

第六章生殖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男性尿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尿道内口B.尿道外口C.尿道膜部D.海绵体部E.前列腺部2.男性尿道穿经()。
A.尿道海绵体B.精囊腺C.阴茎海绵体D.尿道球腺E.盆膈3.尿道的前列腺部是()。
A.尿道最长的一段B.前尿道的一部分C.尿道最狭窄的一段D.尿道最短的一段E.尿道的起始部4.卵巢属于()。
A.外生殖器B.生殖腺C.生殖管道D.附属腺体E.内分泌器官5.前列腺的位置在()。
A.直肠的后B.盆腔的上方C.膀胱颈的下方D.尿道球腺的下方E.尿道膜部的后方6.输精管末端的位置在()。
A.前列腺的后方B.精囊腺的外侧C.精囊腺的内侧D.尿道球腺的后方E.前列腺的下方7.睾丸固有鞘膜属于()。
A.滑膜B.浆膜C.白膜D.基膜E.粘膜8.男性的生殖腺是()。
A.前列腺B.精囊腺C.睾丸D.尿道球腺E.附睾9.输卵管结扎的常选部位是()。
A.子宫部B.输卵管峡C.输卵管壶腹D.输卵管漏斗E.输卵管伞10.生殖腺是()。
A.前庭大腺B.前列腺C.睾丸和卵巢D.精囊腺E.尿道球腺11.临床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是()。
A.子宫部B.输卵管峡C.输卵管壶腹D.输卵管伞E.输卵管漏斗12.产生精子的部位是()。
A.精曲小管B.精囊腺C.输精管D.前列腺E.附睾13.精索内不含有()。
A.输精管B.蔓状静脉丛C.射精管D.神经和淋巴管E.睾丸动脉14.阴道位于()。
A.耻骨联合的后方B.直肠的前方C.骶骨的前方D.尿道的前方E.膀胱的前方15.精曲小管的功能是()。
A.分泌精液B.储存精子C.分泌雄激素D.生成精子E.分泌雌激素16.维持子宫前倾前屈位的主要韧带是()。
A.子宫圆韧带B.子宫阔韧带C.子宫主韧带D.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E.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17.前列腺()。
A.为男性生殖腺B.与膀胱底相邻C.有尿道穿过D.能分泌雄激素E.左右各一18.精囊腺()。
A.与膀胱颈相邻B.有尿道穿过C.能分泌雄激素D.与膀胱底相邻E.为男性生殖腺19.输卵管()。
第六章 茎 第三节 茎尖分区

基本分生------皮层、髓射线
组织(部分)
原形成层-----------维管束
原体----髓分生组织----------基本分生组织-------------髓
(部分)
第四节 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茎的初生结构 1、表皮:表皮毛、气孔器、
角质层、外分泌组织 2、皮层:厚角组织、薄壁组 织、内分泌组织、厚壁组织、 少数植物有淀粉鞘
维管束:
a、维管束鞘:由厚壁细胞组成,在维管束外围。 b、初生韧皮部:靠茎的外方,由筛管、伴管组成。 c、初生木质部:位于茎的内方,横切面上呈“V”字 形。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管胞、厚壁组织构成。 在“ V” 形的两臂上各有一个大型孔纹导管,中间 有薄壁细胞、管胞,称为后生木质部。 没有形成层,属于有限外韧维管束,只有初生结 构。
茎的初生结构——— ————— 茎的次生结构 生长锥 (成熟区的横切面) 表 皮 伸长区 厚角组织 木 栓 层 皮层 薄壁组织 木栓形成层 周皮 淀粉鞘(或不明显 栓 内 层 成熟区 或有内皮层) 树皮 初生韧皮部 次生韧皮部(韧皮射线) 维管束 束中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保留)维管形成层(分裂多年) 次生结构 或还有内生韧皮部 (老茎) 中柱 束间形成层 (维管柱)髓射线 次生木质部(木射线)
3、禾本科植物的居间生长和初生增粗生长
A、居间生长: 禾本科节间基部存在居间分生组织,它们 的活动使植物节间伸长,称为居间生长。 禾本科植物倒伏后背地弯曲生长、收割后 韭黄的生长等。 B、初生增厚生长: 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叶原基下面靠近茎轴 外围部位排列规则的、扁平状的、具有分裂能 力的细胞。它们平周分裂的结果使茎尖增大和 茎轴增粗。
四、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动物解剖学 第六章 生殖系统

子宫角1对,在子宫的前部,呈弯曲的圆筒状,位 于腹腔内(未经产的牛、羊则位于骨盆腔内)。其 前端以输卵管子宫口与输卵管相通;后端会合而 成为子宫体。 子宫体位于骨盆腔内,部分在腹腔内,呈圆筒状, 向前与子宫角相连,向后延续为子宫颈。 子宫颈为子宫后段的缩细部,位于骨盆腔内,壁 很厚,黏膜形成许多纵褶,内腔狭窄,称为子宫 颈管,前端以子宫颈内口与子宫体相通。子宫颈 向后突入阴道内的部分,称为子宫颈阴道部。子 宫颈管平时闭合,发情时稍松弛,分娩时扩大
睾丸和附睾均可分为头、体和尾3部分。
2、输精管和精索
输精管起始于附睾尾,经腹股沟管入腹腔, 再向后进入盆腔,在膀胱背侧形成输精管膨 大部,称为输精管壶腹,末端开口于尿道起 始部背侧壁的精阜上。
精索为一扁平近圆锥状结构,在睾丸背侧较 宽,向上逐渐变细,出腹股沟管内环,沿腹 腔后部底壁进入骨盆腔内。精索内有输精管、 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平滑肌束等,外包以 固有鞘膜。
3、子宫
牛、羊的子宫角长,前部呈绵羊角状,后部 由结缔组织和肌组织连成伪体,其表面被以 腹膜,子宫体很短。子宫颈由粘膜突起嵌合 成螺旋状,子宫颈阴道部呈菊花瓣状。其中 央有子宫外口 。子宫内膜上有子宫阜。
猪的子宫角很长,子宫体短,子宫颈长,子 宫颈管也呈螺旋状,无子宫颈阴道部。
牛 子宫伪体 子宫肉阜
腹股沟疝或阴囊疝,须进行手术治疗。
附睾尾借阴囊韧带 (为睾丸系 膜下端增厚形成)与阴囊相连。 去势时切开阴囊后,必须切断 阴囊韧带和睾丸系膜才能摘除 睾丸和附睾。
4、尿生殖道
雄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作用,故又称为尿生 殖道。它可以分为骨盆部和阴茎部两个部分, 两者间以坐骨弓为界。
(1)尿生殖道骨盆部:是指自膀胱颈到骨盆腔 后口的一段,位于骨盆腔底壁与直肠之间。
6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的茎藤或仅用其木材部分,少数为草本植物茎藤,这类中药称“茎木类中药”。
实际上应属于两类,即:茎类中药药用为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或茎的髓部,这类中药称“茎类中药”。
药用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等;药用为茎枝的,如桂枝、桑枝等;药用为茎刺的,如皂角刺;药用为茎翅状附着物的,如鬼箭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通草、灯心草;药用为草本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等。
木类中药药用为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这类中药称为“木类中药”。
其药用部位实际为木材。
木材又可分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亦称液材;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树胶、单宁、挥发油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
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第一节茎木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一)茎类中药木质藤茎和茎枝,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
有的可见明显小孔,如川木通、青风藤;有的可见特殊的环纹,如鸡血藤。
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感。
(二)木类中药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有的因形成的季节不同而出现年轮。
质地和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如沉香质重,具香气;白木香质轻,香气较淡。
二、显微鉴定(一)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一般应制成横切片、纵切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等,观察其组织结构特征时应注意以下几部分的特征。
1.周皮或表皮草质茎大多最外方为表皮,角质层的厚度、毛茸有无是鉴别特征。
2.皮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以内,则初生皮层就不存在,而由栓内层(次生皮层)所代替;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则初生皮层部分存在,其外方常分化为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
3.韧皮部筛管群、韧皮薄壁组织、韧皮射线所占比例;有无分泌组织及厚壁组织的存在等;细胞中是否有结晶体或内含物;各种组织、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
药用植物学课件茎

THANKS
药用植物学课件-茎
$number {01}
目 录
• 茎的概述 • 药用植物茎的特点 • 药用植物茎的应用 • 药用植物茎的种植和养护 • 药用植物茎的发展前景
01 茎的概述
茎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茎是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轴,支撑 着叶片和花朵,并输送水分、养 分和激素。
功能
支撑叶片和花朵,保持植物形态 ;输送水分、养分和激素,维持 植物正常生理功能;贮存营养物 质,供植物生长和发育。
经验积累
鉴别经验对于准确识别药用植物茎非常重要,通过不断实践 和学习,积累鉴别技巧和经验,提高鉴别准确率。
工具辅助
现代科技手段如显微镜、红外光谱等可以帮助鉴别者更深入 地了解药用植物茎的成分和结构,辅助鉴别工作。
药用植物茎的采收和加工
采收时间
不同药用植物茎的采收时间不同,应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和药用部位确定最佳采收时间,以 保证药效和品质。
例如,人参茎含有多种皂甙成分,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 药理作用;杜仲茎含有丰富的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压、降糖、 抗炎等药理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药用植物茎的药理作用,可以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 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药用植物茎的产业发展
01
随着人们对药用植物茎的关注度不断 提高,药用植物茎的产业发展也日益 壮大。
茎的形态和结构
形态
茎的形态因植物种类而异,常见的有圆柱形、圆锥形、扁形 等。
结构
茎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等部分组成。表皮是茎的最外 层,起保护作用;皮层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维管束 是水分和养分的主要运输通道;髓是茎的中心部分,贮存营 养物质。
茎的生长和发育
生长
《植物学》茎PPT课件

21
4. 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裸子植物茎的基本结构与双子叶植物 相似,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 三个部分,有形成层,能进行次生生长。
主要不同点: 木质部没有导管,只有管胞;韧皮部 没有筛管,只有筛胞。
.
22
四、茎的变态
根状茎——藕、姜 块茎——马铃薯 鳞茎——洋葱、大蒜、百合、水仙 球茎——芋、慈菇 肉质茎——仙人掌、莴苣 茎卷须——葡萄、南瓜 枝刺——皂荚、山楂、柑桔等
.
15
双子叶植物根、茎初生结构的区别
根
茎
根尖、茎尖分区 根冠、分生区、
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伸长区、成熟区
侧根、侧枝的起源 侧根是内起源
侧枝为外起源
表皮
吸收组织 ;
保护组织;
不角化;具根毛;
角化;具表皮毛、腺毛等
皮层功能
横向运输、贮藏等
主要是贮藏
外皮层
后期栓化
厚角组织
内皮层
明显;多具凯氏带
不明显;有的具淀粉鞘
初生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
原套
周缘分生组织
原表皮
基本分生组织
(部 分)
原形成层
表皮 皮层、髓射线
维管束
原体
髓分生组织
基本分生组织
髓
(部 分)
.
14
(二)茎的结构
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表皮
厚角组织 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
初生韧皮部 (外始式)
维管束 束内形成层
中柱 (维管柱) 髓射线
髓
初生木质部 (内始式)
茎卷须茎卷须爬山虎卷须顶端变态为吸盘32茎的变态茎的变态2233茎的变态茎的变态1135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立体图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立体图解36茎的初生结构茎的初生结构表皮初生木质部皮层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层髓射线37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表皮机械组织髓射线束内形成层38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轮廓图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轮廓图表皮保护组织皮层薄壁组织初生韧皮部维管组织髓射线薄壁组织髓薄壁组织初生木质部维管组织束中形成层分生组织39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40双子叶植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物茎次生生长的三生长的三种主要类种主要类型图解型图解41纺锤状原始细胞纺锤状原始细胞与与射线原始细胞射线原始细胞42年轮及早材晚材年轮及早材晚材43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45玉米茎的结构不维管束玉米茎的结构不维管束46玉米茎立体图解玉米茎立体图解47小麦不水稻茎的结构小麦不水稻茎的结构48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初生增厚分生组织返回52木材结构木材结构54茎的生活习性类型茎的生活习性类型55茎的初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结构和次生结构的生结构的发育过程发育过程56茎尖的结构茎尖的结构57被子植物茎尖被子植物茎尖顶端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分区图解分区图解58木材的三切面木材的三切面59苹果茎的立体结构木材三切面苹果茎的立体结构木材三切面60松茎示树脂道松茎示树脂道61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62根的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表皮吸收组织内皮层薄壁组织中皮层薄壁组织初生木质部维管组织初生韧皮部维管组织中柱鞘薄壁组织薄壁细胞薄壁组织外皮层薄壁组织63茎的初生结构茎的初生结构表皮保护组织初生木质部维管组织皮层薄壁组织初生韧皮部维管组织束中形成层分生组织髓射线薄壁组织髓薄壁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茎 的 初 生 结 构 表皮 皮层 初生维管束 髓 髓射线
维管柱
初生韧皮部 束中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向日葵幼茎横切
向日葵幼茎横切放大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表皮-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特点:单层活细胞,砖形,无叶绿体,排列紧密,外壁角 质化, 有时有蜡质 ,有气孔。 与根表皮的区别:(1)保护组织、(2)无根毛有气孔、 (3)外壁角质层厚、(4)有的具有表皮毛和腺毛 2、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 特点:是表皮和维管柱之间的部分,为多层细胞所组成,主要是 薄壁组织;近表皮处的细胞有叶绿体,一般无内皮层;有的具有 厚角组织、纤维和石细胞。 与根皮层的区别:(1)皮层薄、(2)无外皮层,有厚角组织、 (3)含叶绿体、(4)无内皮层、
第五章
茎
第二节 、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
一、生理功能:输导,支持,贮藏,繁殖,光合作用。
二、经济用途:食用,药用,材用,原料。
第五章
茎
第三节 、茎尖及其发展
一 茎尖各区的结构与生长动态
分生区:由原分生组织(生长锥)和初生分生组织组成(原 表皮层、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伸长区:是分生区与成熟区的过度区域(出现了节和节间)
成熟区:已经具有了茎的初生结构(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二、叶和芽的起源
1、叶的起源:
2、芽的起源:
外起源: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的第一或 第二、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叫外起源
第四节、茎的结构
茎端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织所衍生的细胞, 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 这种组织组成茎的初生结构。
茎与根的初生结构的比较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以禾本科植物为例
玉米茎的结构: 1、表皮:表皮细胞有长、短细胞之分,表皮上有气孔。短细 胞往往出现特化---栓细胞和硅细胞。 2、基本组织(薄壁组织):近表皮细胞为厚壁细胞--构成机 械组织,幼嫩茎 有叶绿体, 无皮层和髓之分,有的出现中空 成髓腔。 3、维管束: 分布特点:实心茎多轮散生在基本组织中,中空的为两轮排列 结构组成: 维管束鞘:厚壁组织组成,包围维管束。
平周分裂,向内、外分别形成栓内层和木栓层,与木栓形成层 共同组成周皮。
四、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与双子叶植物茎相似,不同点有: (1)次生木质部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木纤维;
(2)次生韧皮部有筛胞,无筛管和伴胞;
(3)常具树脂道。
五、单子叶植物茎的加粗生长 1.初生增厚生长:顶端分生组织遗留下初生增厚 分生组织;
第六章
茎
第一节、 茎的形态
一、 茎的外形
茎: 植物体上去掉叶和芽的轴状部分,一般为圆 的,少有三角柱形、方柱形、多角柱形。 茎上的附属结构: 节、节间; 皮孔: 叶痕、叶迹:
枝痕、枝迹:
芽鳞痕: 顶芽、腋芽;
二、 芽及其类型
1 、芽的概念 芽: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实际上芽是一个枝条的雏形。
2 、芽的一般结构(以枝芽为例)
4.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 节上生不定根,芽发育为新植株。如草莓、甘薯
四、茎的分枝类型
1 、二叉分枝:最原始的分枝,由顶端分生组织分成二 半,各半形成同样的分枝。(多见于低等植物和高等植 物的苔藓、蕨类植物) 2 、单轴分枝(总状分枝):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 主干,同时侧芽也发展成侧枝,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形成 次级侧枝这种分枝方式有明显主轴。多数裸子植物,杨, 山毛榉等及部分草本植物。 3.合轴分枝:顶芽发育到一定时候就死亡或生长缓慢,位 于顶芽下的侧芽迅速发育成为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以 后侧枝上的顶芽又停止生长,再由它下面的腋芽取而代之。 其所以称为合轴是因为主轴由许多腋芽发育而成的侧枝联 合而成。幼时显著曲折,老时由于生长加粗,则不显著, 大多被子植物如此。
活动: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射线、向外分裂产生次 生木射线
(二)双子叶植物次生结构
1:组成:
A: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韧皮射 线 B: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
2、年轮
(a)、年轮:
(b)、早材和晚材 (c)、心材和边材
(三)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3、维管柱-由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织共同发育而来 A、初生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和共同 组成的分离的束状结构,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 类 型 组 成
有无束中形成层:无限维管束:束中有形成层 有限维管束:束中无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排列方式: 外韧维管束 双韧维管束 周韧维管束
4、假二叉分枝:是合轴分枝的另一种形式,由具对生叶
的植物发育而来。如丁香,茉莉,接骨木,石竹等。
5、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分蘖:禾本科植物由地面下或近地面的茎节上发生 分枝产生腋芽,以后又产生不定根的分枝方式。 疏蘖型:节间较长,地上部分呈疏松状 密蘖型:节间较短,分蘖呈丛状 根茎型:
五、生产上的整枝及意义:
(2)木栓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 A、来源: 第一次形成木栓 形成层的部位: (a) 表皮(栓皮栎、柳、梨、苹果、夹 竹桃) (b) 紧接表皮的皮层(杨、胡桃、榆) (c) 2、3层皮层(刺槐、马兜铃)
(d) 近韧皮部薄壁细胞(葡萄、石榴)
以后随着茎的增粗,新木栓形成层的 产生逐渐内移,最终由次生韧皮部发生。 B、活动:
2.异常的次生生长 :
顶端分生组织(生长锥)
芽
叶原基 幼叶
腋芽原基(侧枝原基或枝原基)
3 、芽的类型 (1)按生长的位置分 顶芽 A、定芽 腋芽
芽的概念和芽的类型
B、不定芽 :不是生长在枝顶或叶腋的芽。 如根、叶、老茎上,或外殖体长出的芽。 (2)按芽有无保护结构分:A、鳞芽 B、裸芽
(3)按芽的性质分 A、枝(叶)芽 B、花芽 C、混合芽 : (4)按芽的生理活动状态: A、活动芽, B、休眠芽
顶端优势:顶芽生长明显抑制腋芽生长的现象。
三、芽的生长习性
茎的生长有:顶端生长、加粗生长和居间生长
植物茎由于生长习性的不同而分为以下类型: 1、直立茎:茎背地面而生,直立。 2 、攀援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以特有的 结构攀援他物上升 :卷须、气生根、钩刺、吸盘
3 .缠绕茎: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以茎本 身缠绕它物上升。
1、维管形成层的形成:
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 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在初生结构中的髓射 线,即维管束之间的薄 壁组织中,相当于形成 层部位的一些细胞恢复 分生能力时称为束间形 成层。
2、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及活动:
A 纺锤状原始细胞:
特点:细胞较大,长形或纺锤形有明显液泡
活动: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次生 木质部 B 射线原始细胞: 特点:细胞较小,呈等径细胞,
木质部:具“V”型结构的木质部 。
韧皮部: 。 没有束中形成!!!
高粱幼茎横切面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初生生长后,茎的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 长和分化的活动使茎加粗,这个过程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生长所形成的次生组织组成了次生结构。
高粱幼茎横切面
椴树茎横切面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
周木维管束
a、初生木质部:居内,内始式发育,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 b、初生韧皮部:居外,外始式发育,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 c、束中形成层: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是原形成层 的保留,具潜在分生能力。
B、髓: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 有的中空 形成随 腔。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 C、髓射线: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也称初生射线,由基 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