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上课用)第三章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力的性质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①大小:G=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①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

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①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大小: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μF N。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

F N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F f≤F m。

③作用点:在接触面或接触物上。

三、力的运算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合力为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第1节重力与弹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2.重力大小:G = 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的位置:(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4)悬挂法确定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2)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3)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第2节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2)公式:F f=μF N,μ是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因数无单位。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1)随着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2)跟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无关;(3)大小取值范围0<F≤F m;(4)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静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垂直。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共点力的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共点力的平衡

有些题目中常出现“缓慢”一词,则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动态平衡问题
例:如图所示,粗糙木板 AB 的 B 端用铰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一质
量为 m 的物体。当木板以铰链为轴逆时针由水平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
A.始终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B.始终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m
B
共点力
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将四种情况分成两类,一是共点力,二是平行力。丁
图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是三个力作用于同一点,甲图三个力虽然不是作用于同一
点,但是三个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所以也是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于同一点上,或者虽然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
作用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作共点力。
平行力
把公式(1)(2)式代入(3)有
可求得



=



h=μb=0.4×6m=2.4m
滑梯至少2.4m高,儿童才能从滑
• 按照顺序进行受力分析(并画示意图)
N
N
重力
f静
弹力
摩擦力
其他力
……
v
f动
G∥


G
• 结合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检验受力分析
• 正交分解,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连接体问题
例: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间,有质量均为 m 的四块相同的砖,
用两个大小均为 F 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左边木板对第一块砖,
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分别为(
A.4 mg、2 mg
C.2 mg、mg

B.2 mg、0
D.4 mg、mg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上)(2020新版)(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前言:《李老师物理教学讲义》由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线教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人教版教学大纲(最新版)和教材,精心编撰的教学讲义。

本讲义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附有大量经典例题和习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或解析。

本讲义主要供广大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之用,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未经本教研室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重力和弹力1.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性质:例题1-1.(2019·南充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在飞行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用力,而乙对甲没用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例题1-2.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乒乓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A.人 B.球拍C.乒乓球 D.无法确定答案:B(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3.1-4,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1-3.下图甲、乙中物体A的重力均为10 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例题1-4.(2019 -温州模拟)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图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5)力的分类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人教必修一

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人教必修一
A
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解析:因为绳结点O受重物的拉力T,所以才使OA绳和OB绳受力,因此将拉力T分解为TA、TB(如下图).OA绳固定,则TA的方向不变,在OB向上靠近OC的过程中,在B1、B2、B3三个位置,两绳受的力分别为TA1和TB1、TA2和TB2、TA3和TB3.从图形上看出,TA是一直逐渐变小,而TB却是先变小后增大,当OB和OA垂直时,Tb最小.
(2)当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时, L1是被拉长的,L2是被压缩的 设L1伸长量为x,则L2压缩量也为x 设平板对L2弹力 为N,N与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大小相等
对m2:N-m2g=k2x (平板对m2弹力向上,m2重力 和L2对m2的力向下 ) 对m1:m1g=k1x+k2x (L1,L2对m1的力都向上,)m1重力向下 得:(Nm2g)/k2=m1g/(k1+k2) N=k2m1g/(k1+k2)+m2g 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为 :k2m1g/(k1+k2)+m2g
θ
G
FN
Ff
F2
F1
θ
4、防止添力和漏力
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
分析完后复查各接触处
F
受力分析
BD
关于两个力与它们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这两个力与它们的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这两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合力总是大于这两力 两个力夹角在0°到180°之间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PPT课件

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PPT课件

3、大小
F = N
叫动摩擦因数,其数值与两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 两个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但与接触的面积无19关
二、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弹力.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2、方向
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 0 F ≤ Fmax 4、最大静摩擦力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刚要运动的静摩擦力, 比滑动摩擦力略大。
等效作用点:重心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
形变程度决定 弹力
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
27
例 2 在竖直双线悬吊着的斜木梁M上,放着物体m, 分析斜梁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28
例 3 画出下图中光滑斜面上被一挡板挡住 的静止钢球的受力示意图。
29
[例4]在以下各图中物体A、B均保持静止,试分 别对A、B进行受力分析:
30
力的正交分解法一:
[例5]物体A静止于斜面上,而斜面又静止于水平桌面, 试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作用点。
7
【力的图示】
例:用15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作出力的图 示。
50N
F=150N
8
力的测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 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顿(N)
9
重力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重力。
大小: G=mg g就是前面学过 的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g在地球上不同位移变化规律是什么?
4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
大而减小。
•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

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全章复习

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全章复习

F 第三章 相互作用拓展案
班级 姓名
【试金石】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B 轻绳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产生弹力时未必发生形变
C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2.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 ,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 A. 22b a + B.222b
a + C.
b a + D.2b
a +
3.如图所示,已知力F 和一个分力F 1则另一个分力F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按要求和说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
(2)
5、质量为2 kg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 cm ,当拉着物体前进时,弹簧伸长2 cm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200 N/m
B (A 静止) A 沿着墙向上运动
(g=10 N/kg),求: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
(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6、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的物体,问:
(1)重力沿斜面下滑方向的分力多大?
(2)重力沿斜面垂直方向的分力有多大?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有多大?
(3)如果物体静止不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4)如果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那么让物体下滑,在下滑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sin37°=0.6 cos37°=0.8)
【我的疑惑】
【差距归因】。

第三章力相互作用

第三章力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的概念与常见的几种力【知识梳理】 一.力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分类:①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所以可以归并为四种力:万有引力、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② 效果力,由力的效果命名的力,如支持力、动力、向心力、回复力等等。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常见的力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①大小:G = mg ;②方向:竖直向下;③作用点:作用点。

2.弹力:发生在形变物体之间,物体恢复形变的力。

①弹簧的弹力:胡克定律ΔF =k Δx ;②物体间的压力、支持力也是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绳的拉力也是弹力,总是沿绳背向受力物体。

3.摩擦力:分为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

①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滑动物体之间。

大小F = μF N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②静摩擦力:发生在有相对滑动趋势物体之间。

大小在零与最大静摩擦之间;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典型例题】例1请在图2-1中画出杆和球所受的弹力.分析与解:(a )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 、B 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 、B两点处对杆都有图2-1弹力,弹力方向与接触点的平面垂直,如图2-2(a )所示.(b )杆对C 、D 两处均有挤压作用,因C 处为曲面,所以弹力垂直其切面指向球心;D 处为支撑点,弹力垂直杆斜向上.如图2-2(b )所示.(c )球挤压墙壁且拉紧绳子,所以墙对球的弹力与墙面垂直;绳子对球的弹力沿绳斜向上.如图2-2(c )所示.(d )球与地面接触处,受地面的支持力,垂直地面向上,如图2-2(d )所示;而与侧壁接触处,若撤去侧壁,球仍能静止,故无弹力.点评:弹力产生的前提之一就是接触,但不一定接触就有弹力.可以采用“撤物法”判别有无弹力.例2 如图为皮带传动装置,当机器正常运转时,关于主动轮上A 点、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B 点、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C 点及从动轮上的D 点,这四点的摩擦力的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 B .B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 C .C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D 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思考:若在水平皮带上轻放一个物体,试分析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的 分 解
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 样分解?
F2
F
F2 = F sin q
q
F1 = F cos q
F1
水平向前拉物体 F 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竖直向上提物体
力 的 分 解
按实际效果分解
F F2
F1
F
G1 θ G2 G 使物体沿斜面下滑 重力产生的效果
使物体紧压斜面
G1
V V V
摩 擦 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V
F =25N f =25N
1、根据二力平衡来判断(匀速运动) 2、f =μN
(1)N是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 力——压力
(2) μ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力 的 合 成
几个基本概念: 1、合力和分力: 一个力(F)作用的效果跟 几个力(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 个力(F)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 个力的分力。 等效替代关系 2、关系:
不是物体又多受了一个合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叫做力的合成
力 2、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 合 作法: 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成
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 和方向。
F2
F
o
θ
F1
三角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F2 F1

F
F2
F
F2
合力最大,F=F1 + F2 合力与分力同向; (2)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夹角为1800) 合力最小,F=︱F1 - F2︱ 合力与分力F1 、F2中较大的同向。 (3)合力大小范围 ︱F1 - F2︱ ≤ F ≤ F1 + F2 (4)合力可能大于、等于、小于任一分力.
多个力的合成
F合
F3
F2
力 4、力的三要素: : : 大小
用弹簧秤测量 单位:牛 N
矢量
方向 作用点
思考: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 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
(1)、力的图示 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
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即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力)
重 1、重力就是重量: 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力 特点: :
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
弹 3 弹力产生的条件 力 :
相பைடு நூலகம்接触
接触力
发生弹性形变 (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
4 弹力的方 向:
指向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弹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力 : 曲面与平面接触
N` N N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f=G1=Gsin

N G1
f
N=G2=Gcos

G
G2
7、力的正交分解
定义:把一个已知力沿着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 正交分解步骤: ①建立xoy直角坐标系 ②沿x,y轴将各力分解
如图所示,将力F沿力x、y方向分解,可得:
Fx F cos Fy F sin
F F F
弹 胡克定律 力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
1、内容: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
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
的长度∆x成正比。 2、公式: F = k ∆x 其中:k——弹簧的劲度系数
单位:牛每米, 符号N/m
∆x——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弹 力 :
胡克定律注意几点:
1 定律成立条件:只能计算轻弹簧的弹力,且 在弹性限度内。 2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 “软”“硬”程度,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即材 料 、长度、粗细等决定,与力的大小无关。k越 大表示弹簧就越硬。 3 同一根弹簧弹力大小处处相等。
2 x
2 y
例:求三个共同作用 在O点的力F1、F2与 F3三个力的合力.
求解步骤:
①建立xoy直角坐标系 ②沿x、y轴将各力分解 ③求x、y轴上的合力Fx, Fy
y
F2
F2X F1y F2y
F1
F3x F1x
O
F3y
x
F3
大小:
方向:
F F F
2 x
④最后求Fx和Fy的合力F
2 y
Fx tan (与Y轴的夹角) Fy
复习课:
第三章《相互作用》 复习
基 本 概 念 : :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平行四力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正交分解法
力 : :
1、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相互性: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 独存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 3)、力独立性:一个力作用在某个物体上产生 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曲面与曲面接触
N A
半球形的碗
NB对A
N
B
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弹 力 :
弹力有无的判断 对于微小形变,用假设推理法 假设A、B间有弹力
A B 光滑水平面并 排放着静止的 木块A、B
以B为研究对象,B受力: N地
NA→B G B不可能静止,所以A、B间没 有弹力
1)、重力是非接触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G=mg g = 9.8 N/kg
3 4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
重 重心 力 (1)、形状规则、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 : 体,它的重心在其
几何中心处。
(2)、质量分布不均匀 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 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 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摩 擦 力
(2)、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相互接 (2)两物体相 触且表面粗糙 互挤压
(3)有相
对运动趋势
例1、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有静摩擦力 的是( )
BCD
F
A B
F
C
D
例2、下列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判断AB 间是否有静摩擦力。
(1)
AB间有静摩擦力
(2)
AB间无静摩擦力
判断是否有静摩擦力方法:假如接触面很光滑, 看是否有相对运动,如果有相对运动就说明有静摩 擦力,反之没有。
人走路脚板与地之间 自行车轮与地的静摩擦力
总结:静摩 擦力与运动方向可 能相同,充当动力; 可能相反,充当阻 力,但一定与物体 的相对运动趋势方 向相反,阻碍物体 相对运动趋势
(4)、静摩擦力的大小:(1)F增大,静摩擦力也增 大,总有:f静=F (2) 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 为:0<F≤Fmax,最大静摩 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要大。
N
解:球受到重力G、
挡板弹力F、 斜面支持 力N,共三个力作用。
把重力分解为水 平方向的分力G1,和 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 力G2。
G1

F

G
G2
F=G1 =G tan N=G2 =G/cos
例2 重为G的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求物 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大小。
解: 把重力分解为使物 体平行与斜面下滑的力G1,和 使物体垂直于斜面压紧斜面的 力G2。
F1
F1
F
提示:一般情况下,矢量可以平移
两个矢量首 尾相接,从第 一个矢量的始 端指向第二个 矢量的末端的 有向线段就 表示合矢量的 大小和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力 1、在两个分力F 1 、F 2 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分力 的 的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合 (1)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夹角为00) 成
推力
静摩擦力
推力F=1N 静摩擦力F静=1N
f静=F推
二力平衡
推力F=2N 静摩擦力F静=2N
推力为Fmax,物体就要 运动,静摩擦力 F静=Fmax
摩 3、 滑动摩擦力 擦 (1)定义: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 力 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 2、接触面粗糙 3、相互挤压 4、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弹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力 : 点与平面接触
N` N
NB NA
B
光滑斜面
A
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弹 力 点与曲面接触 :
N1
NB
NA
N2
B
半球形的碗
A
点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弹 力 :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摩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擦 力 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
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 摩擦力分类: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
(1)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 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A
例3 物体与皮带间有静摩擦力的是(

(3)、静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轻推物体 物体不动
相对于地面的运 动趋势方向
2、压在墙上 的物体不下落
3、轻拉物体 物体不动
相对于木板的运 动趋势方向
F摩
A F摩
B
相对于墙的运 动趋势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