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_学_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_范红凤

合集下载

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

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

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作者:丛洪莲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7期[摘要]多媒体辅助大学纺织类课程教学的优势在于加强教学互动,调动教和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新形势下多媒体辅助纺织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多媒体课堂的教学互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互动纺织课程多媒体辅助大学纺织课程教学,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已得到纺织院校教师的共识。

可遗憾的是,现在的课堂中尽管大家都在努力地使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是对它的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却只占它应有功能的极小部分。

教师一般根据预先制作的课件按部就班地点击鼠标,学生只是被动地看和听。

对此,教师要与软件研究工作者加强合作,充分开发课件的交互功能,强化学生的即时反馈和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避免新形势下的“满堂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课堂的效率。

多媒体课堂教学互动的意义。

多媒体课堂的教学互动能够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教学创新。

首先,从师生关系来看,多媒体课堂的教学互动体现了师生平等。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存在霸权的、支配的和中心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其次,从教学方式来看,多媒体课堂的教学互动促进对话教学的形成。

能够实现对话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突破。

再次,从教学目的来看,多媒体课堂的教学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学相长,强调师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智能的内化和潜能外化,强调能力提高与个性的绽放,促使教学双方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多媒体教学互动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

交互性代表了传统媒体和先进媒体之间的主要区别。

它的定义应是学习者能够融人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而成为环境中的一份子。

交互的关键是看多媒体系统是否能够按学习者不同的需求调整交互并提出建议,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各种探索活动,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判断,不同多媒体系统的交互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可把交互分为三种:反应式交互、主动式交互和双向式交互。

职业中专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

职业中专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

科技教育84 2015年10期职业中专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魏子凡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职业高中,河北承德 067102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中专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特点,通过科学地制作课件、合理地安排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不断增强职业中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愿意学、主动学,真正让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成为学生成才的基石。

关键词:职业中专;思想政治;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10-0084-021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思想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观念决定教学结构,教学结构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程度。

所以,归根到底,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一些从事教育事业较长的工作者,传统的观念仍根深蒂固的植根于他们的思想,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导致出现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且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1.2 对思想政治不重视在初中有中考,在高中有高考,在中等专业学校,即对自己的今后发展没有影响,又不想继续深造,所以,在学生的思想中,学不学都无所谓。

不但如此,有的同学即使上课也是心不在焉,根本没有投身于教学中,对感兴趣的话题就听几句,不感兴趣的就做别的事情。

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来上思想政治课,他认为所讲的道理都懂,没什么启发。

这样就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这大大的影响了教学的时效性。

1.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意识淡化思想政治课程其实是哲学的引导,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对未来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引比较重要。

2 有效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思想课时效性的方法2.1 改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观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
观察 , 亲身感受 , 更容易让 学生们记 忆深 刻 , 理 解透彻 。利用动 画 、 声 音 等
上好这一节课的前提 下来考虑课件该 怎么做。绝不能过分地追 求花哨 , 在 课件中增加不必要的动画视频 和声音 。要达 到课 堂教学 的预期 目标 , 就必 须为上好课而做 好课 件。是 多媒体 控制教 师 , 还是 教师控 制多媒体 , 教 师 必须恰 当把握使用课 件的时机 。假如 出现 不利于课件展示 的气氛 , 就应果 断地撤下 , 不该用就不用。是应 用多媒体 越多越好 , 还是恰 当地 应用好 , 多 媒体在小学数学教 学 中被 广 泛应 用, 在课 堂教学 中所 起的作 用也 不言而
具体 , 恰 当地 加以应 用便可解决教师难 以讲清 、 学生难 以理解 的内容 , 突出 重点 , 突破难点。如一时等于 六十 分 、 一分等 于六十 秒的 问题对 于小 学生 而言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 如果 教师在上课 的时候播放 钟表课 件 , 学生会 形 象的看到一个大钟表摆在面前 , 还滴滴 答答 的响 。 教师此 时可 以选择 一个 时间段和学生一起数 , 这样孩子们可 以真切 的体会到一分 钟有 多长 。亲眼
决 的问题 . 而且激发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提高 了课 堂效率。例如 , 小 明统计

个 路口在 5分钟 内各种 机动车 通过 的数量 , 并制成 统计 图和统计 表 时,
板” , 老9 币 成 了“ 电脑操作者”,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仍然没能 改变过去的 那种教 学模式 , 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在教学 的过程 中还是要 以教 师讲 解为主 , 在一些难 以理解 的地方恰 当的运 用多媒体 才能发挥它在课 堂教学 中的最 大功效 。

车轮的小车时 , 则 平稳舒 服 , 怡 然 自得。那么 , 车轮 为什 么要做 成 圆形 的 呢?圆有什么特点呢?由此所设置 的情景 自然而 然地把 学生 引入 本课 的

多媒体运用——“因课制宜”方有为

多媒体运用——“因课制宜”方有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宠儿,很多时候,课堂里到处是多媒体课件“美丽的身影”。

然而卸下这些“靓丽身姿”,我们更应该进行归真的思考,是不是每堂课都需要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呢?多媒体的应用有没有必要自始至终的如影随形似的“满堂电灌”至课堂结束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该强调的是对教学的真正的有效辅助。

因此,我们要因课制宜,而不仅仅单纯是形式上的利用。

那么,我们如何更科学地恰如其分地来使用多媒体,发挥其在课堂上的最佳效果呢?一、不觉转入此中来——创生情境时的有效辅助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或动态图像集成在一起,创设特定的情境,这一方法对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具有重要作用。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有云:“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情缘境生,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特定的意境中,学生缘境察情,定会产生共鸣。

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烟台海无限的情与爱。

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有的根本没见过海,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烟台海的“情”也难以激发出来。

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了烟台一年四季的海景,配以《浪花一朵朵》的背景音乐,逼真的声像效果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来到了烟台的海边,看到了烟台海的美丽景色,聆听海浪拍打岸边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学生们好似置身于烟台的海边,与游人一起在松软的沙滩上,光着小脚丫戏水捉蟹,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二、半亩方塘一鉴开——突破瓶颈时的有效辅助运用美国教育家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师培训

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师培训

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六)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 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 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教学设计是从如 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 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 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 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 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的原 则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 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善于 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 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 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 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 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 教学内容问题化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一则故事和语文课中的“综合性学习”与 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的启发
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的好办法。
• 3、作者在对小鸟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从文中找出一两处, 加以分析。
• 4、在生活中,你是否也取得过动物、植物和 别人的信赖,把你的故事写一个片段。(运用 神态、动作描写的手法,可把文中你喜欢的词 语写入片段。)
问题设计要层次化
• 整合出问题后,可作如下分类:哪些是学生自己

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呼伦贝尔莫旗尼二中小学部刘淑凤 2010年12月19日当今社会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教学正逐步进入课堂。

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欢乐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目前我校的实验室条件还不够完善,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较难充分体现。

把现代教学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观察实验、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充分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譬如利用CAI课件的交互性特点,把教学中要学的内容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选择,确定探究内容,然后进行研究、探讨,这样融合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

例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应用软件、由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和脑中。

这样学生就直观、轻松地掌握了重点知识,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有些科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不容易把握。

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还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后,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3-24T07:11:19.80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期作者:赵秀芳[导读] 所有现代教育体系都支持改革。

只有改革教育,才能实现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和未来的目标。

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的力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标准。

初中是我们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道德和法治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很无聊,没有有趣的事情要做,初中生通常不喜欢学习道德和法治。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中学教育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已经开始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改革。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多媒体稳步发展并在初中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课程中开始逐渐运用。

赵秀芳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初级中学 044400摘要:所有现代教育体系都支持改革。

只有改革教育,才能实现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和未来的目标。

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的力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标准。

初中是我们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道德和法治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很无聊,没有有趣的事情要做,初中生通常不喜欢学习道德和法治。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中学教育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已经开始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改革。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多媒体稳步发展并在初中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课程中开始逐渐运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新课程标准下的各种课程变得更加明显和灵活,改变了教师过去严谨和教条的教学方法,并有了理解学生的授课方式,评估讲座的有效性和总结课堂知识,教育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新的课程标准之前,教育将教师视为主体,将学生视为对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引入,学生成为教学的关键要素,而教师起了指导作用。

多媒体技术新课程的出现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按照新课程标准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标准。

1..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教学当然,所谓的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教学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解释本课中获得的知识。

浅析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浅析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浅析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冯雪枫
【期刊名称】《21世纪中学生作文》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多媒体是集多种手段为一体的强有力的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运用多媒体,实现新的教学模式;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必须恰当、得法,要符合教育规律。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冯雪枫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马村初级中学,河南濮阳市45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浅析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浅析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3.浅析初中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
4.浅析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5.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02-19 【基金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02) 【作者简介】范红凤(1970-),女(汉),江苏海安人,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德育。

E-mail:fanhf@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范红凤(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深圳 518172)摘 要:建构主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念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提出了在思政课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贯彻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建构主义;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32(2014)02-0074-041 以“学”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来源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认知的主体着重放在“人”上,强调学生在认知主体中的重要性,学生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建构者,而教师在建构过程中只是帮助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教”与“学”阶段;三是评价与考核阶段。

结合思政课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我认为首先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1.1 课程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具体技能,而着重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人格,从而内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如何做到既要有效、准确地吃透课程目标、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教学内容、生动有效地设定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目标,始终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面,应考虑既要向学生授予课程的基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这就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教学目标分析,即在制作课件要思考为什么要制作这个课件,这个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引起什么样的变化。

第二,教学难点重点分析,即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想到是设计的是教学课件,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必须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教学课件必须要有助于解决教学难点重点等。

第三,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析,课件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层次和发展水平,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现有的接受能力。

建构主义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不在其重心,但并不意味着其忽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分析,作为思政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对照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1.2 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采取哪种教学方案做出的抉择。

教学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也包含第2期75“学”的策略。

“教”的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方式方法的择优选择,具体包括教学路径、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的顺序等,通过比较选择符合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方法,“教”的策略强调讲授方式的深入浅出,通过生动形象的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或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将教学重点难点融汇贯通,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学策略的重点。

“学”的策略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教会学生们学会学习”,最终达到可以不学,一个完全没有学习方法设计的课件是不完整的,依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的策略必须着眼于学生,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协作式策略和情景性策略。

1.3 媒介策略的选择媒介策略在里不仅仅指媒体的表达与选择策略,它是建立在教学策略选择的基础上,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铺垫,媒体的表述是教学稿本的重要内容,是媒介的类别和呈现方式,媒介策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性,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既要能正确展现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要有高度的科学性,必须注意所表现的声音、色彩、图像等都要符合科学的要求,不能一味的为了追求悦耳的声音、鲜艳的色彩、美观的图像,而损坏了内容的真实性。

第二,艺术性,设计的课件既要有丰富的表现性和感染力,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第三,技术性,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要保证图像清晰、声音清楚与同步、色彩逼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4 学习评价体系的制定现代信息技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已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思政课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与评价是仍然比较传统单一,基本上采取的是以考查、考试或论文写作这样的常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量,这样的缺点就是导致了考核评价与学习过程的脱节,学生的言行不一,人格分化,因此如何进行思政课的考核方式的彻底改革,评价体系的制定在多媒体课程设计中必须细分和量化。

建构主义的学习并不是用以支持学习者像镜子一样反映客观现实的,而是支持对富有意义的解释才能进行知识的建构,但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又必须参照一定的指标,否则便会陷入无标准的虚无主义,对一些常规的教学任务,评价不仅可以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而且应该包括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协作学习的态度等,因此,评价必须包括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个方面,这两者在评价中起不同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及时评价,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反馈性等特征,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进度、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质量与效果等,教师可以根据此评价及时的调整或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指教学过程某一阶段性的评价,比如单元练习、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等,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等,总结性的评价重视的是学习的结果。

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者缺一不可,对思政课而言,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怎样才能将两者协调并做到优势互补,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2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2.1 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使得这类教学模式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有关指引或指导,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时,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老师通过网络平台,营造一个学生想学范红凤: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76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2卷爱学的良好环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媒体手段的互动沟通,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兴趣盎然、吸收力强的学习环境。

第二、网络学习必须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平等的沟通渠道,在讨论版、虚拟课堂等交互学习平台上老师可以针对教学设计中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设计的属性上,比如对学习中各种问题以及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学习理论的探讨等等,可以采取记名和匿名两种发文方式,这样对有些敏感问题,学生就会放下心中的顾虑,发表真实的想法,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才能有的放矢的去解决学生中的问题包括老师教学中的问题。

第三、在学习内容安排上也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性,比如可以在每次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设立必学内容、选学内容等,老师在这方面得精心选择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我的经验就是在选学内容上特别要精挑细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完必学内容后,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选学内容。

第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自主学习是一种发散式的创造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路径、所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等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及时的反馈,面对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丰富而庞杂的信息资源学生易出现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的情况,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置关键的节点,规范学生学习,同时也促进学生反思、升华所学知识。

2.2 情境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通过一定的情景或背景才能建构知识,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近的情景、提供专家演示、提供多种观点、多重视角,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积极进行知识的建构。

我们在情境教学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利用网络设计了虚拟教学平台—虚拟法庭,拓展了教学的渠道。

虚拟法庭情境模拟教学,是对生活中典型的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模拟通过网络呈现给学生,通过虚拟法庭典型案例的学习、法庭角色的扮演、案例的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洞悉司法审判过程,了解与案件有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从而提高法律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虚拟法庭的学习也是采取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虚拟法庭教学,使学生从具体的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

2.3 协作学习模式课件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完善和深化对知识的建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组织与引导学习过程,基本的学习步骤是:分小组、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小组执行任务、组与组交流与汇报、学习反馈与教师总结评价等。

小组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讲授型课堂上采取小组讨论辩论等协商讨论方式,另一种是在网络型课堂中,采用虚拟课堂,论坛小组讨论等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必须做足相关的前期的准备、中期引导、后期的反馈与总结评价工作,对小组协作学习的评价包括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协作过程的评价两个方面。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适当引导,在设计引导的问题上应分层次逐步进行,设计的问题不仅要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热情,还必须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纠正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最终使学生朝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 结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的作用只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

参考文献:[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EB/OL】./view/630921.htm.[2]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EB/OL】. /lunwen/ view/414/1240659.htm.[3]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EB/OL】. http://www.guandang.第2期77com/doc/23669.html,2008.3. [4] 夏江义.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EB/OL】./ view/d370dfc5d5bbfd0a795673b9.html,2009.4.[5] 刘珍芳,张小红. 现代教育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Application of student-centered idea to multi-media teachingFAN Hongfeng(Dept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518172, P. R. China)Abstract: Constructionism focused on learning emphasizes that learn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cognitive and initiative constructors of ideas while teachers act as an assistant or promoter. It is then stressed that while learning, the learner should take its own initiative and should consider more of the social and circumstance factors. Last of all,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how to apply the student-centered idea specifically to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of the colleg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Keywords: constructionism; learner-centered idea; multi-media teaching【责任编辑:羊玲】范红凤: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下接第73页)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course Indoor Environment TestHE Xiaofeng(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518172, P. R. China)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first of all,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introduced as a teaching model, including its key elements for implementation. The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s destribed in Indoor Environment Test, which is known as a provincial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including the online learning before and after class and the offline classroom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Last of all,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when using this freshly updated learning mode.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indoor environment test【责任编辑: 羊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