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混凝土的表观特征试验研究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表观及渗漏病害的水下检测

2019年1期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表观及渗漏病害的水下检测*左玲玲,张洪星(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201306)1概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简称“面板堆石坝”或“面板坝”),是以碾压堆石体为支撑结构,并在其上游表面浇筑混凝土面板作为防渗体的挡水大坝[1],属于土石坝类型。
因其具备坝体断面小、抗滑抗渗、稳定性好、施工方便、工期短、导流简单、抗震性能较好、造价低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运营期面板坝常见病害,提出相应水下检测技术,以供类似工程作业参考。
2面板坝常见病害面板坝的组材结构特点,使其易发生变形且持续变形时间较长。
防渗面板是支撑在垫层和过渡料上的薄板结构,依托在堆石体上部。
两结构相互依存但物理性能差异大,导致面板坝病害特点复杂。
面板坝区别于其他坝型的重要特点是易发生大坝渗漏,主要原因是防渗面板易发生病害。
常见的运营期面板坝主要病害及局部破坏型式为:渗透面板挤压破坏、面板裂缝、面板塌陷、分缝止水失效和地震震损[1]。
3检测内容对于运营期面板堆石坝的水下检测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1)面板表观病害,如防渗面板挤压破坏、裂缝、表面剥蚀、脱落、塌陷、堆积物、脱空等。
(2)防渗面板渗漏、微观病害等。
防渗面板表观病害,不一定出现渗漏状况;但出现渗漏状况,一定存在表观或微观的病害。
所以对于面板坝的检测,一方面要检测表观病害,另一方面要检测渗漏等“内伤”。
水下面板坝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内容与目的见表1。
表1检测方法和检测内容与目的对应表首先利用多波束或者侧扫声呐对面板坝进行表观检测,然后在表观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渗漏等微观检测,判断异常空间分布情况,再用ROV 携带光学设备抵近进行照相或视频观察,进一步确定其声学检测效果;对于存在可疑渗漏病害的区域,再进一步进行喷墨示踪检测,以确定摘要:面板堆石坝中堆石体与防渗体是相互依存的结构,因堆石体与面板变形不协调、施工质量参差不齐、不可控外力作用,可能会导致面板、防渗芯墙的局部变形或破坏而产生渗漏。
土木工程材料(简答题含答案)

简答题1.简述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发展方向。
(1).主要类型:①土木工程材料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承重材料、围护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和装饰材料等5种;②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3种.(2).发展方向:①从可持续发展出发;②研究和开发高性能材料;③在产品形式方面积极发展预制技术;④在生产工艺方面要大力引进现代技术。
2。
简述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①建材生产尽量少使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②采用低能耗、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③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不得使用铅、镉、铬及其化合物制成的颜料、添加剂和制品;④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⑤产品具有多功能,如抗菌、灭菌、除霉、除臭、隔热、保温、防火、调温、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功能;⑥产品可循环和回收利用,废弃物无污染排放以防止二次污染。
3。
简述石灰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1).特点:①可塑性和保水性好;②硬化速度慢,强度低;③耐水性差,硬化时体积收缩大.(2).用途:①配制石灰砂浆和灰浆;②配制石灰土和三合土;③生产硅酸盐制品;④制造碳化制品;⑤生产无熟料水泥。
4.简述建筑石膏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1).特性:①凝结硬化快;②硬化时体积微膨胀;③硬化后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和强度较低;④防火性能好;⑤具有一定的调温、调湿作用;⑥耐水性、抗冻性和耐热性差。
(2).应用:①制作石膏抹面灰浆;②制作石膏装饰品;③制作各种石膏板制品。
5。
简述水玻璃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1).特性:①黏结性能良好;②耐酸腐蚀性强;③耐热性良好;④抗压强度高.(2).应用:①涂刷建筑物表面;②用于土壤加固;③配制速凝防水剂;④配制水玻璃矿渣砂浆;⑤配制耐酸、耐热砂浆及混凝土。
6。
简述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①孔隙率越大材料强度越低、表观密度越小;②密实的材料且为闭口孔隙的材料是不吸水的,抗渗性、抗冻性好;③粗大的孔隙因水不易留存,吸水率常小于孔隙率;④细小且孔隙率大、开口连通的孔隙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抗渗性、抗冻性差。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1材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实验通过试验来掌握材料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测量方法。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 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 保温性等, 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者结构质量; 吸水率是指材料与水接 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当材料饱和吸水时,其含水率为吸水率。
室温℃ 相对湿度% 水温℃游标卡尺、天平、鼓风烘箱、干燥器、温度计、直尺等。
A.表观密度实验步骤:1、将待测材料的试样放入 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 中冷却至室温;2、用游标卡尺两处试样尺寸,计算出体积 V 0;3、用天平称量出试样的质量 m 。
4、实验结果计算。
B.表观密度实验步骤:1、将试件置于烘箱中,以 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在干燥器中冷却至 室温后以天平称其质量 m 1 (g ),精确至 0.01g 。
2、将试件放在盛水容器中,将水自由进入。
3、加水至试件高度的 1 处, 6 小时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 20mm 以上,在放置 48 小时让其自由吸水。
4、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即将称其质量 m 2 (g )。
5、实验结果计算。
材料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 π = =0 V吸 水 率 按 照 下 式 计 算 : W =m m21100% =xmm 4砂筛分析实验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室温℃ 相对湿度% 水温℃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 筛内,加盖后,手工摇筛5 分钟;3、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m i。
1、细度模数aaaaaa累计筛余率A i (%) A i 第 1 次 第 2 次A 1A 2A 3A 4A 5A 6M = Mx1 x2=——Mx=(A 2 + A 3 + A 4 + A 5 + A 6 ) 一 5A 1 ,单次精确至 0.01,平均精确至 0.1 100 一A筛孔尺寸 (mm )4.752.361.180.60.30.15底盘累计分量 ∑ (g )M = x分计筛余率 a i (%) a i 第 1 次 第 2 次1分计筛余量(g )第 1 次 第 2 次 2345620过细砂区40过粗砂区 60Ⅰ区 Ⅱ区80Ⅲ区0.600 1.18 2.36 筛孔尺寸(mm)砂试验级配曲线图(判定砂粗细程度和级配情况,试验影响因素等)) % ( 率 余 筛 计 累1000.150 0.300 4.75 9.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通过试验获得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作好准备; 掌握其测 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室温℃ 相对湿度% 水温℃标准稠度仪、净浆搅拌机、天平、量筒等。
混凝土检测

混凝土抗折强度检测
(3)检测步骤 1)试件从养护地取出后应及时进行检测,将试件表面擦干净。 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试件尺寸测量精确至1mm, 并据此进行强度计算。 2)如图所示装置试件,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 试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支座及承压面与圆柱的 接触面应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和易 性
表观 密度
抗压 强度
抗折 强度
抗拉 强度
3 2 4
混凝土检 测
1
2
5
混凝土和易性检测
1、检测目的 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 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评定提供依据; 掌握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测试方法, 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试验方法 坍落度坍落度与坍落度扩展度法 骨料最大粒径≤40mm、坍落度值≥10mm 维勃稠度法 骨料最大粒径≤40mm、维勃稠度在5~30s之间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2)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精确至0.1Mpa)3个测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 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或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 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 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检测结果作废。 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以150mmx150mmx150mm的立方体试件 作为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用非标准试件 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 其值为:对于200mmx200mmx200mm试件,其换算系数为1.05; 对于100mmx100mmx100mm试件,其换算系数为0.95 。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采用非标准试件时, 尺寸换算系数应由检测确定。
高温后PVA-玄武岩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纤维种类 PVA纤维 玄武岩纤维
径/"m 18 16
长度/mm 12 12
表1纤维的性能指标
密度/(g/cm3)
性模量/GPa
1.30 2.60~2.70
11.2 90.0~110.0
拉伸强度/MPa 1 520
3 000~3 500
断裂伸率/% 10.0 2.1
熔点/#
225~230 1 450~1 500
矿渣微粉 55.36 49.31 49.52 6.05
玄武岩纤维 50.87 45.14 45.74 5.73
400 PVA 纤维 46.71 44.99 47.13 2.13
矿渣微粉 44.99 46.70 50.05 5.05
玄武岩纤维 38.38 41.08 44.22 5.84
600 PVA 纤维 40.90 38.38 41.16 2.7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increases at 200 !, but the flexural strength does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fter 200 !, the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residual
高温炉 , 高温
炉的
率为10 $/min, 级升温
温度,
温2h,
温%
YAW-5000J 验机测试高温后试的方
液伺服压剪试 强度、裂拉
强度
强度%
2试验结果与分析
混凝土表观质量问题的原因与防治

混凝土表观质量问题的原因与防治作者:曾晖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6期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快,现代化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大中城市已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在许多预拌混凝土构筑物,特别是一些不使用铺贴材料饰面的桥梁隧道工程中,混凝土的表观质量问题已成为施工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众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关注的重点。
施工质量标准评定对混凝土表面缺陷指出“不得出现露筋、空洞(严重蜂窝)和缝隙夹渣,不应出现松顶”,对一般表面缺陷如蜂窝、麻面、砂斑、纱线、露石、及粘皮等质量问题进行了量值的限制。
凡是超限的构件或构筑物虽经补强后均不能评优良等级,也不能参加评优活动,因此,提高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表观质量十分重要。
本文就有关混凝土中常见的表观质量问题,将其归纳总结,并简要分析了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问题1.混凝土裂缝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混凝土在硬化过程或硬化后常常出现裂缝,其出现时间早晚及裂缝宽度大小可能各不相同。
混凝土表观裂缝可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裂缝、龟裂、连续裂缝等;纵向裂缝主要有通裂、深裂、连续裂缝等。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因设计结构方面的问题出现结构裂缝。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原因:如水泥种类及用量不当,配合比含砂率不当,外加剂和掺和料选型不当等。
(3)施工操作方面的原因:如拆模过早受外界冷击,外界受压或外力撞击而产生的裂缝等。
(4)施工使用材料方面的原因:如模板支撑刚度不够,冬天模板保温不良等。
2.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裂缝成因,主要有以下6条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前,应经过混凝土配试验优选并确定水泥品种、骨料级配、含砂率、外加剂种类及掺量等。
(2)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尽量符合施工现场情况,应注意外界温度、湿度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
(3)施工中出现早期裂缝,应及时重新振捣并进行二次抹面。
c40p8大体积混凝土配制试验及温度变化规律实践

前言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形体庞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混凝土绝热温升高等特点。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外,采取合理降低温度峰值、控制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等措施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工程概况北京某大学运动场改造工程地基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5),基础底板尺寸为130.5m×150.5m,筏板厚度为1.0m,其中主要承台截面尺寸CT1~CT17为1.2m,CT18~CT22为1.4m,集水坑最深为2.2m。
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抗渗等级为P8,(补偿收缩)设计要求掺加膨胀剂,60d强度评定,混凝土浇筑方量为21000m3。
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对于较长的结构每隔30m~50m设置一条“后浇带”,后浇带宽为1m,延期60d后浇筑。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次性浇筑超长尺寸混凝土筏板而引起不均匀沉降、限制收缩等共同作用而导致有害裂缝的产生。
避免大体积筏板混凝土产生裂缝是关键,而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主要是温差裂缝。
所以必须从配合比选择、温升试验再到准确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温控措施来预防温差裂缝的产生。
2 配合比试验设计思路2.1 优选原材料2.1.1 水泥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规范》(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品种应选择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水泥。
当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掺加矿物掺和料。
胶凝材料的3d和7d水化热分别不宜大于240kJ/kg 和270kJ/kg。
由于受生产设备条件的限制,本试验选择的是唐山冀东盾石P·O 42.5低碱水泥(碱含量为0.50%)。
混凝土试验实验报告 步骤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实验题目: 混凝土试验 课程名称: 工程材料 任课教师: 党争 班 级: 农建182 学 号: 2018309040201 姓 名: 陈天琪一、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坍落度法)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本方法规定了采用坍落度仪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方法和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水泥混凝上的坍落度测定。
2.仪器设备⑴坍落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中有关技术要求。
坍落筒为铁板制成的截头圆锥筒,厚度不小于1.5mm,内侧平滑,没有铆钉头之类的突出物,在筒上方约2/3 高度处有两个把手,近下端两侧焊有两个踏脚板,保证坍落筒可以稳定操作。
⑵捣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JG3021)中有关技术要求,为直径16mm,长约600mm并具有半球形端头的钢质圆棒。
⑶其它:小铲、木尺、小钢尺、镘刀和钢平板等。
3.试验步骤1)试验前将坍落筒内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平板吸水时应垫以塑料布),踏紧踏脚板。
2)将代表样分三层装入简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
插捣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它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mm~30mm,插捣须垂直压下(边缘部分除外),不得冲击。
在插捣顶层时,装入的混凝土应髙出坍落筒口,随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合物。
当顶层插捣完毕后,将捣棒用锯和滚的动作,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镘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合物。
而后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筒,提筒在5s~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
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150s内完成。
3)将坍落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精确至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