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政策发展历程资料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1、什么叫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种科学方法和技术被法律强制规定为指导人们开发活动的必须行为,就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四个阶段本文来自中华环评网,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1969 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1979 年9 月,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9 年4 月,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永平铜矿开展了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对评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
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1994年起,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全面详细明确的规定。
1999年,正式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了规定。
现有甲级单位198家,乙级单位721家(2004年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2002年10月,《环境影响评价法》,从项目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还没有上升到政策环境影响评价高度。
中国环境政策演变的历程

中国环境政策演变的历程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由于长期以来的快速经济发展,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政策,并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这些政策。
本文将探讨中国环境政策演变的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探索(1970年代-198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一些初步的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这两部法律奠定了中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基础。
此时期,主要关注点是解决大气和水体污染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污染源监测网络、制定排放标准、建设废水处理设施等。
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重点仍然是工业化,环境保护在政府政策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第二阶段:加强法律法规(1990年代-200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更多的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开始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环境保护法律。
该法律明确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并规定了相关责任和制度安排。
此后,中国还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等专项环境保护法律。
这些法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环境立法体系,并为后续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
第三阶段:转变发展方式(201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并开始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并将其写入宪法。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恢复。
环境科学导论3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 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 保护会议。 背景1:全国污染告急,经济损失和人民健康受到威胁。
大连湾海水污染,北京官厅水库污染和松花江污染
背景2: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
会议成果
1.向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不仅认识到存在环境 污染,且已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中国有决心去治理污染。
(三)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这项举措实质上是对12种主要污染物(烟尘、粉尘、SO2、 COD、石油类、汞、镉、六价铬、铅、砷、氰化物及工业 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
2.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环境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nviromental
Science
第三节: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50年代之前: 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处理和利用固体废弃物, 排除噪声干扰。
70年代中期: 认识到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80年代末: 健康的经济和健康的环境 是完全相互依赖的。
2002年1月召开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确定国家环境保护的“十五”规划,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创新世纪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环保投资
当一个国家的环保投资占其同期 GDP 的 1%~2%时 , 才能大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 环保投资占 GDP 的3%~5%时,环境质量会发生明显 好转。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用于环保 的投资占其GDP 的 0.5%~3%,其中,发达国家为 2%~3%,发展中国家为 0.5%~1.2%。[2] 环保投资总量的不足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最 主要的障碍。我国近年来环境保护的投资总量不断上 升, 占 GDP 的比例达到了 1.3%~1.4%
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

目录
• 环境保护政策的起源与初期发展 • 20世纪环境保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 21世纪环境保护政策的新挑战与变革 •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 环境保护政策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环境保护政策的起源与初期 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
01
02
03
大气污染
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燃烧 煤炭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如伦敦烟雾事件。
地球峰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每年召开一次,旨在推动全球应对气 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和行动。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 过了《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 ,为全球环境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南。
各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1 2 3
美国
1970年颁布《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 建立了严格的环境法规体系,成为其他国家制定 环保法规的参考。
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 量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如“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等。
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角色与贡献
国际合作与承诺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入并履行国际环保公约和协 议,如《巴黎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同时,中国 还推动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支持和援助。
碳排放权交易
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产业和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促进绿色经 济的发展。
04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历 程及成就
中国环保政策的起源与发展
起步阶段(1970s-1980s)
中国环保政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政府开始制定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标 准,如《环境保护法》(1979年)等。
环境规划中国的环境政策 方针与制度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如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 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等。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省级人民政府 及其环委会 省级环保部门 国务院有关 部委 各部委环 保部门
中 国 环 境 管 理 组 织 机 构
国家环保局 国务院环委 办公室 大中型 企业环 保机构
(四)中国环境保护的单项政策 1 .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 (1)环保产业发展政策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 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 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的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的环境产业:199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
1992年, 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可持续 发展的思想;
《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确定 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3年10月,召开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提出
了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控制的工业污染防治对策。 国家还制定了若干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环 境管理条例、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产业、行业政策、
珠江
松花江
淮河
海河
2002年,七大水系741个重 点监测断面
辽河
三湖富营养化比较
太湖
2002年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四大海域一、二类海水比 例
大气环境质量
119个 107个
2002年,监测的343 个市(县)中
117个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分级比例 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人比 特大、超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明显 重于中小城市,尤以人口规模在 100~200万的特大型城市空气污 染最重。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 化硫和颗粒物浓度超标的特大、 超大城市比例明显高于中小城市, 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比例则低于 中小城市。
中国环境政策演变的历程

《我国环境政策演变的历程》环境问题,作为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始终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这些政策历经了漫长的演变历程,见证了我国在环境保护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与坚定步伐。
新我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经济建设是首要任务。
在这一阶段,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上。
当时的环境政策侧重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
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采取了较为粗放的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我国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逐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1979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该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和基本制度,为后续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在这一时期,我国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行“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加大对环境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等。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污染的恶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环境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国际号召,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在此背景下,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环境政策体系。
1994 年,发布了《我国 21 世纪议程——我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个综合性纲领性文件。
中国环境政策发展历程-文档资料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
《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循环经济促进法》通过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
2009
200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
9
环境政策发展历程描述
21世纪初(全面综合决策阶段)
13
2019
2019
国务院批准国家生态建设规划并通知停止生产与销售含铅汽油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征收处理费6
环境政策发展历程描述
20世纪90年代(实现战略转变阶段)
中国污染防治(尤其工业)的主要特征,开始实行“三大 转变”: 1. 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2. 从单纯浓度控制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 3. 从分散治理向分散治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转变。 围绕“三大转变”,我国“九五”期间解决“三河”(淮 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 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一市” (北京)和“一海”(渤海)的控制问题。
由“一个中心”(科学发展观)、“两个抓手”(建设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三条途径”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调控)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
环境政策框架总结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中期以来进展较快,政策 手段、管理方法和调控手段日益完善。
框架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环境标准、地方性 法规、批准和签署的国际条约构成,囊括环境法、资源法和 相关法的范畴。 环境政策手段不断丰富,涵盖命令控制手段、市场经济手段 、自愿行动、公众参与等形式。
1983 1983 1984 1984 1988
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与探索全

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与探索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环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然而,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环境保护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污染防治工作。
在当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推广环保技术等。
在80年代,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大了对环境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
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环境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创新,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90年代,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并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投资环保产业,推动环保科技创新,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重拳措施,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并加强了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在未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政府需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政府需要加大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者,气候变化也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政府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能力。
此外,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
政府需要加大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