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派建筑ppt演讲稿
建筑行业工艺技术分享演讲稿

建筑行业工艺技术分享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建筑行业的工艺技术。
建筑工艺技术是建筑师们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更是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越来越多地运用新的建筑工艺技术来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效益。
1. 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涌现不断推动着建筑行业的革新。
例如,复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绿色环保材料等,它们的应用使得建筑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品质的要求。
2. 新工艺的运用在建筑工艺技术的发展中,许多新工艺的引入使得建筑施工更加方便、高效。
譬如,预制构件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等,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的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
二、建筑设计与工艺的有机结合建筑工艺技术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建筑作品。
1. 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首先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
例如,在医院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医疗设备的安装与运行,因此需要选择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工艺技术。
2. 工艺技术在建筑美学中的应用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工艺技术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美学效果。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以达到预期的建筑美学效果。
三、工艺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艺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针对工艺技术挑战的解决方案。
1. 环境友好型工艺技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建筑工艺技术也需要朝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高效节能技术的推广等,这些都是为了降低建筑的环境影响。
2. 施工过程的优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工艺技术的优化来降低风险并提高施工效率。
高技派简介。ppt

高技派的特点
高技派的特点
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 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 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
高技派的发展历程
高技派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第一代机器美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 第二阶段:英国60年代阿基格拉姆 第三阶段:是“早期高技”建筑到“当代高技” 建筑的过渡期,起始于70年代末
诺曼·福斯特
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
诺曼·福斯特代表作品
千禧桥
1.被誉为“眨眼桥”。 2.简洁明快的结构、轻巧纤细的造型 3.于2000年5月13日千禧桥正式开放
诺曼·福斯特代表作品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1.于2004年3月28日破土动工 2.建筑面积约98.6万平方米 3.设计人性化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伦佐·皮亚诺
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理查德.罗杰斯 1933年,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理查德.罗杰斯代表作品
千年穹顶
理查德.罗杰斯
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鸿篇巨作 一直被形容为一座畸形的建筑物
占地300英亩,耗资8000万英镑 整个建筑为穹庐形,12根100米 高的钢桅杆直刺云天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高技派的简介
高技派的简介
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 高技派这一设计流派形成于在上世纪中叶 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掺和在建筑技术之中,逐渐形 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 当时为了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 炫耀,崇尚“机械美”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 的设计倾向。
高技派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PPT课件

2
理查德·罗杰斯个人简历:
1933年7月23日,出生在意大利的著名历史城市佛罗伦萨 1959年,罗杰斯获得了伦敦AA建筑学院发的毕业证书 1961年,与妻子远赴美国,攻读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 1963年,他创立了四人工作室。 1967年,他代表英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博览会。 1978年.罗杰斯首次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合伙事务所。 1970年,罗杰斯与伦佐·皮亚诺开始合作 1978年,罗杰斯成立了罗杰斯合伙事务所
3
理查德·罗杰斯的设计手法与思想
1.材质、构件和设备的转化 2.变幻的光影 3.炫目的色彩 4.形体的秩序与破碎 5.技术与环境的共生
4
材质、构件和设备的转化
※玻璃作为建筑中重要的功能与装饰要素,罗杰斯利 用自己 纯熟的技术手法赋予其创造性,突出了玻璃透 明与坚固的 特性,使其成为审美符号。
※罗杰斯在技术细部节点的处理上,经常采用扩张的处理手法, 扩张的技术节点可以成为视觉注意力的凝固点,天然的具有 视觉张力,能够对人们的视觉起到震撼的作用,满足了当今 人们渴新求变的审美心里。
料,并将它们安置于接纳日光最多的部位。他利用当代的技 术成功塑造了不断变动的光影之美,即动态美。 ※罗杰斯善于夸张式地运用透明与半透明的材质,使建筑产生虚 幻、不确定的视觉效果,同时,还通过大面积的运用透明材质, 将这种虚幻美推向了极致。
返回
6
炫目的色彩
罗杰斯的作品通常是 以技术材料的本色为 主要色彩,其基本色 调趋于柔和。同时他 又有意的采用纯度极 高的红、黄、蓝三原 色和粉红翠绿等高亮 度的颜色作为建筑外 露设备或部分墙面的 色彩。他这般运用建 筑色彩,给观赏者带 来了深刻的审美体验
返回 9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是理查 德·罗杰斯早期的高技派作品,这 是他与伦左·皮亚诺合作设计的, 建于1972至1976年。这是以法国 前总统蓬皮杜命名的一座艺术中 心。它位于巴黎市中心,紧邻19 世纪古典的、华丽的Las Halles 市场,因为罗杰斯队蓬皮杜艺术 中心的构思,市场被移出了巴黎 市中心,由新的广场代替。在这 个新旧建筑交替的时代,蓬皮杜 艺术中心成功地使巴黎建筑很好 的从传统建筑过渡到现代建筑。 她开创了公共建筑的新纪元,打 破了公共机构建筑高人一等的格 局,使建筑处于平等的地位。
高技派建筑ppt演讲稿

埃姆斯住宅(Charles & Rav Eames) 最早应用预制钢构架的居住住宅,以唯一的标
准化预制工业构件组合。
第二阶段以60年代英国的阿基格拉姆 (Archigram)提出的运动变化的城市设计美学思想为代表, 追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可变性的超大空间,被称为“第二 代机械美学”——高技术美学。相对于“当代高技”建筑, 以上两个阶段也可称为“早期高技”建筑阶段。此阶段 “高技”建筑具有极大的弊端:机械式的、冰冷的造型与 巨大的尺度,对人的情感的漠视;严重耗能;高昂的造价; 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缺乏应有的关注。这一切使“高技” 建筑备受批判。1961-1974
1.高技派简介 2.高技派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 3.高技派代表建筑大师及其经典作品 4.当代高技派设计手法解析
1.高技派简介
1.1定义
广义高技派 一般指那些使用和表现了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术 来达到各种设计、生态、使用要求的建筑。 狭义高技派(High-Tech) 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 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 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 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塔瓦里TGV车站把建筑结构与 造型综合考虑,使结构本身成为 建筑的情感表达的手段。这种技 术表现虽然也讲究构件的力学或 构造作用,但它是将结构艺术化, 利用结构形式去表达一种主观的 意念。
塔瓦里TGV车站 瑞士建筑师卡拉
伦敦四频道电视台总部 四频道电视台总部巧妙地运用了建筑材料。通过选用平板玻璃和玻璃砖等建 筑材料,有意使建筑保持透明感,以便尽量减少建筑体量对周围现有环境的 影响,同时尽可能引入外部公共空间的景观。结构本身是混凝土框架,外壳 是灰色的亚光铝板,主要的钢结构是棕红色的。不同材质的对比,色彩对比, 精美的节点处理,透明玻璃的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体现出新奇的高技术的美 与典雅的艺术美。
高技派建筑介绍

结构表现
技术装饰表现 结合地域技术
乡土高技 与环境协调
早期的高技派
第一阶段:“第一代机器美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人们出于经济合 适用的目的,试图把最新的工业技术应用到建筑中去,以适应一战后 人们对住宅的大量需求。他们追求的并不是便捷的功能和效率,而更 多的是机器般的造型。
玻璃之屋 (Pierre Chateau, 1932) 梁和柱焊接钢结构,里面 上大片玻璃的使用
作为艺术和文化中心,它没有其艺术性和文 化气息,也缺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纪念性。
主要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代机器美学20世纪20年代
“早期高技”建 筑 第二代机械美学20世纪60年代 过度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 节能与环保 生态高技 运用生态高兴技术 利用自然采光技术
材料表型
“当代高技”建 筑 情感高技
伦佐.皮亚诺: 奇芭欧(Tjibaou)文化中心
伦佐.皮亚诺: 巴黎蓬皮艺术中心
巴黎蓬皮杜国立文化与艺术
皮阿诺和罗杰斯 受到了阿基格拉 姆思潮的影响, 并将其原理贯彻 到蓬皮杜中心的 建筑设计之中。
钢结构架和设备暴 露在建筑外表—— “翻肠倒肚子式” 手法矩形片面和复 杂立面形成鲜明对 比,5个着色不同 的技术设备层打破 不同形式的文化之 间的界限,更加接 近于大众。
世界公认的第 一座层生态建 筑
国会大厦视觉精华的玻 璃顶恰恰是通风系统的 排风口,体现了设计师 对技术、建筑形式、空 间的驾驭能力
诺曼.福斯特\劳埃德大厦
诺曼.福斯特\柏林新国会大厦
情感高技
“早期高技”建筑,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为代表,突出强调了结构理性, 在艺术性、情感性方面较为贫乏。当代人本主义审美思潮逐渐与“情感高技” 建筑相融合。作为一种建筑观,“情感高技”建筑在高技术的表现基础上, 追求情感的形成,旨在塑造具有时代精神和独特个性的建筑场所。所谓“高 技术、高情感”(hight-tech,hight-touch),便是在此反面的反映。情感高技建筑, 在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工业化得同时,有机地结合结构和艺术,用灵活、夸张 和多样化得概念来激发人们的思维领域,使结构和技术成为高雅的“高技艺 术”。
高技派建筑

柏林新国会大厦
1、自然光源的利用 2、通风系统的设计(玻璃顶恰 恰是通风系统的排风口) 3、低能耗建筑(生态燃料及太 阳能的利用) 4、地下蓄水层的循环利用
3 高技派的发展
高技与人文
表现新技术的“高技”建筑与表达地方性文化的“地域性”建筑,曾被认为 是两个对立的极端,但随着“高技派”的发展,建筑师们已经开始致力于探索如何 使高技术建筑体现出艺术性 、情感性以及地域性等 ,使之具有更强的识别性。比 如在皮亚诺后期的一些作品中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高技派建筑师思想上的转变。
高技派建筑在外部造型方面通过暴露、交叉、重复、夸张等手法创造 自 己典型的构成特征,并尽可能地将新材料、新技术之美展现至极致;在内 部空间处理上,则是通过灵活自由的平面布局、畅通快捷的流线组织、简 洁明快的装修风格等来表现强烈地现代气息。
2 高技派的风格特点——结构
“高技派”认为的建筑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 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
2 高技派的风格特点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10000㎡的场地
清理贫民窟 提供了市民活动空间
一半是广场
3 高技派的发展
高技与生态
生态高技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 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的反应与解决之道。建筑师利用最先进 的结构、设备、材料和工艺,结合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努力创造 理想的人工建筑环境,以形成舒适的建筑“微气候”。生态高技建筑关注节能与环 保、运用生态高新技术和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
最典型的代学表技作较术。同为文细化的艺钢术柱的组密切成关网系格,,是 每现个代格建子筑内中部高技有派交的叉最的典钢型索的代斜学表拉技作住术。同,增文加化艺术的密切关系,是
高技派

理念
现代建筑学应该同“当代生活体验”紧密结合。他 们认为当代生活体验一方面包括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如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宇宙航行、新的交通工 具等),另一方面也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活内容和 方式的新特点如大规模旅游、高度消费性等。 “流通和运动”、“消费性和变动性”等是当代生活 体验的特征,把这些概念作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形式方面爱出惊人之笔。把设备管道故意暴露在 外——“翻肠倒肚、式”(Bowelism)是喜爱的手法之 一。其实他们很少有机会从事实际工作,只是忙于拟制 未来建筑和城市的方案
奇芭欧(Jean-Mare Tjbaou)文化中心
从当地棚屋提炼出其精华所在-----木肋结构,进而采用现代技术表 达出传统的做法:每一条弯曲的木肋都与一条竖向结构连接,木肋之间用 不锈钢构件在水平和对角线方向加以连接,不锈钢与木材交接得天衣无 缝。
布劳德威克住宅
布劳德威克住宅现出租给福 特汽车公司作为其在伦敦的 设计工作室。布劳德威克住 宅就是特别为这样的公司设 计的,它主要表现出一种很 成熟的理念和设计手法,提 供一个刺激的环境,以利于 福特公司这样的团队设计出 更有创意的作品。
奇芭欧(Jean-Mare Tjbaou) 文化中心 建筑师皮亚诺设计的奇芭欧 (Tjibaou)文化心,参照当 地传统民居——棚屋的结构 特色,利用风压使建筑内部 产生良好的自然通风,同时 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造型。
作品赏析
巴黎蓬皮杜国立文化与艺术
皮阿诺和罗杰斯 受到了阿基格拉 姆思潮的影响, 并将其原理贯彻 到蓬皮杜中心的 建筑设计之中。 阿基格拉姆(Archigram)是当时伦敦一些建筑学校的学生和年轻建筑师的一个 小团体。他们没有系统的理论,只是用一些电报式的词句来表明成员们对建筑 学的修正想法。Archigram原先就是建筑学电报的意思。
高技派建筑

目录
1.高技派简介
2.高技派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 3.高技派代表作品
高技派简介
定义
广义高技派 一般指那些使用和表现了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 技术来达到各种设计、生态、使用要求的建筑。 狭义高技派(High-Tech) 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 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 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 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劳埃德大厦 (Lioyd’s Building)
地段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商业区,除了北 面是新建的广场和建筑物以外,其余面 临的均是拥挤狭窄的街道。
奇芭欧(Jean-Mare Tjbaou)文化中心
从当地棚屋提炼出其精华所在-----木肋结构,进而采 用现代技术表达 出传统的做法:每一条弯曲的木肋都与一条竖向结构 连接,木肋之间用 不锈钢构件在水平和对角线方向加以连接,不锈钢与 木材交接得天衣无 缝。
其二,上溯到1779英国塞文河上的第一座铸 铁桥全金属的预制结构,体现基于工业技术而不 是传统的建造模式之后,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 1867年的巴黎机械馆和1889年的巴黎艾菲尔铁塔, 新技术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
晚期现代主义到高技派的形成
现代主义
发继 展承 否定
后现代主义
晚期现代主义 高 技 派
钢结构够架和设备暴露 在建筑外表—“翻肠倒肚子 式”手法矩形片面和复杂立 面形成鲜明对比,5个着色不 同的技术设备层打破不同形 式的文化之间的界限,更加 接近于大众。
作为艺术和文化中心,它没有其艺术性和文化气息, 也缺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纪念性
理查德· 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高技派产生的背景: 时代背景: 20C50~60s 西方工业文明危机 发达治资本主义国家遭遇 石油危机、通货膨胀、收支不平衡、失业等问题,导致社会政 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严重冲突。 建筑文化背景: 技术,作为反映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建筑文化中 一直有着深刻的体现。出于一种对技术的强烈兴趣和对未来实 用主义的信仰,建筑师们创造了一种表现科技力量、并具有机 器外观的建筑——“高技”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 R_罗杰斯和R_皮亚诺
2.2“当代高技”建筑
“当代高技”建筑可分成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 技、乡土高技。
1)生态高技
生态高技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 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 且有效的反应与解决之道。建筑师利用最先进的结构、设备、 材料和工艺,结合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努力 创造理想的人工建筑环境,以形成舒适的建筑“微气候”。生 态高技建筑关注节能与环保、运用生态高新技术和充分利用自 然采光与通风
结合地域技术
乡土高技 与环境协调
2.1早期的高技派
第一阶段:“第一代机器美学”始于20世纪20年 代,人们出于经济和适用的目的,试图把最新的工业 技术应用到建筑中去,以适应一战后人们对住宅的大 量需求。它们追求的并不是便捷的功能和效率,而更 多的是机器般的造型。
玻璃之屋 (Pierre Chateau,1932) 梁和柱焊接钢结构, 立面上大片玻璃的使用
其二,上溯到1779英国塞文河上的第一座铸铁 桥全金属的预制结构,体现基于工业技术而不是 传统的建造模式之后,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 1867年的巴黎机械馆和1889年的巴黎艾菲尔铁塔, 新技术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
晚期现代主义到高技派的形成
现代主义
发继 展承 否定
后现代主义
晚期现代主义 高 技 派
蓬皮杜中心所在地离卢浮宫和巴黎 圣母院只一公里左右。中心本身包括4个 主要部分:公共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 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中心, 加上附属设施和停车场,总面积 10.33万平方米。
钢结构够架和设备暴露 在建筑外表—“翻肠倒肚子 式”手法矩形片面和复杂立 面形成鲜明对比,5个着色不 同的技术设备层打破不同形 式的文化之间的界限,更加 接近于大众。
关西国际机场
奇芭欧(Jean-Mare Tjbaou)文化中心
从当地棚屋提炼出其精华所在-----木肋结构,进而采 用现代技术表达 出传统的做法:每一条弯曲的木肋都与一条竖向结构 连接,木肋之间用 不锈钢构件在水平和对角线方向加以连接,不锈钢与 木材交接得天衣无 缝。
塔瓦里TGV车站把建筑结构与 造型综合考虑,使结构本身成为 建筑的情感表达的手段。这种技 术表现虽然也讲究构件的力学或 构造作用,但它是将结构艺术化, 利用结构形式去表达一种主观的 意念。
塔瓦里TGV车站 瑞士建筑师卡拉
伦敦四频道电视台总部 四频道电视台总部巧妙地运用了建筑材料。通过选用平板玻璃和玻璃砖等建 筑材料,有意使建筑保持透明感,以便尽量减少建筑体量对周围现有环境的 影响,同时尽可能引入外部公共空间的景观。结构本身是混凝土框架,外壳 是灰色的亚光铝板,主要的钢结构是棕红色的。不同材质的对比,色彩对比, 精美的节点处理,透明玻璃的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体现出新奇的高技术的美 与典雅的艺术美。
世界公认的 第一座高层 生态建筑 国会大厦视觉精 华的玻璃顶恰恰 是通风系统的排 风口,体现了设 计师对技术、建 筑形式、空间的 驾驭能力。 诺曼· 福斯特\柏林新国会大厦
诺曼· 福斯特\劳埃德大厦
2)情感高技
“早期高技”建筑,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为代表, 突出强调了结构理性,在艺术性、情感性方面较为贫乏。 当代人本主义审美思潮逐渐与“情感高技”建筑相融合。 作为一种建筑观,“情感高技”建筑在高技术的表现基础 上,追求情感的形成,旨在塑造具有时代精神和独特个性 的建筑场所。所谓“高技术、高情感”(high-tech, high-touch),便是在此方面的反映。情感高技建筑,在 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工业化的同时,有机地结合结构和艺术, 用灵活、夸张和多样化的概念来激发人们的思维领域,使 结构和技术成为高雅的“高技艺术”。
埃姆斯住宅(Charles & Rav Eames) 最早应用预制钢构架的居住住宅,以唯一的标
准化预制工业构件组合。
第二阶段以60年代英国的阿基格拉姆 (Archigram)提出的运动变化的城市设计美学思想为代表, 追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可变性的超大空间,被称为“第二 代机械美学”——高技术美学。相对于“当代高技”建筑, 以上两个阶段也可称为“早期高技”建筑阶段。此阶段 “高技”建筑具有极大的弊端:机械式的、冰冷的造型与 巨大的尺度,对人的情感的漠视;严重耗能;高昂的造价; 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缺乏应有的关注。这一切使“高技” 建筑备受批判。
1.2高技派产生的背景:
时代背景: 20C50~60s 西方工业文明危机 发达治资本主义国家遭遇石油危机、通货 膨胀、收支不平衡、失业等问题,导致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严 重冲突。 建筑文化背景: 技术,作为反映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建筑文化中一直有着深刻的 体现。出于一种对技术的强烈兴趣和对未来实用主义的信仰,建筑师们创造 了一种表现科技力量、并具有机器外观的建筑——“高技”建筑。
1.3两种历史起源学说
其一,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Archigram学派的机械美 学与结构美学思想。 (现代主义) 第一代机械美学 强调逻辑性、流程、机械设 备、技术与结构。 (晚期现代主义) 第二代机械美学 注重形式的运动性,风 格倾向于 “外骨架效果” ,或像昆虫般的骨骼在外而代 谢循环系统则紧贴其间,结构所承托的空间和物体的内容 变得可有可无。
蒙特利尔博览会 德国馆—奥托设 计,1967 采用钢网索结构, 形似帐篷,又如 蛛网蔓延。 蒙特利尔博览会美国馆
第三阶段起始于70年代末,是“早期高技”建筑向 “当代高技”建筑过渡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高技” 建筑对自身进行了较全面的修正与充实。一方面,继续吸 收各种先进科技,在建筑中体现“技术美”的魅力;另一 方面,在建筑能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建筑的表情等方 面向相关学科和其他建筑流派学习,日臻完善,从而走向 “当代高技”建筑。
二、功能需要和布置建筑空间: 大楼的大多数构件和全部门、窗、墙都可以灵 活拆卸;每 个楼层没有一个固定分割(除一道防火隔断外) 的畅通空 间,没有固定的障碍物,可以随意布置。
但是,蓬皮杜文化中心内的许多布置并非 使用者的要求,例如图书馆专家和设计师之 间发生了很多争执。把不同部门、性质相差 很远的活动放进统一的大空间之内常常造成 凌乱和互相干扰的情况。 ——走错路(由于临时隔断)。 ——统一层高(7米)使用不便。 ——温度、湿度和保卫条件麻烦(对于珍贵展 品)。
三、建筑造型: 为什么罗杰斯和皮阿诺要设计这样一种奇 怪的建筑形象呢?是不是太注意技术忽视了 形象处理?是不是把管道放在立面上是为了 检修方便,室内不做吊顶是为了节约?
完全不是
建筑形象是他们不顾一切努力追求的结果。罗杰斯 说过“自由和变动是房屋的建筑艺术表现”,“这 座建筑是个简明的图示,人们能立即了解它,把它 的内脏放在外面,就能看见而且明白人在那个特制 的自动楼梯里怎样运动”。 两位建筑师把建筑看作架子、容器和装置。人们建 造一座公共建筑,他们却把它当做架子和容器,人 们希望看到美观的有文化品位的建筑,而他们却醉 心于表现自由和变动。
High-Tech
高技派建筑
目录
1.高技派简介………………………………3 2.高技派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9 3.高技派代表作品…………………………17
1.高技派简介
1.1定义
广义高技派 一般指那些使用和表现了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 术来达到各种设计、生态、使用要求的建筑。 狭义高技派(High-Tech) 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 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 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 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伊姆斯 Eames 专题住宅 Case—Study House
设计的目的在于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住房短缺问 题,尝试设计出可以被大量“复制”的普通住宅。最早应 用预制钢构架的居住住宅,以唯一的标准化预制工业构件 达到令人惊叹的灵活组装程序和弹性组合。设计者将颜色、 纹理与意象等元素转化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战后高科技建 筑之经典
1.4风格特征
1.以机器美学与结构美学理论为基础 2.以视觉感受为基础的形式动态学理念 ——抛弃传统的制约 暴露结构形式造成强烈的视觉动感 结构与空间的转换形成视觉动感 高材质的特殊性 构成手法的多样性 3.极端化技术倾向 4.丰富的设计语言 建筑形象方面特别显现建筑结构、构造和机电设备等元素, 是技术主义思潮在建筑方面的产物
3)乡土方性文化的“地 域性”建筑,曾被认为是两个对立的极端。在信息高度发 达的当代社会里,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两者之间 不断交融,乡土高技建筑应运而生。“乡土高技”建筑在 运用高技术的基础上,于地域性技术中吸取有益因素;并 以反映地方性文化特色、与环境结合为自己的另一目标。
建筑师皮亚诺设计 的奇芭欧(Tjibaou)文化 心,参照当地传统民 居——棚屋的结构特色, 利用风压使建筑内部产 生良好的自然通风,同 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造 型。
奇芭欧(Jean-Mare Tjbaou)文化中心
3.实例介绍
巴黎蓬皮杜国立文化与艺术 中心
皮阿诺和罗杰斯受 到了阿基格拉姆思 潮的影响,并将其 原理贯彻到蓬皮杜 中心的建筑设计之 中。
作为艺术和文化中心,它没有其艺术性和文化气息, 也缺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纪念性
内部布置
内部布置
建筑理念和成就表现在:
一:看一看设计者怎样运用材料和结构。 二:看一看建筑师怎么样处理功能需要和布 置建筑空间。 三:看一看他们怎样处理建筑造型。
一、材料和结构: 用钢结构建造六层楼房,在现在是很简单的事 情。但是两 位设计者不愿意在楼内有任何内柱和墙壁,这 样,室内的 净跨度达到48米。整个蓬皮杜中心的重量便由 相距48米的 两排柱子支撑。柱子是钢铸的圆形管柱,每排 14根,所以 大楼外观有13个开间。
阿基格拉姆(Archigram)是当时伦敦一 些建筑学校的 学生和年轻建筑师的一个小团体。他们没有系 统的理论, 只是用一些电报式的词句来表明成员们对建筑 学的修正想 法。Archigram原先就是建筑学电报的意思。 (Archigram=Architecture+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