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第9讲 横断面设计5-1-2015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2)双幅路
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 2.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Mexico City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 2.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靠右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
01
5.2 车道宽度
02
5.3 路肩、中间带与人行道
03
5.4 道路路拱、边沟及边坡
04
5.5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05
5.6 路基横断面设计及成果
06
5.7 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07
公路横断面相关概念
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剖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 设计线:是根据技术标准确定的不同构成部分及其宽度和横坡度的规则线。 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它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像片、数字地面模型等途径获得。
优点: 机非分行,对向分隔,车速高, 缺点:占地多。 适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 交通组织:机非分行,互不干扰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 2.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5.2 车道宽度 1、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道包括快车道和慢车道,其宽度是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的。
(4) 断面形式的选用
单幅路
双幅路
三幅路
四幅路
优点: 减少行车干扰,提高车速,分隔带上可以用作绿 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 缺点:机非混合行驶,不安全, 适用:郊区快速路 交通组织: 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

道路勘测设计之横断面设计教程免费全文阅读

道路勘测设计之横断面设计教程免费全文阅读
(4) 双坡断面:(x≤x0)
n双坡阶段长度x0计算:
n超高过渡原则: n路面外边缘高程按正比例升高 ,直到超高横坡断面。
n路面横坡度按正比例增加 , 直到超高横坡度。
ih
iG
iG
B
n《规范》 7 .5 .6条规定 , 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线时 , 横 坡度由2%(或1 .5%) 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 1/330( 0.3% )。
n( 2) 绘制两侧路面边缘线 。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 边缘线 , 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 。若路面边缘高于路中线, 则绘于基线上方 , 反之; 绘于下方 。路边缘线离开基线的距离, 代表横坡度的大小( 比例尺可不同于基线) 。 n( 3) 标注路拱横坡度 。 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 , 向左倾斜为负。
nHY

n2.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超高值计算方法
定义: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 、路面边缘及路
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1) 正常断面:
h中
0
h
路线设计高程
h右
0

(2)起始断面:ZH (HZ)
不变 坡差*宽度
( 3) 全超高断面:
h0
(x >x0)
旋转轴
h0=bJ i J
路线设计高程
n这时 , 不利于路面横向排水 ,应限制x0的长度。
n可按p1=0 .3%计算x0:
双坡断面超高值计算:(x≤x0 )
0
iG

双坡断面超高值计算:(x≤x0 )
n 式中: x— — 计算里程桩号离开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n
x= Lcz- ZH 或x= HZ – Lcz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PPT课件
高度:1.2m
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 大横净距,用h表示。
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弯道的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 RS算出。
. 4
跳转到第一页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L>S:
hR sR sco2 sR s(1co2)s
180 S Rs
式中:Rs——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
. 10
跳转到第一页
二、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2)清除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适用:分散障碍物,如独立建筑物等 。
h1 h2
. 11
h3
跳转到第一页
二、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 或距路中线 B 1.5(m) 2
高度:1.2m B 1.5(m) 2
. 3
1.5m b
跳转到第一页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离叫横净距。 驾驶员视点位置:
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 或距路中线 B 1.5(m) 2
arc{tgl [1l'(l')2]}
l'
1
(L
6RS
S)
l
l
2
. 8
跳转到第一页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
hRs(1cos2)
(2)曲线总长L>S>L'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3. 平曲线加宽要求:
路面应在曲线内侧进行加宽。 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 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 小于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 0.5m。
(二)加宽的过渡: 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 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 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 1.比例过渡: 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 宽。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Lx bx b L

(一)加宽值的计算
1. 普通汽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A2 ( R b)2 R2
b R R2 A2 若为双车道e=2b e 2( R R 2 A2 )
e e R A ( R ) 2 R 2 Re 2 4
2 2 2
A
式中: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 杠的距离(m): R——圆曲线半径(m)。
车道、中央分隔带、人行道、路肩等的布臵
,以确定其横向几何尺寸,并进行必要的结
构设计以保证它们的强度与稳定性。
4.1 道路横断面组成
1、 道路用地范围
道路用地:修建、养护道路及其沿线设施,依照国家 规定所征用的地幅。道路用地宽度包括行车道、分隔 带、路肩、人行道等以及交通设施所需要的全部宽度。
4.1 道路横断面组成
( 1)对于设臵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 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

( 2)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臵有超高缓和段的平 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

( 3)即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 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 臵。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

M=0.0103V2+0.46 B=S+D+M+a1+a2
(5—5) (5-6)
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七十四页。
第四十页,共一百七十四页。
式中:S―――后轮边缘与车道外侧之间的 安全间隙 (m) ;
V1―――被超车的车速 (km/h) ; D―――两汽车后轮外缘之间的安全 间隙 (m) ; V2―――超车的车速 (km/h) ; M―――后轮外缘与车道内侧之间的 安全间隙 (m) ; a1 、 a2―――汽车后轮外缘间距。
第十六页,共一百七十四页。
(一)横断面主要构成
1 行车道 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
统称为行车道,分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 车道。
第十七页,共一百七十四页。
(1)机 动 车 道 专 供 汽 车 、 无 轨 电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行驶的部分称为 机动车道。
(2)非机动车道 供自行车、三轮 车、板车等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称为非 机动车道。
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形式的横断面。 当道路横断面形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 宽度变化时,应设过渡段。过渡段的起点 和终点宜选择在道路交叉口或结构物处。
第三十页,共一百七十四页。
第二节 行车道宽度
TheBreadth Of Driveway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七十四页。
一、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The Confirm Of Driveway Breadth
第六页,共一百七十四页。
2 分离式断面 另一种分隔方式是将上行பைடு நூலகம்下行车
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加以分隔,称为分 离式断面。该断面形式主要包括:行车 道、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等。
第七页,共一百七十四页。
3 不设分隔带的整体式断面(见图5- 1 b 、c)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幻灯片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幻灯片
2) 改建公路:可参考新建公路的规定。 3) 其他:立体穿插、效劳设施、平安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
施及公路管理、维护用房屋、料场、苗圃等用地,应在节约用地 的原那么下,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1.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2)城市道路用地范围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为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城市道路红线 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 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8 0 4
6 0 4




1 0 0 4
6 0 4
8 0 4 0 6 0 3 0 4 0 2 0 2 2 2 2 1或 2
行 车 道 宽 度 /m 2 × 1 5 .0 2 × 1 1 .2 5 2 × 7 .5 2 × 7 .5 2 × 7 .5 2 × 7 .0 2 × 7 .5 2 × 7 .0 9 .0 7 .0 7 .0 6 .0 3 .5或 6 .0
2. 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2) 路基、路面宽度
▪ ▪
1〕路面宽度 指行车道宽度
,=车道数×单车道宽度,即
Bnb其中
n
Ns N
▪ 其中 B——行车道宽度(m);
▪ n——车道数(条); ▪ b——一条车道的宽度,=车辆的几何宽度〔2.5m〕+侧向余宽 ; ▪ N——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与车速和车型有关(辆/);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内容提要
1) 道路用地范围与建筑限界 2) 公路路基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3) 城市道路横断面 4) 路拱、边沟及边坡 5)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6) 路基横断面设计及成果 7) 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1)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1)
B 单a 2cxy
B 双 ac2x2y
结论: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时,取一条车 道的宽度为3.75m是合适的。对车速较低、交通量不 大的公路可取较小的宽度。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视
设计速度一般取7.5m、7.0m、6.5m、6.0m,见表5—l。
(二)有中央分隔带公路行车宽度
B S D M a 1 a 2
二、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
1. 路肩:行车道外缘之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
2.路肩的作用
(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 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 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 舒适感。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 车事故。
结论:设计速度V=120km/h时,每条车道的宽度均采用 3.75m;当V=100km/h,且交通量大和大型车混入率高时, 内侧车道应为3.75m,外侧车道可采用3.75m或3.50m。
当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超过四个车道的容量时,其车道 数可按双数增加。
(三)城市道路的行车道宽度
x B1 2 a1 c
(三)横断面形式的选用
1.单幅路: 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 较少的次于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因难的旧城改 建的城市道路上。
2.双幅路:主要用于各向至少具有两条机动车道,非 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 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 亦可采用。
编辑ppt
(2)设置的地点: 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应设置在通 视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线上开门,其曲线半径宜大 于700m。在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 区等设施的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分离式路基应在适 当位置设置横向连接道,以供维修或抢险时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转到第一页
(二)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平原微丘区采用 3.75m 的车道。计算行 车速度为60km/h时,仍采用3.50m。 主要考虑因素: ( 1 )计算行车速度高,远景交通量大,特别是我国载重汽 车混入率高。 ( 2 )参考了德国、法国的高速汽车公路,意大利的高速公 路、日本的高速公路、东欧各国的一级公路、英国和加拿大 的高速公路,其车道均为3.75m。 ( 3 )美国各州公路的工作者协会认为,各级公路合乎理想 的车道宽度为3.66(12ft),不宜大于3.97m(13ft)。近年 来美国有的城市将行车道度减为 3.35m ( 11ft )甚至 3.05m (10ft)。
跳转到第一页
路基、路面宽度定义:
路基宽度:指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但当设 有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错车道等时, 还应包含这些部分的宽度。即路基宽度指路基顶面 的总宽度。 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 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硬路肩等的宽度。 路基的其它组成部分:(路基顶面以外) 边坡、边沟及排水沟、护坡道、截水沟、碎落 台、取土坑、弃土堆等
B单
ac xy 2
B双=a+c+2x+2y x=y=0.50+0.OO5V
跳转到第一页


按双车道公路错车时行驶速度于横向间距的关系 确定行车道宽度: 不同速度错车时,两汽车车厢所需净距( x )值与错 车速度(V1+V2)的关系式为 x=0.17+0.016(V1+V2)。
2.50 x 2.50
y
2.31 路 路
x 面 基
2.31
y
跳转到第一页
按双车道公路错车时行驶速度于横向间距的关系 确定行车道宽度:


不同速度错车时,两汽车车厢所需净距( x )值与错 车速度(V1+V2)的关系式为 x=0.17+0.016(V1+V2)。 汽车后轮边缘距行车道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 y), 现拟定错车速度 15km/h 时( y)为 0.2m , 40km/h 时 为0.3m(根据实验保证率大于60%), 则 x+2y=0.45+0.02(V1+V2)。 实验速度范围为 15 ~ 40km/h 时,上式所计算的路面 宽度能保证82.5%的载重汽车不驶出计算宽度以外。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二)路幅布置形式
1.单幅双车道 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 车道公路。 适用:二、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 2.双幅多车道 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都 设分隔带或作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公路。 适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3.单车道
跳转到第一页
(一)路幅的构成



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必要组成部分 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
跳转到第一页
(一)路面组成: 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必要组成部分 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 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行车道、路肩 错车道

跳转到第一页
特殊组成
l)应急停车带(emergency parking strip):当硬路 肩的宽度<2.25米时设置,间距不宜大于500m,宽 度3.50m,长度不小于30m。
跳转到第一页

2)爬坡车道(climbing lane):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 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 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4)错车道(passing bay):四级公路,当采用4.5m的 单车车道路基时,在适当的可通视的距离内设置的 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
跳转到第一页

5)护坡道(berm):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路基边 坡稳定,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沿原地面纵向保 留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行车道宽度应该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双车道公路 应满足错车、超车行驶所必须的余宽,四车道公路 应满足车辆并列行驶所需的宽度。


跳转到第一页
(一)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双车道公路有两条车道,行车道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富余宽度。 根据《标准》第2.0.1条规定,设计车辆最大宽度为 2.5m,加 错车、超车所必须的余宽来确定行车道的宽度。 富余宽度是指对向行驶时两车箱之间的安全间隙、汽车轮胎至 路面边缘的安全距离。

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 或地方性道路,山区四级公路。

跳转到第一页
第二节

行车道宽度
一、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行车道是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 快车道和慢车道,在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还有非 机动车道。 行车道的宽度要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 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3 )变速车道( speed-change lane ):在高速公路 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设置的,供车辆驶入
或驶离高速车流的加速或减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
3.5m。
跳转到第一页
深圳市梅林联检站梅观立交效果图
跳转到第一页
1、避险车道定义 在长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下坡方向右 侧为失控车辆增设的专用车道。 2、设置目的 为防止连续长、陡下坡车辆在行驶中速 度失控而造成事故。 3、设置要求 避险车道的长度根据主线下坡行驶速度、 避险车道纵坡和坡床集料而定。
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定义: 道路横断面图:指道路中线上各点垂直于路线前进 方向的竖向剖面图。 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横断面结构组成及尺寸 的过程。 第一节 道路横断面组成

一、公路横断面组成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 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 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 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
跳转到第一页

6 ) 碎 落 台 (stage for heaping soil and brocken rock) :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 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具有一定
宽度的纵向平台。
跳转到第一页

7)截水沟(intercepting ditch):在地面线较陡的挖 方路段,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 以外设置的水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