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与加工

合集下载

食用菌工艺流程

食用菌工艺流程

食用菌工艺流程
食用菌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食用菌菌种培养:选择合适的食用菌菌种,并进行菌种培养,包括制备培养基、接种菌种等。

2. 培养基制备:根据食用菌的需求和要求,制备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包括原料选择、配比、消毒等步骤。

3. 发酵过程:将制备好的培养基与菌种混合,并进行发酵过程,包括调节发酵条件(温度、湿度、pH值等),培养菌丝体等。

4. 菌丝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食用菌的菌丝会开始生长和扩展,形成较为密集的菌丝体。

5. 产孢和收获:当菌丝体成熟后,会开始产生子实体(食用菌的菌盖和菌褶),这时候可以进行采收。

6. 处理和加工:食用菌采收后,需要进行处理和加工,包括清洗、剥皮、切片等,以备后续的烹饪和食用。

7. 保鲜和包装:经过处理和加工后的食用菌需要进行保鲜处理,以延长其保持新鲜的时间,并进行包装,以提供给消费者。

8. 销售和消费:最后,包装好的食用菌可以进行销售,并供消费者食用。

以上是一般食用菌的工艺流程,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食用菌生产流程注意事项

食用菌生产流程注意事项

食用菌生产流程注意事项
食用菌生产流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原料准备:确保培养料无农药残留、无霉变,严格按配方配制,充分发酵腐熟。

2. 消毒灭菌:培养料装袋后,必须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消灭杂菌,确保菌丝生长环境无污染。

3. 接种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防止杂菌侵染,接种量要适宜,确保菌种萌发迅速且均匀。

4. 培养管理:接种后的菌棒需在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调控环境条件。

5. 出菇管理:菌丝长满后进行搔菌、催蕾等操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光照,促进子实体正常发育。

6. 采收与保鲜:食用菌成熟后及时采收,避免过度成熟,采后迅速进行保鲜处理,确保产品品质。

食用菌培养流程

食用菌培养流程

食用菌培养流程
食用菌的培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1.拌料:将各种原料和辅料混合在一起,制作出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

2. 打包: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或其他容器中,以便进行灭菌和接种。

3. 灭菌:通过高温或高压等方法,杀死培养基中的杂菌和有害微生物,确保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4. 接种:将食用菌的菌种接入到培养基中,开始食用菌的生长过程。

5. 菌丝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菌种会在培养基中萌发生长,形成菌丝。

6. 出菇:当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子实体,即食用菌的菇体。

7. 采收:当菇体长成后,要及时进行采收,以保证品质和产量。

8.包装:将采收的食用菌进行清洗和包装,以便运输和销售。

9. 运输销售:将包装好的食用菌运输到市场或销售给消费者。

在食用菌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环境因素,以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同时,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严格遵守卫生要求,防止杂菌污染。

食用菌工艺流程

食用菌工艺流程

食用菌工艺流程
《食用菌工艺流程》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材,广受大众喜爱。

而要将食用菌种植出好的品质,需要精心设计和执行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首先,食用菌的种植需要选择适宜的菌种和培养基。

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适宜的培养基会有所不同。

培养基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食用菌的喜好和生长需求,同时也要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卫生状况。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严格按照配方进行,确保营养均衡,不含有害物质。

接下来是食用菌的接种工作。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接种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接种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

接种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进菌丝的生长和扩散。

随后是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同时也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食用菌的生长不受干扰。

最后是食用菌的收获和加工。

在适当的时间将成熟的食用菌收割下来,避免过度生长而导致品质下降。

收获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清洗和处理,然后进行销售或加工。

加工包括干燥、腌制等方式,使食用菌可以长时间保存。

总的来说,食用菌的种植工艺流程包括培养基配制、接种、生长发育和收获加工等多个环节。

只有在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才能种植出优质的食用菌产品。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在现代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食用菌的消费量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的生产与加工技术,并探讨其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1. 食用菌的生产技术1.1 基础设施建设•选址:食用菌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的土壤或培养基。

•温控设备:合适的温度对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所以温控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通风设备:通风设备能够保持适宜的氧气供应,排除有害气体。

•灌溉设备:保持适当的湿度是食用菌生长的关键。

•消毒设备:杀菌和消毒设备有助于控制病虫害。

1.2 选种与培养•选种:选择适合生产的优良品种。

•贮存:适当保存和保护选种的菌种以备使用。

•培养:使用培养基、菌丝体进行菌种的培养与繁殖。

1.3 栽培技术•种植:将培养好的菌种进行种植。

•环境控制:根据不同的菌种要求,控制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参数。

•管理:包括浇水、施肥、管理病虫害等。

•采收:合适的时机采收食用菌,避免过早或过晚。

2. 食用菌的加工技术2.1 菌类鲜品加工•清洗:将食用菌进行清洗,除去杂质和污垢。

•分级:根据食用菌的大小、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级。

•切片/切段:将食用菌切成适当的片或段,便于烹饪。

•腌制:使用盐水或调味料将食用菌进行腌制,增加口感和保鲜效果。

•烘干:将食用菌进行烘干,延长其保存期限。

2.2 菌类制品加工•蘑菇罐头:将食用菌做成罐头,方便储存和销售。

•蘑菇干:将食用菌进行干燥,制成干货。

•蘑菇粉:将食用菌磨成粉末,用于制作调味品或添加剂。

•蘑菇酱:将食用菌煮熟,制成酱料。

•蘑菇饼干:将食用菌加入饼干制作中,增加营养和口感。

3.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的应用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餐饮业:食用菌可以作为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菜品的口感和营养。

•净菜加工业:食用菌可以制成切片或切段,方便净菜的制作。

食用菌加工与生产技术

食用菌加工与生产技术

食用菌加工与生产技术
1.采收和处理:食用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和成熟后,应及时采收,
避免遭受病虫害和自然腐烂。

采摘后,需进行初步处理,包括除去异物、
分选、去杂、清洗等。

2.食用菌的干制:食用菌的干制目的是增加食用品的持久性,方便储
存和运输,同时也能够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干制方法有太阳晒干、烘干、微波干燥等。

3.食用菌的腌制:食用菌的腌制是将其浸泡在醋、盐、糖、酱油等调
味料中,予以腌制,以达到保鲜和调味的目的。

腌制时间和处理方法取决
于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和腌制目的。

4.食用菌的罐头和瓶装:食用菌的罐头和瓶装是常见的加工方式,通
常需要进行煮沸、冷却、灌装、密封等工序。

罐头和瓶装的食用菌通常保
存时间较长,也更易于储存和运输。

5.食用菌的加工制品:食用菌的加工制品主要包括食用菌干、食用菌
脆片、食用菌汁、食用菌罐头、食用菌酱等多种制品。

不同品种的食用菌
适用于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制品。

6.食用菌的冷冻和冷藏:食用菌可以通过冷冻和冷藏方式进行保鲜处理,将其保存在低温环境中以减缓食品腐败的速度和降低食品病原微生物
的生长速度。

冷藏温度通常控制在4-5℃,而冷冻则需要低于零下18℃的
温度。

食用菌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以树枝、修剪条、锯木屑和刨花、玉米芯、玉米秆、麦秸、稻草、花生壳、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经机械加工成碎屑状,添加一定的辅助材料,如麦麸、米糠、豆饼、花生饼、蔗糖、石膏、碳酸钙、硫酸镁等,经机械制种、制袋、灭菌、接种、栽培、采收、加工,形成一整套机械化生产和栽培的技术规范。

1、切片工艺。

所选木料以直径小于12厘米,长度不大于2.5米为宜。

为了便于菌类微生物的侵入,发酵以及供菌丝萌发生长的有机酸形成,菇木切成段后需经一定时间的自然干燥方可切片加工。

木片的最大断面尺寸(长×宽)为60毫米×20毫米,厚(4±2)毫米,含水率在20%以上为好。

切片场所最好选择在晒场上,以便及时就近摊晒切好的木片,减少搬运量。

2、粉碎工艺。

切好的木片经摊晒风干,含水率为15%左右时即可进行粉碎。

食用菌对培养料粗细度有一定的要求,若粉碎过细,不但粉碎的生产率低,而且作为培养料时透气性差,影响菌丝繁殖;若培养料过粗,则会刺破塑料袋,引起杂菌侵入感染,同时培养料也不易压实,栽培时容易丧失水分。

经试验,作为香菇培养料,粉碎机粉碎木片时筛孔直径以2.5-2.8毫米为好;粉碎秸秆、籽壳类培养料时,筛孔直径以5-7毫米为好。

3、搅拌工艺。

搅拌的均匀度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具体方法是将物料按规定配方比例称好,搅拌时先将主料投入搅拌室,含量少的固体物料沿轴向均匀投入,能溶于水的物料先溶于水后再投入,还需加入一定量的水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4、制袋工艺。

装袋一般适用于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的栽培,塑料袋的规格(底×高)一般为17厘米×35厘米,多选用厚度为0.04-0.05毫米,可常压灭菌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或可高压灭菌的聚丙烯塑料袋。

制棒适用于香菇、银耳的栽培。

5、灭菌工艺。

灭菌工艺一般分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

高压灭菌主要用于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和带棉花塞的聚丙烯塑料袋的菌袋灭菌。

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逐渐成熟。

以下是一般的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食用菌的生产通常从培育菌种开始。

合适的菌种是食用菌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菌种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通常选择优质的母菌进行培养,通过细胞培养等方式繁殖出足够的菌种。

接下来是培养土壤或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土壤或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其主要成分包括麦麸、蛋壳、玉米秸秆等。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培养土壤或培养基不受到外界细菌的污染。

然后是播种。

播种是将培养好的菌种种植在培养土壤或培养基中,让其生长和繁殖。

这个过程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接着是菌丝体的生长。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体将逐渐形成,并长成覆盖整个培养土壤或培养基表面的菌丝体。

最后是收获和加工。

当食用菌长成成熟后,就可以进行收获和加工了。

一般是通过割取的方式进行收获,接着进行洗净和包装,最后送往市场。

以上就是一般的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也有不同的生产工艺。

希望在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下,食用菌的生产工艺能够更加科学和高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学分数:2任课教师:李敏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专业主干学科之一,它通过理论讲课和实验、实习完成教学内容。

本课程从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与分类、生理生态、食用菌的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和栽培以及加工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授菌种制作和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商业化的常规和新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等技术,并对食用菌加工营销做了一定阐述。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形态特征以及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的动态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制作、灭菌以及菌种的接种,掌握液体食用菌加工技术。

3、了解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4、了解食用菌主要虫害的症状及危害特点,掌握虫害防治技术,发现虫害能及时处理和防治;掌握代表品种保鲜与加工的工艺流程;能够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典型品种的保鲜与加工操作;能够熟练掌握食用菌盐渍、冷冻技术。

5、了解食用菌内销方略和外销方略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市场调研方法及调研程序,掌握市场营销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宣传策略。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单元名称第一章食用菌概述授课题目第一节食用菌概念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概念和资源状况,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历史和目前产业状况;了解食用菌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掌握食用菌生物学效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的概念教学难点食、药用价值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第一次课要了解班级基本情况,点名,要求做好本课学习准备导入新课:介绍本课与本专业的关系,培养目标,学习要求讲课内容:第一节食用菌概念一、食用菌概念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

菇、菌、蕈、蘑、耳二、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现状1.栽培历史介绍我国国食用菌栽培历史目前进行较大面积栽培的约20多种。

如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等为普遍栽培的种类。

2.现状①生产现状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②经营现状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1.食用价值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2.药用价值食用菌中具有的多糖类和蛋白多糖及抗生素,能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经济价值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

生物学效率高80%-120%,生物学转化率= 子实体鲜重/栽培基质干重*100%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介绍我国和世界食用菌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概括总结: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基本知识部分,如食用菌栽培历史、生产经营状况、栽培意义和发展前景等;二是基本理论部分,即食用菌的概念,生物学转化率等。

知识拓展:查阅香菇、灵芝的药用价值利用网络资源了解食用菌发展潜力思考练习1.什么是食用菌2.为什么说食用食用菌有利于人身健康3.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哪些种4.你了解目前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吗5.我省生产食用菌有哪些优势第二章:食用菌基础理论1.该章的基本要点与基本知识点重点介绍菌的形态与分类;食用菌的营养生理;食用菌的理化环境;食用菌的生物环境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菌丝体的形态、实体形态、菌丝的组织体的概念,掌握食用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理条件,能绘制食用菌主要的宏观和微观形态图,能应用食用菌的生理特征指导生产实践。

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形态结构,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功能和发育部位;掌握菌丝生长发育规律,菌丝结构,熟练掌握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主要区别;了解食用菌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是食用菌的菌丝体与子实体的功能、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功能,菌丝结构,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主要特征。

孢子萌发生长,菌丝增殖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组织教学:抽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复习提问:什么是食用菌有什么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导入新课:以启发式方法,设问,导入关于食用菌形态、功能的内容讲课内容:一、食用菌形态1. 菌丝体的形态、功能介绍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及锁状联合结构具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

分布基质内2. 子实体形态、功能介绍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具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

分布基质外,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因种类不同而异3. 菌丝的组织体介绍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和子座的形态、特点二、食用菌的分类介绍食用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强调食用菌是属于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菌类简单介绍食用菌的种类绝大多数食用菌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都是担子菌,在我国的 40 个科,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群,即耳类、非褶菌类、伞菌类和腹菌类。

少数食用菌属于子囊菌,分别属于 6 个科。

概括总结:菌丝体(基质内,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单核菌丝、双核菌丝锁状联合食用菌子实体(基质外,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知识拓展: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食用菌菌丝体思考练习 1. 菌丝体、菌丝组织体、子实体有什么功能2. 什么是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两者有什么区别3. 了解食用菌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

实践活动课余时间到食用菌生产基地观察子实体的主要特征第三章:制种基本条件1.该章的基本要点与基本知识点熟悉食用菌制种条件,制种工具的使用,熟练使用制种用品、用具、设备、设施进行制种生产。

掌握不同培养基的制作。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母钟、原种、栽培种的概念及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接种室的设计;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的概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是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概念。

4.实验:无。

5.习题课安排(1)食用菌培养基的分类(2)母钟、原种、栽培种的概念第四章:制种基本技术1.该章的基本要点与基本知识点明确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熟悉消毒与灭菌的种类和方法,掌握菌种制作的工艺流程及菌种质量鉴定、保藏的方法。

能熟练进行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制作,能够进行评估原种、栽培种的实训生产设计和全程管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概念,理解高压灭菌的原理,掌握母种培养基的概念及制作配方;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作原理,掌握菌种质量鉴定的方法与手段,资料给我液体食用菌栽培技术。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母种培养基的制作以及液体菌种制作。

4.实验: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授课题目第一节培养基质的消毒与灭菌第二节接种与培养环境的消毒与灭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用菌与其它微生物种类和害虫的关系,掌握消毒、灭菌的各种方法,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重点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原理与技术;无菌室、无菌箱消毒技术规则教学难点药品的使用课程设计组织教学:调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点击本次课主题复习提问:食用菌要求最高和最低温度是哪一生长期食用菌 C/N 、 pH导入新课:以设问提出有机物发霉腐烂的原因导入消毒和灭菌的概念讲课内容:第一节培养基质的消毒与灭菌首先介绍消毒、灭菌、防腐、除菌的概念一、热力灭菌1 .高压蒸气灭菌讲授灭菌原理和方法步骤,强调灭菌条件压力指标:液体培养基 cm2 或 *106pa 30 分钟固体培养基: cm2 或 *106pa 2 小时2 .常压蒸气灭菌方法描述常压蒸气灭菌设施与设备灭菌时间:熟料 100 ℃ 6-24 小时半熟料 2 小时。

3 .其它灭菌方法介绍二、拌药消毒常用药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二节接种与培养环境的消毒与灭菌介绍消毒药品和使用一、消毒杀菌剂二、表面消毒杀灭三、室内空间杀菌四、接种环境除菌五、室外环境消毒概括总结:消毒:应用于培养环境、接种环境的空间除菌 . 用化学药剂喷洒或熏蒸,紫外灯照射等方法。

灭菌:应用于培养料、培养基和接种工具的彻底除菌。

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

知识拓展: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它的消毒、灭菌方法思考练习什么是灭菌、消毒和防腐说说生产上采用哪些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和灭菌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的温度、压力和持续时间各为多少实践活动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对无菌接种箱进行消毒授课题目第二节食用菌制种条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的目的和应用。

熟练掌握常用制种设备的应用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重点食用菌制种条件及应用技术,菌种的类型(母种、原种、栽培种)教学难点高压灭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调查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组织观看菌种样品,点击本次课主题复习提问:怎样对无菌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消毒为什么高压灭菌能灭菌彻底导入新课: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种子概念,导入菌种知识讲课内容:第一节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一、菌种的概念解释:原意是指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的纯菌丝体連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

二、菌种的类型讲授母种、原种、栽培种(又分别称为一、二、三级的菌种)的制种作用、使用容器和应用第二节食用菌制种条件一、食用菌制种程序图解制种程序二、制种的基本设备和条件用照片展示各种设备,并讲授其功能和应用技术概括总结: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类型母种:将纯菌丝体或孢子在试管培养基中繁殖而成。

可以繁殖原种,也适宜菌种保藏。

原种:母种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成。

这一过程增强菌丝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又起到扩繁的作用。

原种可以直接出菇。

栽培种:由原种扩繁而成。

主要是为了扩繁,为生产提供足够的菌种。

知识拓展:查找参考书了解微生物的致死温度思考练习什么叫食用菌菌种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繁殖一、二、三级的菌种食用菌制种需要哪些条件高压灭菌锅和常压灭菌锅各有哪些优缺点实践活动到实习基地查看一、二、三级的菌种的表面状态调查了解生产单位的制种基本设备和条件授课题目第三节培养基制备第四节食用菌菌种分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培养基的概念和种类,掌握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技术;熟练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电化教学教学重点培养基种类及配方,菌种分离方法,无菌接种技术教学难点孢子分离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点名了解学生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纪律,互动提问复习提问:为什么要制原种、栽培种你看到它们长在什么物质上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食用菌和营养,怎样创造这个营养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