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6课 五四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一五四运动教学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要求】1、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2、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3、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自主学习】: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1.国际背景:(了解)(1)一战期间,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2),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2.国内背景:(掌握)(1)政治原因: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3.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召开:“一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_____________等问题(2)实质:英、法、美、日、意五强国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3)中国外交失败:欧美列强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知识延伸】一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二、五四运动过程1.两个阶段对比:(掌握)(1)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北京政府罢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卖国贼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上签字【知识延伸】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并掌握)1.五四运动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___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反封建主义的运动2.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___________革命发展到___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3.五四精神:_____________、民主科学、_____________ ;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合作探究】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运动导学案

第 16 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认识五四运动由爆发到发展的过程,包括运动的主力和中心城市的变化;五四精神的内涵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应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必须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学习难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自主学习】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主要原因:一战爆发后,日本加快侵华步伐。
1915年提出“”,妄图使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2.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直接原因: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4.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5.阶级力量: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二、五四运动的概况1.第一阶段(爆发)(1)中心:(2)主力:(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还我青岛”2.第二阶段(高潮)(1)中心:由北京转到。
“”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2)主力: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初步胜利(1)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上签字三、五四精神1.是一次伟大的运动,体现出强烈的和牺牲精神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传播和的新文化运动,体现出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延伸拓展】.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特别提醒〗(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2)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成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特别关注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16课五四运动导学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难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自主学习】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背景)1.“二十一条”:(1)背景: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________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2)时间: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____________政府递交。
(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1)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________召开和会。
(2)中国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3)欧美列强决定将________在________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思维拓展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二是随着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
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际背景:一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二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指明了解放道路;三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是这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特点:【思维拓展二】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⑴反帝的根据: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⑵反封建的根据:①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务,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②从斗争口号看:“内除国贼”。
(3)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
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
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6课 五四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主力。方式。
主要口号。
第二阶段:1919年6月3日—6月28日,运动中心,主力。方式、
、。
2、结果:北京政府于6月10日罢免的职务,6月28日拒绝在上签字。中国第一次。运动胜利。
三、薪火相传.五四运动的发生
C4、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C5、五四运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主要指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A5、顾维钧:“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材料中提到的和约是指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A6、中国共青团团歌:“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文中的“五四”发生于: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6课 五四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Ⅰ、课前预习
一、风雨如晦(五四运动的背景):
1、民族矛盾加剧:一战爆发后,欧美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日本趁机扩大在华利益,出兵对德国宣战,占领山东全省。日本妄图独占中国,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递交,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支持,基本同意。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B1、巴黎和会上中国能够拒约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人员出色而有力的辩论和交涉 B.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
2016-2017学年历史必修1导学案4-16五四爱国运动 精品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学习目标】1.概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2.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3.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重大影响。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及条件1.国内:(1)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2)经济因素及阶级因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空前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3)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直接原因(导火线): 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①召开:“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 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②实质:英、法、美、日、意五强国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中国外交失败:欧美列强做出 __________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2.国际:(1)一战期间,日本加快侵华步伐,提出灭亡中国的“ _____”,民族矛盾加剧;(2)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二、五四运动概况1.第一阶段:(1)中心:(2)主力:青年学生;(3)斗争形式:示威游行;(4)口号:“外争国权、”、“废除”、“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
2.第二阶段:(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2)主力(五四运动的特点): __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斗争形式:“三罢”斗争3.初步成果:(1)北京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上签字;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运动;2.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______精神和_______精神,它是中国从革命发展到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和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传播,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16课五四爱国运动【学习目标】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将知识落实到底一、背景1.日本加快侵华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②1915年,日本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①中国政府派出以外交总长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②欧美列强做出将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经过1.爆发:1919年5月4日,从北京开始。
2.发展:在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3.结果: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京政府罢免了、章宗祥、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三、意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传播和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的精神。
4.历史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重点知识拓展】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易错分析】五四运动具有彻底性并不是说五四运动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
五四运动学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预习案一、学习目标: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合作探究一:1901—1919年大事记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1919年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春天”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9月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中国山东1915年5月日本强迫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9月陈独秀于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12月袁世凯废共和制,改行帝制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1919年1月巴黎和会在法国召开,中国派顾维钧等人参加 4月英法美等国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转交日本继承1、结合1901—1911大事记,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条件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合作探究二:材料一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这新方向便是…无产阶级参加革命,开始表现他的社会势力。
——陈独秀《二十七年以来国民运动中所得教训》材料二“五四”以后,新知识分子继续和更强烈地要求现代“科学文化”,要求有一个有效力的政府以保证多民族国家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民主在人们心目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自此以后,甚至那些极力反对民主的人也只能采取迂回对抗的手法。
任何专制主义都将感到,忠实地记述这场运动是对它自身的一个威胁。
——周策纵《再评价五四运动的成就与不足》材料三与思想意识的变革和思想的发展一起,出现了社会的改革。
“五四”之后,传统的家庭制度开始衰落,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妇女的地位开始提高,成立了男女合校。
妇女开始从传统伦理、社会和政治枷锁中解放出来。
五四运动扶植了一个更活跃的妇女参政运动,把妇女带入了政治和社会活动中。
——周策纵《再评价五四运动的成就与不足》2、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学以致用】材料四1920年4月21日,前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在上海中国公学发表演讲,《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他所提供的答案是:五四运动的精神并不限于空泛的“爱国救国”,“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才是五四运动的“特有精神”。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相关问题,如运动的原因、过程、影响等。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小组间的讨论与辩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公共演讲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间的讨论与辩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公共演讲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给予指导与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讨论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如陈独秀、鲁迅、周恩来等,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例如:“为什么五四运动会在这个时候爆发?”“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商人等不同群体是如何参与的?”“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4.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难点:“五四精神”,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合作探究一: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国内与国际形势(总结、概括)
合作探究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3、总结:五四精神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C.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巨大压力D.中国站在正义的立场上
B2、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与,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B3、“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A1、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
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
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D.支持袁世凯做皇帝
A2、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C.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A3、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五四运动的发生
C4、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C5、五四运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主要指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B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B.指导思想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前途不同
C1、1919年“六三”以后,五四运近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相当强大③上海无产阶级觉悟最高④上海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习目标: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2、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
学习重点难点: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巴黎公社)
Ⅲ、课后:
A1---A6:BDBACB
B1-B4:CBCA
C1-C6:ADCBAC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④
A4、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①爱国 ②民主 ③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⑥科学
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⑥D.①②③⑤⑥
A5、顾维钧:“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 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材料中提到的和约是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C2、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明确提出了反帝 的要求③工人 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C3、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二、雄狮乍醒(五四运动的经过):
1、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主力。方式。
主要口号。
第二阶段:1919年6月3日—6月28日,运动中心,主力。方式、
、。
2、结果:北京政府于6月10日罢免的职务,6月28日拒绝在上签字。中国第一次。运动胜利。
三、薪火相传(五四精神):
1、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体现出精神。它是中国从发展到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体现了鲜明的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体现了精神。
(4) 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Ⅱ、本 课教学环节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
导入:《建党伟业》中有关五四运动的情景。
学习目标:1、掌 握五四 运动的背景、导火线、经过、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学生默写)
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它的产生有何意义?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又与马克思主义有何关联?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运动》导学案
Ⅰ、课前预习
一、风雨如晦(五四运动的背景):
1、民族矛盾加剧:一战爆发后,欧美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日本趁机扩大在华利益,出兵对德国宣战,占领山东全省。日本妄图独占中国,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递交,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支持,基本同意。
A.《开罗宣言》B.《波茨坦公告》C.《凡尔赛和约》D.《九国公约》
A6、中国共青团团歌:“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文中的“五四”发生于:
A.1918年 B.1919年C.1920年D.1921年
B1、巴黎和会上中国能够拒约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人员出色而有力的辩论和交涉B.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
4、思想基础:从1915年起,一些先进的 知识分子以和 为口号,提倡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以科学反对迷 信,掀起。
5、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结合,成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
6、导火线: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召开和会,讨论处理战败国问题,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会。会上五大国操纵会议,将原本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2、阶级矛盾激化:袁世凯在窃取革命果实后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阶级基础:辛 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一战又使列强在华势力削弱,中国民族工业在1914—1919年 期间,出现一个发展的“短暂的春天”。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力量迅速壮大,为其登上历史舞台准备了条件。
C.“三罢”斗争体现的各阶层团结爱国D.五四运动赢得的初步胜利
C6、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