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习作(1)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习作一 我的植物朋友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设计理念】《我的植物朋友》是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教材围绕语文要素进行了结构化的精细编排……习作教学《我的植物朋友》,是三年级上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写身边的事物的提升,再次激发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清楚表达的习惯。
这种编排读写并重,层层推进,利于中段习作目标的全面达成:1.乐于书面表达,増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国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三年级上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观察和表达意识及能力,但在留心观察方面,意识尚不明确,需求也不强烈,方法有待培养,潜能尚需挖掘。
不少学生害怕习作,一提起笔就抓耳挠爬,不知道写什么。
反观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看电视、玩电、要手机,出门旅游的也常见,但往往是经历过了,没有把这些经历积累成习作的素材,导致一提笔就不知道“写什么”,源于他们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所以,需要在教学中侧重指导他们学会观察,为自主表达、快乐交际和体验成功奠定基础。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其能自由出选体会习作乐趣,实现从写话到习作的平稳过渡。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初步学习了观察的方法(眼看、耳听、手摸、鼻闻、嘴尝),本次教学着力于引导学生再次运用观察方法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和获得的感受说清楚、写清楚。
为了培养习惯,激发思维,指引表达,创设“植物记录卡”作为一个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指引和提炼,在书面语和口头语之间巧妙地搭建桥梁,以此支撑“细看--细说--细写”的语用规律。
本教学通过“植物园”聚焦植物,引发再次观察,借助课文、练笔、记录卡引导学生清楚表达习得方法,自由言说:再运用所悟得的方法写一写,创设“植物备忘录”征集令,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最后以“植物大展台”组织展示和交流,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长,激励其断创造,让学生敢于言说,轻松书面表达,且乐于分享。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一个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一篇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大自然优美的风光和可爱的生灵。
《燕子》一文描绘了为春光增添了生趣的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荷花》描写了夏日池塘里荷花的不同姿态。
《昆虫备忘录》介绍了某些昆虫有复眼以及花大姐、独角仙、蚂蚱三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意在唤起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春游去哪儿玩”,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习作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选择一种植物,做一个观察记录卡,然后借助卡片,写一写自己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共设置了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古诗《绝句》。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摘抄下来。
4.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小生灵的感情。
5.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练笔。
6.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积累优美句段。
3.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1.培养热爱大自然和小生灵的感情。
2.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古诗三首》3课时《燕子》2课时《荷花》2课时《昆虫备忘录》1课时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1课时习作:我的植物朋友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 古诗三首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
《绝句》一诗中,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从而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住季节转换时景物的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和礼赞之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习作一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习作一我的植物朋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记录下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2.激发学生探索植物的兴趣以及对植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难点: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或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进行详细描写。
把握好层次,描述准确。
【教学准备】1.植物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春天到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头,各色鲜艳的花争相开放。
植物世界多种多样,每种植物都各有特点,其中必然有你最熟悉最喜欢的某种植物。
你有没有观察过这些植物呢?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给它做个观察记录卡吧。
2.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内容——观察植物。
二、创设情境,学习说话。
1.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推选讲得好的同学讲给全班学生听。
2.喜欢的植物可以是花草树木,也可以是田里的农作物或瓜果蔬菜。
注意要说清楚它们的样子、颜色、气味还有其他一些特点。
三、按照要求,独立写作。
1.把你介绍的植物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2.教师提示: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各感觉器官的感受,进一步感知植物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或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进行详细描写。
把握好层次,描述要准确。
3.表达情感。
通过以上正文的叙写,你对植物有了什么情感?受到了什么启发?悟出了什么道理?四、技法点拨,增光添彩。
1.指名学生交流,交流完后进入写作技巧的学习。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通过写作技巧的学习,给文章增光添彩。
(1)写出特点。
每一种植物的枝、叶、花以及大小、高矮、形状、颜色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凤仙花的花瓣有染色功能,含羞草叶子一受到触碰就会合拢,还有的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外形会经历多次变化,注意要把所写植物的专属特点写出来。
(2)融入感情。
在照顾植物观察植物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对它产生感情,可能是因为它的美丽而喜欢上它,也可能因为它受到风雨的侵袭而替它伤心,或许会被它不畏风雪的精神所打动,写出自己对植物的种种想法,表达自己的感情。
部编三下第一单元习作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课件(17张)

表达的要求
内容的要求
“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包括了 说与写,目的是初步体验习作和说 话一样,都是为了“与人交流”。
视察的要求
学习使用多种感官感受对象,有 所发现。
表达的要求
把两个方面写清楚:“视察和 感受到的”。学习水平只要求 “尝试”,要求很低,远达不到 “能写清楚”。
13
利用教材要求,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乐于书面表达。 2.不拘情势地写清楚。
2
导读
单元人文主题
可爱的生灵
单元阅读要素1
“一边读一边想”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阅 读能力,这里的“想”指的是“想象画面”, 也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具象的画面。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还将会在 四年级上册继续学习。因此,本单元环绕这 一要素编排的内容相对简单、粗浅,学习水 平只要求“试着”,而不能拔高为“学会”, 更不能要求“掌握”
多感官视察、感受,也许会有新 发现。
4 视察与发现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 视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视察事物的变化。。Biblioteka 把实验的发现和过程写清楚。
3 写视察日记 写视察日记
◎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 进行连续视察。
续细致的视察。(单元阅读要素) ◎ 进行连续视察,学习视察日记。
写视察日记,记录视察对象的变 化。
第一学段 写话 留意周围事物。(为什么没有提出“视察”?)
第二学段 习作 视察周围世界。(为什么没有提出学习“视察方法”?)
养成留意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 第三学段 习作 见闻,珍视个人的特殊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为什么此时才提出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发现美的眼睛”是“留意视 察”和发现的形象表达,强调 发现是心灵的活,而不只是一 个技术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下册习作训练第一组:主题——写一写家乡的景物一、习作解读人教版六册第一组是介绍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单元,这组的习作就是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内容选择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尽力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三、目标与要求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
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加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四、方法和措施课前先让学生收集家乡有特色景物的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拍成照片。
课堂上先通过教师的讲述初步感知家乡美,然后自学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再由范文引路,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自主习作。
五、教学过程(一)指导审题,寻找家乡美1.激趣读题: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好吗?2.同学们都亲临了家乡的景点,你准备把家乡的哪一处景物美美地介绍一番?先请大家起一个亮丽的题目。
如《环游地球80天》、《了不起的跨海大桥》、《人民广场之夜》、《我爱大塘河》、《慈溪杨梅甲天下》。
(二)指导构思,突出家乡美1.师生合作,探究习作要求。
怎么介绍才能吸引人呢?我们可以先读读习作要求。
说说这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归纳,抓住关键词“景物特点”、“一定顺序”、“热爱家乡”、“丰富想象”,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精品整理】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第一单元习作(1)

(2)到了吊兰开花的季节,吊兰便会迫不及待地含苞欲放。
(3)有趣的是花朵早晨开放,就像是吹起小喇叭让人们赶快起床工作,傍晚合拢在一起就像是催促忙碌的人们早点歇息。绿色的枝藤挺拔有力地攀爬在阳台的防护栏上,不但能够给人遮阳,还给人营造一种心旷神怡的氛围。
二、自由发言,探究交流。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教师小结,写法指导。
抓住特点:外形 颜色 气味 习性 按照顺序
牵牛花:花像喇叭,茎细长,清香扑鼻 细致观察
向日葵:黄玉盘,总是朝着太阳生长 丰富联想
仙人掌:肥厚,储藏水份。
四、水到渠成,独立写作。
1.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可以听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植物,哪就赶紧动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它会因你的介绍而被更多的人所喜欢。
3. 誊抄习作。
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
4.佳作展示。
把修改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我的植物朋友
按照顺序 细致观察 丰富联想
抓住特点:外形 颜色 气味 习性
牵牛花:花像喇叭,茎细长,清香扑鼻
向日葵:黄玉盘,总是朝着太阳生长
仙人掌:肥厚,储藏水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实地观察,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从花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枝、茎、叶的特点等方面,说出这种花的美。(也可根据学生的喜好或身边现有的植物,扩展为一棵树、一株苗等。)
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全册精品教案编写说明一、教案编写思路: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案主要内容: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
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
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一》教案

《习作一》教案教学目标:1、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也可以写其他地方你喜欢的景物。
2、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在修改习作中掌握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抓住家乡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趣揭题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边聆听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还一边欣赏了家乡美丽的景色。
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家乡的美,用自己的心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爱,着实让我感动。
这节课,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优美的音乐即将响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看你能听出咱们家乡有哪些好。
2、问题1:听完这首歌,你觉得咱家乡好吗?3、问题2:在什么地方看出好了?可以对照歌词说。
4、引导学习:能抓住家乡的特点。
开头是看到的,接着是听到的,然后是想到的。
表达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5、教师小结:眼睛里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山清水秀;耳朵里听到的是劳动的歌声随风缭绕;心里想到的是幸福的生活万年长。
你们说,咱家乡好不好?6、过渡:是啊,人常说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
说起生养我们的家乡,内心都会充满喜爱之情。
歌手们通过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节课我们就用手中的笔通过写文章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你们有信心吗?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15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题材。
(1)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许多迷人的景物,它们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对家乡的景物做了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吊兰虽然没有牡丹高贵,没有杜鹃美丽,没有君子兰娇嫩,但她在任何有泥土的地方,无论风吹雨打,她总能存活下来,因为她的生命力极强。
5.远近结合法。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
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了解它的生长与习性,还能把它写活了呢,就像发现人一样,发现植物的精神与品质的美。这样的文章可就耐人寻味了。同学们能做到么?而这些都来源于我们对植物的细致观察和熟悉了解啊!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我的植物朋友
2.导言:上节课小组同学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探究交流,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完成习作。
远远望去,菊花的颜色并不单调: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黄的像金……真是多姿多彩,迷人极了。这美丽的菊花也为秋天增添了一丝生气。(远看)
6.展开联想法。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实地观察,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从花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枝、茎、叶的特点等方面,说出这种花的美。(也可根据学生的喜好或身边现有的植物,扩展为一棵树、一株苗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 读谜语猜植物。(课件出示)
(1)蔓儿细又长,攀援向上爬,花儿绽笑脸,吹起小喇叭,嘀嘀哒,嘀嘀哒。(谜底:牵牛花)
(1)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到了吊兰开花的季节,吊兰便会迫不及待地含苞欲放。
(3)有趣的是花朵早晨开放,就像是吹起小喇叭让人们赶快起床工作,傍晚合拢在一起就像是催促忙碌的人们早点歇息。绿色的枝藤挺拔有力地攀爬在阳台的防护栏上,不但能够给人遮阳,还给人营造一种心旷神怡的氛围。
(二)按一定顺序写。
开头可以总起的格式写喜欢XXX 建议运用对比方法较好
中间内容抓住植物的特点运用(看听,闻摸感觉到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描写
结尾总结,例如: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结尾抒情,如:我喜欢你——万寿菊。/我喜爱菊花,因为菊花的生命中充满了价值。
三、阅读例文,深入探究。
二、自由发言,探究交流。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教师小结,写法指导。
抓住特点:外形 颜色 气味 习性 按照顺序
牵牛花:花像喇叭,茎细长,清香扑鼻 细致观察
向日葵:黄玉盘,总是朝着太阳生长 丰富联想
仙人掌:肥厚,储藏水份。
四、水到渠成,独立写作。
1.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可以听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植物,哪就赶紧动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它会因你的介绍而被更多的人所喜欢。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观察所得通过文字有序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整体入手,看它像什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也可以按照它生长的时间顺序写,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最后长什么;也可以按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写……总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作文才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同时提醒学生作文注意点是要抓住植物的根、茎(或干)、叶、花(或果实)的特点来写,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 描写植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或衬托等修辞手法。
6. 通过观察与描写植物,受到美的熏陶,表达出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练习抓住特点并按一定的顺序把植物写具体。
2. 通过观察与描写植物,受到美的熏陶,表达出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3.想象大胆、合理,有一定的科学性。
4.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3. 誊抄习作。
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
4.佳作展示。
把修改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我的植物朋友
按照顺序 细致观察 丰富联想
抓住特点:外形 颜色 气味 习性
牵牛花:花像喇叭,茎细长,清香扑鼻
向日葵:黄玉盘,总是朝着太阳生长
仙人掌:肥厚,储藏水份
(2)自然界中有高贵的玫瑰,有雅洁的郁金香,有翠绿的文竹,还有淡香的月季…然而,我最喜欢的是生命力最强的吊兰。
2.比喻法。(课件出示,同桌交流。)
(1)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
(2)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课件出示,同桌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读中有所发现。
月季花
花的种类繁多,有梅花、荷花、桃花、油菜花……都没有吸引我,只有那美丽的月季花,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月季花的品种繁多,在国内、外就有两万多个品种。它的花蕊像一个个小小的橄榄,它的花瓣非常特别,大多数花的花瓣是向上的,而它的花瓣却向下卷曲着。它的主茎上还长着又坚又硬的大刺,就像一个小刺猬卷。 它的叶子和茎是墨绿色的,它的嫩叶是翠绿色的,对花蕾起保护作用,它的香味更是清香怡人,沁人心脾。
(3)樱花。
樱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雪白雪白的,十几个花瓣摆了两、三层,虽只有硬币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它看上去美丽极了。(近看)
远远地望去,樱花,如雪,却比雪还要美,樱花,似云,却比云还要纯洁。(远看)
(4)菊花。
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近看)
(2)叶子似针尖,形状像宝塔,常年披绿衣,不畏严寒立冬雪。(谜底:松树)
(3)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穿着粉红袄,模样真漂亮。(谜底:荷花)
(4)说它是棵苗,为啥有知觉,轻轻一碰它,低头叶合了。(谜底:含羞草)
2.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猜到谜底的呢?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找原句或词语,谈理解。
2.总结交流。
互相交流,说说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关于写植物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的感受或对短文的评价。(抓住具体的句子谈对写法与内容的理解,也可与自己原来的水平比较,说说短文什么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师做引导、点拨与提升。)
3.教师小结:(概括地说)写一种植物就要写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再依次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写出各部分都是什么样的。如果再加上比喻、拟人与想象,语言也会更生动了,内容也会更丰富。
3.表达出自己喜爱的感情。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写作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阅读例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习作 发现写植物的一般方法,主动思考怎么写效果会更好。
2.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它的外形特点及其生长过程,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写出来。
3. 培养学生根据自己需要,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 练习抓住植物的特点写具体,并按一定的顺序写。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找我玩。她刚进我家的门,就被一股香味吸引住了,她连忙顺着香味走到那株释放出诱人芳香的月季花前,闻了再闻,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月季花还象征着美丽、高贵、优雅,并且它是一种世界名贵的花种,在花的世界里,它被称为“花中皇后”。
月季花在一年四季里,每个季节里都绽放新颜,它的那种顽强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是写一种喜欢的植物,即指导孩子们写身边熟悉且喜欢的花草树木。大自然中、校园里、孩子家里到处都是植物。对于这些花花草草,我想他们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可如何把这种熟悉转化成文字,并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出植物的特点来,对于初学作文不久,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的积累还非常少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1.认真观察,抓住特点,做好准备。
为了指导学生如何认真仔细地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在写作前,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观察,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抓住与其它植物的不同,找出它的特点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课外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为写作指导奠定基础。
2.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
(1)串红花。
串红花开,三片通红通红的花萼托着花瓣。(近看)
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远看)
(2)桃花。
桃花花儿终于开了,颜色粉嫩粉嫩的,五个花瓣向各方绽成开(五个花瓣绽成一个平面),虽只有瓶盖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它看上去美丽极了。(近看)
水红色桃花更美了。远看,就像一个穿着薄如蝉翼的芭蕾舞裙的小姑娘在阳光下跳舞。一阵微风吹来,它们又像千万个小精灵似的,你笑我唱,热闹极了,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远看)
4.教师小结:对,正是因为句子中能把植物的形状(小喇叭、宝塔),抓得那么准,各部分(蔓儿、花儿、叶)看得那么细,特性写得那么准确。所以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它写的是什么植物。
5.交流: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呢?
6.揭示本节主题。
(1)学生自读书中已给提示,进一步明确内容要求及写法。(板书:我的植物朋友)
(2)选择确定自己要写哪种植物。
(3)知道应从外形、颜色、气味或习性等几方面,抓住花、茎、叶各部分的特点,做到写得形象、生动、具体。
(4)懂得读文中学习与细致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