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乡曲思乡曲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3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3

• 马思聪(1912—1987)小提琴家、作曲家、音 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1912年5月7日出生, 1987年5月20日卒于美国费城。 • 马思聪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及我国第一首被外国小提 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分别是马思聪作曲的《思乡曲》 和《第一回旋曲》。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小提琴第一首 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能与其媲美的是尔后大家熟知的《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 马思聪是在法国接受的音乐教育,从事小 提琴音乐创作,则始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初 期。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一些“现代派”已经开 始他们的探索外,后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作手法 仍然非常盛行。所以采用民间流传的音乐素材 和民歌来写作,是很常用的方法。马思聪的大 量小提琴曲,包括这个时期和以后的创作,都 带有这样的色彩。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必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音乐教材编写组编著
花 城 出 版 社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
乡曲)
• 《思乡曲》
乐曲分析:
• 《思乡曲》的主题,用的是一支只有短短八小节的民歌: 《城墙上跑马》。北方内地原先比较贫穷的地方,其土城 墙都是窄而不宽。在上面跑马,只能往前,不能掉转马头 而回来,这是曲意,它的确道出了深藏在去国怀乡而无法 归来的游子心中的凄楚感受。质朴的民歌,其曲调本质上 就是非常优美的。作者对它毫不作修饰,只是让小提琴把 它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来,然而就在后面,作者顺着这个朴 实的主题,写出了好几个风格上非常统一的发展主题,使 得这种思乡情绪不断提升和发展,终于在小提琴奏出激动 的双音乐句时,到达高峰。这样,最后由小提琴在高音区 再次奏出这个民歌主题,用宁静、延绵的音乐声,演述出 游子的乡愁,随着从低往高的一连串上行平行四度,作者 把这种解不了的乡愁凝结在逐渐逝去的极高音的泛音上了。 游子回来了没有?- 没有。他再也回不来了。

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课件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33450.ppt

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课件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33450.ppt

展开部
变奏2
主题
旋律
伴奏
情绪
变奏2,调性回到D商调式,在伴奏声
部的衬托下,旋律时而悲壮高亢,时而低
吟倾诉,激动和感慨的感情相互交织,与
主题音乐形成对比,深化音乐的内容。
展开部
49-58小节
变奏3
59-62小节
63-70小节
71-75小节
变奏3,是作品的高潮,转为E宫调式, 速度稍快,音乐中着重体现出开朗活泼亲 切的情绪,仿佛作者正沉浸在对家乡美好 情景的甜蜜回忆,然而这一切只是对未来 美好的一种向往。连接句把音乐又带回主 体,又一次的回到现实。
再现部
回忆般的主题旋律再次响 起,明亮的高音区表达出浪漫 的幻想已经不再了,音色更显 露缠绵,荡气回肠。乐曲短小 结尾充满茫茫愁绪,不协和的 和弦结束,流露那无穷尽的相 思之情。
马思聪《思乡曲》
马思聪 1912—1987
《思乡曲》
结合思乡主题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思乡之情?
城墙上跑马
1=D 2/4 3/4
深情、缠绵、忧伤的旋律,使无数背 景离乡,妻离子散的人们坚定了打回 老家去的决心。《思乡曲》成为当时 一首很著名的抗日乐曲。
《思乡曲》 ABA’带再现的复三部曲
曲式分析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主题
呈示部
主题
调式
旋律
情绪
特点
主题直接采用内蒙民歌的旋律,
旋律线条上下翻动的波浪线进行,
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加上商
调式暗淡色彩,把思念忧伤的情
民歌
绪表现得细致入微。
展开部
变奏1
旋律
主题
调式
情绪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2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2

客家围屋
《土楼回响》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刘湲童年在贫困偏僻的闽西山区度过,那里有美丽的 自然景观和动听的客家山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是 刘湲200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深造,读吴祖强的博士研究生后 开始创作的。 《土楼回响》是一部表现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祖地在闽西的、 汉族的一个民系——客家人奋斗、生存、发展、性格和文化 等综合性的宏大壮丽的史诗篇章。这部充满客家文化素质的 人生精神的交响音乐作品,无论是其标题内容、音乐的艺术 表现还是结构形式的整体安排,无不都是作曲家受到客家文 化的启示而精心构思并赋予其深刻的内涵。 《土楼回响》是首届全国音乐“金钟奖”的“管弦乐——大 型交响合唱作品”评奖中惟一的荣获金奖作品,青年作曲家 刘湲作曲。全曲有 “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 语”、“硕斧开天” “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两个主题都 来自客家山歌。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必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音乐教材编写组编著
花 城 出 版 社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
乡曲)
《客家之歌》
客家的起系,也是汉族在世界 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有关客家的起 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客家 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 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 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 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 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 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 家三州”为 嘉应州、赣州、汀州。 “客家”的说法是作为 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 概念。

《思乡曲》说课PPT

《思乡曲》说课PPT

教学过程:
三、发声练习: 教师有音高及力度变化的带领 学生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四、教唱《思乡曲》: 教师教唱,学生学唱《思乡 曲》。
教学过程:
五、重、难点讲解: 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有感情、 有力度的表达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
六、体会歌曲所表达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现 的忧伤情绪和浓浓乡愁。
授 课 人
歌 曲
:《




教学目标:
一、带领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 的忧伤情绪和浓浓乡愁。
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用真情实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唱 家的精湛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
二、示范演唱: 教师示范演唱《思乡曲》,学 生完整聆听。
教学过程:
七、激发学生: 通过模仿学唱歌曲,激发学生 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八、多种方式指导: 运用集体演唱、个人演唱多种 方式,重点指导学生演唱技巧。
情感拓展:
播放歌唱家演唱的《思乡曲》 音频/视频,通过欣赏,让学生 们体会歌唱家们精湛歌曲表演 能力及演唱技术。
感 谢 观 看 谢 谢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ppt课件(2)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ppt课件(2)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客家
客家是中国南方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 本地族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 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 以粤赣闽为基地,大量外迁到中国各地(含港澳台) 以及南洋(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客 家的人六次崛起,大批人杰促进了社会进步。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 方(如岭南)土著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 的特点。围龙屋制度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巅峰代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第二章、思乡曲
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 魂,我所爱的音乐所表达的一切,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就是 这样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思想的。
——(德)门德尔松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 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 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 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 于心底的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 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故乡 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那弯 弯的小河……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 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 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 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 后主的那一句“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国, 会过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作、 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 院长,后定居于美国。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课件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课件

叫我如何不想他
词:刘半农 曲:赵元任
请同学们静静聆听,感受一下歌词的意境
天上飘着些微云,
啊!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海洋恋爱着月光。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1920.9.4
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 《西藏音诗》、《春天大合唱》、 《内蒙组曲》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内蒙组曲
《内蒙组曲》(小提琴组曲)——马思 聪曲 这是马思聪1938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 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全曲共分3个 乐章,即一,"史诗";二,"思乡曲";三, "塞外舞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 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 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 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 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 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 白话文。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 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 年 ( 1934 年 ) 在 北 京 病 逝 。 主 要 作 品 有 诗 集 《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思乡曲》课件2

《思乡曲》课件2

同学们感受到了作者的思 乡之情了吗?我们也可以 自己在课后试试写一首曲 子哦?
自由变奏
• “自由变奏”是更为自由的重复变形的 写法,往往只保持原型主题的部分核心 因素(如骨干音和总的旋律线趋向等), 而在节奏、节拍、速度、音调,甚至句 式结构、调式方面,都作必要的改变。 自由变奏在创作中常和其它手法(如重 复、变化重复、模进等)结合运用。它 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原型主题的音乐形象, 使之获得崭新而丰富的表现力。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在速度、情 绪上有什么不同?它表现了什么情景?
• 与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 伤感伤的音乐相比,第二部分 速度加快,情绪变得明朗,似 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 子梦回故里,沉醉在亲人中间, 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第三部分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 又表现了什么情感?
• 第三部分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 的段落,仅仅变化再现了第一 部分第一段的音乐旋律,并移 高了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 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 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 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上,曲 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 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同学们离过自己的家乡吗?
离开家乡后,你们的感觉是什么?
你们是不是特别思念自己的故乡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思念 故乡的小提琴演奏曲,感受 一下作者的思乡之情!
思乡曲
对第一部分三段音乐作分析,体会音乐 的自由变奏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音乐 表现的是什么情感?
• 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奏与引伸,相 同骨干音有1、2、3、5、6,第一段 与第三段音乐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骨干音完全相同上,第 三段具有第一段音乐一定的再现功 能。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 的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诉说语调,把 思念故乡时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 尽致。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授课年级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理解“时代主题对音乐体裁和创作方法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如《光明行》、《思乡曲》、《御风万里》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进行理性思考.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欣赏——体验——探讨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切入点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过程10分师生问好(分发课堂辅助教学所用的表格).一.导入——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抗战时期民歌).导语——不只是文字和图片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环节意图:利用教师的音乐特长,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聆听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歌曲片断(如:《松花江上》、《东方红》、《歌唱祖国》、《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情怀.师生讨论:(结合6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仪仗队的图片)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而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从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基本相一致的,历史的发展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时刻反映着历史发展动态.(环节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结合问答活动,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新课1.李叔同与学堂乐歌师:20世纪初,西方文化广泛地深入中国,私塾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为填词歌曲.它的发展,使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李叔同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欣赏《送别》片断2.刘天华与《光明行》(1)教师用二胡范奏作品片断(2)师生讨论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曲,号角式音调,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师:《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31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全曲生机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刘天华于1922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徬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3.马思聪与《思乡曲》(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当时年仅25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p.122(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并欣赏片断.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著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庆委会的约请,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港首演.(3)作品简要分析,感受民歌《黄河船夫曲》.(4)作品片断欣赏.带着问题去欣赏:a.作品中融合各民族民歌,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b.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对祖国沧桑历史的回顾、对民族大团结的喜悦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理解音乐思维的联想过程的状态——过去回忆模式、现实印象发展模式、未来光明希望模式.)(指导学生填写相关音乐知识的表格.)(环节意图:作品欣赏中紧扣时代背景,重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欣赏时积极思索,理解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三.本课相关欣赏内容小结,以表格呈现.历史背景音乐特征音乐情感《送别》李叔同辛亥革命学堂乐歌根据欧美歌曲曲调填词1.强烈的时代气息.2.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光明行》刘天华独奏曲1931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第一首“二胡进行曲”《思乡曲》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1937年抗战期间音乐主题来源于民歌《御风万里》郭文景管弦乐1997年香港回归民族大团结交响序曲形式民歌的结合从本课欣赏的几部作品中能否找出共同点?作品的创作上的某些共同点:a.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能反映其历史时代人民的心声.c.都充满民族情、祖国情.d.创作形式上洋为中用.(环节意图:通过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能对音乐的时代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所学知识.)四.思考与探究——音乐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师生讨论: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环节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师生讨论,让学生对音乐与时代的关系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五.拓展欣赏——红歌的追忆在战争年代和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意义深远的歌曲,这些歌曲曾经激励、影响了几代人,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这些歌也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前辈们当年的奋斗与追求……(环节意图:结合学生喜爱的音乐内容,让学生理解音乐曾经是信仰与奋斗的艺术,而今它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愉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六.课堂总结当今时代,事物的变化日新月异,在音乐创作中,多变的是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而音乐情感中对人间真情、对民族情、祖国情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音乐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音乐作品应是时代的信号,人民的心声,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更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超越时代.课后思考:你认为怎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既富于时代气息,又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七.下课礼式,师生问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马思聪(1912—1987)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 国,回国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 作、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 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 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 《西藏音诗》、《春天大合唱》、 《内蒙组曲》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代变迁中的
中国音乐
--------- 思乡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一九二〇年八月六日 伦敦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第二段写天上的月光、地上的海洋。可以说 是对第一段的再现。表现了歌者对故乡(或 者对亲人对“他”“她”)的越来越强烈的 思念。
❖ 第三段写水面的落花水底的鱼儿。燕子你说 些什么话附点的运用体现出一种不安的情绪。
❖ 第四段写枯树、冷风、野火、残霞。这一段 是描写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 些。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教我如何不想他》鉴赏
❖ 歌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通过对春、夏、秋、 冬四个季节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 写,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丝萦绕的青年独自 徘徊吟唱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主人公对“他” 的思念 。
❖ 歌曲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写天上的微云、地 上的微风 ,引发出亲切、感人、充满温情的 E大调旋律。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教我如何不想他》
❖ 赵元任(1892 11.3— 1982 2.24) 汉族,字宣 仲,又字宜重,江苏武 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 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 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 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 , 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 系讲师,授“音韵学” 等课程。
❖ 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 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 代音乐学先驱。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欣赏《思乡曲》
曲式结构:A+B+A’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思乡曲》马思聪曲
❖ 此曲是《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 中的第二首,创于1937年。
❖ 音乐主题来源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思乡曲》鉴赏 第一部分:为主题呈述,如歌的行板, 旋律基本与原民歌相同,如诉如泣,音色 凄凉,思乡之情非常浓烈。 第二部分:包含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 乐段,旋律缠绵,幽爱如歌,表达思乡人 的迷茫心情;接着进入第二个变奏乐段, 此时的音调高昂,激动和感慨的感情相互 交织;紧接着这一段音乐旋律变得轻快起 来,这是第三个变奏了,此时乐曲使人感 到豁然开朗起来,象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欣赏:《思乡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我国东北、华北 沦陷,无数中国人无家可归,四处颠沛流离, 看到祖国人民遭受如此沉重的苦难,激起爱 国、爱家的作曲家的无比仇恨。《城墙上跑 马》这首民歌表现了漂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 和亲人的思念,马思聪选择它作为音乐的主 题,既是战乱年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也 是对自己人生经历有感而发的真情流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刘半农(1891.5.29-1934.7.14) , 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初字半侬, 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 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 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 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 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 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 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 学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第三部分:呈示部的主题再现,优 美并带悲伤,苦闷,惆怅和向往的心情, 乐曲结束音很不和协,展现出曲终意未 尽,无穷尽的思乡之情理不清、斩不断, 久久萦绕在心头。
A 主题 怀念、忧伤
《思乡曲》 B变奏一:幽怨缠绵:变奏二: 激动感慨:变奏三:美好回忆
A′再现 感慨万千,意犹未尽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背景:
刘半农先生于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 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先生将此诗谱曲, 在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
这首诗歌还首创了“她”字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欣赏歌曲: ❖ 《教我如何不想他》
《 静 夜
床疑 前是 李明 地 白月 上
举低 头头 望思 明故

光霜月乡

,。,。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课后作业
❖ 收集有关“思乡”情感的中外歌(乐)曲
《故乡的云》
《念故乡》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这四段最后都落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上,要唱 出古代书生那种吟诗的那种韵味。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