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废物管理基本知识2

合集下载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

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公布的《GBZ133-2002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我院影像与核医学科对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作出以下规定。

一、医用放射性废物:系指在核医学工作中产生的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规定值的液体、固体和气载废物。

应根据废物的性状、体积以及所含核素的种类、半衰期、比活度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使之不致在工作场所造成不必要的电离辐射危害,不致造成环境污染。

二、液体废物的管理1. 放射性废液方法:核医学单位应具有废水专用处理装置或分隔污水池轮流存放和排放废水。

污水池必须恰当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应有防止泄漏措施。

而无废水池的单位,应将废液注入容器存放10个半衰期,排入下水道系统。

如废液含长半衰期核素,可先固化,然后作固体废物处理。

标准:将废液的降至放射性浓度不超过1×104Bq/L的废闪烁液,或仅含有浓度不超过1×105Bq/L的3H或14C的废闪烁液不按放射性废物处理。

放射性浓度小于或等于”公众导出食入浓度”DIC(公众)的废液作非放射性废液处理,可排入下水道系统。

2. 注射过或服用过放射性药物的病人的排泄物必须为使用放射性药物病人提供有防护标志的专用厕所,对病人排泄物实施统一收集和管理。

将其排泄物贮存10个半衰期后排入下水道系统。

池内沉渣如难于排出,可进行酸化,促进排入下水道系统。

注射或服用131I病人的排泄物处理,必须同时加入NaOH或10%KI溶液后密闭存放待处理。

三、固体废物的管理1. 废物收集(1)按废物的可燃与不可燃、有无病原体毒性分开收集废物。

(2)供收集废物的污物桶应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标志。

污物桶放置点应避开工作人员作业和经常走动的地方。

(3)污物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

装满后的废物袋及时转送贮存室。

2. 废物存放(1)贮存室建造结构应符合放射卫生防护要求,且具有自然通风条件或安装通风设备,出入处设电离辐射标志。

核医学科放射性废物处理

核医学科放射性废物处理

核医学科放射性废物处理在核医学工作中,会产生许多放射性废弃物,按其物态分为固体废物、废液和气载废物,简称“放射性三废”。

放射性废弃物不能以普通废弃物的方法进行处理,而要根据废物的性状、体积、所含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半衰期、比活度情况相应处理,不使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危害。

1. 固体放射性废物包括带放射性核素的试纸、敷料、碎玻璃、废器、安瓿瓶、实验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放置于周围加有屏蔽的污物桶内,不可与非放射性废物混在一起。

污物桶应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标记,放置点应避开工作人员作业和经常走动的地方,存放时在污物桶显著位置标上废物类型、核素种类、比活度范围和存放日期等。

长寿命的固体放射性废物,应定期集中送交区域废物库最终处置,主要用焚烧法或埋存法处置。

焚烧法是将可燃烧的放射性废物充分燃烧,产生的放射性气体量小者直接排入大气,量大者用冷凝法或吸附剂捕集。

燃烧应在特制焚烧炉中进行,周围有足够隔离区,烟囱应足够高,并有滤过装置,以防污染环境。

埋存法是将不可燃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及可燃性废物燃烧后的残渣埋在地下,地点应选择没有居民活动的地方。

还应注意不靠近水源,不易受风雨侵袭扩散。

短寿命核素废物主要用放置衰变法处理,一般把半衰期<15天的归入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放置10个半衰期,放射性比活度降低到7.4×104Bq/kg以下后,即可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

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放射性废物主要为固体废物,即废弃的放射性粒子源,可采用放置衰变法处理,例如198Au的10个半衰期是27天、125I是600天、103Pd 是170天。

2. 液体放射性废物含放射性核素的残液、患者的排泄物、用药后的呕吐物及清洗器械的洗涤液、污染物的洗涤水等。

长寿命的液体放射性废物应先用沉淀凝集、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有效减容、固化,之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处置。

放射性废水处理主要有稀释法、放置法及浓集法。

稀释法是用大量水将放射性废液稀释,再排入本单位下水道,适用于量不多且浓度不高的放射性废液。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题目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最新进展姓名胡家刚班级地质0901摘要: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公害,放射性污染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有严重的威胁,所以特别为人们所关注。

和平利用原子能,为人类造福不浅,但是核废物处置不好,又将对人类是一大危害。

放射性废物如何处置为好,必须进行科学论证。

所以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发展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将更好的处理这些废物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放射性废物,新方法,处理1.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为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1.1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四类:1.1.1核燃料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铀矿开采、冶炼和燃料元件加工等。

1.1.2反应堆运行过程:反应堆中生成的大量裂变产物,一般情况下保留在燃料元件包壳内,当发生元件包壳破损事故时,会有少量裂变产物泄漏到冷却循环水中。

1.1.3核燃料后处理过程:大量裂变产物是核燃料后处理过程的主要废物。

1.1.4 其他来源核工业部门退役的核设施,核武器生产和试验以及其他使用放射性物质的部门如医院、学校、科研单位、工厂等产生的各种废物。

1.2放射性废物的分类1.2. 1 放射性废物radioactive waste为审管的目的,放射性废物为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1.2.2 放射性气载废物 radioactive gaseous waste含有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其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排放限值的气态废弃物。

1.2.3 放射性液体废物 radioactive liquid waste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排放限值的液态废弃物。

1.2.4 放射性固体废物 radioactive solid waste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比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固态废弃物。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医用放射性废物是指医疗机构使用放射性药物、核素或放射性仪器产生的废物。

这些废物具有放射性,若不妥善处理,则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在医疗机构管理中尤为重要。

一、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医用放射性废物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其中,固体放射性废物又可分为普通固体废物和高放射性固体废物。

二、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运作流程(1)废物产生、收集和存储:医疗机构通过废物产生的设备进行预处理和储存,确保废物对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没有任何威胁。

同时通过计划、监测和管理等方法,对废物进行安全收集。

(2)运输处理:医用放射性废物要区别于普通的废物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或泄漏。

(3)处置:高放射性废物必须进行专用的处置,其余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理处置,比如固体废物可以采用围栏、交付给正规的回收处理机构,液体废物可以先通过特殊设备浓缩后进行固化形成固体再进行处置。

三、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1)废物安全储存:废物应存放在特定的、经过安防控制管理,以及符合相关放射性废物储存标准的设备中。

(2)废物安全处置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废物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核准的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进行处理,确保处理后的废物符合国家的内部管理规定。

(3)废物的清晰标示:废物应面对其所能对环境和人员带来的威胁做特殊标示。

为方便识别,各类废物应标识各自对应的标识码。

(4)放射性废物安全监控:定期开展监控检测,持续跟踪相关企业,对废物管理分配、运输、储存、处置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测。

(5)废物管理培训:对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保障他们对于废物管理、运作和处置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认知能力,避免未知状况的风险。

(6)废物管理演练:制定紧急响应预案,珍视废物无人值守的情况,当突发意外事故发生时通过各项措施应对。

放射性固体废物及其安全处置技术(最新)

放射性固体废物及其安全处置技术(最新)
分拣
1、把非放射性物质或成分从放射性废物中分拣出来 2、根据要求把放射性废物按标准进行恰当分类。
预处理
去污
定义:把放射性核素从不希望其存在的部位全部或部分除 去。
目的:1、降低放射性水平;2、方便事故处理;3、便于 退役工作;4、使再利用;5、降低贮存、运输、处置的费 用和负担。
方法:一般为机械-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熔炼法。
处理技术
压实
• 依靠机械力作用使废物密实化,提高废物整体密 度,减少废物体积。
• 主要优点: • 费用低 • 设备简单 • 二次废物极少 压缩效果用减容比表征。
减容比=压缩前废物体积/压缩后废物体积
• 放射性废物压缩处理的减容比一般为2~6,若采 用高压压缩机,则减容比可达100,甚至将金属压 缩至其近似理论密度。
放射性废物以其具有较高放射性、放射毒性区别于 其他非放射性有害物质。度量核废物放射性活度的单位 为Bq(贝可;1Bq=1次衰变/s)。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IAEA分类)
废物级别
国际原子能机构固体废物分类标准
典型特性
处置方案选择
免管废物
对公众成员年剂量低于0.01mSv 无需放射学限制
低中 放废 物
利用擦、刷、磨、 刮、削、刨、共 振等机械作用除 去表面的锈斑、 污垢或表面涂层、 氧化膜层。
用浓的或稀的化学溶 剂与污染的部件相接 处,以溶解带有放射 性核素的污染物、油 漆涂层或氧化涂层达 到去污的目的。
在含有电解液的槽中,
污染物做阳极,电解液
做阴极,通过高密度电 流100-2000A/m2 ,不 断更新电解液,可除去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放射出α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素的原子
。 核的过程称为α衰变

放射性废物管理方法与技巧

放射性废物管理方法与技巧

放射性废物管理方法与技巧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辐射性物质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危害。

正确有效地管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方法与技巧,以确保其安全处理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源头管理源头管理是防止放射性废物产生和尽量减少产生的关键方法。

在核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减少放射性废物的生成。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改进工艺技术: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日常操作规程,减少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2. 确保设备安全:采用高效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确保辐射造成的泄漏和事故风险最小化。

3. 减少核能源生产:在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核能源的使用和放射性废物产生。

二、分类与标记对放射性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标记是管理和处理的基础。

根据废物的放射性特性和辐射剂量,可以将放射性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相应的标记和封装。

常见的分类包括:1. 高放射性废物: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需要严格封装和保护。

通常用特殊材料进行密封,在专门的储存设施中长期存放。

2. 中放射性废物:辐射剂量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采用密封容器进行储存和运输,同时注意标记和警示。

3. 低放射性废物:辐射剂量较低,可以通过一般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但需要进行标记以提醒人们注意。

标记是为了提醒工作人员和公众注意废物的辐射性,采用明显的符号和标识,以避免误处理和意外暴露。

三、贮存和运输放射性废物处理的重要环节是贮存和运输。

放射性废物应该在专门的贮存设施中储存,确保安全密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以下是贮存和运输的几个关键方面:1. 安全容器和包装:放射性废物应该采用特殊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确保废物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2. 防护屏障和访问控制:对贮存设施进行防护,设立防护屏障和访问控制,以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并减少事故风险。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贮存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修复,确保设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2篇)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2篇)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凡在本公司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3、本制度所指放射性废物包括:(一)废放射源;(二)受放射性物质污染或经清洁去污处理后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限值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劳保用品、工具、设备等;(三)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废液、废气;(四)其它放射性废物。

4、同位素分装车间对放射性废物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和监测工作。

5、将分装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按要求放入指定的放射性废物储存箱内,不得随意丢弃;防止或减少放射性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6、禁止任何个人有下列行为:(一)将放射性废物混入非放射性废物、垃圾中,或将废放射源混放在各种材料、物品中;(二)擅自倾倒、堆放、贮存、焚烧、掩埋放射性废物;(三)擅自转移或接受放射性废物;(四)丢失、弃置废放射源;(五)转让、收购放射性废物;(六)超标准向环境中排放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

7、放射性同位素、密封源(含仪器中配备的放射源)、放射性废物等必须按本制度的规定,向环保局如实申报登记。

防治放射性污染的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闲置防治放射性污染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省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8、向环境中排放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必须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监测核准。

9、本制度第三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放射性废物,须送河南省放射性废物库集中贮存、处置,进行长期监测管理。

10、需要设置或改变放射性废物暂存场所的,应事先到市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报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备案。

设置或改变放射性废物暂存场所,应当符合《辐射防护规定》要求。

11、在暂存场所存放的放射性废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加附标记、建立管理档案,明确专人管理,并采取防止放射性废物泄漏污染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废物管理内容和原则

放射性废物管理内容和原则
第一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内容和原则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组织机构 行业主管:国家国防科工局 最高安全监管: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 环境监测:省市县环保部门
主要产生和管理部门:中核集团公司 直接责任者:企业法人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一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内容和原则
国家法规、标准: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放射环境管理实施细则》 《建设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暂行规定》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库处置的环境政策》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
放射性衰变指数规律
放射性废 物处理与处置
自身衰变:
15P32→16S32十-1e0+
核反应嬗变: 4Be9+2He4→6C12+0n1+Q*
235 92
U 01 n 15461 Ba
92 36
Kr
301
n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分散稀释:废气排放、废液排放
浓集隔离:沉淀、过滤、吸附、蒸发、
固化、埋藏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一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内容和原则
1.1放射性废物管理内容 全过程的优化管理:产生、预处理、处
理、整备、运输、 贮存和处置。 放射性废物管理以“安全”为目的,
“处置”为核心。 宗旨:废物最小化——拿出豁免的废物,
可再利用的物料、能循环使用的物料。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境影响。及时交换信息和保证越境转移条件。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一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内容和原则
(4)保护后代:后代的健康。 (5)给后代的负担: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
的负担。应尽量不依赖于长期对处置场 的监测和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回取。 (6)国家法律框架:放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废物管理基本知识(二)放射性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管理基本知识(二)放射性废物处理1.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目标和原则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目标是使通过电站液态或气态流出物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活度低于有关审管部门规定的排放限值,并且其浓度低于控制值;并在考虑了有关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量,同时降低处理后所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体积。

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a. 对不同特性废物进行分流根据废物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放射性特性分流废物,以便分别进行处理(例如将混在废物中的豁免废物分流出来;或在收集点直接将废物分为可燃、不可燃的废物,或可压实、不可压实的废物等)。

b. 浓集分离例如对放射性废液采用过滤、蒸发和离子交换等处理方法;对放射性废气采用过滤、吸附等方法;将废液或废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浓集或分离到很小的体积内。

c. 贮存衰变根据废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情况,将废物放置在专门的容器和/或设施中,贮存一段时间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来降低废物的放射性浓度或比活度。

d. 减容例如采用压实或焚烧的方法来减少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体积。

2放射性废液的处理放射性废液处理前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例如:a. 化学调节,调节废液的pH值以适应下一步处理的要求;b. 过滤,过滤常用来作为去除废液中悬浮颗粒的手段,可以提高废液的蒸发浓缩倍数,或减少离子交换床的阻力降。

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蒸发法和离子交换法。

用蒸发法处理放射性废液是核电站应用最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大多数放射性废液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在废液蒸发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绝大部分是被保留在浓缩废液中,只有很少量的放射性核素进入到二次蒸汽冷凝液中,因此净化系数较高。

近代核电站的放射性废液蒸发大多是采用强制循环蒸发器,但有些国家的核电站还是采用外热式自然循环蒸发器。

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放射性废液是基于将废液中离子型的放射性核素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从而达到对废液净化的目的。

用于放射性废液处理的离子交换树脂一般都是强酸性或强碱性树脂。

目前也有一些核电站采用反渗透的方法来处理放射性浓度较低的放射性废液。

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如下:用一种能令水透过、而不让溶质通过的薄膜,将两种不同的溶液隔开,稀溶液中的水会透过薄膜而进入浓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渗透现象,两侧液面的静压差称为渗透压。

如果在浓溶液一侧加上超过渗透压的压力,就会产生渗透的反过程,浓溶液中的水会透过半透膜进入稀溶液,这就是反渗透。

因此,选择一种适当的半透膜,利用反渗透技术就可处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低放废液,即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让水通过半透膜,而包括放射性核素在内的绝大部分离子和杂质不能通过半透膜,从而达到浓集分离的目的。

与蒸发法相比,反渗透法具有以下优点:a. 水在反渗透过程中没有相变,因此无须蒸发器等传热设备,耗用能量少;b. 可以去除蒸发难以去除、易起泡的有机物。

与离子交换法相比,反渗透法优点在于:可处理溶解固体含量较高的废液反渗透常用的半透膜是醋酸纤维素膜,90年代发展起来的聚酰胺空心纤维膜推进了反渗透技术在核领域中的应用,用这种反渗透器作为离子交换的前置设备在沸水堆核电厂主回路排水净化系统上已经得到实际应用。

反渗透法的缺点是需用高压泵,并且每个处理单元的流量很小,在工业上使用时需许多单元组合,并且废液在进行反渗透前需先经过滤处理除去固体颗粒,以防止膜的堵塞。

放射性废水是放射性废液经过处理后放射性浓度低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排放限值的废水。

有些放射性废水、例如经蒸发和离子交换处理后的废水由于水质好、杂质含量低需要在核设施内尽可能循环使用,以减少放射性的排放量。

放射性废水的排放应采用槽式排放。

至少应设置两个相同容量的监测槽,每个槽的有效容积应大于混合中和、取样分析和排放过程结束整个周期内流入的废水量。

放射性废水的排放应遵循“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原则,并应根据具体环境水体特征、所含放射性核素组份等确定每年向环境水体排放的总放射性量。

在压水堆电站中由于铀的裂变及冷却剂中硼的活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少量氚。

为了保持一回路冷却剂的水质,总要不断地排出部分冷却剂并补充新的冷却剂,所排出冷却剂中的氚在处理过程中绝大部分进入水相,为了保持冷却剂中氚的平衡浓度,部分含氚水会进入到放射性废液系统,目前核电站的低浓度含氚水大多是经稀释后向环境水体排放。

由于氚不会为泥沙吸附,又无生物浓集效应,排放到水体后能迅速扩散,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带来明显的影响。

3.放射性废气的处理在压水堆电站运行过程中,铀裂变产生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是氪和氙的各种同位素。

在燃料元件破损时,裂变气体会进入到冷却剂中,在高压状态下这些气体是溶解于冷却剂中,但当系统内存在气相空间时它们就会挥发出来,特别是在冷却剂除气处理时、几乎所有的裂变气体都将随着溶解的氢气和氮气一齐释放出来。

除85Kr外,其它裂变气体核素的半衰期都很短,早期的压水堆电站多采用加压气体贮存系统进行处理,即将废气用压缩机加压至8巴左右送衰变箱贮存,贮存60天左右使短半衰期的裂变气体基本上衰变完,再通过碘吸附器和高效空气过滤器净化后有控制地经HV AC 系统向大气排放。

排往环境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是85Kr,它的毒性低,并且不会在人体内积累,对人类仅仅会带来微量的外照射。

活性炭滞留床是用于替代加压气体贮存系统、处理核电站放射性气体的一种设备。

它是基于活性炭对氪、氙气体连续的吸附、解吸过程,使放射性氪、氙气体在滞留床内的移动速度远远低于载气氮和氢的速度,从而得以充分衰变。

为使系统简单,一般采用常压、常温活性炭滞留床。

与加压气体贮存系统相比,活性炭滞留床在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可靠的运行及维修方面优点都比较特出。

核电厂工艺废气中的85Kr虽然所占的放射性份额较低,但是其半衰期较长,在经过加压气体贮存系统或活性炭滞留床系统处理后85Kr的活度几乎没有衰减。

随着核电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核电厂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对85Kr的排放也愈益关注,如何减少85Kr 的排放一直是核电厂、核燃料后处理厂的研究课题之一。

低温活性炭吸附分离85Kr系统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在深冷条件下对惰性气体有相当高的吸附能力这一性质来分离85Kr。

其过程是:先将废气中的氢、氧成份在催化条件下复合成水,除去气体中的水份后、再将废气温度降至零下170-180℃通过活性炭床,85Kr即被活性炭床吸附,此时废气中85Kr的去除率可达到99%。

在活性炭床吸附饱和后将气流切换到备用活性炭床继续运行,并对饱和的活性炭床进行解吸。

将活性炭床温度逐步提高到50℃左右,85Kr就会从活性炭床完全解吸下来,浓集的85Kr气体经加压装入高压钢瓶中作为特殊放射性废物贮存。

存放装有85Kr钢瓶的贮存库应保持干燥并不会对钢瓶造成腐蚀,装有85Kr的钢瓶一般至少要求安全贮存100年。

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简称高效空气过滤器或HEPA过滤器,它能有效的捕集废气中的放射性微粒。

高效空气过滤器是纤维型过滤器,目前有合成纤维、玻璃纤维、石棉纤维三种类型。

其捕集放射性微粒的机理主要有碰撞效应、扩散效应、惯性效应、重力效应和静电效应等,实际捕集过程有可能是上述一种或几种效应的作用,也可能是所有效应的作用。

过滤效率是高效空气过滤器质量的重要指标,被过滤微粒的粒径、密度,气流速度,滤材的性质、纤维的粗细、纤维层的填充率等均可能影响过滤效率。

作为高效空气过滤器,对0.3μm以上粒径的微粒其过滤效率不应低于99.97%。

高效空气过滤器应设计成外形尺寸最小而过滤面积最大、气流通过过滤器的阻力最小、有可靠的密封性并且易于拆卸和更换。

在核电站放射性废气中含有碘,由于人的甲状腺对放射性碘有较高的吸收能力,所造成的危害较大,因而对放射性碘的去除是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和排风净化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

碘吸附器是最常用的除碘设备,碘吸附器常采用的吸附剂为有机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

放射性碘可能是元素碘,也可能是以甲基碘(CH3I)为主的有机碘化合物。

普通活性炭对放射性元素碘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对有机碘的去除效率较低。

用碘盐或能与有机碘发生反应的物质浸渍活性炭,经干燥后用作吸附剂可以提高对有机碘的去除效率。

在通常温度、湿度条件下,较好等级的活性炭对放射性元素碘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但对甲基碘则随所采用的浸渍剂情况有所不同。

4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低放固体废物中40-60%都是可燃废物,因此采用焚烧法处理可燃废物在一些国家的核电站得到较广泛应用。

由于放射性废物的特殊性,其焚烧设施需要解决:a. 使废物充分燃烧,达到最大的减容比;b. 有效的气体净化措施,使净化后排气中的放射性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达到允许排放限值以下;c. 焚烧灰份的固化处理;d. 焚烧炉的结构应简单、耐火材料寿命长并易于维修。

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座放射性废物焚烧炉在运行。

用焚烧法处理放射性废物可以得到较大的废物减容效果,但是工程投资费用较大,同时还存在申请许可证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研究开发成功的是放射性废物热解焚烧装置(热解焚烧是使废物有机成份先在缺氧的反应室裂解成挥发性气体,然后进入有过量空气的燃烧室完全燃烧) ,并且已经在工程上应用。

由于核电站内所产生的可燃废物数量较少,同时可燃废物又是可压实废物,因此对电站内被放射性污染的工作服、口罩、手套和纸张等“软”废物通常是采用桶内压实方法减容。

桶内压实法也可用于被放射性污染的玻璃器皿、薄壁风管以及保温材料等硬废物的减容。

桶内压实废物时减容比可以达到3-5。

由于废物是在200L钢桶内压实,所以压头作用力不能太大,一般10-20t即可,压头压力再大由于软废物的回弹也不可能加大减容比。

为了避免在废物压实过程中损坏钢桶,在一些桶内压实装置上还设置了套筒,废物压实实际上是在套筒中进行。

在国内一些多堆电站内已经设置超级压实机、用于对电站所产生的不可燃废物(例如被放射性污染的金属部件、管道、电器设备和建筑垃圾等)进行减容处理。

超级压实机是将废物装在钢桶内连桶一齐压实,压实机压头压力可高达1500t-2000t,废物和桶被一起压成“园饼”后再放入另外的容器中用水泥固定。

为了提高超级压实机的使用率,已经开发了移动式超级压实机,整个机组装在两辆大型拖车上可以巡回为多个电站服务。

从广义上看,放射性去污(radioactive decontamination)也是固体废物处理的一种手段,去污目的除了是为了捡修、降低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目的外,还有使被放射性污染的设备部件、物料等能够尽可能复用,从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去污方法有化学去污和机械去污两大类。

化学去污是用水、溶剂与去污表面相接触,利用溶解作用来去除污染。

化学去污效率高,适应性较广,但是需要较大容量的去污槽同时会产生较大体积的去污废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