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年级第2单元7

合集下载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拼音b、p本课时主要学习汉字的读音和拼写,重点掌握拼音b、p的发音及其应用。

一、课前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拼音b、p相关的图片,如“笔”、“苹果”等,并让学生快速说出图片名称的拼音。

二、学习重点1. 学习拼音b、p的正确发音及书写。

2. 掌握拼音b、p在词语中的应用。

三、学习内容1. 学习拼音b的发音与书写拼音b的发音:双唇贴紧,气流从口中突然放松,发出清楚的浊音/b/。

学生跟读老师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拼音b,注意书写的姿势和笔画的顺序。

2. 学习拼音p的发音与书写拼音p的发音:双唇紧闭,蓄气片刻,然后突然张开双唇,使气流迅速出去,发出清晰的清音/p/。

学生跟读老师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拼音p,注意书写的姿势和笔画的顺序。

3. 拼音b、p在词语中的应用给学生展示一些含有拼音b、p的词语图片,如“笔记本”、“苹果”等,并让学生快速说出词语的拼音。

四、小结本课时我们学习了拼音b、p的正确发音及书写,并掌握了它们在词语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听写本课时旨在通过听写来巩固学生对拼音b、p的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

一、课前准备准备好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一些拼音b、p的词语。

二、听写活动1. 老师朗读一组拼音b、p的词语,学生用拼音正确写出所听到的词语。

老师可以适当调整词语的顺序和难度。

2. 学生交换作答,并互相纠正错误。

3. 老师以小组为单位抽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三、总结通过听写活动,我们巩固了对拼音b、p的掌握,并提高了我们的听写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拼音水平。

第三课时:识读课文《笔》本课时学习课文《笔》,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汉字和拼音,培养学生对汉字、拼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课前导入老师给学生展示一支笔,并问学生认识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笔”的拼音。

语文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怎么仿写句子 -回复

语文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怎么仿写句子 -回复

语文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怎么仿写句子 -回复
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仿写句子如下:
1、听听,秋的声音,蜜蜂扇动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别的声音。

2、听听,秋的声音,枫叶穿上了红红的衣裳,“刷刷”,是和枫树告别的话音。

3、听听,秋的声音,小喜鹊正在造新房,“喳喳”是它欢快的歌声。

4、听听,是秋天的声音,果树抖抖手臂,“咚咚”那是果子亲吻大地的声音。

5、听听,秋的声音,杨树戴上了金黄的帽子,“刷刷”,挥挥手,送走了夏天的炎热,迎来了秋天的凉爽。

6、听听,走进秋,走进大自然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秋的旋律。

7、听听,秋的声音——风吹过了大地,“沙沙”,是吹给了大地凉爽的风。

8、听听,走进秋,走进这五彩缤纷的演奏厅,你仔细地去欣赏这秋的奏鸣。

9、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忙地来,向远方匆忙地去。

10、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11、听听,秋的声音,小鸟扑扑翅膀,“叽叽”,是小鸟探寻谷粒的声音。

12、听听,秋的声音,飞鸟打开双翅,“扑扑”,是和大树告别的歌韵。

13、听听,走进秋,走进这宽广的奏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

14、听听,秋的声音,果子晃晃脑袋,“啪啪”,是和大树妈妈分离的话音。

15、听听,秋的声音,在校园里,传来一阵朗朗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一、初读课文,我会填。

1.一排排大雁,
撒下一阵。

一阵阵秋风,
送来一片。

2.秋的声音,
在,
在,
在,
在。

二、再读课文,我知道。

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四种声音,分别是:
三、连一连,看看秋的风景。

一片一朵一滴一颗一排一阵
小花汗水叶子大雁秋风谷粒
四、连一连,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振动翅膀
蟋蟀抖抖手臂
大雁掠过田野
秋风追上白云
五、仿写秋的风情。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参考答案:
一、1.追上白云;暖暖的叮咛;掠过田野;丰收的歌吟;
2.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二、黄叶飘落;蟋蟀歌唱;大雁鸣叫;秋风吹过田野;
三、一片叶子;一朵小花;一滴汗水;一颗谷粒;一排大雁;一阵秋风;
四、大树抖抖手臂;蟋蟀振动翅膀;大雁追上白云;秋风掠过田野;
五、蛐蛐拨动琴弦,“瞿瞿”,是和夏日告别的乐曲。

朝天区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鹿角和鹿腿同步检测新人教版

朝天区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鹿角和鹿腿同步检测新人教版

语文园地
1。能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认识“咳、嗽”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吐”,能说出带有口字旁和言字旁
教 的形声字的特点。积累 8 个词语。

3.正确朗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作用,能照样子写句子.


4。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
5。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
张铭:是啊,正巧,王老师还说起你呢。 赵健:王老师说起我? 张铭:对,王老师夸你真不错,把地拖得这么干净。 (赵健开心地笑了.) 2.引导学生讨论并认识转述。 (1)如果我们把王老师说话的情景写下来,你会怎么写? ·王老师微笑着对张铭说:“赵健这个同学真不错,你看,这地拖得多干净。" (2)张铭是怎么把王老师的话告诉赵健的?和刚才的句子一样吗? ·张铭对赵健说:“王老师夸你真不错,把地拖得这么干净。" 明确:张铭向赵健转述了王老师说的话。“转述”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直接说的话, 意思不变。 (3)比较教材中的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明确:像第二句这样用另外一个人的语气来表述裁缝说话内容的方式叫作“转述”。注 意“说"后面用冒号和引号的形式叫“直接引用句”,而转述句则需要将“说"后面的标点 符号改成逗号,引号里面的“我"要改成第三人称(他、她). (4)教师总结,提示转述的要点。 一个前提:只有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才能准确转述。 三个要点: ·人称变了,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要改变. ·标点变了,冒号变逗号,去掉双引号。 ·语气词去掉了。 3.玩玩游戏,尝试转述。 游戏:三个同学一排,左边的同学先对中间的同学说话,然后转过身去;中间的同学转向 右边的同学,右边的同学问左边的同学刚刚说什么,中间的同学进行转述。三个人轮流担任 不同的角色,体验转述。 4。照样子自主练习转述下列句子,再交流评议。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即刮风时人们会 明显感觉得到凉意,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 热风。
二候白露降,立秋过后,昼夜的温差让水蒸 气凝结,形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这时在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 开始鸣叫。
课堂练习
1.连一连。
d7u x! shu4i zh=n l+e y@n li2o ku8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 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听到 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秋天的声音
大树“唰唰”
蟋蟀“㘗㘗”
大雁的叮咛
秋风的歌吟
除了这些,你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 到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秋天的声音 无处不在。
品读鉴赏
掠抖 蟋 吟辽 阔 振蟀
2.在下面的语句中填上用“阔”组成的恰当 的词语。
①乡村地区密布四通八达的( 宽阔 )的新 公路。
②(辽阔)的大草原一马平川。 ③我们在( 广阔 )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3.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这句话中“叮咛”的意思是(
)。
嘱咐
这个词运用(
dǒu xī shuài zhèn
yùn
抖 动 蟋 蟀 振 动 歌韵
掠lüè过 歌 吟yín 辽liáo 阔kuò
识字方法
①“加一加”法识字




扌 斗 虫 悉 虫 率 扌辰
①“加一加”法识字




扌 京 口 今 辶 了 门活
大雁南飞
振韵
蟀 蟋


吟 辽 阔
本义: 房屋宽 敞,活 动自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秋风 歌吟
再读“秋声”,想象画面
听听,
拟声词“唰唰”可以读得轻
快一些,一方面要读出他们
秋的声音,
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
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把“唰唰”的落叶声说成
是道别的话音,表现了黄 叶依依不舍的心情。
再读“秋声”,想象画面
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白云,再见了,我 们要去南方过冬。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大雁反复地 嘱咐什么呢
再读“秋声”,想象画面
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
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
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秋风歌唱吟 咏了什么呢
当成__人__来写,写出了风摇大树、黄叶飘落的景象。
2. “道别”的近义词是_告__别___。读到这个词语,我仿佛听 到黄叶在说:“__示__例__:__大__树__妈__妈__,__我__真__舍__不__得__您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3. 典典观察到“叮咛”两个字都是口字旁,认为这个词
怅”“轻快的音调”“丰收的乐章”中可以看出来, “划破惆怅”后的秋天是喜悦的、轻快的、丰收的,所 以“惆怅”应是“伤感”的意思。
2. 读画“______”的部分, 下列哪一项与所描述的画面 不符? ( C ) A. 树叶变成了金黄色。 B. 粮食金黄金黄的, 堆成了小山。 C. 落日倒映, 河水变得金黄。 D. 庄稼成熟了, 稻子金灿灿的。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㘗㘗”,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共5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共5套)

部编版三下第二单元测试题一一、看拼音写词语。

1.我们做人要qiān xū(),不能jiāo ào()。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勇敢,不能nuò ruò()2.美丽的小鹿xīn shăng()着dào yìng()在chí táng ()里的影子,不禁得意起来。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对称.(chèng chèn)挣.脱(zhèngzhēng)撒手(săsā)不禁.(jīnjìn)遵.循(dūn zūn)忙碌.(lǜ lù)应验.(yán yàn)皱.眉(zòu zhòu)三、比一比再组词。

价()触()匀()捧()致()尘()阶()确()均()棒()到()尖()四、从下面的词语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虚心犹豫尊重傲慢美观果断轻蔑丑陋()--()()--()()--()()--()五、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源源不断(AABC):、。

无忧无虑(无…无…):、。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①守()()兔②相()并()③()竽()数④没()打()⑤奔()不()⑥()耳()铃⑦()人()天⑧()心()气⑨井()之()(1)属于寓言故事的是。

(填序号)(2)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的词语。

(3)黄河,养育了一代代的华夏儿女。

六、读句子完成练习。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唉,这......,皱起了眉头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1)加点的词语属于描写。

(2)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爸爸:“你这是气死我了!”(3)给划线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2、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1)这句话中把“我”比作,把泥土比作。

(2)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安闲舒适。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1.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寓言”,全单元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和《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本单元重点:(1)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教会学生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读完《陶罐和铁罐》,明白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鹿角和鹿腿》教会学生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池子与河流》告诉学生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看图画,写一写》,看图画,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单元教学目标环节二:预测联系生活,深化寓意1.联系生活。

2.总结出道理。

3.回归原文,积累背诵。

4.拓展学习阅读链接《南辕北辙》。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农夫的行为可笑吗?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夫类似的人呢?(出示课件29)总结提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出示课件30)3.回归原文,积累背诵。

(出示课件31、32)教师指导背诵:借助插图和提示,同桌背诵、指名背诵。

4.拓展学习阅读链接《南辕北辙》。

(出示课件33)学生活动:1.生1:偶尔买一次彩票中了奖,之后就寄希望于靠中奖过日子。

生2:有一次没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好好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

2.生: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3.学生背诵:借助插图和提示,同桌背诵、指名背诵。

4.学生活动:了解故事大意,和同桌交流。

活动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故事到道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体会人物形泉,读懂寓言就水到渠成了。

5.作业设计:找到这些寓言故事读一读:《郑人买履》、《邯郸学步》、《自相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堂小结 你在生活中碰到过自己喜欢的 动物吗?如果你是课文中的鹿,你 将会怎么评价自己的鹿角和鹿腿呢?
运用中理解生字、 会写生字。
教师调动学 生积极参与学习 的过程,通过不 断发问,引导学 生思考,这样充 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体作用,培养 了学生的综合应 用能力。
当堂过关, 落实字词重点。
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 1. 出示鹿在池塘边照镜子的照片,评价一下它美在哪里,鹿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美丽的鹿角,难看的鹿腿) 自己读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鹿角和鹿腿前后心情的变化。
2. 师:鹿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
二、再次阅读,深入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鹿在池塘边看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很满意自己的鹿角,嫌弃自己的鹿 腿) (2)为什么鹿开始很高兴,之后不禁噘起了嘴,还皱起了眉头?(理解鹿心情转变的原因) (3)学生合作讨论下鹿心情变化的原因。 (4)学生派代表说一说课文中用来描绘鹿心情变化的语句。 (5)然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5)小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前后小鹿对自我评价矛盾的地方,读一读。
教学反思
学生初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我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帮助学生了解 课文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 问,以说助读,一次性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的观念不是很清晰,需要我正确地引导。 我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哪些自己感到美的事物,怎样做我们才会生活得更美。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 材重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2. 学生互相纠错。 五、写字练习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鹿、塘、 映、欣、赏”等 12 个生字的范写练 习。 1. 教师示范写生字,讲解书中 要点。 2.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把生字学完了,并了解了整个故事 的过程,大家学得很认真,今后我 们要继续这样做!
1. 课文讲了鹿在遇到危险前后对于自己 论、思考第 1 题。
外貌满意度的故事。
3. 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2. 人们要正确对待华而不实和朴实无华。 4. 学生分小组讨论第 2 题。
三、随堂练习 1. 我会认读。(用多媒体课件随机出示 12 个生字及文中词语,教师指名认读) 2. 读一读,记一记。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的特点。 2. 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 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匀”,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 学生临帖书写“鹿、塘、映、欣、赏”等字。教师讲评。
板书设计
7 鹿角和鹿腿 鹿 塘 映 欣 赏 匀 致 配 传 哎 狮
B案
环节
独立 学习
第一课时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一、探究新知 1. 我会谈。(说一说小鹿在你心中的形 象) 2. 本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总共有 ( )个自然段。 3. 在本课的生字下面画横线。 鹿 池塘 倒映 欣赏 均匀 别致 狮子 叹气 称赞
参考答案: 1. 略。 2. 略。 3. 略。
三、随堂练习 我会认读。(用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 指名认读,领读,学生齐读)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1. 教师抽读生字。 2. 学生齐读课题。 3.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感知课文 1. 读第 1~5 自然段。 学生思考第 1 题,在书中找出描 写鹿评价自己鹿角和鹿腿的句子。 2. 默读第 6~7 自然段。 体会鹿对自己的鹿角和鹿腿的 态度变化。 3. 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想法? (1)小组内讨论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的道理。 (2)教师总结。 三、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完成“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教案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鹿角和鹿 腿》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以前, 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通过设置组 词的题目帮助学 生加深对生字的 理解,让学生在
合作 探究
实践 应用 自我 总结
匀( ) 塘( ) 狮( ) 哎( )
参考答案: 鹿角 叹气 欣赏 别致 匀称 水塘 狮子 哎呀 二、合作探究 1. 读第 1~5 自然段,说一说:课文是怎样 描写鹿的?从哪里看出鹿喜欢自己的鹿角, 讨厌自己的鹿腿? 2. 读第 6~7 自然段,说一说:鹿遇到危 险时,它的鹿角和鹿腿分别产生的影响是? 3. 读 1~7 自然段,体会鹿心情的变化。
教法与学法 教法 (A 案)讲授法、谈话法。(B 案)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 (A 案)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B 案)分组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教学准备 (A 案)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B 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建议 2 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6)学生思考交流。(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贪图华而不实的外表,也不要因为难看的外表,过分忽视真 正实用的东西)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从课文中获得了什么启发。例如:我们既要注重外表,也要注重内在等。
板书设计
7 鹿角和鹿腿 起因 → 喜欢自己美丽的鹿角,嫌弃自己难看的鹿腿 经过 → 被狮子追逐,鹿角险些害死自己,鹿腿帮助自己逃出险境 结果 → 鹿角救了自己
课时作业
一、看拼音,写一写。 xiǎo lù xīn shǎng shī zi tàn qì shuǐ táng ( 小 鹿 ) ( 欣 赏 ) ( 狮 子 ) ( 叹 气 ) ( 水 塘 )
二、我会连一连。 漂亮的 角 美丽的 鹿 匀称的 长腿 有力的 狮子 凶猛的 身段
阅读内容,不同 的学生运用不同 的方式去阅读, 有的学生喜欢独 立思考,而有的 学生喜欢与他人 合作,一边读书, 一边讨论。在良 好的自主学习的 情境中,学生的 个体差异得到尊 重。 学生借助拼 音读课文,能够 加深对课文的熟 悉和理解。
环节
独立 学习
学案
一、探究新知 我会组词。 鹿( ) 叹( ) 欣( ) 致( )
二、探究思考题 1. 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认识鹿吗?谈谈它们 在你心目中的印象。(用多媒体课 件出示这种动物的图片) 2. 师:老师要推荐给大家一个 故事——《鹿角和鹿腿》。(板书 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找找书中描写 鹿的外形的句子。看了课题,除了 鹿外,还有哪些动物或人物? 二、组织学生自主识字 学生自主读课文,明确任务: 1. 读一读:按照课文段落的顺 序读。 2. 画一画:在生字下面画横线。 3. 写一写:在读书笔记上写写 生字。 4. 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5. 练一练:把自己读书的感受 或收获写下来。 三、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第 7 课 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 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通过阅读鹿的经历,体会鹿在不同时期心情的变化,感受鹿对自我认知的转变。
重点、难点 重点 1. 识字,写字。2. 朗读课文,懂得鹿对于自己的鹿角和鹿腿的心情变化。 突破方法 (A 案)1. 通过拼音和朗读,学习和记忆生字。2. 借助词典,用对比法突出鹿对于自己鹿角和鹿腿前后的变 化。(B 案)1. 通过生字卡片、图片学习生字。2. 反复朗读,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 能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故事表达的道理。 突破方法 (A 案)朗读感悟故事的道理。(B 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让学生谈谈 对课文中的狮子 和鹿的印象,根 据题目思考问题, 能丰富学生的想 象。
阅读是个性 化的行为,同一
合作 探究
实践 应用
自我 总结
么故事?你如何评价鹿?
读课文,读的时候,可以用“
2. 你如何看待鹿前后的变化?
”画出课文对鹿角描写的句子,“
”画出对鹿腿描写的句子。
参考答案:
2. 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之间讨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 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四、写字练习 我会书写。 出示“鹿、塘、映、欣、赏”等 12 个生 字的范写。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四、朗读课文 1.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读得不准确、不连贯的地方要多读 几遍。
三、照样子,写一写。 1. 例:痛痛快快(AABB 式) 开开心心 快快乐乐 高高兴兴 2.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 劳动结束了,同学们一边休息,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加深对鹿的了解,通过语言和神态领会动物的心理活动。 2. 体会鹿对于自己的鹿角和鹿腿前后心情的变化,养成正确对待自己优缺点的好习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去读一读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 教师让学生充分、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学习新词生字:读准“鹿角”“鹿腿”,注意“塘”“赏”等后鼻音的字。 3. 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一、创设情境,谚语导入 1. 师:(出示鹿的照片)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动物是什么吗? 生:小鹿/梅花鹿。 师:大家对它们有什么了解吗?简要谈一谈。 学生交流后,教师简单介绍小鹿/梅花鹿。 2. 师:(出示鹿角和鹿腿图)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齐回答:鹿角和鹿腿)对的,今天我们来和 这只鹿打打招呼吧。 3. 师: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自己鹿角和鹿腿的故事,因为自己美丽的鹿角和难看的鹿腿,在鹿的身上发生了
教学反思
我教授《鹿角和鹿腿》一课时,将全文紧紧围绕鹿前后心情的变化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变化”——鹿心情变 化原因以及这个事件背后蕴含的道理。在体会这变化时,让学生区分美丽的鹿角和难看的鹿腿之间的所蕴含的东西, 并重点感悟如何对待华而不实与朴实无华之间的区别。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 。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小鹿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