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

合集下载

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48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1. 大雨过后,我打开窗户,hū xī()着cháo shī()的空气,听着鸟儿měi miào () 的mínɡ jiào()声,感到无比愉快。

2. róu ruǎn()的柳枝在风中yáo bǎi(),lí shù()上,几只小má què ()正在欢歌;树下,两个小男孩在草丛中观察mǎ yǐ()……眼前的景象真像一本美丽的huà cè()。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8分)1. “重”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这个字的第七笔是()。

2. 给“重”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分量大,跟“轻”相对:铁很~|~于泰山。

②程度深:色~|~病。

③主要,要紧:~镇|军事~地。

④价格高:~金收买。

(1)背包重.重地压在她身上。

()(2)机房重.地,闲人免进。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6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一幅.画(fù)B. 清爽.(suǎnɡ)C. 演奏.(zòu)D. 凝.神(línɡ)2. 下列有关汉字书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英”和“柔”最后两笔的笔顺是不一样的。

B. 有些字要想写得好看,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C. “及”的第二笔是撇。

D. “翅”的第四笔是撇,要写得长一些,能托住“羽”。

3.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

B. 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C.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D. 一阵风吹过,成熟的麦田翻滚起金色的波浪。

四、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填序号, 9分)走近水潭,我看见潭边有几只小鸟,它们______地鸣叫着,像是在______。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核心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核心知识点

第七单元核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1.字(1)易读错的字奏(zòu)汇(huì)妙(miào)敲(qiāo)喳(zhā)黎(lí)喃(nán)凝(níng)畅(chàng)瞬(shùn)猎(liè)旋(xuán)笋(sǔn)爽(shuǎng)(2)易写错的字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是“啇”,不是“商”。

雾:上下结构。

“雨”变为雨字头。

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显”书写时略扁。

栽:左下部分是“木”。

(3)多音字①必须掌握的多音字呢②拓展积累的多音字场好蒙朝2.词(1)必须掌握的词美妙音乐家演奏感受激动合奏乐曲充满乐器雨滴滴答所有河流轻快告诉高远万物麻雀蚂蚁搬家勇敢精神趣味鲜美如同温柔摇摆倒影无穷无尽乐趣父亲童年雾蒙蒙轻声生怕惊动气息总是抖动露水呼吸时刻猎人翅膀沉重(2)四字词语轻轻柔柔呢喃细雨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汹涌澎湃蹦蹦跳跳凝神静气(3)成语波澜壮阔叽叽喳喳井然有序千姿百态雨后春笋超凡脱俗秋高气爽(4)近义词美妙~美好激动~兴奋雄伟~雄壮汇聚~汇集轻快~轻盈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呢喃细语~轻声细语好像~好似高远~辽远广阔~宽阔遐想~遐思雄健~雄壮勇猛~英勇井然有序~井井有条忠贞~忠诚敬佩~钦佩千姿百态~姿态万千格外~尤其鲜美~鲜嫩如同~好像摇摆~摇晃境界~意境奥秘~秘密突然~忽然喜欢~喜爱凝神静气~屏息凝神兀立~耸立生怕~恐怕气息~气味一瞬间~一刹那惊愕~诧异(5)反义词不同→相同温柔→粗暴雄伟→渺小热闹→冷清汹涌澎湃→风平浪静轻快→沉重广阔→狭窄雄健→瘦弱勇猛→软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忠贞→奸诈敬佩→鄙视千姿百态→千篇一律温柔→粗暴超凡脱俗→俗不可耐无穷→有限喜欢→讨厌黎明→黄昏凝神→分神浓→淡热腾腾→冷冰冰快活→痛苦瞬间→长久惊愕→镇定潮湿→干燥沉重→轻快(6)词语归类①ABB式的词语:热腾腾类似的词语:雾蒙蒙白花花慢吞吞甜蜜蜜②“千x百x”式的词语:千姿百态类似的词语: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奇百怪千娇百媚千依百顺③量词一首乐曲一场音乐会一丛竹子一株棕榈一根树枝一片叶子④修饰词雄伟的乐曲勇敢忠贞的精神雄健勇猛的感觉超凡脱俗的样子幽深的树林浓浓的草木气息快活的时刻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高大挺拔的棕榈树二、佳句积累1.拟人句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内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内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内阅读一、阅读《大自然的声音》片段,完成练习。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美好)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吹过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聚集)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潺..,河流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给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3.用横线画出2-4自然段的中心句。

4.短文的2-4自然段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介绍了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来具体写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5.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形容小声说话。

()(2)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6.第2自然段是从小雨滴的敲敲打打和两个方面描写了水的声音。

打击乐的声音有、。

小溪的声音是的,大海的声音是哗啦啦的。

7.观察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你能发现什么特点?河流、大海这两个词既是前面句子的结尾,又是后面句子的开头。

.试着仿写一句:盛开的花儿引来了嗡嗡的蜜蜂,蜜蜂呼来了美丽的彩蝶,彩蝶唤来了可爱的七星瓢虫。

.二、阅读《读不完的大书》片段,完成练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含答案)(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含答案)(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含答案)(部编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竹笋.(sǔn)B.呢.(ní)喃C.姿.(zī)态D.猎.(lèi)狗2.下列哪组词语的书写有误()A.烟雾蚂蚁B.露水潮湿C.和奏翅膀D.柔软器重3.归类摘抄是一种积累词语的方法,下面归类错误的是哪一项?()A.描写声音:淙淙潺潺哗哗B.形容大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汹涌澎湃C.描写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雨后春笋D.形容有条理: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有条有理4.下列哪个句子存在语病()A.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

B.姐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C.我真高兴,所以父亲不是猎人。

D.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5.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A.《读不完的大书》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的图画。

B.《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但他不是猎人,很可惜。

C.《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D.本单元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填空题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月光( )的树林( )的时刻( )的乐曲( )的海洋( )的声音( )的乐趣( )地呼吸( )地爬7.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填空。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乱入池中看不见,。

这首诗中写的声音是。

我还知道《春晓》中写的声音有。

三、句子训练四、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9.《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10.《读不完的大书》一文中,作者把大自然比作“看不完的大画册”“永远读不完的大书”,是因为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内阅读(有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内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练习——第七单元课内阅读(有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喝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请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

波澜壮阔:________(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3)“音乐会”“小曲”“大合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请连一连。

音乐会________ 大海哗啦啦小曲________ 小雨滴敲敲打打大合唱________ 小溪淙淙(4)分析画线句子的特点,并仿写一句。

【参考答案】(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4)小河哗哗的流淌,好像在唱着欢快的歌。

【解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找到答案。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二、《大自然的声音》课内阅读。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不一样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卷两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卷两套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呢.喃(ní)奏.响(còu)汇.聚(huì)澎湃.(bài)B.喳.喳(zhā)黎.明(lí)凝.视(nínɡ)舒畅.(chànɡ)C.瞬.间(shùn)兀.立(wù)猎.人(niè)春笋.(sǔn)D.旋.转(xuán)旋.梯(xuán)旋.风(xuàn)旋.涡(xuàn)2.下列不是一组近义词的一项是()A.激动——激烈B.美妙——奇妙C.轻快——欢快D.广阔——宽阔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鲜美的味道勇猛的感觉最快活的时刻B.广阔的大地雄伟的乐曲茫茫然地望着C.风平浪静的浪花美妙的声音热闹的音乐会D.轻快的山中小曲雾蒙蒙的树林惊愕地问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标注错误的一项是()A.小雨滴蹦蹦跳跳,一场舞会便开始了。

(拟人)B.父亲像树一般兀立着。

(比喻)C.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拟人)D.瀑布,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夸张)5.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A.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B.那声音充满力量,不能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C.那声音充满力量,怎能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D.那声音充满力量,怎能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大自然中风声、水声和动物的声音,采用的总分结构来进行描写。

B.《父亲、树林和鸟》描写的是一位父亲十分了解鸟的习性,喜欢听鸟儿歌唱,他还是一位猎人。

C.《读不完的大书》中作者通过描写飞鸟虫兽、花草树木等大自然中的事物,突出了大自然这本大书的有趣、好玩。

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详细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详细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详细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孩子们进入三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我们要了解一些有趣的文学常识啦!首先咱们要明白,文学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

在这里你们将接触到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人物,他们都在文学的世界里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我们先说说古代的诗词吧,古代的诗人们用优美的词语和生动的意境,表达他们对生活、自然和感情的热爱。

他们的诗词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情感。

比如我们学过的《静夜思》,让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和思乡之情呢?还有小说和童话,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和情节。

这些故事不仅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还能让我们明白一些生活的道理。

比如《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善良、勇敢和友谊的重要性。

还有《西游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唐僧的仁慈坚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一单元里,你们还会接触到一些著名的作家和诗人。

他们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多了解他们的作品和故事,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也能更好地理解文学的魅力。

文学是我们的朋友,它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

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一起探索文学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1. 介绍本单元涉及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生平亲爱的同学们,第七单元真是文学的盛宴啊!这里汇聚了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作家的才情。

本单元涵盖了古典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带我们一起走进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文学的魅力,本单元包括了古诗和文言文,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有像《望天门山》这样的壮丽诗篇,感受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文言文如《蜀之鄙有二僧》,又带我们穿越时空,去见证古人的哲理与智慧。

这些作品背后,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

比如李白他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充满想象力,反映了他的豁达与豪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华市上浮桥小学备课表 教师姓名 周梅英 年级及学科 三年级语文 执教时间 课 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目 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重点、难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准备 1、生字卡片。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或反思 启发谈话 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交流讨论。

质疑提问 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交流讨论。

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⑴ 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 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学生写字。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学生准备。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反思: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发现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倡导的改革方向,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金华市上浮桥小学备课表 教师姓名 周梅英 年级及学科 三年级语文 执教时间 课 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目 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重点、难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准备 1、生字卡片。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或反思 复习问题 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回忆问题。 学生讨论 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 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

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金华市上浮桥小学备课表 教师姓名 周梅英 年级及学科 三年级语文 执教时间 课 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目 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重点、难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或反思

分步揭题 1、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学生审题思考。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自读课文。 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3、全班交流:⑴ 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⑵ 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默读、思考,做记号,与同座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字词 1、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2、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学习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思: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在屏幕上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完成随机性交互式操作。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金华市上浮桥小学备课表

教师姓名 周梅英 年级及学科 三年级语文 执教时间 课 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目 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重点、难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或反思

复习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认读生字词卡片。 自我批改订正。 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1、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3、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5、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思:清朝唐彪认为:“凡理不疑必不过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疑”和“悟”总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中,两者总是不断交织、不断深入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感悟。

金华市上浮桥小学备课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