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力提升题.docx

合集下载

上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提高卷

上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提高卷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硫在氧气中燃烧C.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相同,两种物质质量相同,故可以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故该实验方案设计正确;B.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应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C. 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D.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内外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B.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A解析:A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在制作的烟花的时候需要加入镁粉。

故A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

故B错误;C、水可以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C错误;D、因为高猛酸钾加热的时候会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在氯酸钾中加入高锰酸钾产生的氧气速率加快,是因为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不是高锰酸钾。

故D错误。

故选A。

3.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解析:B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

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

正确。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易错题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易错题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易错题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一、选择题1.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的主题。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2.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3.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4.据有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回餐桌的“地沟油”超过200万吨,消费者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沟油”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对热、酸、碱有一定的耐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烹调能使黄曲霉素转化为无毒物质B.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克C.黄曲霉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5.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6.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瘦肉精”属于()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有机物7.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Z、W是有机物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9.如皋是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

上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提高卷

上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提高卷

上海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提高卷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完全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硫在氧气中燃烧C.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4.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物质发生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6.如图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B.配制氯化钠溶液C.区分硬水和软水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7.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水通电氢气+氧气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8.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①都产生热量;②都有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反应都很缓慢;⑤都要与氧接触;⑥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上海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上海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304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2.(0分)[ID:13304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0分)[ID:133038]化学学习中常用梳理、归纳、类推等思维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理解: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③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④燃烧能放热,所以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

其中不正确的数目有A.2个B.3个C.4个D.5个4.(0分)[ID:133037]“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0分)[ID:133021]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C.撤离时,可以用水浇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快速离开D.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6.(0分)[ID:13300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7.(0分)[ID:132990]下列措施——理由之间,其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白磷要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B.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C.真空包装食品——防止缓慢氧化D.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0分)[ID:13298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C.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9.(0分)[ID:132982]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所示实验既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又说明瓶内已集满氧气B.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C.所示实验既说明温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又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D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10.(0分)[ID:132980]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力提升题.docx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考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力提升题.docx

2017年中考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力提升题1.(2016湘潭6题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盖上锅盖灭火B. 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2.. (2016郴州8题2分)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 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3. (2016永州6题2分)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氨气B. 氢气C. 液化石油气D. 天然气4. (2015益阳10题3分)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5. (2016湘潭12题2分)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

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 人员被火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6. (2016湘潭11题2分)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纪录。

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7. (2016青岛)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达标专项训练学能测试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达标专项训练学能测试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达标专项训练学能测试一、选择题1.“无焰食品加热器”给户外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加热器内的物质有镁粉、氯化钠、铁粉,需要加热的时候加入少量的水,加热器就开启工作模式。

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金属粉与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利用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加入氯化钠是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D.上述涉及的物质共含有4种元素2.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3.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

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4.一辆严重超载货车在急速下坡时轮胎发生燃烧,导致货车起火,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货车起火的直接原因是()A.货车轮胎与空气接触B.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C.货车在下坡车速较快D.制造轮胎的橡胶是可燃物5.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点燃2NaCl②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7.化学促进科技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

关于高铁列车上的物品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不锈钢座椅含碳量比生铁高C.车窗上的钢化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充电插座的塑料外壳具有热固性8.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编号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A.A B.B C.C D.D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10.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提高练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提高练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提高练习(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严禁烟火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3.下面是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关系:金属铜一一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物质使用与安全知识: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取暖——注意室内通风D.试剂(或仪器)与其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防炸裂,过滤时用的玻璃棒——引流4.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A.制取少量蒸馏水B.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比较酒精灯火焰不同层温度D.探究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5.分析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MnO2加速了KClO3的分解,所以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化学反应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C.燃烧都会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D.木炭在纯氧燃烧比空气中剧烈,所以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都比空气中剧烈6.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B.实验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C.实验三:探究质量守恒定律D.实验四:测量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B.MnO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释放出O2D.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a,火柴头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氮气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括号内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粗树干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细树枝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D.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10.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二、填空题11.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煤气的主要成份就是一氧化碳)。

上海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上海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305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2.(0分)[ID:13304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0分)[ID:133044]下图是同学们学习化学后,对部分实验的再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D.探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4.(0分)[ID:13304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5.(0分)[ID:133038]化学学习中常用梳理、归纳、类推等思维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理解: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③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④燃烧能放热,所以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

其中不正确的数目有A.2个B.3个C.4个D.5个6.(0分)[ID:133032]中国正在准备建设空间站,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套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不可以循环使用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光C.燃料电池水电解系统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作为燃料使用D.水电解系统中的溶液采用KOH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7.(0分)[ID:133015]分析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MnO2加速了KClO3的分解,所以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化学反应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C.燃烧都会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D.木炭在纯氧燃烧比空气中剧烈,所以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都比空气中剧烈8.(0分)[ID:13301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P2O5B.面粉C.镁粉D.H29.(0分)[ID:133010]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古文、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摩擦做功产生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引发燃烧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C.“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D.“釜底抽薪”——破坏了燃烧的条件可以灭火10.(0分)[ID:13298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C.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11.(0分)[ID:132981]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力提升题
1.(2016湘潭6题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B. 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2..(2016郴州8题2分)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 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3. (2016永州6题2分)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
..发生爆炸的是( )
A. 氨气
B. 氢气
C. 液化石油气
D. 天然气
4. (2015益阳10题3分)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
..的是( )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5. (2016湘潭12题2分)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 。

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 人员被火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6. (2016湘潭11题2分)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纪录。

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7. (2016青岛)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8. (2016重庆B)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机制炭
9. (2016云南)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
A. 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10. (2016兰州改编)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 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C.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
11. (2016益阳22题4分)材料:现实生活中,氨气(NH3)多用作制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纯氧中可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氮气。

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氨气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12. (2015怀化25题5分)当前日本与我国有钓鱼岛之争、菲律宾与我国有南沙之争、越南与我国有西沙之争。

这些国家想侵占我国的领土、领海,抢夺这些地区丰富的渔业和油气等资源。

试分析:
(1)石油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是经过数百万年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才能形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实验室点燃气体之前都要先____________。

(3)怀化地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相对用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的优势是(任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015常德32(二)题4分]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设计了“白磷水下燃烧”的实验。

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了许多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①图乙的洗气瓶B、C、D中放置的吸收增效体均浸泡在水中;
②吸收增效体由疏松多孔的物质制成,能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

(1)按照“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用“图乙”装置实验时,A中“水火相容”的现象十分明显,写出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用耐酸碱腐蚀的钢丝网罩罩住白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洗气瓶B的上部空间有较多白雾、C中白雾较少,D中无白雾。

为进一步提高对白雾的吸收效果,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14.西气东输”工程使某市部分区域用上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1)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安全,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

根据甲烷的性质,可知图中
________(填“a”或“b”)位置的安装是正确的。

(3)农村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可制得沼气,其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请说明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项即可)。

15. (2016河北)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 ℃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
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
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试卷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