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设计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甚”“蕃”“濯”“妖”“蔓”“益”“亭亭”“君子”“亵玩”“隐逸”“鲜”“之”的意思,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3、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重点)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难点)课堂环节:一、图文导入,激发兴趣幻灯放映莲花的图片引入:提到莲花,你能想到关于“莲”的哪些诗句呢?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一生酷爱莲花,并写下了传世名篇《爱莲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二、走进读者了解文体1、作者简介:周敦颐字茂叔,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2、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

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书读一遍,其音自正。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字字无错音。

(出示幻灯片,强调红色字体的读音,点名学生读,再齐读)2、读准节奏a、教师范读,学生跟读b、出示课文朗读划分节奏,学生据此自由炼读。

c、点名学生按照节奏再读课文,学生评价,适时给予指导。

四、选点读析疏通文意一)读懂文意请同学们在预习时标画的疑难字词句,并疏通文意。

课上完成下面练习:A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濯清莲而不妖()A、妖艳B、妖怪C、美丽而不端庄2、香远益清()A、更加B、有意C、益处3、亭亭净植()A、亭子B、耸立的样子C、美丽的姿态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A、玩耍B、玩弄C、游玩5、花之隐逸者也()A、隐居B、隐藏C、逃跑6、花之君子者也()A、品德高尚的人B、地位高的人C、丈夫7、陶后鲜有闻()A、新鲜B、鲜艳C、很少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9、A、的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3)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3)

爱莲说》导教案学习目标:⒈朗诵、背诵《爱莲说》,并掌握词、语句,疏导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质量,以及作者洁身自爱,不慕容利的思想质量。

学习要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手法。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要旨。

课前准备:一、认识作者、体裁。

⒈认识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能够说明、记述事物,又能够发布谈论的文体一,着重于谈论,也叫谈论文。

2. 本文的作者。

周敦颐 (1017-1073)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就称他为二、给括号前的字注音:蕃()濯()淤()涟()亵(先生。

)鲜()有闻三、解说以下加横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5)濯清涟而不妖()(..()(7)陶后鲜有闻().()(9)宜乎众矣().四、词类活用。

蔓:枝:远:五、古今义。

亭亭净植:(古:今:)宜呼众矣:(古:今:)讲堂学习:一、沟通预习状况。

二、试着翻译以下句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4)亭亭净植..)(6)不行亵玩焉..(8)同予者何人?.(2)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分组合作研究: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详细描绘了莲花?每一分句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行?答:⑵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栽花?分别比作什么?(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何还要写其余花呢?写了几次?那么,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意图是什么呢?(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领会作者对三栽花各持什么态度?(5)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6)欢哪一栽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栽花?说明喜爱的原由。

中考试题爱莲说周敦颐【2011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偏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爱莲说》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爱莲说》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4.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5.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6.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重难点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重点)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景物。

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

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熟悉文体1.了解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北宋哲学家,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

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分类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解的词句。

2.读准下面的字音。

3(yl)蕃(f6n)淤(yCi)濯(zhu6)涟(lidn)亵(xid)鲜(xidn)• • • • • • •3.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这名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

(1)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2)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清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澈)■香远益清(形容词,清幽)■(3)词类活用①不受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②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4)文言句式①省略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 爱莲说》精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 爱莲说》精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精制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爱莲说》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6课,本课主要包括两篇短文《爱莲说》和《荷塘月色》。

这两篇短文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美,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短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自然之美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背诵《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两篇短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学会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背诵《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两篇短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感悟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准备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短文内容、词语解释、图片展示等。

3.分组讨论:准备分组讨论的表格和指导学生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歌的韵律、托物言志和拟人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莲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3.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化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表达和创作水平。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5.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洁身自好、保持高尚品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作品背景。
4.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淤、染、濯、清涟”等,并理解其在诗歌中的意义。
5.课文背诵: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课文,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品味古诗文的美。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了解,培育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举例解释:
-针对生字词,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这些手法的作用,并通过模仿练习加以巩固。
-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以提高对诗歌意境的把握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爱莲说爱莲说案例名称爱莲说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提供者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标依据: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2.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3.探究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莲的形象和高洁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对于七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1版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因此,针对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用引导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实践运用的过程,通过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建构新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安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16《爱莲说》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安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16《爱莲说》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安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16《爱莲说》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爱莲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说”的特点.2、掌握“蕃"“染”“植"“鲜”等实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等虚词的不同用法。

3、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4、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理解文章主旨.2、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其思想和语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教学中,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不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而务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

教学思路分为三步:预习交流——-——-整体感知——分步品味--总结反馈。

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

整个过程中品析、品读结合。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拟定用以下教学方法:质疑点拨法、提问答疑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感性认识。

三、预习交流:1、作者资料及题目含义2、预习中存在的疑难字词和句子翻译3、说莲花的诗句题目中的“莲" 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那么“说”呢?明确:“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16爱莲说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爱莲说》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①【蕃】多②【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③【李唐】指唐朝。

④【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⑤【染】沾染(污秽)。

⑥【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⑧【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⑨【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⑩【焉】助词。

⑾【隐逸】指隐居的人。

⑿【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⒀【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⒁【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⒂【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⒃【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⒄【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①晋陶渊明独爱菊只②自李唐来从③世人盛爱牡丹众、多④香远益清更加⑤陶后鲜有闻少⑥宜乎众矣多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读出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讨论:莲是花中君子。你如何理解君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品格?今天我们还需要像莲一样的君子精神吗?
六、仿写
选取你喜爱的一种植物,模仿《爱莲说》状物抒情,喻哲理于文中的写法,写一篇古文
七、小结
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课前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有疑问的字句,朗读课文。
四、读懂作者,领悟思想内涵
1、在三种花中,作者很明显最喜爱莲。从哪句话可以直接看出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莲花有哪些特点?
3、作者喜爱莲、赞美莲,实质上是赞美君子的品格。你觉得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来说,庄重。结合作者一生的经历,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检讨,生在淤泥般的环境中想要不染是那么困难,生淤泥而不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来说,正直;亭亭净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来说,清高。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唐朝以来,牡丹被称为富贵花,是财富、高贵的象征,就如人间帝王一样,被称为花中之王。那么牡丹代表一种什么追求呢?
(追求名利富贵)
4、作者是怎样称呼莲的?(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和隐士是不一样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特质是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的。
小结:作者运用三个比喻,将三种花人格化了,带上了自己的喜好。可见,《爱莲说》是一篇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的文章,状物抒情,喻哲理于比喻之中,这就是“说”。
3《爱莲说》这篇文章,有叙事、有议论、有抒情,朗读的时候要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全班朗读课文,读出文体的特点。
三、读懂课文,领悟传统文化
1、作者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三种花,分别是什么?(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莲——君子)
2、菊像隐居者一般,隐士的人格特征是什么?
(独善其身,不问世事,接近莲的特质“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洁身自爱)
3.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上课所用教学资料。
评价方法或工具:
1、学生自评。
2、组内互评。
3、教师评价。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4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朗读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知识目标: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教学过程:
一、疏通词句,学习课文内容:
1、听读课文。(教师背诵课文,配乐。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荷之风韵)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初识读者——说说你所了解的周敦颐。提示:可以介绍他的生平、作品。
3、小组合作,疏通词句
二、读通课文,领悟文体文化。
1、教师介绍“说”这种文体,引出《爱莲说》的写法——夹叙夹议。
2、找出哪些句子是叙事的?哪些是议论的?哪些句子是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