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发展的经验和总结,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在国内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这种革命道路不仅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而且为全球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民族危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前,中国遭受了长达百年的民族屈辱,沉重的民族危机成为革命的推动力。
2. 封建地主阶级是国内的主要敌人。
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掌握了社会的主要权力,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3.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形成了复杂的统治结构。
这些敌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步削弱了这些敌人的力量。
4. 革命与现代化相融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革命,也包括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任务。
这一点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走向现代化是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1. 中国走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奠定了新中国建设的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中国退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了建设国家现代化的道路。
2. 推动了全球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让中国人民在全球民族解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各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促进了全球民族自由的发展。
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一个一农民为主体的,落后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 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的解 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 展规律,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开辟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内容
① ②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 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 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 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 获得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 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 方,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 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③
④ ⑤
3.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 唯一正确的理论。 •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 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 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 统一战线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 容 依据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 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 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 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 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具有现实可能性。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国没 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 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 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 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原因。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 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农民送子弟参军
人民军队宗旨具体体现在其基本任务上,即打仗、 筹款、做群众工作。
( 3) ( 2) (1) 做 筹 打 群 款 仗 众 工 作
红军战士笔记本中记 载的红军三大任务
在井冈山上,毛泽东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
1928年10月毛泽东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 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 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 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 的原因和条件。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 斗争》一文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 据地为依托,三者密不可分,是一个统 一的整体。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包 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 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思想和党的政治路线结合起来。这些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是毛泽东建党 思想的主要特点。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大法宝的提出过程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 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明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革命道路 和平斗争 (非暴力革命) 武装斗争
(暴力革命)
城市中心 农村中心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 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 乏足够的认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八七会议,在会议上毛泽 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 装斗争的重要性。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 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 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统一战线基本策略路线在中国 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运用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大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
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 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 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 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 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 性所决定的。
凶残
武装斗争
可能性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客观 条件 红色政权 存在发展 的条件 主观 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毛泽东思想提出的一条从旧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革命道路。
它的基本内涵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
这条革命道路的基本经验在于: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首先,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为主要生产力的国家,而城市工人对于革命的贡献是有限的。
因此,要实现革命,必须以农民为基础,围绕农村进行斗争和建设。
其次,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经过长期的斗争,毛泽东认识到,革命进入到一定阶段时,必须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二个基本经验。
最后,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需求。
这个秩序必须是人民群众自己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由少数人强加于人民群众的。
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斗争。
这条道路
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经验,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总结了中 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十八年的经验教训,将统一战 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革命中战胜敌人的 三个法宝。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 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 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 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二)又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 软弱性,在另一种历史环境下,它就会动摇变节。因此,中 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不能始终一致,而是要发生变化的。 在某一时期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在内,而在另一时期则民族 资产阶级并不参加在内。 “(三)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 主义服务并为它们所豢养的阶级。因此,中国的带买办性的 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中国的带买办 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 在各个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 地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 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 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种一定的时期内,中国无产阶 级为了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资 产阶级集团建立可能的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定条 件下尽可能地保持之。
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 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 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 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 治的基础。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 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 ,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 ,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 政权奠定基础。(土地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历程●大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大革命失败后党开始吧把工作重心转到农村。
●秋收起义失败后,创建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指向农村。
●1928年,初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1938年11月,最终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中国这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里,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对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这条道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连绵不断的军阀割据与混战、革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等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可行性和必要性建立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要战胜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另外,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在当时的中国,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为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民族资产阶级也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巩固统一战线。
●内容和要求包含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要求: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已为中国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前途,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事件是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1949年建国初期,当时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务,因为当时中国尚有未解放地区,并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并没有完全废除。
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时间应该是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
当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完成,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必须走走农村包围城 市道路 ; (3)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目标的主 要途径.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毛泽东在论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这是中国革命新 道路理论中最具特色的思想。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 容,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第二,党的建设是在 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 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开展的
第三,党的建设是 在武装斗争的环境 中推进的。
党的建设的内容:
思想建设
战士在学习
延安的整风
1942年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 开前,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在以延 安为中心的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 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 安整风运动。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 式
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8年间, 差不多有25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在创建革命根据地过 程中,没有武装斗争,没有强大的红军,便不能造成割 据,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存在,土地革命便不能进行。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 才可能改造。”
红一方面军第四军在检阅阵容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毛泽东
《共产党人》 发刊词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宣布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七届二中全会会场
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 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 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 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 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 乡村移到了城市。
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团 结和统一; 无产阶级必须同农民结成联盟; 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和其他政党和 派别团结合作,但必须保持自己 的独立性; 在政治上为着一定的目的,甚至 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你必 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 是魔鬼领着你走。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
——
毛泽东
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 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 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 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 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 乡村移到了城市。
——
毛泽东
5.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
①开辟了一条通向革命成功的正确道路 ②开创了敢于冲破理论禁区的新思维 ③开展了共产主义运动多元化的历史进程 ④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 依据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 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 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 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 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 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 装斗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983年:《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1984年:《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1985年:《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 1986年:《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连续五年一号文件指向三农,造就了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农村的繁荣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 的北洋军阀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 的国民党新军阀
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 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解放区农民踊跃报名参军
送家属参军
第三,中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
据中心城市,实行残酷的统治,而农村是 其统治的薄弱地区。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
人民军队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是 农民革命战争,如何将以农民为主 要成分的队伍建设得富有战斗力?
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打仗
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体 现在
做群众工作 生产
1941年八路军开进 南泥湾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胜利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是:(一)一切行 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 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 要归公。 八项注意是:(一)说话和 气;(二)买卖公平;(三) 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 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 (六)不损坏庄稼;(七) 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 俘虏。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社会两头 小,中间大, 无产阶级革命 性坚定,但人 数太少,力量 薄弱
第二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
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南京国民政府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工人阶级 美、英帝国主义 农民阶级 日本帝国主义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
新世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 的意见》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 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的矛 盾的存在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可能的。
关于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
统一战线有两个联盟:无产阶级和其他 劳动者的联盟,无产阶级和非劳动者之 间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主要指 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第二个联盟指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 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 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上山”的主张
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的开端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了井冈山根据 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
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 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 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 的基础
5.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2)学习革命道路理论的现实意义 ①民主革命要从当时实际出发,走农村包 围城市革命道路 ②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从中国现实出 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③研究自身国情,实事求是,打破禁区, 走自己的路
关于立足国情
库兹涅茨倒U曲线 :
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先扩大,到达顶点后再逐渐缩小。 不能忘记农村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 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 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 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 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 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 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 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 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 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 战略阵地
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 便不可能开展,土地革命就成了黄巢、李自成式的流寇主义, 红军就不能扩大,武装斗争就失去依托,中国革命就有被敌 人扼杀的危险。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群众赤卫队
4.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
(1)奠基阶段——井冈山时期 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 内容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农民革命;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 民战争。1948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党提出了土地 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耕田证、土地使用证
提出“工农武装 割据思想”初步 揭示了中国革命 的规律。
(2)基本形成阶段——赣南闽西时期
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阐明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标 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毛泽东
1930年1月
(3)成熟阶段——1936年以后
标志道路理论的完整确立 并达到成熟
①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不是一个独立 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 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压 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 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无议会可用,工人 没有罢工的合法权利, 人民没有言论结社的自 由。
②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非常凶狠
近代以来,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凭借强大的武装力 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中国共产党 只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启示:
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充满信心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939年10月,毛泽东 在《〈共产党人〉发 刊词》中指出:十八 年的经验,已经使我 们懂得: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 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 个法宝,三个主要的 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