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今义:__知道__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摘要:一、引言二、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螳螂捕蝉2.重点词语释义三、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伤仲永2.重点字词解释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字词1.冷漠2.偏爱3.遗憾4.辉煌5.辛辣6.威慑7.聪慧8.惨境正文:【引言】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是深入领会文章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解析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您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螳螂捕蝉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故事讲述了一只螳螂捕捉蝉时,却不知背后有黄雀正准备捕食它。

这个成语用以比喻人们在前方追求利益时,却忽视了背后的危险。

2.重点词语释义螳螂:一种昆虫,具有强大的捕捉能力。

蝉:一种昆虫,夏天分泌甘露,被视为高雅的象征。

黄雀:一种鸟类,善于捕食昆虫。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伤仲永《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神童方仲永从小聪明过人,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继续深造,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这篇文章告诫我们要珍惜天赋,不断努力学习,否则便会浪费天赋,一事无成。

2.重点字词解释伤:伤感,悲伤仲永:原名方仲永,本文的主人公平庸:平凡,没有作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字词】1.冷漠含义:对人、对事冷淡,不关注。

2.偏爱含义:在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件。

3.遗憾含义: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4.辉煌含义:光辉灿烂的。

5.辛辣含义:味辣,比喻文章风格或人的性格厉害。

6.威慑含义:以声势或威力使之恐惧屈服。

7.聪慧含义:聪明而有智慧。

8.惨境含义:凄惨的境地。

通过掌握这些重点字词,您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

1. 易错字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窠巢(kēcháo)- 抖擞(sǒu)- 贮蓄(zhù xù)-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lín)-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 xīlì lì)2. 易错字形:- 瘫痪憔悴诀别分歧匿笑菡萏攲斜荫蔽。

-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

- 渊博倜傥绅士搓捻绽开惭愧恍然大悟。

- 人声鼎沸截然不同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

-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疲倦不堪油然而生恍然大悟。

二、重点文学常识。

三、重点古诗词。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主旨: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主旨: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 重点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主旨:描绘了江南早春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重点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主旨:通过描绘深秋晚景,烘托出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文言文重点。

- 重点实词: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未若、期行、舍去、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

- 重点虚词:而、之。

- 重点句子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文言句式:-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初一文言文字词(全)

初一文言文字词(全)

七上语文文言文复习一、词语1、通假字①项为之强“强”通“僵”②不亦说乎“说”通“悦”③诲女知之乎“女”通“汝”④是知也“知”通“智”⑤一切乌有“乌”通“无”⑥裁如星点“裁”通“才”⑦尊君在不“不”通“否”、2、古今异义词例句实词古义今义明察秋毫秋毫纤细的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明察秋毫形容眼力极好比喻为人精明,任何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惟危楼一座危高危险直接霄汉直接一直连接到不经过中间事物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儿子女儿太丘舍去去离开跟“来”相对相委而去委舍弃指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元方入门不顾不顾不回头看不顾及,不考虑暮果大亡其财亡丢失死亡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死亡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数词十九3、词类活用现象①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④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第 1 页共4 页14、一词多义现象实词义项外之趣。

出自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余忆童稚时故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

原因此独已跛之故行奉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知道温故而知新明白知之为知之通“智”,聪明是知也观景观(景象)作青云白鹤观观察观之,兴正浓富富裕宋有富人多家富良马七年级下文言基础知识归类1、通假字: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2、古今异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为“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为“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为“常人”;今义“多数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字词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字词整理

统编教材·七上语文·文言字词整理七上文言词汇“百词斩”(一)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注意:“期行”解释为“约定同行”、“相约同行”。

)2.太丘舍.去:舍弃。

3.去.后乃至:离开。

(注意:不能解释为“走了”。

)4.门外戏.:玩耍。

5.尊君在不.:通“否”,疑问词,表询问。

(注意:通假字的解释格式——通“X”,XXX。

)6.相委.而去:舍弃。

7.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就。

9.下车引.之:拉,牵拉。

10.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12.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1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14.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15.白雪纷纷何所似.:像。

16.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17.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18.即.公大兄无奕女:是。

19.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20.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21.学而时.习之:按时。

(注意: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2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3.有朋自.远方来:从。

24.不亦.乐乎:也。

25.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26.不亦君子..乎:指有才德的人。

27.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注意: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28.为人谋而不忠.乎:竭尽自己的心力。

2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30.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注意: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注意:通假字的解释格式——通“X”,XXX。

)32.三十而立.:能有所成就。

33.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34.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

35.六十而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36.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37.不逾.矩:越过。

38.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注意: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39.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不译。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以数万计:介词,“用”。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
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其子曰:代词,他的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7、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
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6、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17、重点字词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暗地。

拟作:比作。

于:在。

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是。

方出神:正好。

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学而为思则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有害。

是知也:是为指示代词,此,这。

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或:有的人。

立: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作。

因: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丢下我走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人皆吊之:都。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经过。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初一古诗词复习资料
1、《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晏殊的《浣溪纱》中有两句对仗极其工整,并包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曲径通幽。

5、《论语》: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4、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
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