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山东专版)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5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四)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2分)晋献骊姬刘向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
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生公子重耳、夷吾。
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卓子。
骊姬嬖于献公,齐姜先死,公乃立骊姬以为夫人。
骊姬欲立奚齐,乃与弟谋逐太子与二公子。
于是骊姬乃说公曰:“曲沃,君之宗邑也;蒲与二屈,君之境也。
不可以无主。
无主,则开寇心。
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
若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与二屈,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
”遂使太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二屈。
骊姬既远.太子,乃夜泣。
公问其故,对曰:“吾闻申生为人,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果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胡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
”公曰:“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骊姬曰:“为民与为父异。
夫杀君利民,民孰不戴?虽其爱君,欲不胜也。
君不早图,祸且.及矣。
”公惧曰:“奈何而可?”骊姬曰:“君何不老而授之政。
彼得政而治之,殆将释君乎?”公曰:“不可,吾将图.之。
”由此疑太子。
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君梦见齐姜,亟往祀焉。
”申生祭于曲沃,归福①于绛,公田.不在,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施毒于脯。
公至,召申生将胙②。
骊姬曰:“食自外来,不可不试也。
”覆酒于地,地坟,申生恐而出。
骊姬与犬,犬死;饮小臣,小臣死之。
骊姬乃仰天叩心而泣,见申生哭曰:“嗟乎!国,子之国,子何迟为君?有父恩,忍之,况国人乎?弑父以求利,人孰利之?”献公使人谓太子曰:“尔其图之。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遂自经.于新城庙。
献公卒,奚齐立,里克杀之。
卓子立,又杀之。
乃戮骊姬,鞭而杀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七,有删节) 【注】①归福:奉献祭肉。
②胙:祭祀时用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骊姬既远.太子远:使……远离B.吾将图.之图:谋划C.公田.不在田:通“畋”,打猎D.遂自经.于新城庙经:经过D[经:缢死。
2017届中考备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

2017届中考备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整理改编:飘鸥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乙】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
’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长跪而谢.之()②寡人谕.矣()③亲尝教以兵.()④许由无天下之累.()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今王既受先王之.传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C.休祲降于.天时宿于.野D.若.士必怒王若.无兵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绝招6 抓住关

绝招6 抓住关键联语境-文言翻译题练备考主打题一、(2016·江西省九江一中、临川二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
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
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其众。
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
”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
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
”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
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
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
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
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徙益州。
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
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
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
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
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
天圣以前,岁调民浚之。
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
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
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
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
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
②料简:鉴别,挑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B.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C.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D.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答案:C 解析:根据“便宜从事”首先排除D项,然后根据“上元张灯”“道遇戍卒”等关键词来断句。
2017版高考文言文阅读第二轮培优精炼

2017版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培优精炼(第二轮)2017.3.20(一)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
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
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
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
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
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
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
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
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
建德元年....,迁京兆尹。
三年,出为熊州刺史。
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
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
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
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
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宣政元年..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转司武上大夫。
高祖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
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
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
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
其待士礼贤如此。
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
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
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
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
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
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
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
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
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神举雅.好篇什雅:非常。
B.属.稽胡反叛属:恰好。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突破二文言文阅读 绝招5含解析

练备考主打题一、(2016·河北省石家庄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
事刘守光为刺史,后事庄宗为客省使。
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
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
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国事.严对曰:“前年天子建大号...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
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藩.。
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
”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
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蜀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
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
初,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
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
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抚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
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
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绝招4 注重积

绝招4 注重积累巧推断-文化词语题练备考主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
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
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
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
未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
”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
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
及渐笃,追赴宫所,承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课件:专题(2)文言文阅读-绝招(4,含答案)(1)guo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考查,都注重了文言文 命题共 学习的基础,注重夯实文言实词,传承历 性解读 史文化传统。考生在复习时应立足课本, “死记而活用”。
授解题绝技
[增分妙招] 解答文化常识题 3 步走 1.调动积累推断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 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要调动平常所学知识,特别是课本中 出现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 2.依据语境解析 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具体的语境相联系,其内涵比 词典中丰富,故需结合语境才能具体理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 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 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 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 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 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绝招四 注重积累巧推断—— 文化词语题
题型 分类
常见文言实词
古代文化常识 1.选材特点:自 2015 年 起全国新课标卷考查古 代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 理解。选材立足课内, 兼顾古代重要文化传 统。 2.命题形式:主要采用 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 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 的识记和判断,有时也 在翻译题中考查。
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 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 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 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 .. 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 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 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 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

考点四 归纳内容要点(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要逐段阅读原文,明确每段的主要内容,并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语句。
由“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可知,科举考试中书法的重要性;由“输粟入太学”可知,当时可以以捐纳财物的方式进入太学。
由“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及“友人以经书题相商”等语句可知,科举考试的内容来自四书五经。
教谕认为“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但是主考官“一见,抚掌称大妙”,结果“《易经》以大父拟元”,可见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的结果。
【答案】①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1分)②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1分)③考题出自经书;(1分)④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1分)一、解答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题的技巧(针对“短板一”)1.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2.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3.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二、准确筛选概括内容要点(针对“短板二”)1.由理到事的信息筛选整合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上往往提出一个较抽象的筛选标准,要求从原文筛选整合出合乎题干要求的事例来,是信息筛选选择题的另一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2★历年分数我知道(乙卷)幻灯片3前三题均为3分的选择题,最后一题为10分的表达题。
2013~2015年文言文考点略有变化,2013年为实词、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翻译,平均分为1.842分、2.637分、1.539分、5.54分;2014年为实词、断句、概括分析、翻译,平均分为1.557分、1.557分、1.242分、5.84分;2015年为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翻译,平均分为1.269分、1.914分、1.929分、5.89分。
整体看,文言文各考点得分均不高。
幻灯片4★阅卷老师如是说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断句和理解内容是紧密相关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给一段文字断句,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句式、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解答文化常识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记不牢,张冠李戴;二是没复习到所考查的内容,复习的广度不够。
对于前者,应力保复习过的内容要全部掌握,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对于后者,在牢固掌握常见文化常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复习,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古代文化知识。
解答文言文分析概括题常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有的是没有掌握这种题目常见的设错类型,比如有的选项明明是‚张冠李戴‛,考生却看不出来,有的选项时态存在问题,有的选项将未然设成已然等,考生抓不住设误点,导致选错答案。
这主要是还没真正掌握命题人的设错规律,同时也暴露了审题不仔细,甚至没有真正读懂原文的大问题。
幻灯片6解答翻译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做不到以直译为主,整个句子都是在复述大意,关键的实词、句式翻译不准,许多得分点不翻译或翻译错误。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与读不懂文本密切相关,更不知将所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到原文中,联系语境揣摩意义。
幻灯片71 (2016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幻灯片8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幻灯片9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幻灯片10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
首先可从‚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切入,其意思是‚强盗们都逃跑了,其他地方达到夜不闭户的地步‛,显然不符合文章表现主人公曾公亮‚为政有能声‛的意图,而‚盗悉窜他境‛可以理解为‚强盗们都逃跑去了其他地方‛,则可以证明他‚为政有能声‛,所以排除C、D两项。
A与B两项中,关键是‚移书‛(发文书)。
B‚尝有使客亡橐中物‛(曾经有使者丢失了袋中的东西)与‚移书诘盗‛(上面发布文书追问盗贼)是因果关系,意思很好理解。
如果按A‚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那么‚橐中物‛和‚移书‛都成了‚亡‛的宾语,这就成了‚丢失的物品是发文书‛,显然从句意上是说不通的。
所以排除A项,选B项。
B幻灯片1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幻灯片1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误,‚有司‛应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既可以指朝廷中的官员,也可以指地方政府的官员。
C幻灯片1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幻灯片14本题从张冠李戴和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C‚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表述不当。
派赵滋前去的是皇上而不是曾公亮;另外,派使者去告诉赵滋,并没说让使者偕同。
C幻灯片1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幻灯片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判断句、省略句等。
(1)‚锡‛是通假字,通‚赐‛,赐予。
‚虔‛,恭敬。
‚必‛,一定。
‚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句,‚而必使(之)亲临‛是省略句。
(2)‚尝‛,曾,曾经。
‚救正‛,指纠正弊病。
‚讥‛,讥讽。
‚固宠‛,加固宠幸。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幻灯片17【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
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的县令。
百姓的农田在镜湖旁,常常担心湖水泛溢。
公亮立起闸门,将水排入曹娥江,百姓受益。
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管理郑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百姓都夜不闭户。
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下公文追问盗贼,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之人偷藏的。
‛(对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公亮清楚熟习公文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知朝廷台阁的典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常常咨询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储君,与公亮等一起共商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将其当强盗论处。
幻灯片18公亮说:‚这是禁物,获得它虽是强行盗取,却与盗窃民家有所不同了。
‛坚持争论,于是(皇帝)交付给有司讨论,依照劫取禁物的法令,盗贼得以不死。
契丹听任人们在界河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制止,都说:与他们较量,将要生出事端。
公亮说:‚事情刚开始不加制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赵滋勇猛有计谋,可以任用。
‛朝廷派人前去向赵滋传达皇上的旨意,边境的危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授予公亮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职位,不久又加封为户部尚书。
皇帝身体不适,辽使到了却不能召见,命公亮在客馆设宴,使者不肯赴宴。
公亮质问他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前来赴席。
熙宁三年,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第二年,被举用管理永兴军。
过了一年,返回京师。
不久以太傅之职辞官归居。
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
皇帝亲临悼哭,罢朝三天。
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度,循规蹈矩;但天性吝啬,家产积累至巨万。
幻灯片19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一起辅政,知道皇上正偏向他,暗中为子孙考虑,凡是改革各事,一概听从,但表面上装作不亲附。
曾经派儿子孝宽参与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于是皇帝更信任安石。
安石感激他帮助自己,所以提拔孝宽至枢密来报答他。
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幻灯片202 (2016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享国久长,自..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幻灯片21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