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笔记

合集下载

新版最新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内科笔记(精选)

新版最新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内科笔记(精选)

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

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二、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病机制:(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 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一)病因病理1、病因(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3)支原体肺炎(4)真菌性肺炎(5)肺炎衣原体肺炎(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2、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3)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4)军团菌肺炎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内科笔记重点学习的记录.doc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内科笔记重点学习的记录.doc

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症少见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2)葡萄球菌肺炎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两肺散在湿啰音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

长期发复→肺气肿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每年发病累计 3 个月并连续 2 年或以上。

(3)克雷伯杆菌肺炎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4、西医治疗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 控制感染→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4)军团菌肺炎5、中医治疗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

体温上升与脉搏不成比例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病毒性肺炎痰热郁肺――桑白皮汤阵发性干咳。

(老幼)呼吸困难,紫绀,嗜睡,精神萎靡寒饮伏肺――小青龙汤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肺气虚――补肺汤并发症:少见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3、支原体肺炎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二、支气管哮喘(哮病)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1、发病机制:4、真菌性肺炎(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1)肺放线菌病(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粘液或脓性痰(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贫血、消瘦、杵状指2、中医病机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宿根――宿痰伏肺(2)肺念珠菌病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3、表现肺炎型:咯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并发病多发性脓肿持续状态:哮喘持续 24 小时5、肺炎衣原体肺炎发作时 X 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4、西医治疗6、非感染性肺炎(1)β2 受体激动剂――首选(1)放射性肺炎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 cAMP 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要点: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西医治疗缺铁性贫血病因:损失过多:慢性失血为首因(消化道溃疡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

缺铁性贫血病因:丢失过多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需要增加铁的吸收不良:游离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黏膜吸收。

来源不足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缺铁→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低色素性贫血缺铁→含铁酶活性降低→红细胞缺陷,肌肉疲劳,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等功能紊乱。

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虫积及失血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病位:脾胃,与肝肾相关。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贫血本身的表现红细胞下降:皮肤和黏膜苍白(最直接的表现)缺氧及含铁酶活性降低表现:疲乏无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出现眩晕或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

缺铁性贫血组织缺铁症状精神和行为改变:注意力不集中。

消化道粘膜病变:各种炎症及消化道症状,异食癖。

外胚叶组织病变:皮肤、毛发、指甲干燥。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血象: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

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

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红细胞消失或减少(<15%)。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铁蛋白:血清铁浓度<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

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有慢性溶血表现。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第一章贫血概述定义:贫血是指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

【分类】(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1.再生障碍性贫血。

2.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3.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三)失血性贫血。

第二章缺铁性贫血【铁代谢】人体内铁分两部分:其一为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铁(占体内铁67%)、肌红蛋白铁(占体内铁l5%)、转铁蛋白铁(3~4mg)、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其二为贮存铁(男性l 000mg,女性300~400mg),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总量在正常成年男性约50~55mg/kg.女性35~40mg/kg。

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正常人维持体内铁平衡需每天从食物摄铁l~1.5mg,孕、乳妇2~4mg。

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20%),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1%~7%)。

铁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食物铁的状态(三价、二价铁)、胃肠功能(酸碱度等)、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及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均会影响铁吸收。

吸收入血的二价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转运到组织或通过幼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胞饮人细胞内,再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二价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

Fe2+吸收→Fe3+转运→Fe2+利用【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青少年偏食易缺铁。

女性月经过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二)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三)铁丢失过多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过多(如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在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中西医内科学是占分数最高的一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划分知识点比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又很零碎,学习记忆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多。

下面是关于中西医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的部分内容总结,希望对大家记忆有帮助。

1、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

2、一旦假小叶形成,标志病变已进展至肝硬化。

3、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吸入为首选途径。

4、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治疗手段。

5、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6、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

7、大环内酯类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8、肺炎衣原体肺炎治疗与支原体肺炎相似,首选红霉素。

9 、窦性心动过速首选B 受体阻滞剂。

10 、高血压急症,在大多数情况下,硝普钠往往是首选的药物。

11、治疗变异性心绞痛首选钙通道阻滞剂。

12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为缓解单纯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13 、B 型超声显像是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14、一般认为,对于局限性肝癌,如果患者不伴有肝硬化,则应首选肝切除术; 如果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Child-Pugh C 级) ,且符合移植条件,应该首选肝移植术。

15 、胃镜检查为目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

16 、ACEI 可作为慢性肾炎患者控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17 、口服铁剂是治疗IDA 的首选。

18 、羟基脲为当前首选化疗药物。

19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

20 、GTCS 典型失神发作及肌阵挛发作首选药物为丙戊酸钠21、非典型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或丙戊酸钠22、部分性发作和继发全面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

23、强直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

24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为首选药物。

25 、颅脑CT 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26 、氯磷定是目前临**首选的ChE 复能药。

27 、心率和血压通常是临** 观察是否存在休克的首选指标。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1.COPD辨证论治:外寒里饮证--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方药:桑白皮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

肺脾气虚证--方药: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

阳虚水泛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发作期寒哮证--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热哮证--方药:定喘汤加减。

缓肺虚证--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脾虚证--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肾虚证--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3.肺炎辨证论治:邪犯肺卫证--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痰热壅肺证--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热闭心神证--方药:清营汤加减。

阴竭阳脱证--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正虚邪恋证--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4.肺结核辨证论治:肺阴亏损证--方药:月华丸加减。

阴虚火旺证--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气阴耗伤证--方药:保真汤加减。

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5.肺癌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湿毒蕴证--方药:导痰汤加减。

阴虚毒热证--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气阴两虚证--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6.慢性肺心病辨证论治:(1)急性期痰浊壅肺证--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肺汤加减。

气虚血瘀证--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7.慢性呼吸衰竭辨证论治:痰浊阻肺证--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肺汤合参蛤散加减。

脾肾阳虚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阳微欲脱证--方药:独参汤灌服,同时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内科中级职称考试血液内科复习笔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内科中级职称考试血液内科复习笔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血总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临床特征有皮肤红紫、肝脾肿大及血管性与神经性症状。

(一)临床表现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缓慢,可在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

有的在偶然查血时才被发现。

临床表现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血 (红细胞)总容量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

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

以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症状。

本病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腺壁细胞,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

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

在血管性症状方面,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

Gaisbock综合征指本症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

当血流显著缓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静脉炎。

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脑及冠状血管。

严重的神经系统表现有瘫痪等脑血管损伤引起的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血液色深而稠,粘滞性约正常的5~8倍。

同位素测定血总容量增多,其中主要为红细胞容量增加(男&gt;36mL/kg,女&gt;32mL/kg,51Cr 标记红细胞法)而血浆容量正常,红细胞计数大多为6~10×1012/L,血红蛋白可高达170~240g/L。

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增多(由于缺铁)。

网织红细胞计数大多正常。

偶尔血中可有少数幼红细胞。

约3/4患者有白细胞增多,大多在10~30×109/L,个别可高达50×109/L,核象左移,常有1%~2%中幼及晚幼粒细胞可见。

90.2%患者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

2/5病例有血小板增多,大多为300~1000×109/L,有巨型和畸形。

白细胞较血小板增高者多见。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必看考点四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必看考点四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必看考点四1、单选张某,女性,28岁,头晕、心悸、齿龈出血、月经量过多半年余,曾在当地服〃止血药〃治疗未愈。

近1周因呼吸道感染伴发热、齿龈出血加重来门诊检查,诊断为再生障(江南博哥)碍性贫血。

张某入院后接受进一步的血象、骨髓象检查,下列描述错误的是O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血小板减少C.网织红细胞低于正常D.骨髓增生低下E.粒细胞减少正确答案:A2、单选王某,女性,38岁,半年来月经量过多,未予特殊诊治。

近1周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就诊发现:Hb80g/1.,RBC3.IOX1012∕1.,P1.Tl28×109/1.,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应用硫酸亚铁治疗有效的早期表现是()A.面色红润B.心跳变慢C.网织红细胞增加D.血压升高E.食欲好转正确答案:C3、单选?李女士,20岁,因发热、咽痛1周,经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接受化学治疗。

医师选用V1.DP作诱导缓解治疗及MTX作缓解后治疗。

有关这些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OA.长春新碱一末梢神经炎B.甲氨蝶吟一口腔黏膜溃疡C.柔红霉素一心脏毒性D.泼尼松一类库欣综合征E.阿糖胞甘一出血性膀胱炎正确答案:E4、单选营养室为血液病患者制定的菜谱中,有动物内脏(心、肝、肾)、鸡蛋、麦芽、黄豆、海带、西红柿、菠菜,此菜谱最适合哪种血液病病人食用()A.急性白血病B.再生障碍性贫血C.肾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正确答案:D5、单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人的最重要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A.胃肠道出血B.脑出血C.鼻出血D.尿道出血E.感染正确答案:B6、单选下列哪项为组织缺铁的特殊表现OA.皮肤黏膜苍白B.头晕、乏力C.活动后心慌、气短D.毛发干枯、易脱落E.夜尿增多正确答案:D7、单选关于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有关检查,下列不妥的是()A.血象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骨髓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C.骨髓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消失D.骨髓幼红细胞内缺乏可染铁E.血清铁蛋白升高正确答案:E8、单选关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妥的是OΛ.属大细胞性贫血B.白细胞、血小板增生显著C.骨髓检查见红系增生活跃,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D.血清维生素B12低于正常E.血清叶酸低于正常值正确答案:B9、单选过敏性紫瘢的发生是由于OA.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B.血小板生成减少C.凝血因子缺乏D.血中抗凝物质过多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过敏性紫瘢是较为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生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性小血管炎症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笔记
一、缺铁性贫血
(一)铁的代谢
1.主要来源于食物。

2.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3.不能被利用的铁贮存于肝、脾、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内。

4.铁与血浆转铁蛋白在小肠粘膜细胞内结合。

5.分布:成人体内存在的铁为3-5g;67%组成血红蛋白;29.2%为贮存铁;3.5%存在肌红蛋白中;0.2%存在于参加细胞代谢的血色素酶类;0.12%在血液中运转。

(二)病因
慢性失血占缺铁的首位。

(三)中医病机
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相关。

(四)诊断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男<120,女<110,孕妇<100,MCV<80,MCH<27,MCHC <30%。

2.血清铁浓度<8.9umol/l,总铁结合力>64.4umol/l。

3.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2ug/l。

(五)治疗
1.口服铁剂--最常用。

2.输血或输入红细胞--血红蛋白<30g/l,症状明显。

3.注射铁剂--口服铁剂不能奏效需要迅速纠正缺铁者。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髓劳,虚劳,血虚,血证)
(一)中医病机
病位在骨髓,发病在心、肝、脾、肾,肾为本。

(二)主要表现
贫血、发热、出血。

(三)诊断的最佳方法
骨髓活检。

(四)再障的骨髓表现
红有髓总量减少,脂肪组织增多。

(五)治疗
首选药物--雄激素;
最佳方法--骨髓移植。

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WBC数持续<4.0×10/L;
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WBC数持续<0.5×10/L。

(一)病因
1.粒细胞生成障碍
电离辐射→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干扰粒细胞增殖周期;
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无效性造血;
骨髓增生异常、恶性肿瘤、白血症→造血受抑制。

2.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脾亢、某些病毒及细菌感染、药物性。

3.粒细胞分布紊乱及释放障碍
(二)表现
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出汗,周身不适;咽部疼痛,红肿,溃疡,和坏死,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急性咽峡炎。

四、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在儿童及35岁以下的成人中,白血病占死亡率的第1位。

分类
1.急性白血病
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幼。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2.慢性白血病
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白血病)。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白血病)。

临床特征:发热、出血、血亏、骨痛、癥块。

五、急性白血病
诊断:发热,贫血,胸骨压痛,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一)诊断特点
脾肿大--最突出体征;粒细胞显著增多;具有特异的Ph标记染色体。

(二)治疗
1.羟基脲--周期特异性抑制DNA合成--首选药。

2.白消安(马利兰)。

3.阿糖胞苷(Ara-C)--Ph染色体阳性细胞减少甚或转阴。

4.白细胞单采--拟减少过多的白细胞。

5.干扰素。

6.骨髓移植--45岁以下慢粒慢性期缓解后。

七、特发性血小板北海性紫癜(ITP)
(一)特征
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PLT↓,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PLT生存时间缩短及抗PLT 自身抗体出现。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
慢性型--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

(二)诊断
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及内脏。

2.多次检查PLT减少。

3.脾不大或轻度大。

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三)治疗
激素--首选药物;
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