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01-2情报史
情报学基础考试大纲

情报学基础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情报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涵盖了情报学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情报学经验规律、情报学重要基础理论、情报学方法论、情报源、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技术、情报服务以及当代情报学发展等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情报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内容(一)情报学经验规律(1)布拉德福定律。
(2)洛特卡定律。
(3)齐夫定律。
(4)文献增长律。
(5)文献老化律。
(二)情报学基础理论(1)情报学概念系统(情报学的基本属性)。
(2)国外代表性情报学基础理论,如:布鲁克斯的知识基础论;约维茨的决策系统论;米哈伊洛夫的科学交流论。
(3)国内代表性情报学基础理论,如:卢太宏的规范论;王崇德的原理论;严怡民等的栈理论。
(4)情报学体系结构。
(5)情报学理论原则。
(6)情报学相关学科。
(三)情报学方法论(1)情报学方法论概述。
(2)通用科学研究方法,如:哲学方法中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逻辑方法中的演绎法、归纳法;数学方法中的数学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等。
(3)情报学专门方法,如:引文分析法;德尔斐法;等等。
(四)情报源(1)情报源及其类型。
(2)文献情报源及其数字化资源。
(3)非文献情报源及其特点。
(4)情报源评价。
(五)情报组织(1)分类组织法,如:体系分类法;组配分类法;体系-组配分类法;分类标引;分类标引的步骤与原则;自动分类聚类;等等。
(2)主题组织法,如: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主题标引;自动标引(统计标引法、概率标引法、句法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等)。
(3)索引文摘法,如:索引法;文摘法。
(4)元数据,包括:元数据定义、类型、作用;DC元数据及其特点;资源描述框架(如RDF模型及其特点)。
(5)语义网与本体,包括:语义网的概念与体系结构;本体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本体构建与评价;关联数据。
(六)情报检索(1)情报检索理论模型和检索评价参数。
情报学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情报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信息、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信息产业、信息高速公路、文献、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法。
二、问答题:1、简述信息系统的含义与基本功能。
P92、信息系统为什么必须具有兼容性。
P113、简述信息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P134、信息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15-165、文献信息机构的文献选择原则是什么?P476、简述信息分析研究所遵循的原则?7、简述大情报观和含义和内容。
P59-618、如何认识情报学方法论的性质和作用。
P719、简述情报学方法论在理论建立和评价中的主要功能。
P7910、简述引文分析法对情报学理论体来的贡献。
P84第二部分信息需求与服务一、名词解释:事实信息(P105)、询问法(P118)二、简答题:1、简述信息用户与需求研究的意义。
P942、简述信息用户的研究要素。
P1013、简述教学型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特点。
P1044、信息用户在接受信息时遵循哪些规律?P1135、简要说明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P1216、简述现代信息服务的特点。
P122-1237、简述信息服务对国家和社会所起的作用。
P123-1248、简述咨询服务的含义与特点。
P130三、论述题:1、试分析科研型用户和学习型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特点。
(P103)2、试说明信息供需的动态平衡关系及其特点。
(P121)第三部分信息的源与流一、名词解释:实物信息流(P169)、文献计量学(P152)、文献老化(P156)、文献(P160)、专著(P170)、期刊(P172)、政府出版物(P177)二、简答题:1、简述人物信息源的特点。
P1682、简述任务信息源的含义和特点。
P1683、简述专利文献的特点。
P1804、简述信息交流中的基本关系。
P1895、分析信息接收方面的障碍表现及克服办法。
P200-2026、简述信息交流语言障碍的表现。
P200-201三、论述题:1、试述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定律及其应用价值。
情报学研究进展报告

• 定性研究: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手段研究情报现象 • 定量研究:通过统计、数据挖掘和实验等手段研究情报现象 • 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具体的情报事件来揭示情报活动的规律 • 比较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地区或领域的情报活动来发现共性和差异
02
情报收集与整理技术
情报收集的途径与方法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CREATE TOGETHER
03
情报传播与共享机制
情报传播的途径与策略
情报传播的途径
• 人际传播:通过人际关系网络进行情报传播 • 组织传播:通过组织内部渠道进行情报传播 • 大众传播:通过媒体、出版物等进行情报传播 • 网络传播:通过互联网进行情报传播
情报传播的策略
• 定向传播: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情报传播 • 多渠道传播:利用多种传播渠道提高情报的传播范围和效果 • 实时传播:在第一时间将情报传递给需要的人或组织
04
情报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情报学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
国家安全情报
• 战略情报:为国家安全政策制定提供情报支持 • 战术情报:为军事行动和执法活动提供情报支持 • 反间谍情报:防范外国间谍活动,维护国家利益
国家安全情报工作
• 情报收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国家安全情报 • 情报分析:对收集到的情报进行深度挖掘和价值评估 • 情报传播:将情报传递给需要的人或组织
05
情报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情报学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情报学的发展趋势
• 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情报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效率 •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情报分析的质量和准确性 • 跨领域融合: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融合,拓展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情报史分析

(Moder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eories and Methods)
刘细文 2011-09-08
第一章:情报学历史和理论学派
一、情报学贡献与历史
从情报学的贡献谈起
美国学者的看法 中国学者的看法 中国学者的情报学史 西方学者的情报学史
第三大贡献:
情报学工作者在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方面最早将计算机用于处理 文献和文献记录。这项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起步时就 开始了,真正起飞是在60年代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之后。在出现了 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检索功能完成和大规模机读数据库后, 情报学工作者开发了联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最大贡献是将形式 逻辑(布尔算子)用于数据库检索。 情报学家研究了用户信息查寻、需求、爱好以及诸如关联和实用 评估等,硕果垒垒。
第二大贡献:
情报学工作者遏制了信息爆炸。情报学家在索引系统作出了开创 性的创新。这与传统图书馆的主题编目完全不同,它包括自动索 引和文摘、上下文内关键词(KWIC)和上下文外关键词索引 (KWOC) 、引文索引、关键词索引和后控索引( postcoordination)、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检索系统。还为不同的领 域和学科专业开发了同义语词表。
中国情报学研究的7、重点科研项目发挥“耳目、尖兵、 参谋”的作用,为四个现代化提供情报服务。
例如为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决策者提供规划、计划、立项、评估等 决策服务;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情报服务,诸如长江大桥、两弹一 星、首都机场、武钢1米7轧机、载人航天等等; 最早开展“中国2000年研究”,1981年开题,1982年完成,研究了 中国人口、能源、矿产资源、耕地、森林、交通、食物、经济等等, 美国防部全文翻译,作为大学教材; 最早介绍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包括传统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 略,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发展战略,富国裕民发展战略等; 出版了《现代情报研究方法论》,使决策研究更科学、更上层次; 出版了《竞争情报系列丛书》,为企业决策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情报学专业的研究课题

情报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涵盖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相关研究课题较为广泛。
以下是一些情报学专业的研究课题示例:
1. 情报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包括情报科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和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情报分析方法的研究。
2. 情报传播与网络空间安全:涉及网络情报传播、信息安全、网络攻防策略、社交媒体分析等。
3. 情报调查与情报收集:包括情报调查技术、情报收集方法、情报信息评价、情报信息权威性评价等。
4. 组织情报管理:涵盖情报质量管理、情报使用和共享、情报人才管理等。
5. 情报对决与危机管理:涉及情报对抗、危机情报分析、应急预警等。
6. 情报伦理和法律问题:涉及对情报活动涉及的伦理、价值和法律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
7. 情报情感分析和人机交互:包括情感计算技术在情报领域的应用、人与机器之间互动背后的情感因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情报学专业的研究课题会因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具体选择课题还需根据实际研究对象和问题进行认真选择和思考。
情报学

情报学情报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学科,国内外不同时期从不同侧面对它的定义和内涵有各种表述。
综合其共同点,情报学是研究有效地运用信息、知识和情报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情报学发源于图书馆学和文献学,已发展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1信息与情报1.1“信息链”信息与情报是情报学的核心问题。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情报?对这些基本概念如果没有明确的认识,就不可能获得对情报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解。
“信息”和“情报”,英语都是“Information”。
英语的Information是一个连续体的概念,“信息链”由事实(Facts)→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情报”、“智能”(Intelligence)五个链环构成。
简单地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
“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
“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
“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评价的结果。
“情报”、“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换句话说,“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五个链环组成“信息链”(InformationChain)。
在“信息链”中,“信息”的下游是面向物理属性的,上游是面向认知属性的。
作为中心链环的“信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认知属性,因此成为“信息链”的代表称谓。
1.2“三个世界”模型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Popper)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从哲学高度阐述了信息的属性。
波普尔认为,信息有“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物理领域,第二世界是主观现实领域,第三世界是客观知识领域。
根据这个理论,信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关客观物理世界的信息,即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它反映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第二类是有关人类主观精神世界的信息,即主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的隐性信息,它反映人类能感受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处于意识、思维状态;第三类是有关客观意义上概念世界的信息,即主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的显性信息,它反映人类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用语言、文字、图像、影视、数据等各种载体来表示,汇成一个实在的自主的“信息世界”。
(完整word版)情报学概论考点

一、总论1.情报、物质、能源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
2.情报的定义:情报是判断、意志、决心、行动所需要的能指引方向的知识和智慧;情报是决策所需要的知识和智慧。
简言之:重要情况消息的报道。
3.情报的基本属性: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
其他的一些:社会性、累积性、语言性、共享性。
4.科学情报活动:指从科学情报的收集、交工到提供使用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情报交流,提高情报效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向前发展。
5.情报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吧国内外有用的社会信息、科学知识和新的科研成果,有计划、有目的、准确、及时地提供使用的一种科学技术工作。
6.情报工作的主要特征:社会性、政策性、科学性、服务性。
7.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1)为科学研究服务,促进科学发展;2)为生产建设服务,加快经济建设步伐;3)为领导作决策、制定规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8.情报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情报的搜集、加工整理、情报研究、编译报道、检索服务以及情报机构的智能(组织管理)工作等.9.情报学:研究有关情报的生产、搜集、整理、存贮、检索、报道服务和分析研究的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科学。
10.情报学的研究任务:1)关于情报学的基本理论问题;2)情报交流;3)情报用户及其情报需求;4)情报系统的设计、运行与评价.11.情报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方法: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等;2)一般科学方法:系统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整序方法、分析综合等;3)情报学的特征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等级排序法等.二、情报交流与传递(科学情报的交流)1.情报交流的方式: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方式是重要渠道,因为他是科技工作者之间直接完成的情报传递过程,与正式过程比较,具有的优点:1)零次情报;2)具有最短的情报间隔时间;3)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4)反馈迅速;5)提供情报生动、直观、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缺点:范围有限,缺乏客观性、真实性、严谨性.2.情报的生产:原始情报(一次文献)-> 二次和三次情报的生产3.选择与设计情报传递模式的注意点:针对性、时效性、易用性、广泛性.4.非正式情报传递模式:1)无形的集体;2)情报交换小组;3)学术会、讨论会、展览会、现场会、各种沙龙、恳谈会等.5.正式情报传递模式:1)多向主动传递:二次文献报道,包括查阅目录卡片;2)单向主动传递:高级阶段,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3)多向被动传递:情报中心或图书馆的资料借阅;4)单向被动传递:情报中心开展的情报咨询服务。
南京大学情报学专业课程

信息管理学院学科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专业代码120502 专业名称情报学招生人数19
01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02竞争情报研究03信息检索自动化04信息系统工研究方向程05经贸信息管理06电子商务07计算机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08信息服务与
信息保障09多媒体信息检索10信息资源管理
+亠门口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985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基础复试:高考试科目
级程序语言设计(C语言)
《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1-5章)沈固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年版;《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孙建军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朱庆华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本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
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③④两门课及复试成绩总分
备注排序录取。
可选考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除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电子科学与工
程系除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的任一组科目。
信息管理系学科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研究19世纪的科学信息流动规律 “科学”包括了自然科学、经济学、人文科学等, 包括了科学、技术、农业和医学(STAM)等复 杂领域;
信息流在研究、应用、生产和消费间流动; 信息流的循环包括了生产、记录、发布、扩散、整合 (综述、专著、百科、教材等)。 信息交流者包括了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 出版者、书商、图书馆员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 交流系统。
科技文献增长:“我不需要读文章,我在忙于写文章”
• 科技文献
– 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文摘刊物: enamel, paints, water pollution, tuberculosis, seismology, lithography, soils, highways,helminthology, spectrochemistry, pharmaceuticals, wildlife, canning, sugar,dentistry, irrigation, industrial diamonds, fuels, corrosion, plastic surgery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 1950年,文摘刊物和一次文 献比例为1:18。 – 出现了大量的年评、年报、 进展等;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 出现了“技术报告”等文献
3、第二阶段:20世纪前25年
• 主要科学发现:
– 量子论;相对论;孟德尔遗 传基因论文的再发现;巴普 洛夫的条件反射;原子结构 理论;大气电离层;辐射衰 退现象等; – 动力飞机;跨洋电话;传真 机;真空管;电动打字机; 玻璃纸;人造橡胶; – 文献数量大量增加。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刘细文 2010
图书馆员开始研制信息组织工具:
十进制分类法;英国专利办公室的图书分类原 则;系统索引方法 伦敦法拉第学会举办“科学出版物协调会”, 讨论科学论文的主题出版问题; 出版了“国际书目”(英国皇家学会)和“工 程索引”(美国纽约工程学会) 组织科技文献翻译和报道工作
科学出版会议:
4、第三阶段:20世纪前半叶的后25年
科技信息服务的专业化
科学研究活动专业化:分子光物理学、空气热力学、 界面电化学、分子模拟等; 导致了书目、文摘专业化。例如在化学领域出现了硼、 钛、砷、离子交换、电分析等文摘。1970年代,英国 有287个STAM文摘服务 1961年ISI创办Current Content; 大量期刊涌现; 1960年代出现“Letter”的刊物 预印本出现;交流渠道的繁荣
成立了大批的民间和政府研究机构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1901年) 卡内基研究所(1902年) 凯撒威廉研究院(1911年,MPG的前身) 1916年,成立英国科学产业研究部; 1918年成立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 1903年美国成立NIH; 1919年成立国际研究理事会。
• 科技文献快速增长:
资本主义的繁荣时期 技术进展:电视盒录音机广泛应用、半导体技术、 激光技术、半导体计算机、核反应堆、通讯卫星 等;技术快速改变着生活 科学发现:DNA结构、板块构造理论、环境生物 学、类星体、脉冲星、夸克、混沌理论 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大型设备、大胆设想、 大型研究机构; 冷战导致科学研究的国家投入急剧增加; 产业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企业投入增加。
科学交流渠道多样化
• 联机服务的飞速发 展
Brain Vickery
1、情报学产生和发展背景
1884年,Rayleigh勋爵对英国科学促进会说:已 知的知识在图书馆被重新发现比第一次在实验室 发现更难和更不确定。 1894年,H.E. Amstrong对英国化学学会说:化学 文献已经变得不可管理和控制,文献大量增加, 新期刊大量出现。 十九世纪累计出版了200万篇文献,600万册图书 (含教材) 二十世纪出版了1000-2000篇文献,数百万册书。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Moder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eories and Methods)
刘细文 2011-09-08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Vol 55(5), 1999
Centu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1960年代,美国开始计算机 辅助文摘研究,NASA报告、 医学文摘、化学文摘: KWIC – 1958年Luhn开始计算机检索 的研究,创造了SDI服务; 1962年CA开始商业服务; 1965年SCI提供服务; – 1964年,Kessler开发了联机 检索系统,有大量的文献数 据库;Dialog、ORBIT等。 – 宣告联机检索时代的到来。
1896年,Bernal统计有50000人从事科学研究,不 超过15000人直接从事知识生产; UN统计,1900年,世界共计有600万科学家; 有三个方面的引起了科技文献的急剧增长:
科研人员百倍增长; 科学与技术的充分融合; 科学研究世界化、国际化; 学科细分和交叉融合;
19世纪、20世纪信息交流的职业开始出现了:
2、第一阶段:19世纪末期
科学发现和发明大量涌现:
科学上:X射线;电子;辐射;抗毒素;病毒;酶;魏斯曼的细 胞质理论;Wilson的“云室”; 技术上: Lilienthal的滑翔机、 Tsiolkovsky的空间飞行理论、 Marconi 的无线通讯、Lumiè res的电影技术; Diesel 的发动机技术; Burroughs 计算器; Hollerith穿孔卡片应用;磁带记录技术;阿 司匹林。 学术活动有:举办会议;出版学术期刊;编制文摘;出版专著; 科学工作者广泛分布于大学、政府机构(地理、天文、植物学、 气象学)、产业部门(化学、冶金、电力);德国成立了第一个 政府研究机构。 举办了众多的科学会议:植物、医药、天文、地理、冶金、数学 等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刘细文 2010
6、第五阶段:20世纪后25年
• 科学发展日益繁荣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刘细文
2010
• 科技文献快速繁荣
– 期刊、图书大量出 现:1975-1985年间, 美国出版物增加了 一倍; – 出版物形式繁荣多 样化
• 百科全书 • 手册等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刘细文 2010
专利文献迅速增加; 技术标准文献增加; 非出版文献(技术报告、预印本、翻译文献等)快速 增加; 欧洲建立灰色文献服务系统(SIGLE) 文摘进一步细化 conferences, conventions, symposia, seminars,workshops, round tables, clinics, institutes, colloquia, study groups, summer schools, training sessions , plain meetings
成立了文献信息机构
英国科学博物馆; 专利办公室;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气象办公室; 地理调查局; 美国军队外科办公室(国家医学图书馆前身) 1876年出现“十进制分类法”
科学交流系统
在科学交流的流程中出现了详细的分工:
出版者; 编辑; 编目员; 文摘员; 书商; 图书馆员
科学家:
正式的文献交流活动出现:
1879年的医学索引;1884年的工程索引;1898 年的科学文摘; 德国开始出现专业领域百科:天文、工程、显 微、生化、物理、生理学等; 1880年德国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 1883年的《Zahlenwerte und Funktionen aus Physik, Chemie, Astronomie, Geophysik, Technik》 (LB)
刘细文
2010
大量机构设立了专业图书馆,收藏专业文 献和整理内部文献; 在实验室出现了“信息科学家”
期刊借阅; 馆际互借; 专题索引; 专题通报; 定题服务; 翻译服务。
信息组织方法
美国Henry Bliss的图书分类法;印度Ranganathan的分 类法; 1946美国Julia Pettee 的字顺索引理论 探索穿孔卡片的应用; 缩微胶片、计算机的应用; 英国设立专门的馆际互借图书馆;美国的图书馆服务 快速发展; 出版了“世界期刊联合目录” UNESCO设立科技办公室,促进科技信息交流
– 多卷本百科出现 – 评论性刊物繁荣
• 评论文章占2% • 四分之一至一半的 会议论文只有报告 没有文章
– 翻译期刊增多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刘细文
2010
信息机构大量成立
Biblioteka 1956年英国成立科技外借图书馆 1974年大英图书馆成立文献供应部和科学参考部; 美国医学、农学和国会三个国家级图书馆成立科技文 献服务机构,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文摘索引服务、复 制服务; 1950-1960年间大量成立国家科技信息中心; 成立10万个专业信息中心:技术图书馆、技术信息中 心、专利部、文献服务部、数据库部、技术编辑、技 术翻译、通讯等。 成立专题信息分析中心:1968年美国政府资助100个; 设立科学数据中心:CODATA;NSF成立数据分析部;
科技成就:
1929年的经济危机 技术发明:电视、聚合物材料、抗生素、喷气发动机、 核裂变、雷达、计算机; 科学发现:量子力学、现代进化论、控制论、宇宙膨 胀理论。 政府在科学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