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周边商业环境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高校周边商业环境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校周边商业环境现状及对策作者:向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4期摘要:高校周边商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目前高校周边商业环境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在对某市高校周边商业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高校周边商业的现状,运营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应采取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等多元化治理方式来解决高校周边商业问题。
关键词:高校周边; 商业圈; 消费圈;Abstract: The peripheral commercial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rowth point, but the surround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problem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peripheral commercial basis, on the peripheral commercial statu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should be adopted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community and other diversified manageme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eripheral commercial.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business circle; circle of consumption;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8-0020-02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主要指的是处在校园边界之外,且依附高校师生消费为主的一种特殊城市商业周边的社会环境。
高校周边商业环境的现状调研与改善方案探究3200字

高校周边商业环境的现状调研与改善方案探究3200字[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周边的商业服务虽然不断发展完善,但是商业环境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大学生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身心健康受到不利影响并且社会治安问题增多。
文章基于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外商业环境的调研,提出了高校周边商业环境的改善建议。
毕业[关键词]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044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外商业环境的现状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26000多名学生。
学校人员众多,学校周边的商业服务设施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增多而建立起来。
因而,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门对面的一大块空地上形成了主要的商业圈。
然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石油大学校外虽然形成了商业圈,但是商业环境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外的商业服务体系规划布局不合理。
一是商业设施分布不合理,缺乏有序的管理。
很多场所分布松散,比如自行车行、快递点、网吧和台球厅等。
这种布局没有产生集聚效应,大量浪费了学生们的时间。
二是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这里的商业服务场所都是三层以下的,而环顾学校周围的其他地方,则高楼林立。
在青岛这样一个二线发达城市,地价如此昂贵,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无疑更加有必要。
三是临时摊贩众多,所有的水果摊和小吃摊以及部分餐馆都是临时搭建的,因此部分地方出现道路狭窄的情况,影响交通。
第二,校外商业环境恶劣。
一是垃圾随处可见,还有些地方坑坑洼洼积有污水,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二是各种味道混杂难闻,因为这里餐馆和水果街上的临时小吃摊经营的小吃种类繁多且很多是露天制作;三是餐馆内安全卫生有待加强,许多餐馆的厨房特别脏,桌子积满油渍,餐具洗刷不干净,以部分餐馆的卫生状况,很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校外商业服务设施不完善,有些甚至非常欠缺,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
和平镇高校周边商业街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和平镇高校周边商业街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和平镇作为省城兰州周边的重要城镇,承载着兰州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各高校的进驻又给和平镇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其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和谐小城镇创造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但是和平镇高校商业街存在很多的问题危害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商业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解决和平镇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和平镇建设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分析兰州商学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和和平商业街的现状入手,掌握第一手资料,将为政府部门的规划建言献策,为和平镇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标签:和平镇;高校;周边商业街;在校大学生引言和平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西部,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5公里,平均海拔1 750米,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4 300公顷。
“和平”之名,系彭德怀元帅所赐,1998年撤乡建镇,面积103平方公里。
学校、医院、工商、税务、银行、邮政、电信、公安、法庭等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俱全,有大小企事业单位180多家,各项功能日臻完善。
1996年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省、市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等,1998年被甘肃省确定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为了配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平镇的建设已经列入甘肃省“十二五”规划中,从此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和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等高等院校陆续进驻和平镇,给当地带来了全新的消费群体,使高校周边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以高校师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商业街风景。
和平镇高校周边商业街的存在,虽为高校师生带来了极大便利,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环境恶化和安全问题等隐患,成为商业街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在进驻和平镇的高校之中兰州商学院覆盖的专业最多最全面,包括文、理、商、农、艺术等门类,而且该校全国招生,因此较之其他院校来说,选取对商学院学生的调查更有助于全面了解商业街的现况。
高校附近小吃流动摊点对在校大学生及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校附近小吃流动摊点对在校大学生及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作者:李旭帅汪添李相怡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33期高校小吃摊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但由于自身发展不完善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分析小吃摊点受大学生欢迎的原因,同时也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引言近年来,大学附近到处可见流动摊点。
这些摊点在提供丰富同时,也带来食品、交通等安全问题。
本文基于对蚌埠大学城所在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大学城附近小吃摊点,就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二、理论分析(一)需求理论1.需求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等。
2.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表示该商品富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表示该商品缺乏弹性。
总收益等于该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
设需求量为Q,商品价格为P,厂家的销售收入为TR,需求价格弹性为。
当,,厂商销售收入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当,,厂商销售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当,,厂商销售收入与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动(二)成本理论经济学上说的成本指总成本,它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显成本指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指将自己拥有且用于生产的那些要素价格。
显成本通常包括用于建设厂房、购买生产设备的固定成本和购买生产要素和雇佣劳动力等可变成本。
一般来说,一家厂商在单件商品生产上成本越低,他在该产品行业竞争中越具有优势。
(三)垄断与竞争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可以控制可操纵价格的。
竞争和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两种表现形式。
具有垄断色彩的市场,市场效率或多或少都会被影响而达不到最高水平。
具有竞争性质的市场,市场效率往往会随着市场竞争增强而提高。
校园商圈分析报告

校园商圈分析报告1. 引言校园商圈是指位于大学校园周边的商业区域,是校园内外学生和教职工主要的购物、娱乐和社交场所。
校园商圈的发展对于满足校园居民的日常需求,促进经济繁荣以及提升校园文化生活的品质都起到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校园商圈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2. 校园商圈的定位分析校园商圈的定位是指商圈在整个校园范围内的位置和作用。
通过对校园商圈的定位分析,可以确定商圈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以下是对校园商圈定位的分析:2.1 商圈位置校园商圈一般位于大学校园周边,靠近学生宿舍区和教学区。
商圈的位置应该方便学生和教职工的出行,同时也要与校园其他设施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2 商圈作用校园商圈的主要作用是为校园居民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
除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商圈还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和文化活动,以提升校园生活的品质。
3. 校园商圈的竞争分析校园商圈的竞争分析是对商圈内各商家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以及与周边商圈的竞争对比。
3.1 商家竞争关系校园商圈内的商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例如同类型的餐饮店、书店等。
通过分析商家之间的竞争关系,可以发现各商家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潜在的合作机会。
3.2 与周边商圈的竞争对比校园商圈还需要与周边商圈进行竞争对比。
通过对周边商圈的分析,可以了解其发展状况、商业模式和吸引力,从而找到商圈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4. 校园商圈的发展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校园商圈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4.1 提供个性化服务校园商圈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来吸引更多的校园居民。
例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商圈可以推出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工具;同时,商圈还可以开设一些特色的文化和艺术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4.2 引入创新科技商圈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科技,以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例如,推出无人超市、自助点餐系统等,使购物更加便捷和高效。
4.3 加强与校园合作商圈可以与学校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校园的商圈分析报告

校园的商圈分析报告1. 引言在当代社会,校园商圈作为一个独特的商业区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报告旨在对校园商圈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定位、特点、竞争情况和机遇等方面,以期为校园商圈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校园商圈的定位校园商圈作为一个商业区域,其主要定位是为校园内师生和周边人群提供商业服务和娱乐消费的场所。
相对于传统商圈,校园商圈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靠近学校、人口密集、群体需求集中等特点。
3. 校园商圈的特点3.1 靠近学校校园商圈通常位于学校周边,离校园较近。
这种地理位置优势使得校园商圈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校园商圈里满足各种需求,例如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等。
3.2 人口密集校园商圈周边通常是学校和学生宿舍区,人口密集。
这意味着潜在消费者数量庞大,商家可以通过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增强竞争力。
3.3 群体需求集中在校园商圈内,学生和教职工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由于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相对一致,商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适合的商品和服务,并利用校园商圈的特点进行定位和宣传。
4. 校园商圈的竞争情况4.1 同类竞争校园商圈中可能会存在相同类型的商家,例如快餐店、书店、服装店等。
这些同类竞争对商家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潜在客户,并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4.2 替代竞争校园商圈周边可能也存在其他商业区域,例如超市、商业街等。
这些替代竞争对校园商圈来说是一种压力,需要通过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从而留住消费者。
5. 校园商圈的机遇5.1 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商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例如音乐节、表演赛事等,吸引学生和教职工参与,并提供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这将带来增加消费者流量的机会。
5.2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校园商圈有机会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提供在线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业效益。
校园周边商业环境调查

——校园周边商业活动调查
1 校园周边商业活动现状
目 录
● 校园周边商业活动布局
● 各类商业活动经营类型
2 校园周边商业活动繁荣的原因
● 经营者的营销策略
● 在校大学生的需求 ● 其他因素 3 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给经营者提出合理意见 ●寻找商机,为创业做准备
后 门 思 Leabharlann 大 道校园周边商业活动现状总分析
三大特点:
一、商业活动繁荣
从店铺类型数量分布来看,我校周边商业活动是比 较繁荣的,就校园周边方园200米之内经营各种类型 的商家就达400多家。
二、服务类型总类较多(餐饮服务为主)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周边商业活动从事的行业重点 在吃以及生活辅助方面,主要提供的是学生日常生 活服务,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服饰、娱乐 休闲方面较少,发展水平层次比较低。
周边商业活动分布图
侧门
假 日 大 道
正门
学府大道
校园周边商业活动分布特点
一、以学校为中心,沿校门前公路两侧程带状
分布,并环绕在学校周围(多)
二、分布相对集中,各大店铺紧密相邻(密)
三、各类门面大小、装修风格各有不同,
经营类型种类繁多(异)
校园周边商业活动分布原因
大学校园是一个教育教学集中的区域,人 口的集聚带来了商业的集聚。由于校园内商 业规划布局的局限性及学生消费多元化的特 点,便在大学校园周边自然地形成了“学生 街”(这种聚集于高校外周边地区,以高校 学生为主要经营对象,民间自发形成一定经 营规模的商业街道称为“学生街”),玲琅 满目的商品、各色服务,大多数的消费者都 是学生。
校园周边商业活动类型
据调查数据显示:
高校周边店铺经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周边店铺经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的扩大将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作为消费对象构成之一的大学生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等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
因此,扩大大学生消费圈,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对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和大学生的购买欲望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栖息在高校附近的中小店铺入手,分析他们存在的原因、现状和特点,为它们以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市场潜力;产品升级;购买欲望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更新,对店铺的生存发展问题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尤其是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对一个店铺能否长久生存下去提出了莫大的考验。
而对于区域位置更加集中,囊括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高校店铺,想要生存下去也非易事。
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商业店铺的特色及消费者的偏好,对店铺的生存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周边店铺现状分析(一)区位优势强,流通基础好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该校店铺基本上集聚于本市比较繁华的路段。
十字路形,水泥马路,繁华路段,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流通基础,为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提供了便利。
同时减少了周边店铺生存资料和供需产品的运输成本,也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减少了商人的损失。
便利的交通设施基础,为高校周边店铺的人流量也提供了保证。
(二)店铺多层次性特征明显消费偏好的层次性导致了高校周边店铺的层次性。
1.生理需要。
这是人的基本需要,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人生存的必需品。
首选就是“食”这一方面,因此,围绕大学生的就是系列的特色餐饮店。
从著名的快餐华莱士,肯德基到特色名族风味小炒,甚至是水吧、茶吧等等都无一例外成为了大学生消费的必需品。
2.服务需要。
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外,我们还要追求心理上的满足。
这些主要是美容保健,服装装饰,美甲美体,理发烫染等等。
这些对于追求美和时尚的大学生来说,市场似乎是永远没有饱和的时候。
3.精神需要。
社会环境和需求促使大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吃喝玩乐,像书吧,书店,教育培训班,考研班等等,也是这个群体涉足到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周边商业环境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
校园是学生赖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周边场所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延伸场所。
校园周边环境包括周边的商业环境,文化环境、建筑环境和生态环境。
他们构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校园周边的商业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影响。
一、校园周边商业环境的特点分析
高校周边商业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教育学和经济学两门学科交叉产生的一个概念。
从广义上看,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从地域上区分,应分为校园内部的商业环境和校园周边商业环境。
从狭义上看,仅指代高校校园周边的商业环境。
广义和狭义的校园周边商业环境的区分是建立在校园建设模式不同的基础上的。
如封闭式校园和开放式校园。
不同的校园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商业环境的特点各有所不同。
1.封闭式校园中的商业环境的特点
封闭式校园中的商业环境分为校园内的商业行为和校园外的商业行为,如长沙学院。
封闭式校园中的商业主体有两种构成模式。
其一,由高校的后勤部门构成,如食堂、澡堂等。
这类商业主体的经营目的并非纯粹的盈利,而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
其二,由非高校工作人员以承包的形式参与构成,如校内的超市、食堂里的特色餐馆等。
这类商业主体不仅
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多种生活需求。
这两种商业主体都是在学校的监控下进行经营的。
学校能直接管理或有效影响这些商业的主体的商业行为。
因此,封闭式校园中的校内商业行为具有可控性。
而封闭式校园中的校外商业行为则带有不可控性和纯粹性。
因为高校的控制范围仅仅限于高校校园的范围之内。
高校的政策法规也只能影响到校内的各种商业主体。
校外的各种商业主体从审批、监督到经营都由政府的相应部门进行监管。
对于高校而言,一墙之隔使得其校外商业行为的控制力度几近于无。
而这种泾渭分明的纯粹性将高校周边商业环境的监管责任也划分得非常
明确。
2.开放式校园的商业环境的特点
开放式校园的商业环境因为学生们的教学、生活区域与社会人员的生活区域交杂在一起,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性。
具体表现为校园商业环境的构成主体多样:由政府、学校规划建设的商业街;由校区所在地的原住民小区运用自身临街房屋改造而成临时门面;流动摊贩。
流动摊贩成为开放式校园中最大的确定因素。
此类商业主体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就能在校园中进行经营活动。
其经营成本的局限性、经营地点的随意性决定了此类商业行为具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呈现出脏、乱、差等负面特点。
二、校园周边商业环境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要在校园环境下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激励的这一动态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自管、自律能力,使整个管理过程获得最佳效能。
大学生自我管理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群体的自我管理;二是个体的自我管理。
个人管理,就是大学生通过自我约束管理。
使个人品质、生理、心理以及生存技能得以健康顺利的充分发展.在克己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素质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管理模式。
目前。
高校之所以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是旨在尊重人的本性的前提下,对被教育者加以引导,进行行为塑造,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实行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不仅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校决策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本文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的研究是放在高校周边商业环
境之中来进行的。
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中隐藏的负面因素不仅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加会干涉到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自觉程度。
1.自我学习
高校施行的高等教育方式不同于高中时代的填鸭式教育。
高校教师不会再手把手地告诉学生要如何解题、如何翻译,而是用引导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
这种教育方式需要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拓展知识、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度。
换言之,这种教育方式需要学生进行自我学习,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但是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娱乐性的事务,吸引着学生进行重心偏移。
较为典型的娱乐性商业主体有网吧、KTV、酒吧等。
这些娱乐性质的商业主体虽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但是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弱的特性导致了其不能准确地把握课余时间的生活重心。
一旦沉迷娱乐,则会荒废学业。
2.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建设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出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并用于否定、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感念,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
德国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到:“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这指出了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不会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激励产生影响,但是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众多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攀比心理,进而产生自卑或自负的畸形心态。
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消弭校园周边商业环境对大学生的
消极影响
改善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高校、社会从外部环境或管理制度上来进行约束。
作为消费主体,学生自身的需求才是影响高校周边商业环境改变的关键性因素。
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不正当需求,就不会吸引商人做出不良的商业行为。
上述已就需求关系进行了表述。
那么如何从根本源头上引导学生的需求呢?笔者认为生存目标能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生活的航向标,在其认知客观事物时产生“是非对错”的第一印象;消费心理会引导学生在产生第一印象之后,对客观事物进行表态;而行为方式则指对客观事物有了判断后采取的行动。
因此,了解学生的生活目标、消费心理、行为方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需求进行预判。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高校大学生中,大部分人在步入社会之前的经济来源都是来自家庭;少数无法得到家庭经济资助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方式而专心学习。
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正确的目标就是学习,通过学习吸收知识和实践经验,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正确的生存目标则主要体现在理清三种主次关系上,即学习与娱乐之间的主次关系;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的主次关系;专业学习和课外知识学习之间的主次关系。
2.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
在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中,消费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本文中的
健康的消费心理是指:一、学生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自身的消费需求。
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准确判断出自身的消费需求是否合理后再进行消费。
通过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从源头上遏制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中的隐患,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完善自身建设。
3.树立文明的行为方式
大学生在高校周边商业环境中进行消费行为时,应树立文明的行为方式。
一、约束自身的消费行为,在确定了自己的消费需求后,大学生应用理性的思维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用感性的消费行为控制思想。
二、约束自身与其他消费主体的攀比行为,同学之间的攀比应更加注重学习层面的比较,而不应该将眼光停留在消费层面。
三、约束自身与经营主体之间的买卖行为。
当与经营主体出现争执时,不应该采用暴力手段作为解决争执的方式。
注释:
1、论语·述而(七),M,钱逊,北京,中华书局,2007.(重印)87。
2、孟子·战国,孟子著,杨伯峻杨逢彬注译,M,长沙,岳麓书社,2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