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九册高效课堂自主学习21、《孔子》导学稿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21 孔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子》这篇课文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编写的。

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分述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

通过对孔子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表现了孔子推己及人、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好学等方面的品德,体现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课文内容较丰富,语言含义深刻,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了解文中故事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后要求学生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借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从经典书籍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认识本课生字“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一)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名人。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显示孔子画像(展示课文第三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孔子。

(二)齐读课题后,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孔子的资料。

(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孔子》,使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观点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孔子敬业乐群、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孔子》的内容,把握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观点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概念。

2. 引导学生将孔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课文《孔子》为例,分析孔子的思想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一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孔子》,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观点和道德观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孔子的思想。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够将孔子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等。

第21课《孔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21课《孔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
重难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利用资料书或网络了解孔子的生平。
2、我能正确、规范书写生词。
jiāo yùrújiāhéxīn来自lìhài liáng shíbào yuàn
jìsìzhòng níjǐsuǒbúyù
tuījǐjírén fān lái fùqù
3、我能给正确的读音画“_”;
儒(rúyú)家编纂(zhuàn zuǎn)记载(zài zǎi)为人处(chǔchù)世祭祀(sìshì)感慨(kǎi gài)艰涩(shèsè)论语(lún lùn)隐晦(huìhuǐ)
6、我能做到流利朗读三遍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改字。
独学探究
通过预习,我知道全文共有()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__至__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第__至__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质疑解疑,立体教学
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
组长统计达标情况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1、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认真识记本课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
3、朗读课文,按照“读书抓关键的方法”提炼课文主要内容。
质疑定向
课文介绍了孔子生平的哪些情况?讲述了他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写法。

1.3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孔子的智慧与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1.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感悟孔子的教育智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2学生分享对孔子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辅导,纠正发音、断句等。

3.课文理解3.1学生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

3.2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读音、写法。

4.2教师检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课堂活动5.1分组讨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5.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解析2.1教师详细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2.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提出疑问。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复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3.2教师检查,确保学生掌握生字词。

4.课堂活动4.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孔子及其学生,演绎课文故事。

4.2各组分享扮演心得,讨论孔子的教育方法。

5.课后作业5.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1.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2学生分享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上课学习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上课学习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认识他的人格和坚持的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课时两课时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句导读:介绍孔子的名、字、出生时期和国家。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❶的创始人。

[句导读: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句导读:讲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①能不能把文中的“相传”二字删去?] 段导读:介绍孔子,指出孔子的弟子很多。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

[②这句话包含哪两层意思?]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一部书——《论[lún]语》。

[③从本句看,《论语》是怎么形成的?]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

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❷人处[chǔ]世。

段导读:写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一部分:介绍孔子并指出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❸,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孔子导学稿 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孔子导学稿 语文S版

21、孔子课型:新授课(精读课)执笔:审核:教学目标:1、能认读、听写生字、词,能正确组词。

能说出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2、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测1、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的生字新词,并注意生字的字形结构。

达到读准读熟的标准。

(课前预习)(2)、导入新课。

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3)、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第一步组长组织全组先统一字词,然后组织大家朗读识记。

(可以领读也可以两人互读。

)第二步自己读,读中理解词语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用“△”标记出来。

第三步在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不能解决的在全班解决。

二、自合探究。

1、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介绍了孔子生平的哪些情况?(2)、课文讲了关于孔子的几个小故事?试一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

(3)、给文章分段,段意标在书上。

三、展示提升1、交流2、质疑·四、小结强调五、检测反馈1、看拼音写词语。

Zhòng qiū jiào yù rú jiā hé xīn lì hài liáng shi mán yuàn jì sì fān lái f ù qù( )( )( )( )( )( )( )( )( )2、填空。

孔子名(),字(),()时期()人,是我国古代()的()家、()家和()的创始人。

六、拓展延伸。

词语积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一、预习检测1、复习旧知,《孔子》一文写了什么?2、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与课文主题有关的问题没有解决?二、自合探究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 孔子|语文S版 (1)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 孔子|语文S版 (1)
例:君子再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
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教学程序
【知识链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孔子年少时作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语)。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自学导航】
1、读拼音写词语
Jiào yùhéxībào yuàn jìsì
( ) ( ) ( ) ( )
rújiāyǐn huì
( ) (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处{喝{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专心——()
厌恶——( )干净——()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儒家: 仁:隐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合作探究】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3、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21 孔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子》这篇课文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编写的。

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分述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

通过对孔子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表现了孔子推己及人、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好学等方面的品德,体现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课文内容较丰富,语言含义深刻,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了解文中故事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后要求学生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借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从经典书籍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认识本课生字“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一)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名人。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显示孔子画像(展示课文第三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孔子。

(二)齐读课题后,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孔子的资料。

(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九册
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21、《孔子》导学稿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学法提示】
以读为主,边读边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
建议2—3课时,根据学情划分课时。

【相关链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孔子年少时作过许多卑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语)。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Jiào yù hé xībào yuàn jìsì
( ) ( ) ( ) ( )
rújiāyǐn huì
( ) (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处 { 喝{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专心——()
厌恶——( ) 干净——()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儒家:
仁:
隐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
括)
二、学习探究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3、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4、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三、课内巩固
1、比一比,在组词
儒()概()历 ( )
濡()溉()厉()
晦()诲()悔()
2、选词填空。

(1)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多亏老师的精心()。

(教导教诲)
(2)我们在做错事时,总是爱()。

(抱怨埋怨)
3、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例:君子再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
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

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

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

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去找食物。

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蜂儿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们跟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啰!”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了人们……”
1、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称赞()勤劳()喜爱()
3、请用“”划出描写蚂蚁心理活动的句子。

4、结合短文,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5、“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人
们……”
6、读读短文,展开想象,给文章加一个结尾段,写在文末的横
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