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厌学离家出走只因惧怕家长打骂谎称自己是流浪儿!
中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中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作者:周平荣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9期前不久,我校初一几名学生在早上来校途中相约离家出走,班主任发现后,立即通知家长,经过一天寻找,最后在重庆机场附近找到了他们。
近年来,中学生离家出走现象呈上升趋势,虽然这些离家出走的学生是极少数,可是带来的影响却很大,怎样预防中学生离家出走,这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分析十三到十六岁的中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不成熟,所以往往会感情用事,这是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最根本的原因。
离家出走实际是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反抗。
以下原因往往导致中学生离家出走。
(一)、人际关系紧张。
出走的中学生大多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以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了心理上的压抑,感到学校、家庭环境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所以他们弃学离家出走、游荡,去结识“意气相投”的新伙伴,去开辟另一片“自由”的新天地。
(二)、学业负担过重。
社会对学校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却很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
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方式来解脱,去追求轻松、愉悦的、没有丝毫压力的游乐生活。
(三)、心理压力过重。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这往往使孩子觉着必须为父母争口气,所以当他们考试失败或其他事情弄糟时,他们常感觉空对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这时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甚至打骂,他们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负疚感或强烈反抗的感情,对他们来讲逃避现实和反抗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家出走。
(四)、心理不健康。
离家出走的中学生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缺陷,要么性格内向,要么精神紧张,要么行为乖戾。
这种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类似的心理问题都会在不定的时间突然爆发出来。
(五)、义气行事。
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最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肯不服从父母和老师,也不愿违背伙伴的意愿。
青少年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青少年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离家出走的个例逐年增加,已引起很多教师的忧虑,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而出走的主要因素是出走者的心理因素,所以解决出走问题还得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剖析据调查,中学生有90%以上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其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6%,普遍存在厌学、厌世、逆反、绝望、怀疑、抑郁、过分自尊或过分自卑等心理不健康的毛病。
心理问题是导致错误、过激行为的根源,是学生离家出走的实质原因。
一、学生离家出走的心理剖析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离家出走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要挟型,出走者有意识地用感情来压制和反对教育者或家长。
对出走者来说,在人与人的感情关系中,在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中,他是感情的主人或者是感情的奴隶,没有感情平等。
要挟型出走一般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其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赌气出走了。
这是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上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他人。
或者是家长过于专制,造成孩子有逆反心理。
第二种:糊涂型。
糊涂型的出走者多数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又有一种糊涂的认识。
在家里太安逸了,得不到锻炼,想到外面去闯世界;或者家里太痛苦了,生活没有意思,想到外面去找刺激;在家里太孤独了,想到外面去寻找友谊……这是由于家长平时跟孩子缺乏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对生活感觉孤单、厌倦,怀疑自己的父母和原来的生活。
第三种:冲动型。
由于中学生在心理上、智能上、感情上都处于尚未成熟的状态,他们容易在某个问题上产生极端的认识和冲动。
比如为了讲义气陪伴同学,跟同学一道离家出走。
有的出走是为了效仿,现在网络和媒体经常会有某人出走的报道,这在某种意义上会给学生带来心理暗示。
第四种:逃避型。
这种出走者大部分是比较内向的、不善于交际的孩子,往往这种逃避多数是因为困乏,讲不出来的困和乏。
虽然生活环境不错,但过得很不如意;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又不拔尖,必须通过很大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以很小的努力就能得到的结果。
初中女生厌学随人离家出走,孩子有心事最好向父母说!

初中女生厌学随人离家出走,孩子有心事最好向父母说!山东初中女生厌学随人离家出走,父亲一路奔波到西安日夜寻找,老师提醒各位孩子,如果有心事最好还是先和父母沟通,不要做出一些可能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不喜欢上学就不上吧,但你一定得让我知道你在哪里?你安不安全?”这是一个父亲的心声。
他16岁的女儿因为厌学,而离家出走。
孩子小名叫静静,16岁,来自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一所乡镇中学。
他的爸爸张忠俊告诉华商报记者,今年9月份,他把女儿的手机没收了,其目的主要是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毕竟已经初三了。
“她学习不好,所以厌学情绪一直有,曾跟我说过不想上学了。
我也不止一次跟她说,想干什么,首先要把书念好,这样才有选择的权利。
”张忠俊说,这些话看似女儿听着,但从她的举动来看,以前这些话似乎全白说了:因为在11月9日晚上,晚自习后就再没回过家。
“孩子和家里人没有什么矛盾。
当天晚上她没回家后,全家人都出动找她。
”张忠俊回忆,因为孩子性格内向,平时也没有什么朋友交往。
第二天,张忠俊到孩子的学校去找。
学校监控显示,在头一天晚上7:50分左右,静静的教室门前出现了一名男子,俩人说了几句话后,男子离开了。
”通过辨认,前往找孩子的男子正是静静网上交往的男孩,而且住的地方离他家不远。
辗转了解,张忠俊打听到当地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拉了一对男女到西安,经过司机的描述,上车女孩的体貌特征就是自己女儿。
11月12日一早,张忠俊和亲戚一行三人也赶到了西安,可是却没有不知从哪儿找起。
张忠俊说,他猜测孩子可能是要找工作,但没有身份证,哪里会要她?而且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做过手术,根本不能干力气活,不能受累…… 他反复交待,通过报纸想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都爱你,奶奶急的生病了,你不愿意上学就不上了,但得让家人知道你在哪里?是否安全?”老师希望孩子们都明白如果你出了什么事情最难过的就是家人,初高中的你们也已经明白事理了,不要做出一些会让自己后悔的行为,多想想为你操劳的父母!。
孩子厌学离家出走,民警帮忙助其回家!

孩子厌学离家出走,民警帮忙助其回家!
恩施一小男孩子因为厌学离家出走,在民警的帮助下安全回到了家。
孩子厌学情绪出现了,家长要清楚,可能你的一个忽略就会让孩子做出什么不当的行为。
12月20日,恩施市公安局将离家出走的学生小陈安全交到其爷爷手中。
当晚9时许,该局舞阳坝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称一个小男孩睡在舞阳坝煤建巷子里,不知为何,请求帮忙处理。
民警随即赶到现场并把小孩带到派出所进行询问。
经询问得知,小男孩是恩施市白果乡人。
因不喜欢上学,于12月18日从学校出走到恩施城里游玩,因身上没有钱,就睡在煤建巷子一餐馆门口,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
民警了解情况后,迅速与其家人联系,同时给他买来食物。
在得知其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家中只有80岁的爷爷,晚上不能赶来接小陈时,民警又迅速与恩施救助站联系,将其送到救助站过夜。
12月21日上午9时许,陈爷爷赶到舞阳坝派出所。
考虑到其年龄较大,民警又将陈爷爷送到救助站。
在民警的帮助下,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答应将爷孙俩送回白果乡家里,老人对民警的热情救助表示感谢。
孩子厌学情绪出现,老师和家长都要关注,随时相互沟通,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
男孩离家8天不敢回 只因上学迟到惧怕被家长责骂

男孩离家8天不敢回只因上学迟到惧怕被家长责骂提起孩子,家住商洛市区的张女士不住叹息——孩子一周前从家中迷路,寻遍街头巷尾也未见踪迹。
8天后,在某商场旮旯发现迷路孩子,孩子并无大碍。
原是孩子公交车坐过头,错过了去校园时刻,惧怕家长责骂不敢回家。
“现已一周时刻了,孩子没有一点音讯,我心急如焚啊……”11月6日,张女士面临记者长吁短叹:“孩子平常说话很少,不爱与人沟通,不会出什么事吧?!”张女士说,迷路当天正午她和孩子吃完饭后,临走前还嘱咐他准时到校,功效孩子并无去校园,校园联系到张女士,张女士赶忙拨打家中没人接听,回抵家发现孩子不见了。
“小于学习不是特别好,性情也比较内向,与周围同窗沟通少。
”小于的班主任周教师说,小于之前也有过缺课现象,不过这次迷路这么多天,他们十分忧虑。
11月6日,记者了解到,商洛警方现已在排查小于迷路前的监控视频,寻觅孩子的下落。
11月7日晚,小于的家长总算在商洛市区某商场座椅上发现了小于。
“孩子其时在墙角的座椅上,由于8天了仅仅喝了水,没好好用饭,看上去很虚弱。
”据小于说,当天他坐公交车坐过了头,由于迟到没上学惧怕家长责骂,他就没有回家。
“我白日躲在清静处,晚上就在大街小小路睡觉,渴了找自来水喝,也没有效饭。
”小于通知记者,他也能找到自己的家,但由于惧怕家长和教师责骂,就没有归去。
对此,西安市教育心思学会会长尚华教授说,小于之所以呈现这种状况,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公交车坐过头,回家惧怕爸爸妈妈指责,到校园又惧怕教师批判,在这种状况下,孩子的心里是对立的,出于本性孩子会呈现趋避效应,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13岁的少年处于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家长要学会人物转化,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多鼓舞,然后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和处置工作的方式方式。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做老师的会发现,现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这些祖国的花花朵朵们,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指责,简直成了橱窗里的瓷瓶,碰不得摸不得。
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有人分析出各种外在原因。
然而,如果能换个角度,从学生自身心理层面作以分析,想必对于问题的研究不无裨益。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接触过一些有过离家出走经历的学生。
在大量地交流走访、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离家出走的心理,现作几点分析,希望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一、厌学心理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厌学心理。
其根源,既不在于某个别教师,也不在于某个别家长,而是我们所大力推行的以选拔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和并不彻底的义务教育以及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致。
班级授课制的根本弊端在于大面积规模化教育之下却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学生的好中差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参差不齐的学业素质经日积月累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状况。
而义务教育却是忽视差异而片面要求同一级学生同时升学,加剧了分化。
九年级后中学阶段尚未结束而义务教育不再继续,接下来的中考高考却是明显具有选拔功能。
于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家长、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是否接受了义务教育,而是这个学校这个老师是否培养出了拔尖人才。
在家校合力下,我们没有对于这些坐在同一班级而两极分化了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相反,大量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压在了全体学生的身上,这就是全国学生都喊累的根本原因。
就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强忍压力得到的是越来越拔尖。
基础不好的学生却是早已不堪重负。
我们以牺牲了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为代价选拔出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才。
这样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内心早已放弃了学习,过激者则以离家出走来逃避学习。
二、厌家心理作为出生成长的寓所,家庭原本应该是学生心中最温馨的港湾。
刚上初中就厌学,离家出走遇好心人收留!

刚上初中就厌学,离家出走遇好心人收留!一般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就是从初中开始的,刚上初中就厌学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有个男孩因为厌学离家出走,还好遇到好心人收留,最后在民警的帮助下,被家人接回。
9月18日晚11时许,武城公安局李家户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走失儿童在其家中。
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一名小男孩躺在该村民家的床上,十三四岁,微胖。
民警试着与其交流,但男孩闭口不言,并拒绝民警靠近。
随后,民警在小男孩携带的背包里发现一张小学毕业照片,发现民警正在翻看自己的背包,小男孩突然对着民警大叫。
民警根据毕业照片判断,小男孩很可能是沧州泊头市人,民警通过县局指挥中心,联系到泊头市公安局,请求帮忙联系男孩的家人。
考虑到从泊头赶到武城时间较长,民警打算将男孩带回派出所安置,但男孩有抵触情绪,坚决不离开。
民警和报警群众张先生商量后,暂时将男孩安置在张先生家中。
据张先生介绍,他晚上十点半回家时在路边看到这名小男孩,就把他带回家里并给了一些吃的,听小男孩的口音不是本地人,这才报警求助。
19日凌晨1点多,男孩又累又饿,吃完饭很快就睡着了,民警这才回到派出所等消息。
当日凌晨4点,男孩的姑父和表哥从泊头驱车来到李家户派出所,从其姑父口中民警得知,该男孩父母早已离异,从小一直跟随其姑父生活。
男孩今年14岁,刚刚上初一,性格比较叛逆,因为厌学,三天前偷偷跑出学校。
其家人已经找遍了泊头市的大小旅馆和网吧,但是一直未见其踪影,当得到孩子在武城的消息后,他们连夜赶了过来。
随后,民警带两人前往张先生家里接走了孩子。
刚上初中就厌学的情况也分很多种,这个孩子可能还是和家庭教育以及心理情况相关,还有很多别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孩子初一厌学,家长们要学会分辩!。
学生撒谎离家出走检讨书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因为一时的冲动和错误,做出了离家出走的行为。
在此,我深感愧疚和懊悔,特此写下这份检讨书,以表达我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对您及家人造成的困扰的诚挚道歉。
首先,我要对我的父母表示最深的歉意。
在我离家出走的那一刻,我明白自己不仅伤害了您们的感情,也让您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担忧。
我知道,您们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为我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
而我却因为一时的冲动,让您们为我担忧,这是我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的。
以下是我对这次离家出走事件的具体检讨:一、撒谎的原因1. 自我认知不足: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撒谎,是因为对自己的认知不足。
我没有意识到撒谎的严重性,以为一个小小的谎言可以掩盖自己的错误,殊不知这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2. 缺乏责任感:我缺乏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没有勇敢地承认错误,而是选择了逃避,用撒谎来掩盖真相。
3. 缺乏沟通:在与父母、老师沟通时,我没有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困惑和烦恼,而是选择了沉默。
这导致了误解和矛盾的产生,使我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二、离家出走的原因1. 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我没有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是选择了逃避。
2. 与父母关系紧张:由于沟通不畅,我与父母的关系变得紧张。
我无法承受这种压力,于是选择了离家出走,以寻求解脱。
3. 对未来的迷茫: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
我害怕失败,害怕承担责任,于是选择了逃避现实。
三、离家出走后的反思1. 意识到错误:离家出走后,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意识到,离家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2. 思考人生:在离家出走的日子里,我思考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意识到,人生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克服。
3. 感恩家人:离家出走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人的关爱。
我意识到,我应该珍惜家人的付出,努力学习,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厌学离家出走只因惧怕家长打骂谎称自己是流浪儿!
少年厌学离家出走,只因惧怕家长打骂,于是遇人询问时谎称自己是流浪儿,被福利院接收了!
12岁少年逆反上学,畏惧家长打骂式教育而离家出走,一路被好心人帮助却始终谎报身份信息,最终在大冶和鄂州两地警方的协作下,在一所儿童福利院内将其找到并平安送回家。
5月5日上午11时许,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派出所接到村民胡某的报警称,其12岁的儿子康康(化名)离家出走,不知去向。
民警迅速赶至胡某家中。
“五一收假,早上催他去上学,结果上午接到他班主任电话说他不在学校。
”据了解,康康于5月3日早上7时许出门后便不知去向,家人苦苦找了两天仍没有结果,其父亲最终决定到派出所报警。
运用互联网的巨大传播力,民警迅速将康康离家的时间、衣着、相貌特征及其身份信息在有关网站上进行发帖,并在微信等社交群内发布寻人启事。
同时,分头进行实地走访、询问。
该湾一名20多岁的村民得知此事后,匆忙赶到派出所,称“我表姐好像见过这孩子!”
原来,该村民的表姐黄某嫁到了鄂州,5月3日下午2时许,黄某从市内搭乘一辆由鄂州至汀祖的客车,在车上见到一名瘦小的男孩低头啃着手里的一张饼,相貌、衣着等特征均与警方发布的寻人启事一致。
出于关心,黄某和男孩聊了几句。
男孩告诉黄某,自己是大冶还地桥镇人,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但两位老人把他带出门后不见了,他现在已经无家可归。
“我准备带他去汀祖找份洗碗的工作。
”坐在男孩身旁的一位老婆婆说,她在路边发现了这个孩子,听说他的遭遇后很心疼,在征得其同意后带着他坐上了这辆客车。
因有事要办,黄某在鄂州火车站下了车。
当天,她跟表哥讲起过这件事,但因为不知道孩子及其家人的姓名和之前的具体住址,也没听说村里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便不了了之。
“根据黄某提供的信息,我们马上联系了鄂州警方,很意外,他们不仅见过康康,还把他送到了鄂州儿童福利院。
”5日下午近2时,大冶民警带着胡某驱车前往该福利院,果真见到了康康。
原来,3日下午,康康没有去餐馆洗碗,而是被一名好心的群众带到汀祖派出所。
鄂州警方本想把他送回家,但康康不仅编造了自己的家庭故事而且谎报姓名,导致民警查无所获,只好将其送往鄂州儿童福利院。
见到父亲胡某,康康却出乎意料地显出惊恐的情绪。
经询问得知,正值青春期的康康不喜欢上学,常因此与父亲有摩擦,有时就被会严厉的胡某打骂。
5月3日当天,不想上学的康康畏惧父亲再次打骂他,便悄悄离家出走。
幸运的是,他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好心人,有人给康康送了干净的衣物,还有人给康康塞了100元钱。
“感谢民警和好心人!是我教育方式太粗暴,下次一定好好跟儿子沟通,再也不打他了!”当日,在大冶民警的护送下,康康和父亲胡某平安返回家中。
暴力教育的方式实在是不妥当的,这样对于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是不利的,最好是改变教育方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