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专业化细分需 求 , 带动现代 服务业 的发 展 , 包括现代 化的金
融、 信息 、 物流 、 交通 、 咨询 、 创意设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李 扬( 2 0 0 9 ) 进一步指 出, 发达的服务业必须 以高度发达的制造 业 为基础 , 在 中国促进服务 业发展 , 仍然必 须时刻牢记 中国 仍处在工业 和城镇化均在进行过程 中的具体国情 。 4 . 集聚化 。 集聚性是 现代产业体系 的空间特征 , 产业集聚 通过集聚效应推动产业体 系的现代化 , 主要包括 : ( 1 ) 外部经
济, 即通 过减少交 易成本 以及信息 、 公共 物品 的共享 等方面 使企业 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 。 ( 2 ) 创新效益 。 企业更容易发 现产品或服务的缺 口, 受到启 发 , 发现市场机会 , 研发新 的产 品。( 3 ) 竞争效益 。集聚会 给企业带来创新 的压力与动力 , 迫
二、 构建 现 代产 业体 系的 内外 动 力
速 了产业生命周期 的进程 , 它 将摧毁 旧的产业 , 让新 的产业 有 崛起 的空间。众多研究表明 , 自主创新 和技术进步是产业 结 构调整和升级 的动力源 泉 , 这是 因为 , 技 术创新改变 产业
一
、
现代 产 业体 系 的含义 及特 征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 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 系的战略部署 , 它强调 了产业发展 与转 变发展方式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 间
系技术变动相对缓慢 , 导致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连接相对 固定 。
而现代产业体系 中,技术变革通过产业链波及相互联系的产
程, 培育 了高素质 的劳动力 队伍和有能 力的企业 家 , 他 们是 改善产业 的资源配置方 式最为活跃 的 因素 ; 其次 , 有效 率的
我国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评 价 的贡献率 决定 , 得权重 的确 定更 加 的客观 、 学 , 使 科 本文 的多 变量指 标 体 系很 适合 采 用 主成 分分 析 法
进 行数 据 的简 化 、 分组 。
十六 大报 告指 出 :实 现工 业 化 仍 然 是 我 国现 代 化 进 程 中艰 巨 的历 史 性 任 务 , 走 出 一 条 科 技 含 量 “ 要 高, 经济 效益 好 , 源 消耗 低 , 资 环境 污染 少 , 人力 资 源 得 到充 分 发 挥 的新 型 工业 化 路 子 。十 六大 提 出 的并 ” 正 在实施 的新 型 工业 化战 略对 于 我 国经济 综合 实 力 的提 升 , 对各 地 区经 济 的可 持续 发展 具 有 十 分重 要 的 意 义 。本 文 利用 多元 统计 分 析 中的 主成 分分析 和 聚 类分 析 方 法 , 3 对 1个 省 、 、 市 自治 区 的 新 型 工业 化 发 展 水平进 行 了综 合排 名 与分 类 , 以期对 我 国新 型 工业化 发 展 的整体 水平 有个 客 观 的评 价 。
二 、 地 区新 型 工业 化 的分 析 比较 各
使用பைடு நூலகம்S S P S软 件对 上述 1 指标 的数 据进 行 主 成 分分 析 多 元统 计 方 法 处 理 , 采 用较 少 的概 括 性 3个 即
公共因子来反映原本众多的观测变量所代表的信息, 从而达到既不丢失信息又起到降维作用 的 目的; 而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1 期
总第 11 0 期
福建行政学院福 建经 济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特征分析及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金项 目: 河南省科 学技 术厅软科 学项 目( 140 4 04 12 04 0 0 ) 作者简介 : 王
理论与方法 。
・
慧( 92一) 女 , 16 , 河南安 阳人 , 河南财经政 法 大学工商管理 学院教授 , 士生导师 , 硕 博士 , 究方向为评 价 研
1 ・ 0
王
慧, 李秉 恒 , 阳萍 李
21 第 0 2年 9月 2 7卷第 3期
J U N LO E A 河南工程学 院学报N社会科学版 )I LS IN EE II N) O R A FH N N I S IU E O N IE R N ( O A CE C DTO N TT T FE G (E IG S C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特征分析及协调发展 的对策建议
标, 其值 越大 则表示 区域 新型 工业 化程度 越 高 , 于 对
逆 向指 标 , 需要 进 行 逆 向处 理 。由于 逆 向数 据 均 则 为正数 , 以本 文采用取 倒数 的方 法 对万 元 G P能 所 D 耗 、 万元 G P电耗 、 D 万元 G P二 氧 化硫 排 放 D
整 合 的基 础上 , 以新 型工 业 化水 平 的综 合评 价 为 总
年 的截面 数据 , 运用 多 元 统计 中 的 因子分 析方 法 来
分析 中部 六 省 的 新 型 工 业 化 水 平 的 状 况 。 由 于
21 0 0年全 国 3 1个 省 (自治 区 、 辖 市 ) 直 的城 镇 化 率 和万 元工业 增加 值 能 耗这 两 个 指 标数 值 缺 失 , 这 而 两个 指标 对评价 新 型 工业 化 水 平 非 常重 要 , 以采 所 用插 值法 对其 进行 补 充 。 同时 , 由于 各 指标 对 区域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

附件1:202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一、河南城镇化健康进展研究1-一、河南城镇化进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1-二、国外城市化进展模式比较研究1-3、优化河南城镇空间布局研究1-4、中原城市群进展研究1-五、提升河南城市计划建设治理水平研究1-六、河南“城市病”防治研究1-7、构建河南现代城镇体系研究1-八、河南城镇化健康进展体制机制研究1-九、河南城镇化健康进展途径及计谋研究1-10、河南城镇化健康进展评判指标体系研究1-1一、河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关系研究* 1-1二、河南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1-13、城镇化与改善民生关系研究* 1-14、河南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二、河南房地产业进展研究2-一、河南房地产业土地问题研究2-二、增进河南房地产业持续健康进展思路及计谋研究2-3、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关系研究2-4、河南县域房地产业进展研究2-五、河南保障房问题研究2-六、河南房地产业结构问题研究2-7、河南房地产价钱研究2-八、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问题研究3、加速构建举省开放体制研究3-一、构建举省开放体制的内涵和重大意义3-二、河南加速构建举省开放体制的整体思路、重点任务与保障方法3-3、河南对外开放中存在的要紧问题及缘故分析3-4、新时期河南对外开放的机缘与挑战3-五、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研究3-六、河南优化对外开放环境研究* 3-7、新形势下河南省开放与改革关系研究4、构建河南现代产业进展新体系研究4-一、构建河南现代产业进展新体系的框架、载体与保障方法研究4-二、河南城市形态与产业空间布局关系研究4-3、河南产业空间布局的形成、问题与建议4-4、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计谋建议4-五、现代省现代产业体系动力机制研究4-六、河南现代产业体系进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五、加速河南信息化进程研究5-一、河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谐进展研究5-二、加速河南电子信息产业进展研究5-3、河南信息化与制造业、效劳业融合进展研究5-4、加速我省信息化研究5-五、河南信息化与发达省份的比较研究5-六、河南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问题研究5-7、建设郑州聪慧城市问题研究六、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6-一、河南农村人口转移的现状、特点及趋势6-二、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本钱收益分析6-3、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6-4、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问题研究6-五、农村转移人口离农机制研究6-六、河南省“人地挂钩”问题研究7、增进农村土地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7-一、河南省农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7-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家庭农场进展研究7-3、河南省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问题研究7-4、新时期河南省农地流转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7-五、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进展问题研究7-六、当前河南省农村土地确权问题研究7-7、新时期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7-八、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展研究* 7-九、河南省粮食加工业进展研究* 7-10、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7-1一、河南省畜牧产业化集群进展战略研究八、河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8-一、河南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8-二、国内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及其借鉴8-3、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8-4、河南省探讨发行市政债券研究8-五、河南省会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信托运行机制研究8-六、河南地址政府投融资平台标准进展研究* 8-7、河南城镇化进展中的金融支持体制研究九、河南省优化投资结构问题研究9-一、河南省投资结构与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研究9-二、河南省优化产业投资结构问题研究9-3、河南省优化区域投资结构问题研究9-4、河南省优化城乡投资结构问题研究9-五、河南省优化财政投资结构问题研究9-六、河南省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9-7、河南省投资结构优化研究9-八、河南省民间投资问题研究9-九、河南省外来投资问题研究9-10、河南省投资总量与结构问题研究* 9-1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河南财政收入的阻碍10、河南创新驱动进展战略研究10-一、河南创新驱动进展主体研究10-二、河南创新驱动进展的体制机制研究10-3、河南创新驱动进展的载体建设研究10-4、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创新进展研究10-五、实施创新驱动进展的人材战略研究10-六、河南省科技对外开放研究10-7、河南实施创新驱动进展的途径与计谋研究1一、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保障问题研究11-一、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问题研究11-二、河南省人力资源现状及趋势研究11-3、河南省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机制研究11-4、人材集聚支撑河南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11-五、河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1-六、城镇化背景下河南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11-7、河南省人力资源效劳业进展问题研究* 11-8*11-九、河南公共就业效劳体系研究*11-10、河南省会乡社会养老保障统筹进展研究*11-1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11-1二、河南省增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问题研究1二、城镇化和粮食平安---以河南为例12-一、河南省实现粮食“九连增”的因素分析12-二、2004年以来河南城镇化与粮食产量变更关系及其演进趋势12-3、2004年以来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转变及趋势12-4、2004年以来河南农村人地关系的转变及农业投入结构演变进程和趋势12-五、2004年以来河南粮食作物的本钱收益转变分析12-六、2004年以来河南农业内部结构变更及趋势12-7、河南省粮食消费结构的变更情形和趋势分析12-八、河南省粮食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问题研究13、加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展研究13-一、建设郑州现代航空多数市研究13-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进展研究13-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经济产业体系研究13-4、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产业进展战略研究13-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端制造业进展研究13-六、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研究13-7、国外临空经济进展比较研究13-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治理模式研究注:一、《招标课题》中重点课题13项(一级标注)。
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第4期2013年J oU R N A L oF U A oN I N G U N r vE R s nl N8钮‘m l Sc记nc es EIdi|i册V01.40N o.42013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薛冰1,-,张琳1’。
,任婉侠1,鹿晨昱2,耿涌1,张黎明1 (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6;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因此,定量开展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是科学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基础.以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沈阳经济区为研究案例,通过构建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4、2006、2008和20l O年等四年数据,运用均方差等定量方法开展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测度分析,进而基于G I 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沈阳经济区的8市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可视化展示.研究证明:2004~2010年沈阳经济区8市新型工业化程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同时具有空间差异性.研究结论对于对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认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决策依据.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空间分析模型;政策决策;空间组织;老工业区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846(2013)04旬364-09E nl pi r i c al St udy and Synt het i c M easur em ent of t heR egi O nal I ndus t r i al i za t i on——C ase of Shenyang Econom i c Z one i n C l l i naⅪ厄B i n91,ZH A N G Li nl”,R E N W aI l—xi al,LU C hen.yu2,G E N G Y on91,Zm埘G L i—111i n91n K e,hb可Pol l ut i on E col o科a nd Envi m nnt ent nt Engi neenng,I ns t t t ul e可A ppt i ed E col o蹦,国伽已sP A砒删D厂&fPnc已s,鼬已唧姗g110016,C讫砌;2.∞Z妇P D,G叩g唧缈口砌励1,f rD,l m鲫f&f P,lcPs,肋砌w已盯ⅣD册讲踟fV已坩毋,幻,l加D“75002l,劬讹)A bs t raC t:I n cont em po础哆econorni c gl obal i zat i o n a11d山e i nfo胁at i on age,nl e i m pl em e nt a l i onof廿1e ne w i ndu s t r i al i zat i on i s aI l i neV i tabl e m ad t o acl l i eV e s us t ai nabl e devel opm e nt;t11er ef br e,t oc an了out aI l eV a l uat i on of new一哆pe i ndu s t r i al i zat i on1eV el of quaI l d枷V e sci ence i s aI l i m pon antf ounda t i on f or m e deV el opm ent of poli ci es.W i t l l Shen yang E cono m i c Z one cas e,s el ect s m e f our收稿日期:2013—06一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126,41261112,710330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 A J O H6801);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2011D FA918l O);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318).+作者简介:薛冰(1982一),男,理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地关系分析、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管理、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等研究.第4期薛冰,等: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365ye ar s of da t a iI l2004,2006,2008,锄d2010,t o bui l d m e eva l uat i on i ndex s yst e m ofⅡl e deV el叩m ent l eV el of new一哆pe i ndust r i ahzat i on i n Sheny ang E conoI I l i c Z one and us e s t t l e v撕ance I∞t hods f or qu觚dt al i V e锄al ysi s,aI l d m en bas ed on G I S s pal i al aIl aI ysi s f unc廿on V i s ual di Spl ay t0 acl l i eV e a舱w l eV el of i ndust r i al i z撕on of吐l e8C耐i n S henyaI l g E cono I I l i c zone.T l l e sm dy pr oV ed:8C时of Sheny锄g E cono I I l i c Z one of ne w i ndu s t r i al i zat i on l eve l i n2004-2010i s not 11i曲;m e刚.onII柚ce of f如t oI。
区域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 总 5期 )
区域新 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研究 术
易 磊
( 湖南 第一 师范学 院 , 南 长 沙 4 0 0 ) 湖 12 5
摘 要: 党的 “ 十六 大” “ 和 十七 大 ” 告 都提 出我 国要走 新 型 工业 化 道路 , 报 而测 度 区域 新 型 工
业化 进程 和质 量是 新 型 工业化 问题研 究 中的一 项重要 课题 。 由于传统 工业化 与新 型工 业化具 有 不 同的 内涵和特 征 , 因而传 统工业 化测度 不 能全 面 测度 新 型工 业化 的进 程 和 质 量 。本 文 紧 紧围绕新 型工业化 的 内涵 , 图构建 新型 工业化 综合评 价指标 体 系 , 试 以期 为全 面、 客观 、 学地 科 测度 区域新 型工业 化 的 实现 程度 和发展 状 态 , 而为 有 关部 门加 强 对 工业 经 济 的宏观 管理 与 进 指导有 所裨 益。
面、 客观 、 科学地 测度 区域 新型 工业 化的 实现程 度 和发展状 态 , 出发展 的优 势及存 在 的问题 , 找 以期为 政 府 主管部 门制定 发展 目标 、 调整 规划方 案 提供决 策参 考 。
一
、
新 型工业 化 的 内涵 与特 征
新 型工 业化是 指 “ 坚持 以信息 化带 动 工业 化 , 以工业 化 促 进 信 息化 , 出一 条科 技 含量 高 、 济效 走 经 益好 、 资源 消耗低 、 环境 污染 少 、 力资 源优势 得 到充分 发挥 的新 型工 业化 路 子 ” … 这 是 加快 实现 我 国 人 ,
工业化 、 现代化 的重 大 战略部 署 。
新 型工业 化与传 统工 业化 相 比 , 以下几 个特 点 : 有 一是 新型 工业化 是低 消耗 、 高效 型经 济 ; 二是 新型 工 业化是 经济增 长 与环境 保护 相协 调 的可持续 发展 经济 ; 三是 新 型工 业化 能 够 充分 发 挥 我 国人 力 资源 优势; 四是 新型工 业 化坚持 以信 息化 带动 工业 化 ; 五是 新型工 业化 是 以科 技为先 导 的高科 技 经济 。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以河南省为例

J n. 0 8 u 20
新 型工 业 化 进 程 中 区域 主导产 业 选择 研 究
— —
以河南省为例
407 ;. 省西 华县人民政府 , 3042 河南 河南 西华 460 ) 660
赵永刚 , 李 飞。余 宁 ,
(. 1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 院 , 湖北 武汉
摘 要 : 据 区域 主 导 产 业 发 展 的 一 般 规 律 及 新 型 工 业 化 对 产 业 发 展 的 要 求 , 章 构 建 了 区 域 主 导 根 文 产 业 选 择 的 指 标 体 系 , 包 括 1 个 指 标 。 在 此 基 础 上 , 用模 糊 综 合 评 价 和 层 次 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对 共 1 采
.
资 源 消 耗 低 , 境 污 染 少 , 力 资 源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的 环 人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为 现 代 区 域 经 济 ” 的 发 展 指 明 了方 向 , 选 择 那 些 环 境 污 染 少 , 耗 较 要 能 低 , 效 率 利 用 , 发 挥 人 力 资 源 优 势 的 产 业 作 为 主 高 能 导产业 , 可持 续发 展 的道路 。 走 1 1 3 区 域 发 展 原 则 。 地 域 分 工 理 论 是 区 域 主 导 .. 产 业 选 择 的 根 本 理 论 依 据 。 除 了遵 循 主 导 产 业 选 择 的一般 原理 外 , 应着 重考 虑地 区要 素 禀赋结 构 、 还 区 域 在 全 国 地 域 分 工 中 的 比 较 优 势 及 地 区 在 国 家 宏 观 产 业 政 策 实 施 过 程 中所 处 的 战 略 地 位 。 只 有 选 择 那 些 能 够 充 分 发 挥 区域 比 较 优 势 的 产 业 作 为 主 导 产 业 , 有 可 能 使 区 域 经 济 得 到 快 速 、 续 、 定 的 发 才 持 稳
论文选题

编号老师姓名论文题目1 汪来喜从金融角度对粮价上涨的解析2 汪来喜粮食期货期货市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分析3 汪来喜优化河南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4 汪来喜河南利用粮食期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5 汪来喜金融支持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6 汪来喜金融支持河南产业结构优化研究7 汪来喜金融促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8 汪来喜中原经济区利用金融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9 汪来喜河南私募股权基金发展问题研究10 汪来喜河南房地产基金发展问题研究11 吴成浩A股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12 吴成浩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研究13 吴成浩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14 吴成浩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研究15 吴成浩创业板IPO定价研究16 吴成浩上市券商竞争力评价研究17 吴成浩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18 吴成浩创业板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研究19 吴成浩啤酒类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20 吴成浩保险类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21 刘增学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溢价发行股票风险研究22 刘增学航空类上市公司发展研究23 刘增学房地产公司融资问题研究24 刘增学风险投资与民用航空业发展关系研究25 刘增学农业类上市公司问题研究26 刘增学商业银行薪酬体系问题研究27 刘增学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研究28 刘增学银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研究29 刘增学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风险研究30 刘增学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研究31 吕乐天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32 吕乐天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33 吕乐天中小企业融资的银企关系探讨34 吕乐天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35 吕乐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36 吕乐天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37 吕乐天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建设研究38 吕乐天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的相关性分析39 吕乐天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研究40 吕乐天从美国的次贷危机看我国的消费信贷41 马强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培育问题分析42 马强境内外股票指数期货的联动性研究43 马强股票指数期货套期保值效果研究44 马强股指期货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45 马强大连商品期货国际定价能力的实证分析46 马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投资者结构分析47 马强国有企业境外期货交易状况分析48 马强关于推出利率期货的可行性研究49 马强国际期铜价格与上海期货铜价格的相关性研究50 马强国际大豆期货价格与大连大豆期货价格的相关性研究51 吴艳芳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控研究52 吴艳芳通胀预期下保险资金运用策略研究53 吴艳芳河南省保险支持农业发展方式研究54 吴艳芳河南省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状况研究55 吴艳芳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研究56 吴艳芳河南省寿险展业模式研究57 吴艳芳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保险发展研究58 吴艳芳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比较与借鉴59 吴艳芳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国际比较研究60 吴艳芳保险业对河南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61 戴晓郦碳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综述62 戴晓郦碳金融进程中的金融创新中外比较研究63 戴晓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64 戴晓郦后危机时代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65 戴晓郦中原经济区发展进程中的金融生态环境研究66 戴晓郦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外汇储备比较研究67 戴晓郦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通货膨胀比较研究68 戴晓郦农业银行经营中的问题研究69 戴晓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0 戴晓郦粮食金融化危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71 李文启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72 李文启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73 李文启河南省农信社发展路径分析74 李文启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75 李文启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研究76 李文启河南省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77 李文启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变迁分析78 李文启我国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研究79 李文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80 李文启河南省FDI的现状分析81 奚宾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联动分析82 奚宾服务“三农”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研究83 奚宾农业集约化与金融支持研究84 奚宾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与粮食安全85 奚宾粮食产品间期货价格传导效应研究86 奚宾大宗商品的价格操纵行为研究87 奚宾粮食金融化制度设计研究88 奚宾粮食金融化趋势及对策研究89 奚宾期货价格稳定性度量与风险控制研究90 奚宾粮食生产的制度保障与粮食安全研究91 李绍玲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XX市为例92 李绍玲混业经营下我国金融业监管问题及改革的思考93 李绍玲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变异研究94 李绍玲中美(日)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比分析95 李绍玲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96 李绍玲城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研究97 李绍玲信托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98 李绍玲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99 李绍玲住房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100 李绍玲商业银行海外经营效率研究101 杨育生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研究102 杨育生基于财务分析的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分析103 杨育生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分布特征研究104 杨育生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研究105 杨育生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研究106 杨育生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研究107 杨育生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研究108 杨育生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衡量研究109 杨育生上市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格研究110 杨育生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研究111 翟书斌基于中原经济区的金融发展思路112 翟书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河南(或某区域)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113 翟书斌区域性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114 翟书斌粮食主产区发展的金融支持115 翟书斌商业银行的客户发展战略的构建116 翟书斌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117 翟书斌物流金融发展的风险与控制118 翟书斌我省村镇银行经营模式及其绩效研究119 翟书斌风险资本退出方式比较研究120 翟书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创新121 翟书斌河南省证券市场发展研究122 翟书斌民间金融的风险分析123 姚咏涵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124 姚咏涵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125 姚咏涵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126 姚咏涵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其治理对策127 姚咏涵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控制128 姚咏涵城市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29 姚咏涵论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130 姚咏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31 姚咏涵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132 姚咏涵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拓展问题研究133 李铜山河南农机服务发展研究134 李铜山金融政策支持河南农业特区发展研究135 张雪莲河南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36 张雪莲河南省信贷规模增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137 张雪莲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与防范138 张雪莲期权激励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139 张雪莲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对股价的影响分析140 张雪莲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探讨141 张雪莲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142 张雪莲我国创业板市场风险研究143 张雪莲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144 张雪莲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145 张雪莲股权结构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146 张雪莲河南省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147 罗美琴河南省银行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148 罗美琴政府和金融部门联手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149 罗美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150 罗美琴河南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151 罗美琴关系式融资与中小企业信贷发展研究152 罗美琴个人征信制度及其发展完善研究153 罗美琴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154 罗美琴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155 罗美琴中小企业融资的行为特征研究156 罗美琴银行排队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157 康涌泉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未来的影响研究158 康涌泉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159 康涌泉金融支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对策研究160 康涌泉高校学生贷款的风险和对策研究161 康涌泉5、金融支持在粮食核心区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对策研究162 康涌泉6、银行排队难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163 康涌泉7、判断货币政策“拐点”的领先指标研究164 康涌泉8、美国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的有益启示165 康涌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业产业化)的融资渠道和方式研究166 康涌泉资本市场创新与投资者教育研究167 杨帆房地产信贷风险168 杨帆论金融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69 杨帆论如何防范小额信贷风险170 杨帆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分析及政策建议171 杨帆金融危机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研究172 杨帆论金融危机下的欧盟竞争法173 杨帆论金融安全的基石174 杨帆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175 杨帆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176 杨帆通过金融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177 郭慧萍论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及其发展178 郭慧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179 郭慧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初探180 郭慧萍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81 郭慧萍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182 张聿静对政策性银行发展及改革问题思考183 张聿静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184 张聿静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185 张聿静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186 张聿静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研究187 王贵民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研究188 王贵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研究189 王贵民“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190 王贵民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191 王贵民郑州市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192 王贵民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193 王贵民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194 王贵民人民币升值对外汇理财产品的影响分析195 王贵民纸黄金投资有效策略研究196 王贵民房贷理财产品对房地产的影响研究197 毕艳峰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影响因素研究198 毕艳峰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研究199 王海红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研究200 王海红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 王海红居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研究202 王海红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203 王海红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204 王海红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问题研究205 夏友仁郑州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06 夏友仁当前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207 夏友仁地方债务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及防范208 夏友仁当前货币错配问题209 夏友仁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研究210 夏友仁河南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211 夏友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研究212 夏友仁融资租赁市场研究213 刘增学证券公司经济业务模式研究214 刘增学证券公司理财产品投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 南 新 型 工 业 化 水 平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研 究
刘 蓓
( 河 南 黄河 河务 局 经 济 发 展 管 理 局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3 )
摘
要: 河 南新 型 工 业化 水 平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涵 盖 经 济 发 展 、 经济效益、 资 源 与 环境 、 人力 资源与科技创新 、 信 息化 5 个部 分 。 共 包括 3 9个 具体 指 标 。运 用 熵 权 法 确 定 指 标 权 重 , 对河南 1 8个 地 市 新 型 工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展 开 实
此 并无专 门研 究 。但 与 之 相关 问题 的探 讨 有 很 多 , 这 些成 果 主要包 括 以下 四个 方 面 的 内 容 。第 一 , 经
二、 河 南 新 型 工 业 化 水 平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依 据 新 型 工业 化 的权 威 概 念 , 借 鉴 现有 相关 文 献, 考 虑到 指标 数据 的易 获得性 , 本 研究 建立河 南新
的评 价指标 体 系进 行 探 索 , 他 们认 为在 设 置 新 型 工
业 化 的评 价指 标体 系时 , 既要 反 映工业化 进程 , 又 要 反 映 工业化 进程 的增 长 质 量 。陈 元 江 提 出 , 在 建
发 展水 平展 开 实证 分 析 , 并 就 提 升河 南新 型工 业 化
典 工业 化理 论 。代 表 性研究 有 钱纳 里等 提 出的人 均
收 入判 断法 、 霍夫 曼 的工 业 化 阶段 指 标 法 和 库 兹 涅 茨 的工 业化 五 阶段 论 。 第二 , 对传 统 工业 化 模 式 的
型 工业 化发 展水 平评 价指 标体 系 ( 见表 1 ) 。该指 标
第 2 9卷 第 4期
2 Ol 3 年 8 月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报
( 社 科 版)
V0 I . 2 9 No . 4 AUl r . 2 Ol 3
J o u r n a l o f N o A h C 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a n d Hy d r o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 S o c i a l S — c i e — n c e
化 题 中应有 之 意 。建 立科 学全 面评 价 指标 体系监 测
河 南各 地市 新 型工 业 化 水 平 , 并 对 其 发 展进 行 比较
分 析具 有重 要 的现实 意 义 。笔者 借鉴 国 内相关研 究 成果 , 构建河 南 新型 工业 化水 平评 价指 标体 系 , 以熵
权 法确 定各 指标 权重 , 对 河南 1 8个 地市 新 型工业 化
业 化 进程 指标 体系 的研 究 。陈佳 贵等从 经济 发展 水
平、 产业结 构 、 工业 结构 、 就业 结构 、 空 间结构 等方 面 对我 国大 陆所 有省 级 区域 的工业 化 水 平 进 行评 价 , 并 分 析 了 中国工业 化 进 程 的 地 区结 构 特 征 、 速 度 特 征和 阶段 性 特 征 ¨ 。任 才 方 等 率 先 对 新 型 工 业 化
中图分类号 : F 2 0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4 4 4 4( 2 01 3) O 4 —0 0 8 9 一O 4
k 一
党 的十八 报 告 提 出 : “ 坚 持 走 中 国 特 色 新 型 工
的 。米多斯 等 学者 指 出 , 世 界 经 济 和 工业 投 资 不 能 无节 制增 长 , 否则 , 工业 化将招 致人 类 自我毁 灭 。第 三, 发展 中 国家 的工业 化和就 业 。第 四 , 新技 术革 命
由大 变强 , 必须 走转 型 升级 、 科 学 发展 之路 。工 业转 型 升级 , 既 是新 型工业 化 道路 的延 续 , 也 是新 型工 业
2 0 0 2年 以来 , 新型 工业 化 问题 成 为 国内学 界 研 究热 点 , 一 系 列成果 如雨 后春 笋 , 不断 涌现 。其 中既 有对 新 型工业 化 内涵 和 特 点 的研 究 , 也有 对 新 型 工
水 平提 出对 策建 议 。
新 型 工 业 化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综 述
立 指标 体 系时 , 必须 正 确 区分 工业 化 进 程 和 工业 化
一
、
进 程 质 量 。
新 型工 业 化道路 是 针对 中 国国情 和世 界工业 发
展 趋势 提 出的新命 题 、 新论 断 和新 思想 , 国外 学界 对
证 研 究 。 结 果表 明 , 河 南各 地 市新 型 工 业 化 发展 水 平 普 遍 偏 低 , 新 型 工 业 化 与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密切 相 关 , 呈
现 明 显 的 空 间 差 异 性 特 征 。最 后 , 就提 升 河 南 新 型 工 业 化 水 平 提 出若 干 对 策建 议 。 关键词 : 新 型 工 业化 ; 指标体 系; 熵 权 法
对工 业化 的影 响 。
业化 、 信息 化 、 城镇化 、 农 业现 代化 道路 , 推 动信 息化
和工 业化深 度 融合 、 工业 化 和城镇 化 良性互 动 , 城镇
化 和农 业现 代 化相 互 协 调 , 促进工业化 、 信息化、 城 镇化 、 农 业 现代 化 同步 发 展 ” 。在 全 球 性 金 融 危 机 影 响 不断加 深 的宏 观 背 景 下 , 河 南 工 业 经 济要 实 现
体 系 的鲜 明特征 是 : 第一 , 考 虑 到 指 标 的 可 比性 , 所 有 指标 均 为相对 指标 或人 均指 标 ; 第二 , 十分强 调工
批 判 。佩鲁 认 为 , 新 的发 展是 整体 的 、 综 合 的和 内生